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719章 三李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唐朝好地主 | 木子藍色   作者:木子藍色  書名:唐朝好地主  更新時間:2024-06-09
 
到了年底,各地的朝集使也陸續抵達京城。連北方幾道的宣撫使、大都督、都督、刺史等也都到了。

到京的朝集使們,慣例要拜訪京中的宰相們。

李家的大門門檻,最近一段時間都快被這些封疆大吏們給踩爛了。

年三十,李靖李績,這大唐帝國軍界雙璧、北方雙雄,也聯袂來訪。沏上一壺好茶,閑聊幾句之后,二人也開始提出了拜訪的目的,他們想要李超支持他們明年的進攻突厥計劃。

李靖個子很高,長的并不是那種虎背狼腰的魁梧大漢型,而是比較修長,穿著一身錦袍的他,實際年紀都五十五了,倒更像是一個老書生勝過一個邊帥。與他的義兄虬髯客張仲堅相比,李靖看著老多了。

滿臉的皺紋,胡子都有些花白。用李靖的話說,他以前在代北為將多年,后來戎馬半生,四處轉戰,不免就老的快了點。

李靖也算是大器晚成,少年就成名,被舅舅大隋名將韓擒虎稱為兵家奇才。十六歲,就當了長安縣的功曹。但此后,卻一直仕途不顯,官職不高,當的是些兵部駕部員外郎這樣的官職,直到四十余年,才出任馬邑郡丞,算是與統兵沾上邊。

真正讓李靖開始軍界揚名,還是在加入了李唐之后,他做為李孝恭的副手,在平定東南的一系列戰事之中,大顯身手,屢戰屢勝,攻無不破。

而后,又得了李超的推薦,在新朝中被皇帝授為河東道大都督,兩次聯手李績出擊突厥,均取得驕人大勝。

越發的讓大唐戰神之名流傳。

與李超李靖并稱為大唐軍界三神的兵神李績,今年剛剛三十。正當而立之年,比李靖年輕了二十五歲的李績,功績地位卻并不比李靖低,甚至在大唐的資歷里,還要高上那么幾分。李靖還未封爵之時,李績就因為帶著李密地盤兵馬降唐,而父子俱封國公。

此后在河南河北的戰場,雖然打了好幾個敗仗,還被俘過,可因為對大唐忠心耿耿,卻是深得李唐信任,尤其是當時的局勢下,這個手里有地盤有兵馬的河南降將,十分重要,朝廷也不等閑對待。

只是因為在李世民奪嫡一事上,沒有直接支持,這讓他在新朝開始沒能如李超等人那般得到信任。不過也多靠李超支持,才得以繼續鎮守一方。如今憑著實打實的功績,也算是在新朝武將之中,站穩了自己一席之地。

今天戰神和兵神跑來找軍神,三神齊聚首,倒不是要來論個兵法討論個戰陣什么的。

兩人一番寒喧過后,直入主題。不為別的,就是想勸說李超支持他們明年向突厥反擊。二李一在河東一在河北,正是對抗突厥的最前沿。

如今突厥內亂,狗咬狗打了大半年,還沒有分出勝負。上次二李越過長城,殺入陰山下,只搶了不少年羊人口,結果就被朝廷要求撤軍。

撤回長城下后,干看了半年的戲,二李都有些不耐煩。

北方內亂,打的一踏糊涂,多好的機會啊。

他們也知道今年朝廷多事之秋,北方災情嚴重。但正因此,越應當出兵突厥啊。趁著突厥內亂,狠狠的搶他娘的。

搶他們的牛,搶他們的羊,搶他們的駱駝,連他們的肉干都給搶光。

大唐在北方邊境屯著十幾萬兵馬呢,如果開戰,起碼總能以戰養戰,自給自足,不需要朝廷再費力供應吧?

要是不搶,明年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北方干旱,邊境上屯田也難啊。只靠自己放牧,哪及的直接去搶呢。

關鍵還是現在好搶,要是難搶,他們也就不說這個話了。

李超不是兵部尚書,但李超是檢校尚書左仆射、平章事,是政事堂的宰相之一,還是太子太師,太子詹事,深得皇帝的倚重信任。

他們深知,今年才剛二十五歲的李超,這位年輕的不像話,看起來更像是個富家公子的年輕人,其實在帝國中樞,說話非常有影響力。

他們甚至明白,大唐這兩年對外的策略,其實大多是出自李超之手。李超說打,皇帝考慮也會慎重考慮。李超若說不打,皇帝也會聽取他的意見。就如上次朔方,李超說要打,皇帝最終便放權給他,大唐北方各道,都做好了準備開打。

結果李超臨開戰,又說不打,皇帝最終也取消了開打的命令。

李靖端著李家精致的白瓷杯,“這是邢窖產的白瓷?怎么這般薄透,白中透青,品質大好啊。”

