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聰很快就把這些念頭拋諸腦后,傳承子嗣固然對研究有幫助,但也并非重要事情。自己的進化是最重要的,提升實力也是最重要的,只有絕對的實力才能維系自己掠食者的至高地位。
陶仲陽等科學家還在參加學術討論。
沈聰對陳秀妮提議合作生孩子后,在外面游蕩一圈,順便研究完成了輻射眼材料的結構變化。
輻射眼具有放大輻射波動的性質。
沈聰耗費很多天時間,對輻射眼進行細致的破譯,終于解開它的組成之謎,然后通過粒子級的活性波引導,可以將火靈媒轉化為輻射眼。
隨后按照自己的設想,為金剛堡壘安裝了幾塊輻射眼,用作擴大活性波效果。
他也給自己打造出一副輻射眼材料制成的墨鏡。
輻射墨鏡跟沈聰自己保存的那些蛤蟆鏡差不多,厚度也差不多,雖然不是很結實,但是效果還不錯,隨著他不斷的練習,已經可以借助輻射墨鏡,將自己的天眼活性波,擴展10范圍有余。
再勤加練習,提高50范圍不成問題。
而且輻射墨鏡也可以做到將外界的輻射波動信號,稍微提高擴大,方便沈聰感應。
唯一的麻煩就是,輻射涂層是淡紅色的晶體,也就是說,會阻礙沈聰肉眼的視線……不過話說回來,沈聰大部分時間都是用天眼視物,天眼已經具備彩色視界,與肉眼看世界幾乎無差。
除了輻射墨鏡之外。
他的兩把金核短刀,也涂上一層輻射涂層,施展活性光波的時候,威力直接提高一倍有余。不過這種輻射涂層是易耗損材料,如果戰斗激烈,碰到硬物,可能一刀砍出去,輻射涂層就會崩碎。
不過通常對付核級以下的進化個體,輻射涂層還是可以使用十來次,才會崩碎。
崩碎之后,再去涂抹一層就好。
輻射墨鏡和輻射核刀都是沈聰自己的裝備,因為他的身體并不大,導致輻射涂層的面積無法展開,以至于效果有限。
真正可以充分利用,其實是金剛堡壘。
除了安裝在車體周圍的輻射眼,還有就是此前的設想,給蘑蟲劍鍍上一層輻射涂層,以強化蘑蟲劍的威力。
現在這個方案已經實現。
涂抹上輻射涂層的蘑蟲劍,威力暴增三倍有余。雖然同樣有輻射核刀所出現的易碎問題,但是金剛堡壘本身就能夠通過延展,改變性質,來制造輻射眼。碎裂之后,直接修補修補,又是一把完美之劍。
現在這把蘑蟲劍,再去獵殺火種之靈,已經不需要借助黃大仙和四腳龍的束縛,直接就能輕松斬開火種之靈的身體。
蘑蟲劍威力暴增。
金剛堡壘的威力自然暴增,沈聰的實力理所當然暴增。
與此同時,金剛堡壘的全新改造也已經完成,就是安裝第二只麒麟臂。利用力學、機械專家的建議,對兩只麒麟臂都做了優化。現在一只麒麟臂“握”著蘑蟲劍,另一只麒麟臂則張開五指。
這五指并非一只手,而是類似機械抓。
即可當挖掘機的挖斗,也能當老年人的拐杖,能打架、能做功,百變隨心。
“現在的金剛堡壘,智腦1號安裝上,輻射涂層利用起來。越來越功能齊全,戰斗力直線飆升,已經不再只能當作房車來使用,初步有了變形金剛的威力……當然,金剛堡壘還不會變形。”
沈聰對于現在的金剛堡壘,比較滿意。
對于科技的強大潛力體現,一樣很滿意。
兩只麒麟臂的優化,就是利用了舊世界的力學原理,與新世界的輻射波動原理相結合,產生的“機械輻射”混合理念產物。
利用機械原理,減輕神火傳遞思維的消耗,從而強化麒麟臂的結構,使之比火種之靈那種原始的身體結構,更加強大。
單對單碰拳,火種之靈仿生的拳頭,絕對扛不住麒麟臂的拳頭。
畢竟麒麟臂的拳頭,從材料上來說,或許并不比火種之靈的材料強大多少,但是材料的組合方式、動能優化、傳控系統,都有著很大的優勢。
譬如專家們幫助沈聰給五指麒麟臂安裝了一套高頻震動程序。這套程序可以讓五指麒麟臂以每秒高達二十次的震動出拳,也就是說,一拳打下去,看上去只是一拳,其實是二十拳。以麒麟臂最堅硬的拳頭,擊打在對方的薄弱環節。
絕對是秒殺一般存在。
隨著人類的穩定,科研不斷進展,類似麒麟臂上的科技將會越來越多,飛騰指日可待。這也是沈聰將自己即將的未來,定位于沖出地球的原因,這不是白日幻想,這是可以預期的未來。
一旦火種圖騰開發出來,能源無憂,金剛堡壘上天并不是難題。
月球的詭異輻射波動一直在持續散發,進化的秘密源自于何,這些都是困惑沈聰的難題。盡管知道要解答出來,很難很難,但這些就是沈聰執著于強大的意義之一。
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追求。
在沈聰外出游蕩的時候,新政府的科學家們,第一次大規模學術交流中,組建了全新的中國科學院。陶仲陽當選院長,南國華當選常務副院長并主持科學院工作,同時科學院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五年計劃的內容比較繁蕪,其中有一條沈聰比較關心。
就是超雷波導航儀計劃。
利用超雷波電臺之間的超雷波傳遞,校訂切線角度,從而判斷出具體的位置。這項計劃的難度在于校訂兩道超雷波之間的切線角度,畢竟超雷波和電磁波還是有很大區別,沒有高強度的感知,很難判斷這一點。
科學院的計劃是長期項目,不急于一時,畢竟就算暫時把超雷波導航儀建立完善,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也很難進行遠距離探索與交流。
像這一次東部戰區敢來臨時政府,也是因為有核級鐵人的保護。
平時核級鐵人需要守護聚居地,根本不可能隨意出動。陳秀妮、胡偉、張長德他們,畢竟不是沈聰這樣隨心所以的人。
但是這項計劃,卻讓沈聰心動,當即就找到科學院,讓他們為他專門設計一臺導航儀。
“你們感知不到超雷波的切線角度,我可以,現在你們只需要把切線角度的數據,與地圖聯系起來,專門設計軟件與硬件即可。”
科學院的專家們也不含糊,對于他們來說,知道兩道超雷波之間的切線角度,很容易就推導出具體方位。
于是,第一臺利用超雷波進行導航的導航儀,在金剛堡壘上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