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將門  第901章 借債發展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宋將門 | 青史盡成灰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書名:大宋將門  更新時間:2017-11-06
 
伴隨著老臣罷黜,大宋的政事堂,說了算的也就是王寧安和司馬光兩個人了,王寧安倒是幾次上書,希望擴充政事堂,分擔沉重的政務壓力。

但有很多問題卡著,比如增加的西夏,西域,渤海,這些地方怎么算?要不要安排專門的衙門,處理殖民事務?

想想吧,出去的都是什么人物,隨便找個阿貓阿狗,能壓得住場面嗎?

甚至有人提議增加一個殖民部,位階和樞密院,參謀部一樣,位列政事堂之下,但是直接對皇帝負責。

朝廷上下還在爭論,另外地方的官吏也在調整,充實人員,從下到上,要不要進行改革,該怎么改,也是莫衷一是。

司馬光倒是覺得現在挺好,苦點,累點,至少大權在握,而且師父又是個慣會偷懶的人,很多事情都落到了他的頭上。

外面都說,司馬君實才是真正的宰相,王寧安那叫玩票!

當然了,司馬光不敢那么想,但作為宰相,總要有點作為,能消除前朝留下的巨額債務,毫無疑問,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趙大叔這些年,究竟欠了多少錢呢?

根據司馬光的統計,不多,應該有0萬貫,按照百分之20的利息計算,一年光是還利息,就要1600萬貫!

聽著暈吧?

那就讓君實相公給你仔細算算。

“為了光復幽州,前后發行了4000萬貫的債券,后來修建西京,也有2000萬貫,打橫山,開通河西走廊,這些都加起來,也有5000萬貫!加起來,一共負債110000萬貫!”

司馬光繼續說道:“拿下幽州之后,抄沒各種財產土地,填補了3000萬貫,戶部的賬面上,只虧了1000萬貫,但是為了安置老兵,第一個十年,就要花費萬貫,其后每年還要遞增!”

王寧安聽得腦袋都大了。

他有點理解霉帝的糟心之處了,難怪打了兩場仗就跪了,的確要命啊!

拿幽州之戰來說,動員幾十萬人馬,傷損也超過十萬,當時靠著收繳契丹貴族的財富,把窟窿填上了,看起來沒有問題,花費代價不大,就拿到了一塊土地。

但是接下來呢……由于大規模裁軍,很多當年的老兵都必須解甲歸田,人家為了朝廷流過血,光復故土,待遇自然要增加許多。

尤其是現在差不多過了十年,當初30歲的老兵,現在已經40歲了,大宋的人均壽命還不到50,不惑之年已經不算小了,身體病痛一堆,吃藥花銷,還有家中的困難……朝廷總要意思一下吧!

林林總總,就不是一筆小錢,而且是長期的,幾十年的開支!

司馬光嘆道:“當年看起來,是把賬平了,但實際上,后續的開支非常巨大,從幽州增加的稅收,僅僅能償還每年增加的利息……這還不算完,拿下幽州之后,需要各種開發建設,尤其是修長城,道路,建碼頭,這些都是長期投資,當時也是靠著債券解決的……往后,只能靠著稅收,慢慢償還。”

幽州如此,橫山之戰也差不多,隨著時間推移,老兵安置的成本,也會迅速飆升……再有地方開發,也是個無底洞,吞金的怪獸!

想想就頭皮發麻。

作為朝廷的大總管,司馬光深知這些年,大宋是怎么過來的,要不是對外戰爭都答應了,有海量的外來收益支撐,大宋的經濟體系早就崩潰了。

好在,一切都因為遷豪強令,有了轉機。

把豪強遷走了,他們不得不以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價錢,轉讓田產,朝廷順勢接過來,再分給百姓,佃農為了贖買土地,每年要付給朝廷一筆錢。

光是京東兩路和河北兩路,每年就有1000萬貫!

整個大宋都算起來,足夠輕松解決歷次戰斗積累的債務了。

這些不為人知的賬目,就是遷居豪強真正的原因所在,對不起,不拿你們開刀,朝廷就維持不下去了。

王寧安可不是崇禎那個傻蛋,放著有錢的士人集團不下手,反而從赤貧的老百姓手里扣錢,不鬧得天下大亂才怪呢!

“行了,過去的苦就不要訴了,咱們還是放眼未來吧!”

司馬光連連點頭,“師父說得對,那,那咱們下一步怎么辦?”

王寧安毫不猶豫吐出兩個字,司馬光當場就昏了。

“發債!”

“我的師父啊!”

司馬光哭了,“好不容易把債還了,你還要發債,什么時候是個頭兒啊?要不咱們商量一下,我去管軍也好,管吏治也好,總而言之,財務這塊,師父另請高明吧!”

“不請,就是你了!”

