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話的是神色陰沉的太子。
太子妃心里一顫,反射性地瑟縮了一下,說了半截的話也戛然而止。
多年來的溫馴服從,已經成了她的習慣。
太子陰沉著臉說道:“些許小事,何須大動干戈地派太醫前去?若是傳出去,成什么體統?”
太子一動怒,太子妃就不敢吭聲了。
顧莞寧卻絲毫不懼,神色淡淡地應道:“兩位側妃身為妾室,給母妃請安伺候母妃衣食起居,是她們應有的本分。她們不來,才是毫無規矩不成體統。”
“父王見慣了朝堂大事,大概是從未將內宅的事放在心上。殊不知,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內宅混亂,妾室不懂規矩,這是亂家的根本。傳出去,父王的臉上也沒什么光彩。”
太子:“……”
太子的第一個反應,當然是憤怒。
哪有兒媳教訓公公的?
這個顧莞寧,真的是反了天了!
可憤怒中,又透著一絲莫名的心虛。
大概是因為他心中清楚,顧莞寧這番話有理有據,并不是胡攪蠻纏。也或許是因為,類似的話,元祐帝也曾說過。
顧莞寧此時說話的語氣,竟和不怒而威令人敬畏的元祐帝有幾分相似……對元祐帝存著敬畏的太子,莫名地慫了。
這還沒算完,就聽顧莞寧又說了下去:“母妃心地仁厚,心胸寬廣,從不計較,寧愿隱忍,也不愿鬧得人盡皆知。兒媳對母妃十分敬佩。只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兒媳雖然是才進門的新婦,也忍無可忍,這才斗膽張口。”
“母妃不愿張口,兒媳愿代母妃張口,請兩位側妃現在就過來,教一教她們何為規矩。”
太子妃想也不想地點頭應了:“好,此事就交給你了。”
顧莞寧:“……”
好吧!婆婆雖然平庸無能,倒也不算蠢鈍。
顧莞寧很快應下了。
太子的面色變了又變,似想翻臉動怒,到底又忍了下來,面無表情地說道:“閔氏,你身為太子妃,內宅里的事,便由你做主。沒有讓一個新進門的媳婦當家理事的道理。”
面色不好看,語氣也不算好。
不過,到底是松口了。
太子妃精神一振,立刻笑道:“殿下說的是,臣妾知道該怎么做了。”
太子陰著臉,拂袖離開。
太子妃長長地松了口氣,然后看向神色自若的顧莞寧,一時不知該說什么是好。
兒媳這般厲害,又肯為她出頭,她心里當然是高興的。可同時,又有種微妙的遠不如對方的唏噓。想到憤然離去的太子,心里的滋味就愈發復雜了。
顧莞寧迎上太子妃神色復雜的眼眸,輕聲提醒:“父王已經發話了,母妃何不打鐵趁熱,命人召兩位側妃前來?”
至于三位郡主,倒是可以暫緩一二。她們雖是庶出,也是正經的郡主。先給她們留些顏面。
太子妃定定神道:“好,我這就打發人去叫她們到雪梅院來。”
顧莞寧淡淡一笑。
內宅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但凡有個風吹草動,很快就會被耳目靈通的知曉。
于側妃和李側妃前腳剛踏進雪梅院,此事就在宮女內侍間悄然傳開了。
“太子妃平日里可極少召兩位側妃。今天忽然召得這般緊急,不知是為了何事。”
“聽說,太子殿下今日離開雪梅院的時候,臉色很難看。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兩位側妃有關。”
“嘿嘿,我看,這內宅是真的要變天了。”
眾人在暗中揣測紛紛。
此時的于側妃和李側妃,正滿心憋屈地站在太子妃身側“立規矩”。
妾室伺候正妻,確實是理所應當的。
可是,她們兩個進府都有十幾年,也都各自生了兒女。早在數年前,就不必在太子妃面前“伺候”了。
更不用說,于側妃近年來極為得寵風頭日盛,甚至已經隱隱蓋過了太子妃。面上維持著恭敬,心里根本就沒將太子妃當一回事。
誰能想到,顧莞寧一過門,軟弱無能的太子妃腰桿直了,底氣足了,說話也比以前硬氣多了。
“于側妃,李側妃,這些年,你們兩個極少來雪梅院請安。往日也就罷了。如今顧氏過門,我們這內宅里也得立出個樣子來。從今兒個開始,你們兩個也每日都過來。”
太子妃神色淡淡地吩咐。
李側妃沒敢吭聲,唯唯諾諾地應了。
于側妃當時心中不忿,忍不住說了句:“不知此事,太子殿下可知曉?”
太子妃還沒做反應,顧莞寧已經神色冷然地張了口:“這些內宅瑣事,豈可讓父王煩心,自是由母妃做主。”
“于側妃這么問,莫非是不愿來給母妃請安?”
一個側室,有何資格不愿給正妃請安?
這么一頂冠冕堂皇的帽子壓下來,于側妃哪里敢應,忙出言分辯:“太孫妃誤會了。我絕無此意。身為側妃,給太子妃請安是分內之事……”
話還沒說完,顧莞寧已經利落地接了話茬:“于側妃既懂禮,也愿意守禮,那就極好。”又看向李側妃:“不知李側妃可有異議?”
眼看著素日風光的于側妃,被收拾得啞口無言。李側妃哪里還敢多嘴,忙陪笑道:“太孫妃說的甚是,婢妾并無異議。”
“沒有就好。”顧莞寧扯了扯唇角:“今日是母妃主動召兩位側妃前來,到了明日,兩位側妃就主動來請安伺候,不要再讓母妃費唇舌了。”
李側妃乖乖閉了嘴。
于側妃心中羞惱不忿,面上卻不敢流露出來,和李側妃一左一右站在太子妃身側。端茶送水地伺候,時不時地陪著說上一兩句話。
半天下來,養尊處優的于側妃站得腰酸背痛。李側妃也沒好到哪兒去。
到了中午,她們兩個也沒機會歇著。
新進門的太孫妃笑著說道:“我這個新過門的兒媳,本該伺候母妃用膳。不過,今日兩位側妃都在,兒媳倒是不好搶了她們表現的機會。”
于是,伺候飯菜的活也落到了于側妃李側妃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