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戰爭又稱為抗米援棒戰爭,是華國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場戰爭。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高麗戰爭同之前剛剛結束的解放戰爭是同等的重要,后者達成了國家的基本統一,而前者,則為華國構筑了直至今天的外部和平環境,保證了國家這么多年的和平發展。
這樣重要的一場戰爭歷史教科書上自然是有的,大家都學過,也都知道。但是,大家也知道,書上介紹這場戰爭的內容并不多,甚至有的教材只是選修課本上的一個版面,薄薄的一頁紙都不到。
所以,很多人其實并不足夠了解這場戰爭,在他們的意識里,大抵只有“打敗了米國鬼子”,“犧牲了很多人”,“英勇的志愿軍戰士”,“誰是最可愛的人”之類的粗淺映像,或者“三八線”,“上甘嶺”,“米格走廊”之類模糊的名詞。
很多人甚至連這場戰爭到底是怎么發生的,華國為什么參戰都不太清楚。
其實說起來也非常的簡單,二戰時期,高麗半島被解放,但是解放它的是兩個國家,一個蘇維埃,鋼鐵洪流由北至南,一個米國,海軍陸戰隊由南向北,由于當時同屬盟軍,所以雙方相遇后并未交手,而是在解放了全高麗半島后握手言歡,并以米軍一個參謀粗略制定的那條北緯三八度線作為分界,雙方各自控制一半高麗領土,決定等戰爭結束后,再具體討論高麗半島怎么辦,該怎么獨立,怎么建國。
那時候雙方關系還是比較融洽的,老毛子請米國大兵喝伏特加,米國大兵請老毛子到自己軍營里跳交際舞,勾肩搭背,一起接受當時高麗人民的侍奉,很是快活。
之后二戰結束,雙方開始正式討論高麗問題,只是蘇維埃想建立一個共產主義國家,米國想建立一個民主主義國家,雙方吵得不可開交,一時間也談不出個結果來,而且由于戰爭結束,雙方沒有繼續駐兵的理由,于是大部分兵力都回了自己家。
談判不出結果,只好比照舊例,高麗半島任由高麗人自己發展,雙方則各自提供援助,模式和東西德差不多,只是沒有建柏林墻罷了。
只不過北棒的金姓領導人胸懷大志,統一之心熱切,在接受了蘇維埃150架飛機,六個步兵師,兩個機械化師的軍事援助后,不愿意像西德那樣茍且下去,在華國明確反對,蘇維埃那邊委婉拒絕后默許的情況下,不向兩國報告,在1950年6月25日,突然向南棒那邊發起了進攻。
由于北棒那邊已經完成了土改,士兵們都分到了土地,戰斗熱情高漲,戰斗意志堅定,武器裝備也不差,所以北棒軍隊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打得南棒軍節節敗退,幾乎退到了大海邊上。
這時候南棒背后的大佬米國就不樂意了,你們這是什么意思?招呼都不打一個就砍過來?蘇維埃,你還不管管你這個小弟?他怎么做事的?我這個天下第一強國不要面子的啊?
事已至此,身邊那么多社會主義陣營的小弟看著,作為大佬的蘇維埃那邊自然不能認慫,只好說:小弟的事情讓小弟們自己解決嘛,我們這些大人就不要插手了。
米國那邊肯定是不肯的啊,插手是不可能不插手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不插手的!南棒是我的小弟,拜了碼頭,就由我罩著!誰都不能動他!
然后便趁著蘇維埃代表不在,迅速在連國光通過派兵干涉決議,派出了一名赫赫有名五星上將,親自下場干涉。
五星上將自然實力不凡,眼光獨到,一場出乎北棒意料的仁川登陸,水陸空一起發力,攻向了北棒軍隊,全方位立體打擊下,北棒飛機被清空,坦克被炸翻,然后便是兵敗如山倒,一路向北逃竄,米軍也是乘勝追擊,大殺特殺,直直的追到了鴨綠江畔。
至于華國為什么出兵,主要原因有二。
一個,在北棒軍隊出兵攻擊南棒的第二天,米軍還未親自下場之前,米軍第七航母艦隊便第一時間駛離扶桑東京灣,一路南下,封鎖了華國寶島海峽。
要知道,當時華國其實并沒有空管高麗那邊的破事,除了在努力建立各級政府,盡快恢復人民生產外,主要就是在調集兵力,準備第二次金門登陸,“剩勇追窮寇”,解放寶島,統一全華國。
米國這么一封鎖,那就不用說了,就華國當時寥寥的十幾艘炮艇,幾艘小型巡邏艦組成的可憐海軍,想突破封鎖,進攻寶島無疑是癡人說夢。
而蘇維埃的北海艦隊毫無疑問,就算想幫忙,也是很難突破白令海峽的封鎖,南下助戰的,華國的統一夢,被這一下,徹底斬絕。
之后大家也知道了,高麗戰爭結束后,這支米國第七航母艦隊常駐扶桑沖繩,距離寶島不過兩個多小時路程,直至現在,一直作為寶島的一道屏障,讓華國無法實現統一大業。
第二,便是東三省受到了威脅。
米軍一下便擊敗了北棒,自然看不起他們,同樣的,他們也沒把華國放在心上,米國飛機追到鴨綠江的時候,也沒有轉頭的跡象,很多偵察機直接就飛進了華國東北,開始偵查活動,甚至偶爾還有幾架轟炸機丟下炸彈,炸毀了幾個鴨綠江這邊的小村子。
都是小村莊,炸死的人并不多,也就幾十個,但是性質不一樣,這是明晃晃的越界,赤裸裸的侵略行為!