王寧安讓司馬光老老實實坐著,然后對他說道:“幽州西山的火車已經能用了。”

司馬光一愣,立刻道:“師父,就是用蒸汽機驅動的?”

“沒錯,過去一年,他們鋪好了軌道,又改進了幾次,終于研究出了可以運轉的火車!”

司馬光驚喜問道:“效果一定不錯吧?”

“嗯,能拉15節車廂,每節能裝兩萬擔煤炭。”

“嚯,一共就是30萬擔啊!”

王寧安含笑,“關鍵的是驅動火車,只要一個司機,兩個產煤的就夠了!”

“啊!”

這回可把司馬光驚呆了,他差點坐在了地上!

一擔是120斤,一頭毛驢,最多能運兩擔煤出山,還需要一個人牽著。

要運走一節車廂的煤,就要1萬頭驢,一萬個腳夫!

一列火車,遞得上15萬頭驢,15萬個腳夫!

司馬光稍微想想,又立刻搖頭了。

賬不能這么算。

用那么多的驢,那么多的人,需要多少草料,多少糧食,而且狹窄的山路能不能擺得開?如果有傷損意外,又要怎么賠償……

把人工成本也算進去,火車帶來的效率提升,就是幾十萬倍,甚至更多!

這可真是個利國利民的好東西!

司馬光也不淡定了,“修,一定要修鐵路!無論多少代價,都沒有問題!”

王寧安輕輕一笑,“沒多少代價,就是發債!先發2000萬貫!”

一瞬間,司馬光的臉就黑了。

“我說師父,你就不能想點別的辦法,比如讓沿途的百姓捐款,或者讓商人出資?”

王寧安搖了搖頭,“君實,我計劃修兩條鐵路,一個是從幽州向南,直接到金陵,另外再修一條,連接兩京,這樣就形成了十字形的鐵路格局。”

“師父的想法好,弟子贊同。”

王寧安又道:“這兩條鐵路,都是幾千里遠,沿途道路地形復雜,需要征收土地,發動民夫,又要有最好的工匠測量設計,安排施工……整個過程,必須傾國之力,有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沒法成功……靠著老百姓出錢,或者商人投資,他們承擔不起風險,唯有朝廷才能扛得起來!你說吧,不發債能行嗎?”

王寧安曾經想過,蒸汽機也發明了,工廠也建立起來了,是不是就可以功成身退,等著大宋自己跑步進入工業化了?

經過這兩年的觀察,王寧安斷然搖頭了。

事情遠沒有想的那么簡單!

咱們不妨先想想,英國為什么能工業化,或者在工業化之前,英國具備什么條件?

首先,英國打敗了所有競爭對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市場廣闊,海外的金銀流入,資本充足。

其次,英國又向海外移民,使得勞動力缺口變得非常大。

而什么是工業化呢?

就是資本增密,排斥勞動的過程!

英國很有錢,又嚴重缺乏勞動力,還面臨著龐大的海外需求,等于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占盡了!

這時候有錢人,資本家,自然愿意使用機器,代替人工,增加產出,而工匠們,也不斷革新技術,提升效率。

這樣一來,水到渠成,工業化就率先發生在了英國。

很多人都扼腕嘆息,覺得中國有幾次都走到了工業化,資本化的門檻,就差臨門一腳……其實這是個幻覺!

根據上面的分析,就能看得出來,以中國的體量,不論是涌進來多少資本,攤到龐大的國土上,都變得十分稀薄。

其次呢,由于人口眾多,勞動力始終充裕,對機器的需求就不是那么強烈。

所以,兩個基本的條件都不具備,如何能進入工業化?

反過來說,工業化也只能發生在狹小的英國……海島的體量,能輕易灌滿資本,匱乏的勞動力,龐大的市場,又催生出強大的需求……剩下的事情,稍微學一點世界史的人都知道了。

輪到了大宋呢,很多人估計會說,也學英國,就能成功,對不起,條件完全不同,硬要學習,只會南轅北轍!

王寧安思前想后,他覺得要拋棄前世既有的觀點,又要借鑒前世的一切經驗,想來想去,也只有一個辦法,能走得通!

那就是由朝廷出面,協調組織。

資本不是不夠充裕嗎?

借貸發債!

勞動力不是很多嗎?

那就創造出更大的市場來!

要想富,先修路!

王寧安覺得只有開啟基建狂魔模式,才能把大宋導引到工業化的道路上。

“所以啊,君實,你就勉為其難吧!先來2000萬貫,不夠再追加。”王寧安說的輕飄飄,可司馬光卻好像被五指山壓住似的,來時候的好心情徹底跑沒了。

聽師父的意思,先修兩條,以后還要繼續干……照這么下去,只怕一萬年也還不清欠債啊!

在這一刻,司馬光是真想換個位置,誰愛管錢歸誰,反正老子是不想操心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