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1080章 漲薪十倍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唐朝好地主 | 木子藍色   作者:木子藍色  書名:唐朝好地主  更新時間:2024-06-09
 
在天下沒有一統或者戰亂的年代,官員發祿米為主,其實對官員是有好處的。因為此時糧價波動大,糧價經常較高,甚至有價無市。給官員發祿米,也是一種保障。

但現在大唐一統天下,四海臣服,糧食價格穩定,甚至是一直下跌的趨勢。漢京做為都城,米價也才二十文一斗,粟麥甚至更便宜。

一品也才六百五十石一年,折算下來就很少了。

尤其是此前貞觀新制規定了爵位不發俸祿、兼職不發俸祿,這就使得官員的收入其實減少了,身兼幾職也只有一份俸祿。特別是現在糧價穩定且價低的時候,就顯得官員的俸祿很低了。

“不再發放祿米,而改發俸,朕覺得倒也算是個不錯的改革。但是,如果僅僅是祿糧折俸錢,遠遠不夠。朕以為,應當定一個新的官吏俸祿制度,以后取消祿米,改發月俸,但俸錢得提高。”

李世民想了想又道,“僅以階定俸,也不太公平。朕覺得可以先以官階定月俸標準,然后再輔以實職加職錢,如此官員的俸錢就由,階俸加職錢組成,二卿以為如何?”

皇帝要給官員們漲工資,兩個宰相當然不會反對,畢竟現在朝廷確實不缺錢。而且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能達到八千萬呢,哪怕其中三千萬是留給各道和各州的,但也依然還有五千萬嘛。

“以后各道、州、縣地方官和吏的官俸,就由地方財政支出吧。”李世民想想自己給地方一年留三千萬,也不能白留啊。這地方的官員薪水,就由地方支付吧。

“對了,朕打算給官吏們加薪,同時,把所有的公廨田和職田收回,以后官員們不再授職田,各衙也不再留公廨田。”

畢竟過去給地方官職田,是因為朝廷不給地方官發俸祿,給衙門公廨田,是不給地方留錢辦公,現在既然有這么多錢留做地方財政,那就沒理由還留著這些田了。

甚至京官,也不再給職田。

“這個沒問題。”杜如晦想了想道。公廨田、公廨錢,都是充當地方辦公開支的,但過去都弄的名聲不好。公廨錢一年百分百的利息,甚至還經常被地方的放貸者假借名義放高利貸,為禍地方。他們打著公廨錢的名義放高利貸,一旦收不回貸,就用衙門的名義去收債,實際上,官府本來只給他一萬本錢,結果他暗中卻放了幾萬幾十萬。可好處,卻被這些人吞了,壞名聲卻被官府承擔了。

公廨田也一樣不太好,朝廷把公廨田出租,又擔心普通百姓遇災交不上租,因此公廨田和職田一樣,都是強行佃給那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小地主或者自耕農。本來這樣人都不需要佃田的,官府強佃給他們,然后他們還得再佃給別人。其實上,弄的很多怨言。

對于這些情況,李世民是知道的。

公廨錢就幾度廢止,可一旦地方沒錢,又最終再推行。

現在李世民決定干脆直接把公廨田、職田全取消。給官員漲薪,給地方財政留稅收,一次性解決這問題。

“正一品,年俸一千貫,從一九百貫,正二八百貫,從二六百五十貫,正三品五百貫,從三四百貫。”

“正七一百二十貫,從七一百貫。”

“正九六十貫,從九五十貫。”

李世民想了想后,提出了按散階本品給的年俸。按年給,正一品一年一千貫。

一個月八十多貫,也算不上太高,但比起現在的一年八十貫,那就等于漲了十多倍了。

“另外,官員按實職給予職錢,也稱為加俸。”

這個加俸,可以說是取代過去的祿米,而且還必須得比過去高,才能算是漲薪,要不然,最后成了降薪,估計百官都得罵娘。

李世民這個時候要搞薪水改革,其實也是大清洗之后,對官員們的一種恩賞拉攏。就和他一下子給了李超八百萬貫一樣,不但一下子還清了欠李家的錢,還把李家買的債券兌付了,甚至還賞了李超一大筆錢。

有錢就得用,錢放在倉庫里爛,就一錢不值。這是李世民學到的寶貴一條,甚至還是從李超那里學來的。

只有傻子才把錢埋起來不用。

哪怕是鄉下不識字的土財主,有錢了都知道要買田買地。

“同平章事、參知政事、平章軍機事,月俸三百貫!”