而且,當時的東三省和現在“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黑三省不同,那時候可是名副其實的共和國長子,那里有扶桑人留下的大量工廠,規劃整齊的道路,水電網絡,還有蘇維埃那邊援助過來的,正在組建的各類型重工業基地,是華國最大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重工業基地,是華國從傳統農業國進化為工業國的基礎,是國家的心臟所在。
現在你們可以炸炸小村莊,那后面等高麗只剩下一個南棒了,有沒有可能轟炸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工廠?你們的軍隊會不會越過鴨綠江,侵略我們?我們華國的東三省,會不會成為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比拼的角斗場?
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在當時戰后世界兩極逐漸明確的情況下,沒有人敢說上面的可能不會發生。
舊恨新仇,華國只有一個選擇,那就出兵,抗米援棒,保家衛國。
曾經有一套紀錄片,叫做《大國•崛起》,里面有一個觀點,就是一個國家想要成為大國,成為列強,那便必須踏過另一個老牌強國的尸體,用一場以弱勝強的戰爭,來向整個世界展示自己的實力,奠定國家在列強之林中的地位。
就像獨立戰爭之于米國,普法戰爭之于德意志,日俄戰爭之于扶桑……同樣的,也是高麗戰爭之于華國。
這是一場極為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爭,當時的華國內戰方停,國內初定,各級政府組織還在建立之中,有些地方仍有許許多多馬匪山賊呼嘯林間,西南等地還未徹底平復,邊遠地方還在用兵……正是百廢俱興,到處用錢,最窮困潦倒的時候。
而它的對手,則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強國,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二戰“救世主”:米國。以及它所帶領的,由英格蘭,法蘭西,澳小利亞,舊西蘭,楓葉國,風車國,巧克力國,千堡國,西方文明搖籃國,帶你去浪漫的國,姐倫比亞,暹羅國,猴子國,光輝歲月國,非洲第一軍事強國,共15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
就像一個大病初愈,瘦的皮包骨的病人,面對一位世界冠軍級的拳擊手,以及他的十五個小弟。
這場任誰看都是碾壓局的戰爭,結果……打了個平手。
是的,平手。雖然雙方都有一部分人宣稱自己這邊是勝利方,比如華國宣稱“成功中止米帝國主義對朝鮮的侵略”,米國宣稱“成功遏制了共產主義勢力在東亞的擴張”,可實際上,雙方都沒有達成自己的最終目的,只是雙方都明白,自己已經無法達成目標了,所以放棄繼續戰爭,而選擇擱置談判罷了,事實上,直到如今,這場“談判”還在繼續,南棒和北棒還處于戰爭狀態。
那么雙方最終目的是什么?對于華國來講,就是打過三八線,解放全高麗半島,讓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北棒,徹底解除東三省威脅。對于米國來講,同樣也是打過三八線,民主之光照耀全高麗半島,讓世界上只有一個南棒,讓這個狹長的半島成為瓦解社會主義陣營的橋頭堡。
結果眾所周知,雙方都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高麗半島被一條毫無地理依據,毫無歷史緣由,毫無接受程度的北緯三八度線,分成了北棒,南棒兩個國家。
很多時候,平局未必沒有意義,比如你是大家公認的世界第一上單,打爆其他所有上路,但只要我能夠對線的時候補兵不落后,不被你單殺,不被你蹭塔血,把你牽制住,不讓你支援其他路,讓我們兩個一直消失在導播的鏡頭中……那么,我也是世界第一上單。
華國志愿軍擊退了米國人,將他們趕回了三八線以南,甚至連續擋住他們的多次反撲,一直將他們擋在三八線外,那就足以證明實力了。
我們既然能和米國大佬打平手,那你們這些給他當小弟的,就得自己回家掂量掂量,真的打起來,是不是我的對手。
這也是為什么,高麗戰爭結束后的六七十年,除了兩個腦子實在拎不清的,其他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敢對華國輕言軍事威脅的原因。
只是,這場本該讓我們華國人深感自豪的戰爭,除了很早以前的《上甘嶺》電影外,現在在主流的媒體上,卻極少被提及,我們也極少看到有關于這場戰爭的影視劇,就算有,比如說《集結•號》,那也是一筆帶過,沒有絲毫深入。
原因大家都是理解的,為了討好米國,維護兩國關系,不亂打人臉,讓人難堪,以求一個和平發展環境。
其實,我們也不是沒有制作過相關題材的電視劇,比如當年有一次,米國舉行了盛大的慶祝高麗戰爭勝利的活動,聲稱“打敗了蘇維埃和華國”,“有效的遏止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擴張”之類,傳到國內,很多人找到外交部,人家能做,我們為什么不能做?
