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完太子妃后,太孫和顧莞寧一起回了梧桐居。
“此事十有八九是齊王從中搗鬼。”太孫臉上笑意全無,目中閃過寒意:“和王家結親,是為了拉攏討好皇祖母。設計陷害父王,是要讓皇祖父對父王失望寒心,生出另立儲君的心思。”
一招接著一招。
齊王果然好手段。
回京城未滿三個月,已經徹底扭轉劣勢。
顧莞寧也皺起了眉頭,低聲道:“以齊王的手腕,既是暗中設局,怕是難尋蛛絲馬跡。”
齊王的精明厲害,夫妻兩個前世都領教過。
太子和齊王一比,確實太過平庸。唯一的優勢是身份占長,又生了一個頗得圣心的好兒子。
太孫略一思忖,張口道:“不管如何,先要穩住陣腳。這個鄭環兒,生死都不足惜。只怕齊王會暗中滋事,借機大做文章。從明日起,我就回宮中,盯緊齊王在宮中的動靜。皇祖父那邊,也得竭力周旋。”
不管如何,太子都是他的父親。
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遇到一個偏心又平庸的父親,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只能跟在后面收拾殘局。
在齊王父子還未俯首前,太子的東宮儲君之位,絕不能有失。
顧莞寧和太孫心有靈犀,已然猜到了他心中的念頭,輕聲道:“你安心地進宮去,府里有我在,不會有事的。”
太孫眉頭略略舒展,握住顧莞寧的手:“阿寧,辛苦你了。母妃若有做的不周全之處,你不妨多多提點。”
太子妃心慈手軟,未必能完全掌控內宅。有顧莞寧在,就不必擔心了。
顧莞寧挑了挑眉,自信從容地一笑:“放心吧!鄭舞姬一事,絕不會傳開。更無人敢嚼舌。”
隔日,太孫回了宮中。
鄭舞姬一事,知曉的人并不多。王皇后又下了嚴令,不準任何人提起半個字。因此,宮中風平浪靜。
知道內情的韓王世子,忍不住拉著太孫到一旁,悄然詢問:“二皇伯到底打算如何處置那個鄭舞姬?”
太孫淡淡應道:“這是父王的事,身為兒子的怎么好過問。”
韓王世子碰了個軟釘子,訕訕一笑,不再多言。
元佑帝還在氣頭上,連帶著見了太孫,也沒什么好臉色。扔了一大堆奏折給太孫:“一個時辰內全部看一遍,一一寫上批閱。朕待會兒會親自看。”
太孫聽政只有三個多月,只學著看奏折,從未真正批過奏折。就算是元佑帝自己,也無法在一個時辰內批閱完這么多奏折。
這擺明了是故意刁難。
太孫沒有多言,恭敬地應了一聲。將一摞奏折搬至面前,迅速翻開瀏覽,思忖片刻,便提筆批閱。
元佑帝也在看奏折,眼角余光卻一直留意著太孫的一舉一動。見太孫冷靜沉著不疾不徐,心里的那點遷怒,驀然散了大半。
太子犯下的錯,和太孫有何關系?
只是,天子一言,猶如千斤,不宜隨意變更。
元佑帝收回目光,心想等過了這一個時辰,意思意思地數落太孫幾句也就是了,倒是不必深究了。
一個時辰后。
太孫捧著一大摞奏折來了:“皇祖父,這些奏折孫兒都看完了。也都試著寫了批閱。請皇祖父一一過目。若有不對之處,懇請皇祖父直言指點。”
元佑帝目光一掃:“你真的都看完了?”
太孫簡短地應了聲是。
元佑帝直到此時才想起太孫素來聰慧,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看起奏折來,自是比自己快多了。
只不知道,從未處理過政事的太孫,是否能看懂這些官場老油子寫的奏折,能否窺破冠冕堂皇義正言辭背后的私心……
元佑帝不動聲色地取過第一本,迅速看了一遍,神色間流露出一絲滿意。
然而是第二本,第三本。
元佑帝越看越驚訝,神色中的喜悅也越來越明顯。
朝中事務繁雜,吏禮戶刑兵工六部每日俱有許多奏折呈上來。最要緊的多在朝會上宣讀商榷解決。剩余的奏折,則留在朝會之后慢慢批閱。
批閱奏折,也是身為天子無可避免的沉重負擔。
元佑帝年過五旬,精力遠不如前。如今只挑一些重要的奏折批閱,大部分都交給了太子。
今日太子犯了錯,元佑帝不愿見他,早早就將他打發走了。太孫看的這些奏折,原本都應該是太子批閱的。
沒想到,從未接觸過政事的太孫,竟有十分敏銳的政治素養。批閱起奏折來,沒有一句廢話,簡潔有力,直指人心。
很好!
太好了!
不愧是他最看重的長孫!
太子雖然平庸無能又好色糊涂,卻生了個好兒子。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已經這般出色。等過上十年二十年,必然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儲君。
元佑帝心里最后一絲怒意,也徹底消散。
“孫兒年輕識淺,一定有許多不足之處。還請皇祖父多多指點。”太孫恭敬地說道。
元佑帝舒展眉頭笑道:“你聽政不過三個月,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今日這些奏折也批閱得可圈可點,也沒什么不妥之處。”
頓了頓又道:“身為人君,當以江山社稷為先,以萬千百姓為先。對待朝中百官,要恩威并施。重用有用之人,卻不能完全聽之信之,以免疏忽大意,被人蒙蔽。”
太孫斂容應道:“皇祖父的教誨,孫兒都記下了。”
元佑帝嗯了一聲,看著俊美出眾氣度沉穩的長孫,忽地嘆了口氣:“阿詡,朕自來最器重偏愛你。不僅是因為你是朕的長孫,更是看重你的聰慧和沉穩。大秦看似繁華富庶,實則內憂外患,隱憂重重。大秦需要的是精明強干的君主。”
“朕不想瞞你。你父王,實在太令朕失望了。”
說完,又是一聲長嘆,眉間滿是失望和疲憊。
好色不是大毛病,輕易被人算計,才是最令人失望的。
一個舞姬,能瞞過眾人耳目,隱瞞下懷有身孕的事,其中必有緣故。
他沒有下令徹查此事,是不想讓眾人在私下嘲笑議論,給太子留幾分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