李世民咬了咬牙,說出一個標準。

房玄齡一開始還以為是年俸三百貫,覺得漲了不少。等回過神來,不由的驚訝出聲,月俸三百貫啊。

朝廷三院的宰輔一共有二十七個,這二十七人,每月就三百貫了。一個月就是八千一百貫,一年就是九萬七千二百貫,將近十萬貫啊。

但李世民卻覺得這筆錢該花,二十七個宰輔異常重要。

當然,其它人不可能這么高的。

“六部尚書月俸二百貫,六部侍郎、尚書左右丞、九卿每月一百貫。”

官職往下,減的很快,六部里的各曹郎中,就只有五十貫一月。而到了縣令,只剩下了二十貫。

不過就算是縣令,月俸二十,年俸還有一百二,因此一年也有三百多貫。比起現行的這套俸祿制度,已經是漲了不知道多少倍了,甚至可以說僅是俸祿的話,七品縣令都比的上現在的一品宰相了。

“京官也給茶、酒、鹽、廚料、薪、炭、米等。”

不再給官員發祿米,但還是會給米,不過米只是做為一項實物,按品級來,但主要是按需求量來給的,不可能再給幾百石幾十石,每月給酒幾斗給米面幾石而已,還按品級削減。

廢除公廨田、職田。

勛、爵不再給勛田和爵田,實封勛、爵,則給邊疆封地。

無實封的勛、爵,則什么都沒有。而如果是有食封而領地的,則按一戶食封給二十文錢。

這其實就是把勛爵分為一世恩封,食邑封爵,和世襲領主封爵三類。普通的爵位只有爵,不能傳襲后人,而且沒有食邑沒有封地。而食邑封爵,沒有領地,但有實封,雖然這個實封只是按封邑數量拿俸祿而已,而且爵位是代降的。

最高級的還是世襲領主封爵,他們都有封地,可以傳給后人,雖然也要降等,但同時領主其它的兒子也有資格分得一塊領地。只不過只有一位可以降等封爵,其它的兒子卻只能獲得勛爵之名。

這也是一大改變,原來皇帝與諸侯們約定的是,領地推恩分封,一子降一等襲封,其余的則降兩到三等襲封。可現在,皇帝直接把其余的規定只封勛爵,勛爵這個爵位,就是皇帝新設立的,專門給這些領主們繼承人外的其它兒子的爵位。

勛爵的兒子只有一個能獲得勛爵,其余的就要成為平民。

朝廷收回來的職田、公廨田、勛田、爵田,不再直接分給百姓,而是設為官莊,由各地官府負責,田地會租佃給百姓耕種,不再直接均田給百姓。

因為李世民已經決定,以后不抑兼并。也不再均田,朝廷已經不再推行租庸調制,自然也就不再需要均田。

“陛下,這個新的官俸制度,會不會訂的太高了。”

李世民捏著下巴,“如果僅僅是與過去的俸祿做比較,自然是很高,甚至高出十倍都有了。但實際上,朝廷也削減了不少官員的收益,比如仆役沒了,要自己雇傭。比如職田沒有了,以后也少了一大塊收入。此類還不少,算起來,依然還是有漲,但沒那么夸張而已。”

“朕以為,官俸漲是應當的。過去朝廷沒錢,官員俸祿自然也低一些,現在朝廷有錢了,自然官俸也要高些。當然,官俸高了,朕對于官員貪腐的容忍度也降低了,他們不能一面拿著朝廷的高薪,一面還四處下手貪污。”

房玄齡笑著道,“陛下好魄力,臣原本一年俸錢八十余貫,現在一年正俸一千,加俸三千六,加起來就四千六百貫了,還不算其它呢。”

李世民也笑了,“其它的收益可就不多了,你是實封領主爵位,朝廷是不給俸的,得靠你經營領地抽稅。”

杜如晦道,“如今一個七品縣令一年都有三百多貫的俸錢,這個新俸制一出,相信天下百姓都會稱贊有加。”

“這是應當的,這次不但要給官員加俸,吏員也要加薪。”

“北衙禁軍將士們也得加些薪。”房玄齡提醒,幾萬常備軍呢,得照顧好他們的感受。

“這是應當的,朕不但要給北衙將士加薪,就連南衙的府兵,以后他們上番、戍邊以及到軍府輪訓、值守,朝廷也會給他們發津貼,并負責他們的口糧。”

“陛下,這可是好大一筆開支。”

“開支大也得發。”李世民堅定的道,“朝廷稅收,取之于民,就得用之于民。稅賦征上來用于何處?當然是國防軍備開支、宮廷皇室開支,以及官吏俸祿開支,還有就是修建基礎設施,比如修路鋪橋、修堤筑壩,維修水利,防災救災等等,百姓交了稅,我們就有義務用好這每一分錢。”

“陛下說的有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李世民哈哈大笑,“好了,給官員胥吏加俸,給將軍士兵加薪,這些已經討論過了,接下來,我們討論討論下關于太子所說的天下糧食統購的這個事情吧。”

承乾提出的糧食統購,就是朝廷根據歷年糧價,定出一個合理公平的糧食收購價,然后給天下各道、州縣下達一個糧食收購任務,按這個統購價向當地百姓征收糧食。

承乾在奏章里特別加了一句,這個收購任務,最好是別超過當地糧食產量的一半。朝廷統購三到五成,剩下的由農民和糧商以市場價買賣。這樣做,既保證了朝廷的糧食需求,也不會影響到糧食市場。

李世民搖著頭笑道,“朕敢保證,這一定又是李超跟太子提出來的。”

房玄齡倒是有些贊嘆的道,“糧食不僅僅是種商品,太子的這個統購提議,臣倒覺得非常不錯。成立糧食署,統購糧食,然后合理的倉儲這些糧食,制訂好戰爭、救災特別時期的開倉應急預案,確實非常有必要。”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