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第二天就想回去,方醒讓他再等等。
在看到方醒的能量之后,徐慶恨不能馬上就回去擴大規模,讓罐頭進入千家萬戶。
“德華兄,此物在軍中倒是有大用,不過還得看看皇爺爺的心思。”
朱瞻基吃了一天的罐頭,總算是給這種方便食品作出了一個評價。
方醒篤定的道:“軍中采買常有舞弊,而且若是開拔,軍中的肉食最好的也不過就是肉干,如何能與罐頭相比!”
“不但是軍中,那些經常出門在外的,若是攜帶些罐頭出門,也無需為肉食煩心了。”
朱瞻基回味著味道,贊同道:“關鍵是別人做出來的沒有這個味啊!”
方醒陰險的想到了方便面,難道方便面能有自家精心做出來的營養嗎?
當然沒有,方便面不過是味道濃厚,所以才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朱棣那邊的問題不大,特別是朱瞻基叫人核算了一番罐頭的成本后,他甚至還覺得方醒損私肥公。
“德華果然是一心為國。”
夏元吉來找方醒,作為錢袋子的他,當然知道這件事。
方醒一臉正氣的道:“夏大人,大明各處都缺錢,方某作為與國同休的勛戚,怎地也得為此出一把力吧!”
夏元吉來之前就核算過方醒這邊的報價,聞言就撫須笑道:“若是勛戚們都如你這般,只是……哎!”
方醒察言觀色,看到夏元吉面露難色,就猜測道:“夏大人可是為了那些……國之屏藩作難嗎?”
夏元吉一愣,急忙否認道:“沒有的事,沒有的事。”
所謂的國之屏藩,說的就是那些藩王。
老朱家除去皇室之外都挺能生的,夏元吉作為大明理財第一人,當然已經看到了未來的弊端。
要是那些藩王繼續這般生下去,夏元吉敢肯定,大明的財政遲早有一天會被拖垮。
可誰敢提出這個問題?
夏元吉不敢,方醒目前也不敢。
誰敢提出來削掉藩王的地盤和俸祿,估摸著連朱棣都頂不住來自各方的壓力。
在這一刻,夏元吉和方醒都想到了推恩令。
方醒看看門外沒人,就沉聲道:“夏大人,前漢的推恩令成功的基礎是什么?”
夏元吉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有些找到同志的快意。
他緩緩的道:“前漢是挾著平定七國之亂之威,推恩令不過是緩和的一種手段而已。”
方醒點頭贊同道:“我大明此時只是收回各藩王的兵力,并嚴令不得離開封地,只要藩王無反心,則任由他在封地折騰。夏大人,子子孫孫無窮盡啊!”
想起以后那無數的,需要用大明財政來養活的朱家子孫,夏元吉的脊背一涼,只得苦笑道:“等本官兩腳一蹬,什么都管不著了。”
“德華,你與太孫投契,當早早綢繆之,本官就等著你的好消息。”
夏元吉不敢再說這個話題,飛快的就溜了。
狡猾的老家伙!
方醒也是無奈的苦笑,目前的藩王規模并不足以對大明的財政造成重創,所以這時候提這茬就是在找死。
“不管了,先顧著自己的。”
方醒叫來了徐慶,商量著能否大規模的生產罐頭,然后從臺州府一路向北。
徐慶顯然是調查過路線,胸有成竹的道:“伯爺,水路運量大,消耗小,只要官府能同意,那是小事一樁。”
因為臺州府只能先走海路,然后轉道運河北上,幾乎可以貫穿整個大明南北。
這樣的模式不錯,一路走一路卸貨,能節省許多分銷的成本。
可目前大明的商船想下海,那真是件難事。
方醒想了想,就去找朱瞻基。
朱瞻基一聽走海運,就為難的道:“德華兄,運河即將全線貫通,已經有人在提廢海運、6運之事,改走漕運。”
大明的北方囤積了大量的軍隊,以后還要遷都,所以很多物質不能自給,這就需要從南方運送過去。
在目前,這種輸血式的運輸有兩種方式:6運,海運。
6運人吃馬嚼的耗費大,而海運則是風險大,一旦遇到風浪,整個船隊能剩一半就算是不錯了。
在朱棣駕崩后,大明的海禁政策越來越嚴,到最后干脆就一把火燒掉了寶船的圖紙。
燒掉寶船的圖紙不可怕,可怕的是居然把航海資料和安南圖冊也燒了,而且此舉在當時得到了文官系統的一致贊譽。
當然,后來有人說劉大夏并未燒這些資料,只是在皇帝想索取這些資料,探討是否可以再次重現鄭和下西洋的盛況時,把那些資料都藏了起來。
“海運有天然的優勢。”
方醒不得不再次擺出教誨的姿態說道:“走運河,姑且不論船只大小的問題,咱們就說說要維持運河的暢通,我大明要養多少人。”
運河每年都得要疏通,這些費用和人力都是沿岸的各地政府籌劃,計算下來,成本比海運多出一大截。
而且運河還帶著收稅的功能,在各個地方設卡,對過往船只收取稅費。
“海運雖然有風險,可也不能完全放棄。”
開挖疏浚運河的工程耗費太大,若是廢棄漕運,方醒覺得自己會被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口水給淹死,所以他只得迂回建議。
“信風季節,咱們可以走運河,可風浪少的季節,為何要千辛萬苦的走漕運呢?”
朱瞻基訕訕的道:“德華兄,皇爺爺準備在淮安等地設立四個大倉,到時候直接由軍丁接力轉運。”
“全是軍丁運送?”
方醒覺得這事不靠譜,除非是擴大漕丁的規模,不然絕無可能。
朱瞻基近日也旁聽過關于漕運的事宜,所以胸有成竹的道:“百姓運送,則可免除當年的稅糧。”
“若是不送呢?”
“則照常交稅。”
方醒心中嘆息,這是讓農民們做二選一的選擇題啊!
農民一旦參加運糧,那一年的莊稼都廢掉了,所以免稅。
可就算是免稅了,那些農民吃什么?
“海運當真不能恢復?”
方醒抱著最后的希望問道,他希望大明不要遠離海洋,哪怕有風險,可鄭和的船隊不是常年飄在海外嗎?
朱瞻基知道方醒歷來都看重海洋方面的利益,可朱棣行事,一但定下來后,沒人能動搖他的意志。
看到朱瞻基為難的神色,方醒忍住捶桌子的沖動,臉色鐵青的道:“運河作為南北通道是很重要,可重要到為之廢除海運,我覺得這是一個短視的決斷!”
等到朱棣一去,大明直到隆慶年間的這段時間,禁海的力度越來越大。從短暫的朱高熾時代,到朱瞻基登基后的政策就是這一切的端。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