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
“大人,請!”
一名工人帶著滿臉的激動將一個嶄新的扳手,遞給大明西京留守呂毅。
后者接過扳手,無限感慨地抬起頭眺望遠方,他面前一條鋼鐵長龍在蠻荒的沙漠中向前仿佛無限延伸著,一列滿載各種筑路物資的火車正停在不遠處,在列車前方無數士兵工人和奴隸聚集著,用期待的目光看著他的腳下位置。在他腳下鋼鐵的長龍還在向后同樣仿佛無限般延伸,同樣一列滿載筑路物資的火車也停在他身后不遠處,在那火車的前方同樣也有無數士兵工人和奴隸在用期待的目光盯著他腳下。
因為就在他腳下,這條鋼鐵長龍上還缺了一小塊兒。
此時幾名奴隸正抬著一根鋼軌在工人指揮下,小心翼翼地填補這個缺口,沉重的鋼軌帶著一絲輕微的響聲落在了枕木上,鋼鐵的長龍終于完整,緊接著開始安裝扣件,一個個巨大的螺帽被相繼擰緊,當剩下最后一個螺帽的時候周圍掌聲響起,呂毅這才回過神來,笑著彎下腰用手中扳手擰緊了這個螺帽,就在他重新直起身的一刻,歡呼聲驟然響徹了整個沙漠。
這里是大明北庭省雙河府雙河縣。
在這一刻從西京龍城向東修的鐵路,和從輪臺向西修的鐵路完成了接軌,同樣這根剛剛鋪設的鋼軌,也是龍城大鐵路的最后一根鋼軌,在這一刻,經過了整整十二年建設的龍城大鐵路全線竣工,兩根鋼軌組成的長龍從遙遠的大明內地鐵路網中伸出,跨越了萬里的山川河流森林溪谷沙漠戈壁之后,終于延伸進了西域的腹地。
延伸到了西京龍城。
這里其實就是阿拉山口,楊豐的跨北天山鐵路很不現實,最后設定路線的時候改成了出阿拉山口繞過北天山,也就是北疆鐵路的路線。
如果按照楊豐最初計劃,那么最符合他要求的,也就是精伊霍鐵路的路線,但這條路線需要開鑿北天山大隧道,以大明目前的技術水平,這條十三公里長的超級隧道很顯然有點夸張了,要知道哪怕是現代,這條隧道也開鑿了接近四年時間。如果光是隧道還好,他還需要修很多超高的鐵路橋,為了跨越那些山間溪谷他幾乎需要不到三里就得修一座橋,而且全都是很高的橋,很顯然這些都不可能在他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所以只好改成了阿拉山口的線路。這也是龍城大鐵路比他計劃中晚了兩年時間的原因,他必須先修從伊犁到龍城的鐵路,以便伊犁的鋼鐵能夠運輸過去,然后再從龍城向雙河這邊修筑,比最初的路線得多繞幾百里。
當然,這一切都過去了。
這條貫通大明東西的交通大動脈終于還是竣工了,楊皇帝十二年的期待在這一刻終于變成了現實,看著那些歡呼中的士兵工人和奴隸們,呂毅把扳手很隨意地扔給那名工人,然后對身旁的軍官說道:“向皇上發報,龍城鐵路竣工!”
龍城鐵路竣工了!
緊接著這個消息就像地震的震波般在大明,甚至在世界范圍內擴散開,只不過在大明它帶來的是歡騰,大明所有報紙甚至電臺,都在為此而歡呼,經過了十二年的等待后,理想終于變成了現實,從此大明內地與西域徹底地連接成了一個整體。那里的一切資源,包括最新開采出的石油,從此都將源源不斷通過鐵路運輸到內地,而內地的移民再也不需要趕著馬車輾轉而去,他們可以舒舒服服地乘坐著火車,輕松往返于東西之間。
但在大明以外它帶來的是驚恐,從中亞到遙遠的歐洲所有君主都在為此而顫抖,因為他們知道……
他們的噩夢降臨了。
“朕就是他們的噩夢!”