李超笑道,“我從河北請的老窖匠,然后在江南西道的饒州新平縣,在那里新建了窖燒瓷器,那里有上好的瓷土。我們的工匠吸引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優點,創制出了新的瓷器品種,就是這種青白瓷。”

瓷器可是外銷利器,李超老早就打上瓷器的主意了。唐初,瓷器有兩大窖,河北邢窖的白瓷,和江浙越窖的青瓷,各有所長,非常有名。但李超可是深知,景德鎮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瓷都啊,景德鎮的瓷器那才是外銷最有名最大量的。

景德鎮青白瓷晶瑩滋潤,有假玉的美稱,曾經大量出口歐洲。

李超從河北的邢窖和浙江一帶的余姚等地的越窖請了許多瓷器匠人,在江西饒州昌江南后世景德鎮的位置上,興建瓷窖,幾經試驗研究,加上李超提供的一些工藝技術,最終成功的燒出了青出于藍更甚于藍的青白瓷器。

如今青白瓷窖所在的那個地方,也因此而興盛起來,成了一座新興的小鎮,李超還取名景德鎮。

李靖看著手里如玉一樣的青白瓷杯,心中感嘆著李超妖孽。一面越發的堅定要說服李超,支持他們明年用兵計劃的打算。

“文遠真是好本事,樣樣精通,不但用兵如神,這格物致知,商賈交易也都如此厲害啊。”李績笑著道,當年他眼里的一個后生輩,如今卻已經到了他需要仰望的高度了。

“商場也如戰場,其實都是一法通百法通的事情。來,嘗嘗我家茶莊制的這個武夷山大紅袍。這可是上等的烏龍茶,上好品質,看這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此茶最是提神益思,能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毒防病,消食去膩。而且這茶還耐沖泡,一壺茶沖泡個七八次仍有香味。”

“不過要品大紅袍,必須得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方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神韻。”

李超是這個時代品茶潮流的引導者,過去人們煎茶,茶中添加各種佐料。制茶的技藝也是以蒸制的茶餅為主,李超帶來了炒茶工藝,甚至把茶味按工藝分成了紅綠青黃白黑花等各種茶,飲茶方式也改為沖泡為主。

現在富貴人家喝茶,也早改為泡茶,僅這一點,就讓李超十分得意,他改變了中國古代茶葉的歷史。

冬日里喝烏龍茶,當然得是功夫茶。

李超也把功夫茶的這套帶來了,李家就有專門泡工夫茶的侍女,技藝早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看她泡茶,那真是如同觀賞舞蹈一般賞心悅目。

“早知道文遠講究吃喝,卻不料如此的講究,喝壺茶,居然也有如此多的名堂啊。”李靖感嘆著,也不知道這話是稱贊還是什么。

不過李超就當做是稱贊了。

這不叫奢侈腐敗,而是對生活的追求。人吃飽喝足之余,就不再只是滿足于溫飽了,就會追求更品質的生活,想吃的精致,穿的更美觀,這都是人之天性。

一道茶,其中包含著多大的產業鏈啊。種茶采茶炒茶賣茶,百姓種茶增加了收入,朝廷收茶稅增加了稅收,商人們販賣茶葉增加了利潤,而百姓喝到茶葉,也提高了生活品質。

很多事情都是息息相關的,飲茶之風大盛,茶葉種植更多,甚至成為重要的外銷產品,同時也帶動著對外貿易,甚至是茶具等等產業的興盛。

一片茶葉,看似微小,其實卻非常的重要。

“這茶確實味道好,給我來百十斤吧。”李績笑著說道。

“百十斤?你真當這是賣給突厥人的刀子茶啊?刀子茶你要一千斤我都能給,萬斤都不成問題,那茶葉反正就是連葉帶莖一起拿刀子摘下來的,要多少有多少。但這可是武夷山大紅袍啊,一年可沒多少。你想要,我最多勻兩斤給你,多了還真沒。而且你若要這茶,還得派兩個侍女過來,讓我家茶婢教她功夫茶的泡法。”

李靖倒是好說話,“那給我也勻兩斤。”

李績卻道,“文遠啊,以前你可是喊我李叔的啊,這關系就值兩斤大紅袍?”

“現在我也喊你叔,可也只有兩斤。”李超是不肯松口。李家茶莊多,各種各樣的茶,弄的是風聲水起的,李家茶的品牌是做起來了,但各種好茶,產量確實不高。

李績笑道,“好吧,既然你茶葉不肯多給,那你拿其它的補償下你李叔。你替我們在政事堂上,把明年進攻突厥的計劃提一下吧,這事你多支持一下就好了。”

“李叔你在這等著我呢?好,那事我會仔細的研究研究,然后寫個折子,拿到政事堂上,與諸位宰相和陛下一起商議的。”李超很痛快的應道。

這答應的爽快,倒讓李績和李靖有些意外了。他們之所以來李家,那是因為他們先前都上過好些道折子,提議用兵計劃了。

可每次都石沉大海。

這次來找李超,也是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借助他的影響力。想不到,李超還真的二話不說就應下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