然后外交部松口,某影視公司斥巨資,拍攝了三十集的《高麗戰爭》電視劇,制作非常精良,可是正要大規模播出的時候,眾所周知的,911事件發生了。
這個……這種關鍵的時間點,雖然大家心里很開心,但總不能往人家傷口上撒鹽是吧,不地道,這部電視劇只好推遲播出。
之后又是一連串的奧運,世博,等等原因,即便軍委那邊計劃在2010年抗米援棒六十年紀念日時播出,也被上面否決了,這部片子就被一直雪藏至今,未能面世。
當然,也有不那么悲劇的,比如2016年上線的,38集的《三八線》,2000萬的大制作,雖然播出的頻道不多,大多也只放了一遍,但好在,還是順利上線了。
只不過,這部劇的內容稍顯偏頗,很大的內容都放到戰斗英雄男主角和汽車班班長情敵,以及戰地醫院女護士女主之間的三角戀上了,正面描寫戰爭的內容較少,而且敵人著重描寫的卻是這場戰爭中幾乎無關緊要的南棒部隊,描寫米國人的很少,很有限,不得不說,非常的遺憾。
不過這個問題難不倒李昂,他才是虛擬現實世界的造物主,頭上沒有,也沒有外交部,想做什么游戲就做什么游戲,想做什么題材,就做什么題材。
況且,現在華米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正是需要這樣一部作品振奮人心的時候,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其實之前國產的抗米援棒題材的游戲也是有的,那是銀山居公司研發的《決戰·高麗》,發布于1999年,是一款回合制的戰棋策略類游戲,還是很好玩的,還有兩個結局,可以選擇三八線談判,也可以選擇打到底。
還有,就是一款沒有幾個人玩過的,叫做《再·戰》的第一人稱射擊網游,在測試期間就死掉了,這里就不多說了。
其余的話,就沒有了。
雖然是一個敏感題材,但在李昂看來,這款游戲還是很好做的,因為它已經非常明確的劃分好了兩個陣營,一個是由主力作戰的志愿軍,提供援助的蘇維埃,輔助作戰的北棒軍組成的社會主義陣營,一個便是由米國領導的資本主義陣營聯合國軍。
華國,原蘇維埃聯盟國,北棒之類的社會主義國家國籍的玩家,只能夠選擇社會主義陣營,至于其他國家的玩家,則只能夠選擇資本主義陣營。
到時候,大家便是用當時的武器裝備,在那個地形足夠狹小的地圖上,再打一次高麗戰爭。
當然,也不是任由玩家亂打一氣,游戲中會按照史實,真實還原當時的場景,以及人物,還原這些人物的行為,玩家進入游戲后,會隨機代替其中的一個人物,然后自由進行游戲,其余沒有被代替的人物,則由人工智能NPC按照他原本的行動進行操作。
這樣,玩家便能體會到當時最為真切的戰場,看到當時的人們,是怎樣進行這一場戰爭的。
其實,李昂之前還考慮過,要不得將玩家自身的超能力也帶入游戲中,雙方都有大批的超能者戰士,在戰場上彼此對抗,打造成像是《米國·隊長1》中的那種科幻版的二戰氛圍,增加可玩性。
這是個不錯的注意,但是李昂稍微一想,還是否卻了這個方案,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注定不能被褻瀆的,當年志愿軍戰士們滿腔的熱血,不應該在玩家們過家家般的超能力打鬧中,被肆意嘲笑。
該嚴肅的時候,就應該嚴肅一點。
不然,現在的年輕人,又怎么會知道,當年那些和他們同樣年輕的志愿軍戰士們,是多么雄赳赳,多么的氣昂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