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師  第五百二十六章 教官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陽光   作者:米釀  書名:明末工程師  更新時間:2024-06-09
 
軍事學院開設后,李植感覺效果很好。尤其是海軍戰術的教學讓軍官們受益良多,可以說是和鄭芝龍決戰前的緊急充電。

在海上作戰船只之間距離很大,有時候戰艦距離旗艦十幾里,根本看不到旗艦上的旗語。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作戰就往往依賴艦長們的個人指揮能力了。

李植的海軍成立只有幾年,沒有打過大仗。對于如何擺陣形,如何發揮火力,如何迂回如何突破,艦長們完全沒有概念。就連海軍艦隊長呂虎,也只是憑感覺指揮,并不知道前人的經驗和教訓。

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教官們卻熟悉最近十余年的各次海戰。這十年雖然沒有爆發大決戰式的大型海戰,但歐洲各國之間的海軍摩擦不斷。尤其是如日中天的荷蘭人,不斷在海上攻擊劫掠他國的商船戰艦。

這些海戰的情報是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歐洲各國的海軍都大力搜羅,組織軍官學習。所以幾個外籍教官對這個時代的海戰十分了解。不管是加勒比海上的英格蘭海盜如何劫掠法國商船,還是好望角的荷蘭軍艦如何挑戰西班牙的蓋倫船艦隊,這些軍官們都如數家珍。

為什么英格蘭人總是搶上風,為什么葡萄牙人喜歡用后膛炮?如果不聽這些教官解釋,靠自己琢磨是很難琢磨出來的。

海軍的軍官,尤其是李植火線提拔起來的幾十個艦長們聽得十分入迷,每每下課后還拉著幾個外籍教官問個不停。

李植感到這幾個外籍教官等于是歐洲戰爭史的百科全書,物超所值。歐洲的戰爭已經一只腳跨入熱武器時代,雖然在裝備上不如李植的部隊,但對李植麾下軍官指揮作戰有很大的啟發性。李植給教官們發了獎金,有時候也和這些教官們交流交流,討論一下散兵戰術和線列戰術的優缺點,獲得T型戰線主動權的關鍵。

不過李植懂得的戰術往往超越此時的西方幾代,往往一說出來就讓幾個軍官目瞪口呆。

崇禎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李植的十艘鐵甲艦全部造好,停泊在了大沽港口。

由于是天津、山東和南直隸等地不同造船匠制造的,每個造船點的工藝都有些不同,這十艘鐵甲艦的外觀不盡相同。天津和山東造的八艘鐵甲艦都是尖頭的,而南直隸船匠造的兩艘是扁頭的,尾樓也更高一些。

當然,這種差別并不影響使用。十艘船都是十二丈長,兩丈一尺寬。每艘船上都裝載了三十二門十八磅炮,在這個木質帆船時代是響當當的大船了。

李植估計了一下,覺得這些鐵甲艦的滿載排水量大概有五百噸。實際上這十艘鐵甲艦裝上鐵甲和大炮,再裝上幾百名水兵和淡水、補給品后,就基本上是滿載了。這些鐵甲艦只能作為純粹的戰艦使用,即便在和平時代也無法充為商船。

十艘船的船殼上都包著一寸厚的鐵板,此時鐵板幾乎是全新的,外面按李植的要求刷著灰色的樹漆,看上去完全是十九世紀的戰艦。

鐵甲艦上裝備著兩臺大型蒸汽機,馬力全開的狀況下能開到九節的航速,快于這個時代的風帆戰艦,甚至比順風時候的帆船更快。

這樣的奇怪戰船出現在明末,當然是引起了百姓們極大的興趣。每天大沽港碼頭上都是人潮如織,大家都來看鐵甲艦上面密密麻麻的大炮,看鐵甲艦不需要劃槳就進入港。好在李植堅持離岸十里才練習開炮,否則來看熱鬧的人要更多。

鐵甲艦有防銹的問題,鐵板長期接觸水會生銹。想要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李植恐怕需要搞上幾年的研究。完全解決是不現實的,不過李植有辦法緩解這個問題:

李植首先做的,就是在鐵甲上刷一層樹漆。中國是樹漆的原產地,李植在天津可以大量購買這種廉價商品。實際上樹漆有相當的防銹能力,半年涂抹一次的話,雖然不能完全消除鐵甲的生銹,但也能大大減緩生銹的速度。

李植還使用鋅棒緩解鐵裝甲生銹的速度。李植在裝甲的下沿固定大量的鋅棒,這樣鋅和鐵及海水就構成了原電池。由于鋅比鐵活潑,作為電源負極優先失去電子被腐蝕。鋅的不斷腐蝕就保護了鐵,這就是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直到現代,還有不少船只使用鋅棒保護鋼質船體。

明代的匠人們已經大量生金屬鋅,在《天工開物》中就有記載:匠戶們將氧化鋅礦砂、煤粉投入特定的反應罐,在高溫下形成氣態鋅。鋅蒸氣通過冷凝窩的透氣孔上升至冷凝區,冷卻凝結成液態鋅,滴入冷凝窩凹槽內。待冷卻后,人們打破反應罐,取出鋅塊。之后匠戶們還要將其放在灶上進行提純,鋅塊純度可達九成九。

天津是商賈集湊之地,李植和商人訂購,輕松買到了大量的鋅棒。鐵甲艦水線以下沒有裝甲,李植只需要在水線附近的鐵甲上包上一排鋅棒就可以,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這兩種辦法都只能緩解鐵裝甲的腐蝕。李植在后世看到過論文數據,知道鋼鐵在海水中的年平均腐蝕率是一毫米左右。在李植的種種手段幫助下,腐蝕的速度可以大幅降低,也許只有半毫米。

腐蝕速度降低后,鐵甲艦的裝甲腐蝕就不是一個大問題了,因為李植的鐵甲艦本身也并不需要完美的防腐蝕手段。李植制造的五千料大船選用木料時候講究實用,并非采用完美的木料,船只實際上也只有七、八年的壽命。通過防腐手段處理后,三十三毫米厚的鐵甲每年腐蝕半個毫米或者更少并沒有太大的問題,半年維護的時候把鐵銹除去便可。

十九世紀法國人曾為沒有防銹漆煩惱,甚至在鐵甲艦的鐵殼上面包裹木材外面再包銅皮,那是因為他們的船想用幾十年。如果他們像李植一樣一艘船只用七、八年,能夠忍受每年的損耗,就不需要使用那么復雜的解決方案了。

二月份,鄭芝龍又送來書信一封。

鄭芝龍并沒有把只有幾十條船的李植放在眼里,信里用詞更加赤裸裸,要李植把新竹地租收入的八成給他。而鄭家可以回報的,是在東海給予李植的商隊“保護”。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