南京浦口火車站,楊豐坐在奢華的車廂內,望著不遠處滔滔江水,得意地說道。
在返回南京僅僅半年后,皇帝陛下再次踏上了出巡的旅程。
而這一次當然是乘坐火車。
而目的地……
當然是西京龍城。
描繪著金色巨龍的專列,在萬民歡送聲中,開始鳴響汽笛準備駛離車站,在這列特殊的火車后面,一列列護駕的火車上隨行人員紛紛探出頭,和外面送別的親人揮手,不過和往常不同的是,這一次隨行的人員里面除了侍從官員一些嬪妃宮女太監之外,還包括了大名鼎鼎的龍騎兵衛隊,這些全身板甲座下英國馬手中馬矟的皇帝親衛隨行,那也就意味著此行不是出巡而是出征。
西征。
“陛下,請用璽!”
一名侍從拿著擬好的圣旨遞到楊豐面前說。
正在欣賞風景的皇帝陛下很隨意地一頷首,然后身旁掌璽的侍從立刻取出玉璽,在這份圣旨上莊嚴蓋章,緊接著那名侍從拿著圣旨退下,而一名軍官早已經在外面等候,拿到圣旨后立刻下了正鳴響汽笛的火車,登上旁邊一輛汽車,向著江岸邊一艘渡輪駛去。
而在他后面,巨龍專列已經噴吐著蒸汽開始加速。
很快而就在楊皇帝乘坐列車欣賞自己大好河山的時候,一道道命令便迅速從明軍總參謀部發出,通過無線電波發送到大明各軍區的指揮部內,然后在大明各地駐扎的大軍也在紛紛登上了運兵的列車,然后沿著用二十多年時間建成的發達鐵路網,開始向著遙遠的西域匯聚,駐北京的陸軍第一軍,駐沈陽的陸軍第三軍,駐南京的陸軍第二軍,駐昆明的陸軍第五軍……
一頭頭蟄伏多年的猛獸紛紛蘇醒,帶著它們曾經的榮耀,追隨著它們的王者,重新踏上偉大的征程。
但并不僅僅是這些。
就在同時一道道命令也從兵部發出,發送到了各省武裝部,緊接著再從各省武裝部發送到各府各縣武裝部,然后征兵的命令開始送到各地預備役手中,那些原本在農田在工廠忙碌的預備役士兵們立刻結束正常生活,穿上他們的軍服向各地集結點集合,然后被送到一處處新兵營,就這樣一個營一個旅一個軍地組建起來。按照皇上剛剛下達的圣旨,大明陸軍將在未來一年內,由十五個軍和兩個騎兵軍,擴充到四十個軍和五個騎兵軍,而且這只是第一批擴軍的,據說未來皇帝陛下準備將陸軍總兵力擴充到一百個軍也就是三百萬。雖然哪怕只有十七個軍,也足夠完成西征的重任,但畢竟這萬里沃土不能光打下來,鎮守住才是最重要的,不說多了一個新征服的國家至少得駐扎一個軍才行,像俄國這種面積廣袤的國家,估計一個軍還是不夠的,未來楊豐就準備維持至少三百萬的常備軍,否則他很難有效控制整個世界范圍內的占領區。
而這只是陸軍的。
就在同時海軍也發出了預備役的征集命令,一艘艘被列入預備役名單的商船也同樣接到了加入現役的命令,紛紛從各處港口起航駛向最近的軍港,包括一些退役封存的戰艦也重新被啟用,然后駛入船廠做檢修,再重新加入到海軍現役,很快這些商船和重新服役的戰艦就會滿載著增援的明軍開赴波斯灣和蘇伊士,去增強那里的明軍實力,準備下一輪的進攻。
而各處軍港內,一艘艘最新服役的洪武級戰列艦和戚繼光級巡洋艦,也駛出軍港開赴中東,一旦蘇伊士運河通航,它們將全部涌入地中海,用那些恐怖的七寸炮宣示大明帝國的威嚴,這些續航能力都達到一萬海里的巨艦,基本上就可以主宰從地中海一直到波羅的海的遼闊海洋了,再加上昭南和美洲的各處基地,整個大西洋都在它們的鎮壓下。
可以說就在楊皇帝西巡的列車還在行駛當中時,整個大明帝國迅速切換到了戰爭狀態。
“實力,我們用實力來碾壓。”
楊豐坐在車廂里,端著酒杯高傲地說道。
“陛下,第一批五個軍已經全部啟程,預計將在三個月內全部到達龍城,再加上那里的第一騎兵軍,各地守備隊編成的步兵第十六軍,我們在蔥嶺戰場上將一次性投入七個軍,另外第三騎兵軍到時候也差不多能完成,如果再加上第三騎兵軍,也就變成了六個步兵軍加兩個騎兵軍。而根據情報,中亞的俄軍總數已經達到了四萬,以圣殿騎士,條頓騎士為主的歐洲天主教軍總計約兩萬人,剩下就是布哈拉,希瓦和小玉茲的聯軍,不過他們里面又加入了大量從其他國家趕到的mu斯林,總兵力應該在三十萬,另外坎大哈的阿布達里和吉爾扎伊人也出兵了不到七萬,因為這些國家都是全民皆兵,所以數量眾多但素質參差不齊。”
陳烈說道。
他現在的職位是西征軍參謀長,而西征軍大元帥,這個當然是皇帝陛下親自擔任。
“他們不值一提!”
