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硝煙升起,針對皇位的爭奪已到了生死相見的地步。九位皇子中,第一個死掉的是朝陽般冉冉升起的三皇子拓跋伯夷,他死在金陵城仙女河畔,死在最親近的人手中,死在即將接受封賞的前夜,他的死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至此以后那個高高在上的皇位被徹底染成了血色,只有踏過其他皇子的尸體才能如愿以償地坐在那個象征權力的寶座上;第二個死去的是最小的皇子拓跋華,拓跋華死的非常蹊蹺,除了頭顱之外,整個身體被人擰成了麻花,死在后宮之中死在自己的屋子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拓跋華的死與拓跋伯夷的死有著相似之處,兩人都是在意氣風發即將轉運的時候遭遇飛來橫禍的,拓跋華死的時候距離他認拳玉夫人為干娘不久,是他短暫的一生中最為得意的時刻,卻就此戛然而止,讓人唏噓感嘆的同時也是歷史的必然,生在帝王冢里,若在年幼的時候便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必然招致他人的嫉妒和怨恨,由此引來殺身之禍。
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高于岸浪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便是如此的道理,他讓身邊人感受到了威脅卻又沒有自保的能力,早晚會死無葬身之地。
與兩位皇子的死相伴相隨的,是十皇子拓跋真徹底與當朝陛下決裂,而十一皇子拓跋烈悍然登上歷史舞臺,取代拓跋真成為帝都最耀眼的新星,成為王位最有利的競爭者。
兩人角色的互換是由于一個人的死,那個人叫做楚繡,是一個滿腹經綸習慣從星空中得到答案的人,同時也是蜀山人,是白鳥峰的二公子,楚繡滿腹韜略,矢志重興儒教,一切事情都按照他的計劃進行,可以說算無遺策,但唯獨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現在的人國充斥著各種懷有異力的人,皇帝雖然貴為至尊其實也不過是佛宗的代言人而已,代表的是佛宗在人國的利益,其他皇子更是如此,身后有著多么復雜的勢力關系根本說不清楚,一個老皇帝對他的支持不足以支撐他不死,而楚繡自己又一點自衛能力都沒有,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諸位皇子中最敢想敢做的十皇子拓跋真為常人所不敢為,直接動手殺了他,由此徹底與一直在打壓他的老皇帝決裂,卻得到了全國上下近乎所有士紳的支持。
這一步走的太險,這一步也走的太妙,因為這一動作,懷著一身本領剛剛準備大展宏圖的楚繡直接隕落,而朝中局勢立刻變得緊張起來,父子之戰似乎迫在眉睫,眼見著局勢不斷惡化,拓跋烈站了出來,公然與全國士紳為敵,站在父皇一邊打壓親哥哥,由此,拓跋真被抄家軟禁,群臣遭到禁衛軍監控,不服者斬,帝國歷史似乎開啟了新的篇章。
僅僅是似乎而已,因為有的人即便被困住,也仍然在釋放出影響力;而有的人壓根還在作壁上觀,尚未展示真正的實力,一切一切都還停留在原點,還是未知之數。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競爭者少了兩個拓跋伯夷和拓跋華,只有死才能真正的表明他們永遠的出局
帝國局勢便如同繃緊的弓弦,繃得太緊,隨時可斷。
相比帝國局勢,沈飛自己的處境則更加微妙,按照常理來講,扶植皇子烈登上皇族他作為首功,應該可以分享勝利的果實,讓道教享受國教之禮,但俊雅小姐的出現打破了他最初的想法,只怕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距離楚繡的死過去了兩個月,距離拓跋真被釋放還有十個月的時間,現在是開皇三十二年四月,老皇帝已然六十七歲高齡了,莫說在人國,即便是仙界,都是個了不得的年齡。
朝堂上,不可抑制的咳嗽讓群臣產生了不好的想法,若是老皇帝有一天嘎嘣走了,那么帝國該由誰來掌管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十一皇子拓跋烈似乎是最有可能繼承王座的人,他是貴妃娘娘的親生兒子,是長公主拓跋鳳凰的女婿,是禁衛軍的副統領,是改革派的代表,一旦陛下駕鶴西去,無論怎樣論,似乎都是他做皇位。
有了這層判斷,一些朝臣的心思開始活動了,或許,比起將希望寄托在一個被囚禁的拓跋真的身上,倒不如現在就投靠皇子烈,讓自己在他登基的時候能夠享有擁立之功。
人都是逐利的,拓跋真雖然用一次石破天驚的行為彰顯了自己的價值,卻也由此身陷囹圄,招致陛下的記恨;與他相比,如新星般冉冉升起的拓跋烈似乎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
老皇帝的咳嗽讓朝臣們的心思活絡起來,也讓帝都的形勢向著更加有利于拓跋烈的方向轉變,然而,仿佛是宿命一般,每當有人要出頭的時候便必然受到打壓,而針對拓跋烈的打壓來自于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就在老皇帝的咳嗽成為光明殿唯一的聲音的時候,一個年邁的太監順著云臺跑過來了,跪在石階前在石獅和石虎注視的目光下稟報:“啟稟陛下,大將軍王提前還朝,現正在正陽門等著入城呢。”
“提前還朝,誰允許的”老皇帝坐在王座上,用手帕捂著嘴,如果翻開帕子看一看里面的話,會驚訝的發現那光滑的面料上居然有血。
“據大將軍王自己說,他是聽聞帝都形勢有變,擔心陛下的安危受到威脅所以主動從前線撤出趕來護駕的。”那老太監戰戰兢兢地回答,從他身上的穿著來看,在內務府中地位不低。
“帶了多少兵馬。”老皇帝斜著眼睛盯著他,眼中滿是血絲,目光冷冷的像是在看一個死人。
“一支百人軍隨行。”老太監跪在臺階前,頭緊貼著地面瑟瑟發抖。
“好啊,好啊,朕果然是老邁了,需要親生兒子站出來撥亂反正了,需要大將軍王擅自離開前線趕來帝都護駕了,好,真是好,你們做的好”話到最后,老皇帝一把扔掉帕子從皇位上站了起來,“你們隨我來,去城外迎接大將軍。”
(梨樹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