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的文藝人生  第479章 墨鶴年的作用

類別: 都市 | 娛樂明星 | 奶爸的文藝人生 | 寒門   作者:寒門  書名:奶爸的文藝人生  更新時間:2017-11-08
 
江城發生的事情暫時不在楊軼考慮的范圍,他回到了五道口村,見到了正在大堂里聽董月娥和周夢玉商量婚禮流程細節的墨菲,還有看到旁邊正在和幾個村里的小朋友一起跟包子玩耍的曦曦。灬雜♀志♀蟲灬

“慶子,爸呢?”楊軼沒有打擾她們,打了聲招呼之后,便回到院子里,跟楊慶問道。

“跟你老丈人又去田里溜達了,還有村長。”楊慶給拖車的老牛套上軛,也就是牛車系在車轅前的橫木,一邊笑著說道。(注1)

聽楊慶說,墨鶴年還有楊崇貴這兩天經常往田里鉆,本來只是隨口一問的楊軼好奇了起來,這兩個老爺子神神叨叨的,在搞什么名堂?

楊慶用牛車拖著抽水機到田里,給今年新栽的秧苗澆水,楊軼便跟著一塊去看個究竟。

到了村后頭,一望無垠的田地,背靠著青山綠水,風景正好。而遠遠的,楊軼就看到蔥翠的秧苗間,一群人站在壟上,對著田里指指點點。

打頭的是墨鶴年,老爺子意氣風發,手指比劃著,在和旁邊的楊崇貴、村長董其等人不知道在說著什么,頗有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感覺……

等楊軼走近了,挺清楚墨鶴年的聲音,才知道他是在向董其介紹農用機械可以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便利。

“村里一共有六百多畝耕地對吧?地是好地,水土肥沃,種什么都能豐收,但每年投入到農業生產的人太多太多,平攤下來,人均能獲得的利益太少……”

“我的農場跟一個村差不多大,種植面積不大,三十多畝,可是我請的人工只有五個,靠什么種下這么多田地?機械,靠的是科技的力量,雖然用的人少,可是事半功倍啊!”

楊軼不知道的是,墨鶴年并不是突發奇想地想給村民們當農業專家,而是楊崇貴從墨鶴年這邊了解到了米國的現代化農業狀況之后,越琢磨,越覺得這對村里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思路。

楊崇貴積極地為董其牽線搭橋,鼓動墨鶴年把他在米國的先進耕種理念傳授給村里的農民,這才有了他們在村里實地考察,和墨鶴年的激情演講。

墨鶴年的建議,確實是讓董其頗感心動,但農用機械可不便宜,況且,每個家庭里的田地也并不多:“現在大家種田雖然辛苦一些,可是人手還是足夠的,用了這機械之后,剩下的人不干活,不也是浪費嗎?”

“種田騰出來的人手,可以改做別的事情,比如到城里打工……”墨鶴年說道。

“到城里打工?”董其皺了皺眉頭,“這些娃娃,讀的書不多,到城里能干什么?”

五道口村因為地理位置、交通不便,相對鄭家村那些靠近縣城的村莊來說,就更加封閉一些,村里的年輕人大多數最多是到過縣城,遠了的大城市都沒有去過,而且確實家里的農活都干不完,外出打工的人很少。

不過也不是沒有這個念頭,李舒坡、穆長安跟楊歡的這一代年輕人,就比較向往城里的生活。像楊歡在縣城里讀書,一心就想跳出這個小圈子,到更大、更漂亮的城市去。

如果沒有楊軼,她可能也會成為一代廠妹……

而李舒坡和穆長安他們雖然還沒有跳出去,但在平時和楊軼的聊天中,也經常詢問著外面花花世界的新鮮事,一臉的渴望。只是可惜,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只能在一天天的忙碌中迷茫著。

空有探險的渴望,卻沒有探險的目標和能力……

楊軼在一邊聽到他們這番對話,便忍不住插嘴道:“村長,能干的活太多了,您如果去沿海的大城市看,那些工廠里,工地上,還有市場、各種小店,都有我們農民兄弟在工作。雖然城里確實沒有田給我們種,但大家只要肯學、肯賣力氣,找到工作就不難!農民工進城,是現在一大趨勢。”

楊軼這個在外面闖出名堂來的“自己人”,說的話還是比較有分量的,他說完,旁邊幾個村民都陷入了沉思。

其實,楊軼過年時候回來,也是走入了思維的死胡同。一心想著修路,修好了路,大家就有了出路。

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在墨鶴年的一番話,倒是讓他豁然開來,才思如泉涌。

只見他頓了頓,又接著說道:“當然,不是誰都想進城,我們在村里,還可以做其他的生意!只要從田地里解放出了勞動力,我們就可以把這周圍的大山、河水給利用起來。”

“怎么利用起來?”相比起把村里的后生們往外趕,思想相對保守的董其對楊軼的這個主意更感興趣。

“我們村附近幾個小山頭都是可以承包下來的。在荒山上,我們可以種果樹,或者種茶樹,這些都是經濟作物。”楊軼說道。

這時候,村里幾個村民也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我覺得這個想法可以,種茶樹,聽說華河村有人就是賣茶葉發了財。”

“具體適合種什么,我建議大家可以請農科所或者農業大學的專家來做個實地調研,看我們這里的水土的酸堿度,還有氣候,適合種什么高價值的農產品。”楊軼說道,“花點錢,可以少走點彎路。”

“而且不只是種果樹、種茶樹,在山上、果園里,我們也可以養雞鴨,放在果園里散養,這種走地雞,在城里可以賣出很高的價格!而且雞鴨的糞便還可以做肥料……”

楊軼侃侃而談,似乎搶走了墨鶴年的風頭,但墨鶴年不以為意,他跟楊崇貴用著得意的眼神看著楊軼,覺得楊軼受到村民的擁護,他們也是臉上有光。

“現在村里不是也準備修大路嗎?以后咱們種的東西,也不愁賣不出去!”有個村民興奮地說道。

“那村里的田地怎么辦?誰來種田,誰去承包山頭?”董其還比較冷靜,他問到了關鍵的問題。

墨鶴年的經驗終于可以派上用場,只見老爺子操著一口寶島腔,說道:“村里大家的田可以集中起來,組建一個公司,交給一些人統一管理,機械化種植,機械化收割,賺的錢,扣掉他們管理的酬勞,剩下的按照田地的比例分給各家各戶。至于其他人,騰出來的精力,可以按照小楊說的,進城、包山都可以,各憑本事。”

楊軼也表示自己可以借錢給村里購置足夠的農用機械,這錢當然不是有借無還,楊軼不能總是當慈善家。讓村民們養成了事事都依靠楊軼的壞習慣可不好,他們必須學會自力更生。

村里土地的收入,其中一部分也需要分期償還借款。但相信那個時候,村民們自己的收入增加,一個個富裕起來,也不會再在意這點小錢。

“我覺得村里還可以成立一個貿易公司。”楊軼補充道,“無論是田里的農產品,還是山上種的水果、茶葉,又或者是大家平時進深山弄得一些野味,如果叫人來收,價格肯定是被壓低,很吃虧,我們可以自己搞個貿易公司,把村里的產品賣出去,爭取更大的利益。”

楊軼還沒有說得很透徹,他其實可以在撒哈拉網上商城上幫他們打通銷路,直接做到C2C的。不過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最好是讓村民們自己摸爬滾打,讓他們學會如何銷售,然后等網上購物真正地普及到千家萬戶,再帶他們上路。

在墨鶴年和楊軼爺倆七嘴八舌之間,五道口村的未來漸漸地有了一個雛形。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