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將門  第182章 新鮮出爐的王縣令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宋將門 | 青史盡成灰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書名:大宋將門  更新時間:2017-06-20
 
從宋遼爆大戰,一直到和談收場,范仲淹頂著壓力,支撐大局,功勞潑哪怕老范之前一再表示不會繼續為官,甚至因為范鎮的事情,已經辭去了都轉運使,只是暫時主持大局而已。[隨_夢]小說w.SuiMеng.lā

無奈老范的威望太高了,這一次雖說沒有完全廢掉歲幣,但是已經讓所有人看到了希望。很多熱血沸騰的年輕人都希望范相公能重返中樞,再浩浩蕩蕩,掀起一場變法革新,中興大宋。

而這,也是所有官僚最擔心的,不光是當初反對新政的那些人,甚至包括好多當年的支持者……范仲淹的威力太大了,大到官僚體系無法容納這個人。

說來也好笑,就連最信重范仲淹的趙禎也十分為難,他是想把范仲淹召回來,可一旦老范進京,必然掀起黨爭,年過不惑,在皇帝之中,已經算是高壽了,趙禎承受不起……好在,范仲淹也沒有讓皇帝為難。

他向趙禎瀝血上奏,說自己齒搖法白,老邁昏庸,三月以來,幾次昏迷,衰朽之軀,不堪驅馳。如果繼續為官,只是要了他的老命。

請陛下準許他辭去一切官職,專心教書,頤養天年,成全一段君臣佳話……

范仲淹說的懇切,趙禎仿佛又看到了當初范相公為了大宋嘔心瀝血的身影,趙禎思前想后,決定加封范仲淹兵部尚書,楚國公,判六藝學堂事。

好家伙,遍觀大宋的書院學堂,還沒有哪個是堂堂國公主持的,六藝學堂一炮而紅,哪怕是四大書院與六藝比起來,也是差之萬里。

仿佛還覺得不過癮,欽賜范仲淹三十萬貫錢,一千頃土地,另外又手書四個大字:為國育才!

這一番動作,都在昭示六藝學堂的非同一般。

當真是士林震動,好多青年才俊都背起行囊,從四面八方趕到六藝求學,風頭之盛,堪稱大宋書院之冠……不過這些對于一個見慣了風浪,飽嘗冷暖起伏的老人來說,一點也不重要了。

范仲淹在兩個兒子的陪同下,離開清州,趕到了六藝學堂,從此開始閉門教書,不問世事,直到十年之后,老先生去世的時候,六藝的學子已經遍布天下,人才之盛,無出其右。

相比范仲淹的華麗收場,賈昌朝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他也為了河北的戰局費力不少,論功行賞,加賈昌朝同平章事,出任樞密使。能重新殺回京城,讓那幫攻訐自己的孫子目瞪口呆,世上還有這么快樂的事情嗎?

可偏偏就有人橫生枝節,文彥博對趙禎說,軍務繁忙,要防備遼國撕毀盟約,又要裁軍八萬,樞密院的事務繁忙,因此希望多增加一位樞密使,趙禎點頭了。

就這樣,賈昌朝和龐籍同為樞密使,兩位老臣,一樣德高望重,一樣手段非常,兩個人又不分先后,到底誰才是說了算的?這不是玩人嗎——文彥博心中暗笑,玩的就是你!

好在大宋的官制從來就不嚴謹,隨意性非常大,有兩個樞密使雖然違背常態,但是也說得過去。

賈昌朝思前想后,覺得還是要吞下來,先卡位再說,他離開京城已經太久了,再待在地方上,那些老部下都被清理了,沒人幫自己搖旗吶喊,當一個光桿司令有什么滋味!

姓文的,你等著,別以為靠著耍手段,就能對付老子,等著吧,我非要和你掰掰手腕!

懷著斗破蒼穹,吞噬星空的心,賈相公踏上了返京之路。

賈昌朝留下來的經略安撫使,沒有教給別人,而是落到了老將軍王德用的頭上。這個任命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先雙方剛剛罷戰,遼國說不定會不甘心失敗,卷土重來。范仲淹退了,有資格,有威望,號令各方的,就剩下王德用而已,除了他之外,誰能壓得住驕兵悍將,又有誰能不在乎遼國的幾十萬雄兵!

