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啞的聲音回蕩在空曠的滄州大營上。
蕭銘心中血熱沸騰,這首歌是一個民族面對外敵時不屈的意志,這首歌是一只軍隊敢于亮劍的軍魂。
在這一刻,滄州大營安靜下來,只剩下篝火燃燒的聲音。
士兵們望著站在篝火前的蕭銘,忽然一個士兵跟著唱了起來,“如果祖國遭受了侵犯……”
“熱血男兒當自強……”又一個聲音響了起來。
接著,士兵們緩緩站了起來,他們跟著蕭銘一句句地學著唱,到了最后士兵們站在一起高聲唱了起來。
這首壯懷激烈的歌曲在士兵們沖破天際的怒吼中漸漸化作熱血涌入每個人的心中。
此情此景,這首歌多么契合了他們心中難以表達的情緒,壓抑的情緒在這一刻猛然爆發。
一些士兵在唱到“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時候忽然流下淚來。
這場勝利是用戰友的生命換來的,在這個慶祝勝利的時刻,他們怎么能忘記已經倒下永遠閉上眼睛的戰友。
牛犇緩緩站了起來,口中也開始重復這首歌。
這一首中包含著太多的情緒,回想自己數十年征戰沙場,他不自禁也跟著唱了起來。
魯飛和羅信同樣站了起來,蕭銘唱的不僅僅是一首歌,而是現在他們所有人心中埋藏的熱血。
忽然,如同默契一般,歌聲忽然戛然而止。
這時蕭銘端起了酒杯,他大聲道:“為我們死去的兄弟,干杯!”
“干杯!”士兵們紛紛端起來碗中的米酒。
“啪!”一飲而盡,蕭銘狠狠將酒杯摔在了地上。
士兵們有樣學樣,同樣狠狠將酒杯摔在了地上發泄心中的情緒,今晚,他們看見了一個不一樣的齊王,這是一個有血有肉,和他們有著同樣情感的齊王。
在這一刻,他們從來沒有覺得齊王和他們這么接近。
牛犇目光灼灼,他不得不佩服蕭銘,這軍隊是蕭銘的,也永遠是蕭銘的。
鬧哄哄到了深夜,士兵們在熱烈的氛圍中各自回營休息,再休整兩日,他們就要班師回青州。
不少青州軍士兵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了。
而在他們之前,滄州大捷的消息傳到了青州,接到消息的范增連夜組織報社刊印報紙,在青州軍班師回來之際,他要將這個好消息傳到每個人的耳中。
得到滄州傳來消息的第二天,報紙在青州發行,同時各路記者帶著報紙前往自己的轄區。
“號外,號外,滄州大捷,我大軍斬首蠻兵十萬!”
“號外,號外,重大消息。”
還是清晨,青州城的街頭上忽然出現了不少稚嫩的聲音。
這些聲音由七八歲的孩童傳出,自從取締了報童在報社的使用,這個稱呼終于回歸正途。
因為報社在青州城的推廣,一些識文斷字的人漸漸接受了報紙。
而賣報這個行業也漸漸出現了,不少家境貧寒的孩子很早就會去報社拿來報紙到大街上兜售。
“什么!滄州大捷!”
一個書生還未梳洗就從家中沖了出來。
“你要報紙嗎?”一個報童問道,“滄州城大捷的消息就在報紙上。”
書生二話不給了報童幾個銅板,拿著報紙就門外看了起來,看書生是激動,他興奮地跑進屋內喊道:“爹,滄州城守住了,蠻族浮尸十萬,撤回山海關,我們不用逃難了。”
“真的嗎?快讓我看看!”院子里響起一個激動地聲音,接著更多的聲音出現,驚訝之后便是歡呼聲。
器械司中。
陳文龍和陳琦對望一眼,露出了笑容。
“殿下終究是殿下,這次贏了,蠻族以后將更無法攻破滄州城。”陳文龍道。
陳琦也是重重松了口氣,“幸虧將葡萄彈及時送了過去,不然殿下回來肯定會砍了我的腦袋,嘿嘿,爹,你這次殿下回來會不會再給我升官?”
“升官?”陳文龍的臉頓時黑了下來,“再升就是兵曹,怎么?你想把我取而代之。”
陳琦腦門上瞬間流出了冷汗,“爹,我怎么敢打你的主意,我只是,嘿嘿。”
于此同時,報紙上的消息在青州城不斷傳播開來。
凡是青州的百姓無不歡呼雀躍。
三年前,蠻族的騎兵在這里燒殺搶掠,而三年后,他們再也不用擔心蠻族的騎兵會再次抵達城下。
“齊王威武!”大街上一個聲音忽然響起。
這是一個書生,他拿著報紙興奮地喊道,報紙上的內容讓他熱血沸騰。
和許多讀書人一樣,不是他不關心國事,而是一次次屈辱的戰爭讓他們根羞恥提起,尤其還是三年前蠻族攻破滄州城。
對所有人來,他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而這次蕭銘給他們送來了這個消息,這不亞于久旱逢甘霖。
“齊王威武!”又一個聲音響起。
接著大街上這個聲音此起彼伏。
接下來的幾天,附近州縣幾乎成了歡樂的海洋。
第五天的時候,一個消息傳來,青州軍班師回來了。
城中的百姓得到消息簞食壺漿而相迎,于是青州城外出現了百姓們聚集在官道上迎接青州軍的一幕。
“魯飛,我這一身還行吧。”
騎在馬上,羅信整理著自己的盔甲,生怕上面沾上臟東西什么影響了自己的形象。
“不錯,玉樹臨風,風流倜儻。”魯飛偷偷把鼻屎抹在羅信的背后,一邊用自己知道有限的幾個詞夸贊。
羅信聞言喜滋滋,頭抬得更高了。
以前在長安的時候,他們也曾經和蠻族打仗,但從來沒有百姓簞食壺漿相迎的場面。
畢竟百姓們很清楚,他們不過是輸多勝少。
而這次斬首十萬,挫敗了貝善臺吉的進攻,可以是大渝國從未有過之事。
這件事又關系到百姓日后的生活,百姓們如此高興也很正常,加之豐收之后百姓們盈余了不少糧食,這更激發了百姓對齊王的感激。
此時他們距離青州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斥候已經告訴他們很多百姓在城外相迎,要犒勞這些遠征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