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征服自然的進程,陸地上尚未被人們開墾的地越來越少,就連非洲雨林和亞馬遜雨林的面積也在日益減少,每天都有物種在消亡。盡管陸地上仍然存在沒有被人類發現的物種,但主要集中在一些小體型的動物上,比如各種節肢動物,尚未被發現的大型動物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但海洋不同。
地球的表面積約有70被海洋覆蓋,湛藍的海洋中蘊藏著大量不為人知的神秘生物,特別是深海生物的詭奇更是超乎人們的想象。科學家們指出,人類對深海的了解還不如對火星表面的了解。
張子安明白了雷娜的意思。
每年都有上千種新的海洋物種被發現,其中絕大部分新物種的種群數量是未知數,也許只剩被發現的那只,也許還有幾百萬只,一切皆有可能,在沒調查清楚之前,不能貿然列入國際瀕危動物名錄,因此也不受法律保護,這就有了可操作的空間。
在中國,貓和狗幾乎占據了寵物銷售市場的90,而在德國可能還不足10,但德國寵物市場之發達,遠超他的想象。從雷娜這里,他看到了即使不依賴貓和狗也能另辟蹊徑的方法。
張子安在之前也考慮過魚類,畢竟魚也算是很重要的寵物了,但是濱海市作為一座海濱城市不屬于貧魚區,缺什么都不缺魚——夏天的時候去夜市里,找個大排檔坐下,二三十塊錢能吃海鮮吃到吐。
濱海市里有幾家水族館,但基本上都是慘淡經營,主要銷售從廣洲和津門那邊批發來的熱帶魚和冷水魚。中國有三個比較主要的魚類集散地——廣、津、鞍,鞍就是鞍山。
有這些水族館作為前車之鑒,張子安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走水族館的路線。
二樓的面積很大,不過相對來說,水族區所占的面積比較小,反倒是爬蟲區占的面積最大,可能一是德國人比較喜歡爬行類寵物,此時就有個大約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徘徊在犀牛鬣蜥的玻璃箱前流連忘返,二是這些寵物本身就需要更大的空間。
有位似乎是來自亞洲的成年男客人與店員交流出現問題,雷娜便向張子安說聲抱歉,先過去處理這件事。
張子安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回頭看了看精靈們也都被店內奇形怪狀的寵物所吸引,便跟過去,看看雷娜是怎么做生意的。
靠近之后,他發現雷娜的店員待客很熱情,但是專業方面的東西并不精通,總是回答不出顧客的提問,可能是因為店內的寵物數量實在太多,如果能做到對其中任何一種都如數家珍的話,估計就能當動物學家了。
亞洲顧客看中一條球蟒和一款飼養箱,并且準備付款,但是店員攔著他,不讓他買這款飼養箱,兩人產生了爭執。他不會講德語,英語也不好,導致溝通出現問題。
張子安注意到這位亞洲顧客手里拿的手機是中國品牌,而且主屏幕上有熟悉的微信圖標,便試著問道:“你好,是中國人嗎?”
“對!你是這家店的店員嗎?”那位亞洲顧客像遇到救星一樣。
“不是,我是來旅游的。”張子安說道,“你遇到什么問題了么?”
“是這樣,我想買這條球蟒,順便再買這款飼養箱,但這個店員好蠻橫,攔著我死活不讓我買,非讓我買另一款更貴的飼養箱!”這位顧客氣憤地說道:“沒想到在德國也有強買強賣啊!你能不能幫我投訴他?”
他選中的是一條金黃色的沙漠蜘蛛球蟒和一款很普通的飼養箱,并且把球蟒盤在手心里擺弄,像是很習慣玩蛇的人。
菲娜冷冷地盯著這條球蟒,像是隨時可能出手把它撕成兩半一樣。
張子安趕緊暗暗向菲娜擺手,示意讓它冷靜一下,如果它真的出手攻擊球蟒,就會從隱身狀態脫離出來,非把周圍的人嚇壞不可。
大部分球蟒性情溫和,沒有什么攻擊性,也沒毒,不會傷人。
張子安反復看了幾眼,沒看出這蛇和飼養箱有什么問題,不明白店員為什么不讓他買,便把這個問題用英語轉述給雷娜。
雷娜指著球蟒玻璃箱上的說明,對這位顧客解釋道:“對不起,先生。您選的這條球蟒體長55厘米,而您選的這款飼養箱長度為100厘米。德國法律規定,爬行動物居住的飼養箱,最小長度不能低于爬行動物體長的兩倍。您之前選擇的那款飼養箱太小,我們不能向您出售。要么您另選一條小一些的球蟒,要么選擇一款大一些的飼養箱。”
她說完,從二樓服務臺取來一冊法典,翻開之后讓他們看。法典里圖文并貌,詳細介紹了爬行動物的飼養須知與相關的法律規定。
張子安把她的話用中文轉述給他,同時也消除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弄清原委后,這位顧客依然不太滿意,但是沒有辦法,既然在人家的地盤就要遵守人家的規定。
在張子安的幫助下,他換了一款更大的飼養箱,又買了加熱墊、箱內配套的燈具、水盆以及鋪在箱內的墊材等等。沙漠蜘蛛球蟒的價格是399歐元,飼養箱和各種配件的價格加起來也是300多歐元,不過依然比養貓養狗要便宜得多。
付款的時候,雷娜把一份文件交給顧客,文件的首頁是這條球蟒的價格、種類、尺寸、產地、學名等相關信息,顧客需要在第二頁填寫自己的姓名和護照號碼等個人信息,第三頁則是滿滿一頁的法律條款和免責聲明,看得人頭大。張子安店里的寵物出售協議跟這份文件比起來,簡直就像是小兒科。
這位顧客大概跟張子安一樣看不懂第三頁的德文,隨便掃了一眼,就填寫信息付了款。
他對這家店的印象并不好,但很感激張子安幫他消除了誤會,張子安則很大度地說大家都是中國人,出門在外互相幫助嘛。
雷娜也松了口氣,柏林電影節開幕的時候總有語言不通的顧客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