懶散初唐  第八百三十章 度牒與錢莊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懶散初唐 | 北冥老魚   作者:北冥老魚  書名:懶散初唐  更新時間:2024-06-08
 
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等人都對李休奏折上的建議十分贊同,現在就等李世民表態了,不過只見李世民坐在那里沉思了片刻,卻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扭頭對大理寺卿道:“既然駙馬執意要將火燒靈感寺的案子審理清楚,那你就把原告和被告都帶回去審問吧,一定要稟公審理,所有案卷日后要送到朕這里,朕要親自審閱!”

“諾!”大理寺卿當下答應一聲,然后就帶著靈空和尚,以及李晉他們離開了大殿,本來秦懷道等人還有些擔心,不過李晉卻低聲和幾個小伙伴說了幾句,當下他們這才乖乖的跟著大理寺卿離開了兩儀殿。

“駙馬,你這是演的那一出啊?”尉遲恭是武將,平時雖然也上朝,但對朝政方面的事一向也不怎么理會,當然最主要的是他也看不明白,所以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不過他是個信人,之前答應了李休不說話,就一直憋著,只是這時看到連自己兒子都要被帶到大理寺了,這才終于忍不住開口道。

“呵呵,尉遲將軍放心吧,晉兒他們去了大理寺也不會有事,大不了就關幾天,說起來這幫孩子也太過放縱了,關上幾天也能讓他們收斂一下性子,如果將軍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一起去大理寺看著,我與陛下還有要事要商議!”李休這時笑著安慰道,他知道尉遲恭擔心幾個孩子,不過相比他奏折上的事,李晉他們幾個孩子的事根本不算什么。

尉遲恭雖然聽不懂李休他們在說什么,不過也知道肯定關系重大,而且好像還與整個佛門有關,這種事實在不是他能摻和的,所以這時也十分明智的點了點頭,隨后就站起來向李世民告辭,然后也一起離開了兩儀殿,這時殿中也只剩下李世民與李休這幫子文臣。

“李休,佛道兩教勢力的擴張,的確對大唐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不過他們的教義也同樣有利于朝廷的統治,而且佛道兩教的擴張也都在掌握之中,現在就出擊他們,對朝廷來說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李世民這時沉吟了片刻再次開口道,身為帝王,他第一考慮的就是江山的穩固,而佛道兩教剛好是統治百姓的利器,所以他這時也有些猶豫。

“陛下,想要得到天下百姓的忠誠,就必須保證國家的富強,民間的穩定與富足,百姓們安居樂業,這天下自然也就穩定了,至于佛道之流,不過是以神靈之名,來行愚民之法,統治這些愚民的確輕松許多,可若天下百姓全都是這種只知神靈不知帝王與朝廷的愚民,日后萬一有人借神靈之名做亂,到時朝廷又該拿什么來平叛?”李休這時卻是毫不退讓的道。

前世的李休對神鬼之事一向是不信的,不過他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大唐,這讓他的世界觀也產生了一些動搖,只不過對于神鬼之事,他依然是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不過相比之下,宗教雖然打著神靈的名義,美名其曰導人向善,但是很多宗教發展到最后,卻會變質成為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甚至借著宗教的名義犯下無數的惡行,比如后世西方的教庭。

中原因為特殊的文化,使得宗教不可能發展成為天主教庭那種龐然大物,但是也依然不得不防,特別是對于現在的大唐來說,對于宗教實在太過寬容了,導致的后果就是一百多年后唐武宗滅佛,而李休現在就是要將這個危害消滅在萌芽之中。

“駙馬所言甚是,陛下身為天下,有教化萬民之責,想要讓百姓知禮儀,識廉恥,最重要的就是廣建私塾學堂,推行教化,而不是讓佛道打著神靈之名來愚弄百姓!”魏征這時也第一個站出來對李休表示支持道,他是個正統的儒生,對于怪力亂神之類的一向也是敬而遠之,而且在他看來,教化百姓自然要以儒家學說為先,而不是佛道這些神鬼之言。

魏征的話也得到杜如晦和房玄齡,以及幾個諫官的支持,只有長孫無忌暫時沒有表態,對此李休也不意外,長孫無忌一向以李世民的意見為重,哪怕他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但只要李世民做出決定,無論如何他都會全力支持,這也是李世民對他無條件信任的原因之一。

過了好一會兒,只見李世民終于點了點頭道:“好吧,既然你們都覺得佛道應該受到限制,那朕也就不反對了,只不過駙馬你的這份奏折還需要大家商議一下,將各個環節都討論清楚了,然后再決定如何實施!”