至于河東路轉運使,落到了余靖的頭上,談判之時,余靖和王德用珠聯璧合,一文一武,配合默契,余靖本身也是干吏,河北的災情還沒有完全解決,要多仰仗河北地方的豪強勢力,余靖恰恰人脈非常廣,是不二人選。

再有,歐陽修被調入京城,接掌翰林院,這也是之前范仲淹和晏殊一起做的布局,有醉翁在,就有人能和皇帝說上話,免得再受欺負。

這些人事調度,也都算預料之中,只是有一個讓人有些意外,卻也合情合理,那就是包黑子。

咱們的包大人已經很久沒有露頭了,他可是一點也不輕松,有災民要安置,還要張羅軍餉,供應糧草,幾個月下來,都瘦成一把骨頭了。

朝廷正式下詔,把瀛洲府改為河間府,領十縣二州,包拯出任河間知府,別看是原地踏步,卻和之前大不相同。

當初包拯是以戶部員外郎的身份,知瀛洲府事,實際官職才區區七品而已。而這一次呢,包拯的頭銜可就多了,被后事廣為知曉的龍圖閣學士終于加到了包拯身上,他的官職正式稱呼為龍圖閣直學士,右司郎中,知河間府。

這個龍圖閣直學士相當于他的學歷,享受三品待遇,尚書省分為左右司,下面共有六部二十四司,郎中主管一司,地位僅次于尚書,侍郎之后……當然這個是包拯的寄祿官,只是用來銓敘,升遷,確定他老先生俸祿待遇的,實際意義不大,但是從中也可以窺見一斑,河間府的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說起來,這還是王寧安的功勞,他渾水摸魚,羚羊掛角,先上車,后買票……各種明的,暗的手段齊出,竟然幫著滄州弄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一個市舶司,一個榷場,加上幾十萬人口的大城,還有捕鯨港……種種加在一起,滄州的潛力不可限量,河間府也隨著滄州的地位提升,水漲船高。

這不,包黑子剛剛升官,就急匆匆趕到了滄州,河間府的未來都落在滄州頭上,咱們包大人迫切要去拜會滄州的新任地頭蛇。

沒錯,就是王寧安,他剛剛得到趙禎破格提拔,撈到了一個縣令的職位,只是這個縣空有二十幾萬的民眾,卻連一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

前面提到了文官們全都升官加爵,武將們也沒有虧待,不管怎么說,大宋對待臣子,還是不吝賞賜的。哪怕是武將,也要先喂飽了,之后再蹂躪!

要是連一點官職賞賜都舍不得,那還不把人逼瘋了。

折繼閔和種詁都撈到了一大堆好處,不光他們,就連家里的三親六故都跟著當官,當然了對他們這種“聽調不聽宣”的土皇帝來說,官職都是浮云,比較看重實際的好處。

兩家都各自增加了二十萬貫的糧餉,朝廷在原有鑄鐵權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倍份額,可以鑄造更多的兵器鎧甲。折繼閔和種詁都賺了缽滿盆滿,在家里歡天喜地慶賀。

狄青也得到了太子太保的加銜,依舊出任彰化軍節度使。

說了一大堆,總算輪到了王家。

說起來王良璟在陣前的功勞,絲毫不比別人差,而王寧安更是鞍前馬后,運籌帷幄,甚至親自上陣,和遼國使者談判,能圓滿收場,他居功厥偉。

奈何王家父子起點太低了,趙禎也不好揠苗助長,只是把王良璟從敦武郎提拔到了拱衛郎,正八品提高到了從七品。

貌似只提了一級,幅度不算大,可是熟悉宋代官制的人,都驚掉了下巴。

宋代官員普遍偏低,從太尉算起,武臣一共分為53階,敦武郎排在第43,狄青第一次授予官制,只是得到了最低級的三班差使,無品無極,王良璟第一次就拿到了敦武郎,一來是他立有戰功,二來也是照顧王家先人,一下子越過十級,幅度不可謂不驚人。

大家都琢磨著下一次就會收斂了——不,幅度更大!

拱衛郎排在第32,相比上一次,又進步了十級以上,不少人都在暗暗琢磨,要不了幾年,只怕王良璟就會步入高級武將的行列。

當然了,你羨慕也沒有用,人家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敢跑到遼國境內,大殺大砍,宰了好幾萬人,就憑這個,哪怕給的官職再高,也無話可說。

當然了,相比起王良璟的火箭升官度,他的寶貝兒子更勝一籌。

原來王寧安就有正九品保義郎的官職,只領俸祿不干活的那種,為了和遼國談判,王寧安又得到了一個錄事參軍的臨時職位,本以為和談結束,趙禎就會收回,誰知皇帝陛下鐵了心要提拔王寧安。

給他升到了大理評事,知平縣,兼提領滄州榷場。

這個任命下來,王良璟嚇出了一身冷汗,幸好他升到了從七品,不然就壓不住兒子了,這小子一下子弄了個八品官,按照慣例,中進士之后,才會被授予大理評事,出任知縣,而且頭兩年還要加一個“權知”,說白了就是署理,還不算正式任職。

王寧安沒參加過科舉,直接升任知縣不說,還兼著提領榷場,不知道打破了多少慣例,讓多少人眼紅難受。

對這些紅眼病人,王寧安只想說一句:來吧,你們誰敢坐,我保證退位讓賢,有本事就來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