楊豐不屑地說。
中亞的敵人的確不值一提,他真正的對手是奧斯曼帝國,當然也還有波斯,但波斯這些年的表現很恭順,都快趕上莫臥兒帝國了,讓他很難確定波斯人會不會為了信仰和他決一死戰,畢竟上一次明軍揍得他們太狠了,前些年甚至為了不得罪他,波斯國王侯賽因還曾經血腥鎮壓過那些長老們。不過也不好說,侯賽因現在已經年紀不小了,而且他本來就酗酒不太管事,波斯內部也是一團混亂,這些年軍中大將阿夫沙爾專權,而這個家伙屬于對明強硬派,不排除侯賽因控制不住國家的情況出現。
當然,就算波斯加入也沒什么大不了,等他打完中亞這些亂七八糟的家伙,他的第一批擴軍也就完成了,四十個軍的明軍面前一切都是渣渣,到時候東西兩條戰線一起動手,一舉蕩平整個亞洲。
“陛下,這一次是否連印度也一起拿下?”
陳烈問道。
印度的莫臥兒帝國實際上已經廢了,雖然也是mu斯林,但對于楊豐和mu斯林的戰爭,完全裝什么都不知道,甚至奧斯曼帝國的使者去搞兄弟聯合,莫臥兒皇帝都干脆不見,縮頭烏龜做得也是很令人感慨。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也沒能力,這時候的莫臥兒帝國只剩下還沒現代巴基斯坦大的一點,而且就這還得天天跟南邊馬拉特聯盟糾纏不清楚,這種情況下他們連自保都得依靠那些大明軍火商,哪有能力做捍衛信仰這么偉大工作。
再說信仰這種東西也就那樣了,楊皇帝御駕親征過之后,印度人早已經不是以前了,無論mu斯林還是印度教的信徒都開始另投明主皈依圣教,讓這片原本就堪稱宗教博物館的土地上,又增添了越來越多的圣教信徒,圣教的圣祠早就在印度隨處可見。
但這并不能阻止大明的將領們惦記他。
“印度就不用了。”
楊豐很隨意地擺了擺手說道。
他的確對印度沒興趣,這是給他兒子留著玩的,話說他把所有的國家全滅了,那他的兒孫們玩什么?留其他國家太危險,尤其是歐洲國家,隨便哪一個看不好都容易發展起來,但印度這個國家是絕對沒有可能,無疑是最適合留著給自己后代當玩具的,反正他征服了印度,無非就是掠奪資源當傾銷市場,但資源他現在根本不缺,傾銷市場那里本來就已經是了。
這樣還征服什么?
以后讓他的兒孫們慢慢收拾著玩吧!
不僅僅是印度,還有南美也是如此,不過北美不行,北美留著太危險了,這個最后還是得清理掉,然后留下南美,留下印度非洲和印第安人,給自己的子孫后代當玩具,反正都是些根本沒有殺傷力的地方,要不然一個沒有征服目標的大明,很容易失去野性的,他好不容易把國人由圣賢之道教化出來的小綿羊,培養成了一群充滿侵略性的惡狼,可不能再因為吃得太飽,最后墮落成只能靠賣萌為生的神獸。
他得給自己子孫留點可以磨礪爪牙的地方。(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