看到李世民終于點頭,李休等人也終于松了口氣,隨后李世民讓人將奏折還給李休,讓他將奏折上的內容一條條的詳細講解一番,畢竟有些地方他們也不是很明白,比如那個錢莊就十分的新穎。

李休的奏折上雖然寫了很多,但之前長孫無忌已經總結過了,無非就是三條,第一條就是設立一個僧道錄司的機構,專門管理天下間所有的僧人、道士,而且還要對僧道發放度牒,這就相當于僧道們的身份證明,只有持有度牒,他們才可以傳教,否則就是非法的,朝廷完全可以將他們抓起來問罪。

表面上看,僧道錄司發放度牒只是方便對僧人和道士的管理,但真正的目的卻是控制僧人和道士的數量,要知道大唐初期有人做過統計,全國的和尚、尼姑之類的就超過十萬之眾,至于道士可能少一點,但兩者加起來就將近二十萬,等到中唐時期,這個數量更是增長一倍有余,而當時大唐的總人口也不過才幾千萬,僧道的數量簡直比大唐的軍隊還要多。

另外這些人不事生產,而且很多都是壯年男女,建筑寺廟又消耗著大師的錢財,可以說簡直是大唐身上的寄生蟲,少一點可能還影響不大,但隨著數量的增加,遲早會讓大唐不堪重負,所以必須要限制他們的數量。

本來給僧道發放度牒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不過很快被廢除,直到中唐時期,因為僧道數量太多,所以大唐才又開始發放度牒,只不過當時大唐財政困頓,結果度牒竟然被朝廷做成一門生意,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度牒,而且管理也不嚴格,所以根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直到后來北宋時期,宋朝專門設立發放度牒的機構,而且每年發放的度牒數量也被朝廷嚴格控制,甚至連那些為數不多的度牒,也需要僧人或道士花費巨額的金錢購買,結果導致佛道兩教的人數銳減,也是從北宋時期開始,佛道兩教才被朝廷徹底的踩在腳下。

僧道錄司發放度牒,也僅僅只能控制僧人或道士的數量,但現在寺廟手中還掌握著大量的土地,所以李休才又祭出第二招,那就是清查寺廟道觀的土地,特別是寺廟,因為僧人有免除稅負的特權,這點連道士都沒有,因為現在的道士大都是火居道,也就是兼職的,基本沒有全職的道士,所以他們平時也是普通百姓,自然沒有免稅的特權。

相比之下,寺廟卻仗著免稅的特權,名下擁有大量的土地,現在大唐國土廣闊,人口也比較少,所以土地問題也并不突出,但是隨著日后的發展,寺廟對土地的兼并肯定會帶來大量的問題,所以李休才提出每名僧人只能擁有十畝田地,哪怕大唐一畝比后世較小,也足夠一人一年所用了,更何況佛門號稱清心寡欲,要那么多土地做什么?

至于李休砍向佛門最后的一刀,自然就是針對寺廟的長生庫,其實也就是放貸業務,而且還是高利貸,對此李休也早就想把銀行搞出來了,所以才在奏折中提出由朝廷出面開辦錢莊,名字叫什么無所謂,反正實質上就是后世的銀行,而且還是以朝廷的信用為錢莊背書,到時寺廟的長生庫恐怕就會被擠壓的無法立足,如此一來,也就斷掉了佛門的一大財源。

李休將這三條詳細的講解了一遍,有些因為時間緊迫,沒來得及寫在奏折上,他現在也講了出來,比如錢莊的運營,以及錢莊開辦后對大唐經濟的影響等等,雖然李休不是學經濟的,但在后世那種環境下,基本的經濟原理還是懂得一點的。

李世民等人也是邊聽邊點頭,雖然李休講的有些東西他們也是第一次聽,但卻越想越有道理,其中前兩條主要是限制僧道的發展,倒也不難理解,而那個錢莊卻讓他們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特別是錢莊不但可以存取錢財,而且還可以異地取錢,這對于商人來說簡直太方便了,畢竟銅錢攜帶不便,金銀又無法流通,結果就是商人做生意時,錢財的攜帶就成為一大問題,而且現在錢莊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還可以將大量的錢財掌握在朝廷手中。

看到李世民他們對錢莊很感興趣,于是李休也就多講了一些,不過越是講到最后,他卻越感覺有些不對勁,特別是李世民和魏征兩人看向他的眼神,讓他覺得全身不舒服,同時也讓他感覺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