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倉庫到大明  第2321章 讀書人的未來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輕松   作者:迪巴拉爵士  書名:帶著倉庫到大明  更新時間:2018-07-19
 
皇帝發怒了。

“聽聞有士紳造反,攻破了縣城,那個知縣力戰被擒,卻不肯降,殉國了。”

神仙居的消費并不低,按照方醒當年給莫愁的意見,走的是中上路線,所以就餐的非富即貴,至少不是窮酸。

“都是些腦袋發暈的,這天下都安穩了,北邊也沒了馬蹄聲,南邊的倭寇也沒了,連那些泰西人都被擊敗了,那些士紳為啥要造反?”

一個黑胖的商人在大堂里肆無忌憚的說著:“我看都是人心不足,覺著以往偷了朝中的賦稅是應當的,連陛下都不能扳回來,可見他們的膽子之大,連陛下都沒放在眼里。”

時至午飯時間,大堂里坐了七成食客,大多都是商人,但有一桌看著像是讀書人。

“可不是嗎,當年興和伯說要是給他們機會,說不準第二天就要改朝換代了。”

“噓!噤聲!小心東廠的人。”

那商人被同伴提醒了一下,被驚出了一身冷汗,趕緊坐下四處張望。

那桌讀書人面色漲紅,有人起身道:“那郭候喪心病狂,和我等有何關系?以前還有武人造反的,那是不是武人都是叛逆?”

這話說的有理,可他們的身后有人嘀咕道:“武人再跋扈,可也沒聽說過有幾百起造反的吧?”

“胡言亂語!”

那讀書人原地回身,喝道:“武人粗鄙,如何能與我等為伍?”

這是習慣性的話,估摸著都沒過大腦,說完這人就后悔了。

如今大明武人的地位可沒那么低,而且武學不斷給各部輸送學員,現在的大明軍隊,漸漸的有了些精銳的跡象,紀律更加嚴明。

所以說武人粗鄙,這是犯忌諱的事兒。

大堂內靜悄悄的,要弟站在柜臺后面,看著左側占了一張桌子,悶頭喝酒的兩個男子。

那二人就是東廠的,而且很懂規矩,第一次先上門拜訪,只說借用一下神仙居打探消息。

要弟當時就想拒絕了,可莫愁卻叫人去問了方家,結果是達成了協議:神仙居給他們提供場地,他們用餐的費用按照七成計算。

這也算是皆大歡喜了,據說安綸在東廠都說莫愁做事大氣,比某些人好多了。

所謂的某些人,自然就是指方醒。

那二人拿著酒杯停住了,一人瞥了那讀書人一眼,然后和同伴碰杯。

先前說話的商人卻被這話給激住了,再次起身道:“什么粗鄙?有人就說了,士紳于國無益,只是造糞的米蟲,可武人卻還能保家衛國,你們能做什么?”

這話有些惡毒,而且造糞的米蟲這個比喻就出自于方醒,所以那些讀書人氣惱不已,卻知道這里是方醒小妾開的酒樓,就沒敢肆無忌憚的辯駁。

但那股子氣卻不是那么好消散的,大家重新開始吃飯,那些讀書人心情郁悶,于是難免頻頻舉杯。

差不多有些醺醺然之后,一個讀書人說道:“霍大人是好樣的,可若非是要清理田畝,哪來這些禍事啊!”

那些商人雖然看到士紳被打壓也高興,可終究對這個局面覺得有些無謂。

許多人都認為清理田畝,打壓士紳是多事之舉。大明富有四海,給他們占了又如何,大不了到時候把那些活不下去的農戶移民到海外去罷了。

人口會越來越多,中原的田地會越來越值錢,這個是‘有識之士’的共識,所以現在侵占土地,只是為了讓子孫能握著不斷升值的財富罷了。

財富才是大家的追求,至于其它,只能暫時擱在一邊。

于是大堂里漸漸的安靜下來,只有筷子觸碰碗碟和牙齒咀嚼食物的聲音。

“動手了!”

解縉回來了,他滿頭大汗的,竟是這些年少見的歡喜。

黃鐘趕緊給他弄了毛巾,然后泡了茶水。

“解先生無需急切,伯爺在書信里說了,南邊是該動了,否則工商蓬勃之后,那些士紳就會融合進去,到時候投鼠忌器,就成了毒瘤。”

解縉把毛巾放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舒服的說道:“他以前不是說要引導那些士紳去經商開作坊嗎?怎么又不愿了?須知為政者要有定力,最忌諱的就是今日想這個,明日想那個,最后一事無成。”

黃鐘拿出一封書信遞給解縉,解縉慢慢的看了,說道:“戶籍要慢慢的融合,士紳也要慢慢的放手,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給了優待,遲早這些優待就會變成籠子,不但束縛住了那些士紳,也束縛住了大明,好見解!”

“興和伯說了,士紳以往以為自己在幫朝中治理百姓,可朝中已經有了些風聲,以后會漸漸增加各地官吏的人數,這是什么意思?”

曹瑾不喜歡這種角色,在曹安在國子監站穩之后,他更希望能頤養天年,然后看著外面的風云涌動漸漸衰老,漸漸死去。

可精力充沛的方醒卻在南方攪動了風云,而且還把他帶了進來。

不做不行啊!

他是感激方醒的,而且曹安和方醒有這些緣法,以后說不定有些意外收獲。

所以他才撐著一把老骨頭在四處奔走。

他覺得自己最多十天就會倒下,然后方醒來看望,他會把曹安托付過去,最后安然死去。

可他卻發現自己越來越精神了,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了。

一群讀書人在仔細聽著,他們都是這次清理行動的犧牲品,被收走了不少土地。

曹瑾端坐著,腰桿筆直,“士紳協助官府管理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順,以后就是官吏專管了,老夫問一句,那時候的士紳何去何從?”

大堂里熱烘烘的,越年輕的出汗越多,曹瑾反而只是額頭微濕。

他見這些讀書人都在沉思,就繼續鼓動道:“到了那時,中了進士的自然可以為官,可千萬人才能中一人,剩下的去干嘛?坐吃山空?哪家有這等財力?若是有,老夫覺得不如去經商,好歹還能給子孫多留些錢財。”

他的話沒有什么冠冕堂皇,很簡單的道理,直接剖析了讀書人未來的道路,讓人信服。

這些讀書人很迷茫,而曹瑾最近很活躍,并且他和方醒的關系帶著點緣分,所以他召集了之后,就來了不少人。

“你等想不通為何要清理,可那些百姓該怎么想?”

曹瑾知道方醒對儒家的態度,見這些讀書人迷茫,就下了個重錘。

“興和伯說了,天下四民都是陛下的子民,本就沒有什么高低貴賤,現在有,以后會慢慢的拉近,最后……沒有。”

方醒當初給曹安說這番話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

——最后肯定還會有高低貴賤,但朝中的目標就應該是不斷拉近這些人之間的距離。

不斷,這就說明方醒對人性和人心很是了解,知道桃花源只是臆想,當不得真。

所以大明才需要一個堅強而有力的皇帝,否則那些官員會漠視這些距離。

曹瑾心中微嘆,最后說道:“興和伯還說了,咱們以后的活路得自己去找,不然萬民奉養,咱們可擔得起?”

士紳階層真的是萬民奉養,可回報了什么?

有人說道:“是擔不起,可好歹也得給條活路吧。”

“活路啊!”

曹瑾想起方醒的話,就苦笑道:“朝中以后要興教育,要不少先生,還有不少地方也要讀過書的人,就怕讀書人下不去這個臉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