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機槍逼退那些坦克側翼的日本士兵!開火!開火!不要怕!”在戰壕里,美國的指揮官大聲的命令道。
他的身邊,一名正在操控著勃朗寧重機槍的美國機槍手奮不顧身的端著機槍,瞄準了一輛正在向前推進的日本豹式坦克的側面。
在那輛坦克的側面,站滿了進攻的日本士兵。這些日本士兵端著插著刺刀的步槍,兇狠的叫喊著,跟著坦克一起前進。
“突突突突!”勃朗寧重機槍的火力非常兇猛,一開火就形成了一場彈雨。
這種機槍的威力非常巨大,而且設計的相當不錯——美國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還在沿用這種機槍的后續型號(而且沒怎么大改過)。
恐怖的彈雨一下子籠罩了日本士兵,也讓他們發現了,自己的側面,還隱藏著一個危險的美國機槍陣地。
美國人的這個機槍陣地一直都沒有開火,所以日軍也沒有發現側翼的這個威脅。
結果這挺一直沒有開火的勃朗寧重機槍一開始掃射,日軍的進攻部隊就立刻被阻斷了。
“叮當當!”一排子彈打穿了日軍士兵,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打在了日本豹式坦克的側板裙上。
因為厚度被削弱了,所以這輛坦克的側板裙上立刻留下了一片坑坑洼洼。
一片日本士兵倒在了自己的坦克旁邊,任由這輛豹式坦克在他們的尸體上碾壓過去,開始緩慢的轉向。
“轟!”一枚榴彈落在了這輛坦克的身邊,一下子掀飛了大片的泥土和尸體。美國人的炮彈差點命中這輛坦克,讓周圍的日軍也嚇出了一身冷汗。
“我們的坦克呢?”一片泥濘之中,一名美國士兵從戰壕里爬出來,探出頭看向了那輛耀武揚威的日本坦克,哀聲大喊道。
他的身邊,一名端著春田步槍的美國士兵根本顧不上開口回答他的質問,只能打出一發子彈之后,縮回到戰壕里給自己的步槍上子彈。
并不是所有的美國士兵都能裝備上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這和德軍無法短時間內完成G4半自動步槍的普及原因一樣。
老式的步槍依舊還存在在部隊內,新式的武器也只能一點點的替換掉老式的裝備。
美國現在的單兵武器裝備,差不多還是以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為主,配合上少量的湯姆遜沖鋒槍,還有勃朗寧輕機槍。
這樣的配置差不多是二戰美國的標準配置,可惜的是后媽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換裝的速度根本趕不上親兒子陸軍。
海軍陸戰隊裝備的還是可憐兮兮的春田步槍,但是一部分也換裝成了M1加蘭德。
即便如此,美國部隊的火力依舊還是要比日本軍隊強悍,畢竟日本單兵武器在二戰時代是出了名的“坑爹”。
重機槍火力在高強度的進攻作戰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包括92式重機槍在內,日本槍械的設計思路,已經趕不上同時代的美國和德國了。
美國這邊的士兵損失慘重,日本那邊的損失同樣慘重,在一些特殊的地段上,雙方甚至進行了恐怖的肉搏戰,來爭奪一些并不重要的陣地。
仿佛是雙方都在此時此刻打出了肝火,執拗的投入兵力誓死不退一樣,大家對這片連名字都沒有的陣地,執念都非常的強。
美國在這里投入了5個營,500多名士兵的兵力,日軍投入的作戰部隊也不少,差不多有000人左右。
而且這000名日本士兵,還得到了0輛以上各型號日本坦克的支援——包括5輛豹式坦克在內。
在這片土地上,美國也投入了大量的坦克,幾十輛坦克有一半都被擊毀,可剩下的坦克依舊還在堅持作戰,沒有絲毫退走的意思。
“轟!”隨著一聲爆炸,終于有一輛日本的豹式坦克被摧毀了,擊毀這輛日本坦克的,不是美國的坦克,而是十幾個美國步兵。
這些戰斗到最后,已經不顧生死的美國士兵們,充分展示了美國士兵悍不畏死的兇狠風格。
至少,在二戰這個時代,美國士兵是不怕死的,比起死亡來,他們更怕的是“輸”這個詞!
在陣亡了好幾個美國士兵之后,終于有人成功的接近了一輛豹式坦克,然后把手榴彈和炸彈丟在了豹式坦克后面的排氣格柵上面。
賣給日本的當然還是豹式坦克的早期汽油機型號,所以在發動機附近的爆炸,一下子引燃了這輛豹式坦克。
爆炸摧毀了這輛坦克,讓它癱瘓在了陣地上,里面的日軍一直到最后被燒死,也沒有掀開自己頭頂的艙蓋。
仿佛是吹響了勝利的號角,美國軍隊隨后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他們成功的用Mlee上的75毫米口徑火炮命中了另外一輛豹式坦克,阻止了日軍的繼續推進。
然后,緊接著,另外一輛豹式坦克因為故障癱瘓在了陣地上,無法再前進一步。
日本人的進攻立刻土崩瓦解了,山下奉文也不得不下達了停止反擊,轉入防御的作戰命令。
美國登陸部隊,陸軍第1軍和海軍陸戰隊第1軍通力合作,堅持到了最后,守住了自己的防御陣地。
那輛因為故障癱瘓在了沙灘上的日本豹式坦克,最終被日本坦克手炸毀,沒有完好無損的留給美國敵人。
戰斗打到現在這個時候,雙方都很默契的停止了繼續攻擊,戰場上的槍炮聲停歇了下來,一切都歸于寂靜。
就好像是兩只受傷的野獸,在搏命之前調整狀態,互相盯著舔舐著自己的傷口。
山下奉文小心翼翼的準備著防御,等待著美國人的反戈一擊。美國這邊則是在清點著損失,填補著自己搖搖欲墜的防線。
很快,新一輪的攻擊和防御在下午的時候打響,這一回進攻的一方換成了美國。
第1軍在湯普森少將的指揮下,投入了一個步兵團的兵力,從正面突破了日軍的防線,把觸手伸向了日軍身后的平原地區。
山下奉文也不得不收縮自己的防線,讓開了灘頭陣地,撤退到了第二道防線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