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瑚毫無嗜好,他不賭博、不眠花宿柳、不愛玩樂,不愛奢侈,甚至在佳肴、酒水上頭,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
因他酒量尋常,又自小得了教育,在外時格外謹慎,從來都少食、少酒,再兼楊義府也沒敢灌他的酒,是以一晚上下來,那兩口的小酒杯,也只抿了一杯半罷了。
此時他騎在馬上,慢慢回到府上,嘴里已經聞不出什么酒味,等到換了衣裳,又漱了口,特去看了一回弟弟張璧。
張璧躺得大仰八叉的,一雙小拳頭緊握,看著睡著并不是很安穩。
一旁伺候的人見得張瑚過來,連忙小心上前行禮問安,又道:“小少爺念叨了半夜,說您怎的還不回來,勸了許久,小的哄他說大少爺明日會來,他雖是不信,可熬得夜深,總算睡了。”
對于張府里頭伺候的下人來說,這一位小少爺,當真是十分不好哄。
其余六七歲的小兒,誰人不是說什么,信什么?
可這一位,偏偏就能辨得出來。
你說“大少爺明日會來”,他就問“哥哥甚時來?明日朝會,他寅時就要出門,難道丑時來看我?”。
弟弟聰明,張瑚自然也知道,便道:“以后不許拿謊話哄他。”
下頭人立時應了,心中卻是暗暗叫苦。
一一老爺、夫人遠在贛州,大少爺又要去上衙,一府上下,僅有這一位小主家,連個治得住他的都沒有,平日里頭已是能把天都捅個窟窿出來,眼下還不許哄,這日后要怎的伺候才好?
張瑚卻沒有管這么多,而是繼續問道:“他這幾日在學中如何?”
那人忙道:“聽說很是順利,并無什么問題。”
張瑚點了點頭,又問讀了什么書,這幾日授課的先生是哪一個,學中氛圍如何。
此時在旁伺候的,不過陪著打理日常起居,如何答得上來,支支吾吾了一會,忙道:“小的且去把竹硯叫來,正是他陪著小少爺上學。”
張瑚并不阻攔。
不多時,名喚竹硯的書童已是匆匆出得來,將學中情形一一說了,又道:“……學中共有十五人,小少爺年歲最幼,卻絲毫無懼,進退都來得,學得也快,先生只有夸贊的,很是滿意。”
又把這幾日授課的先生是誰,張璧學了什么,功課是什么全數說了一回。
張瑚點了點頭,問道:“功課此時放在何處?”
竹硯連忙將他引至桌案前,又掌了燈,將張璧白日間寫的功課取了出來。
張瑚坐在桌邊,慢慢翻看,看到一半,卻微微皺了眉,把其中兩張紙單獨拎了出來,抬頭問道:“這是誰人所寫?”
竹硯連忙湊上前去看了,先還沒瞧出什么不對,等到仔細看了,好容易辨認出兩邊筆跡好似有些不同,又對著前后一看,果然連內容也連不上,回想了一會,忙道:“少爺在學中人緣甚佳,想是與同窗玩鬧時不小心把抄的書混在了一處。”
又道:“是小的沒有跟得好,下回定會更小心些。”
張瑚并不是很滿意,提點道:“今日是璧兒書囊里頭混進來兩張旁人抄的書,若是明日混進來什么要不得的書紙,后日再混進來什么吃食,他畢竟年歲小,一個不經意,或是吃了,或是用了,或是不有不妥當的東西給旁人瞧見了,又待要如何?”
又吩咐道:“你若是一人跟得不緊,就多叫一二人在學中跟著,若是下回再叫我見得此事,便沒有這樣容易了了!”
竹硯聽了,連忙認錯應是。
一時張瑚又問道:“明日進學去查了這是誰人抄的書,怎的放進小少爺書囊里頭的,等弄明白了來回我。”
復叮囑道:“國子學中許多人,旁人我且管不著,可若是與璧兒同室讀書的,其中若是有誰人帶壞了風氣,或早退、或遲到,或有不尊師長,或有紈绔橫行的,俱來同我說了。”
那竹硯忙又應了。
一時交代完畢,張瑚回了房,洗漱之后,也不忙著入睡,復又去書房看了半日的《行水金鑒》并都水監中擬出來的束水沖沙之法,自覺把握甚大,才瞇了一二時辰,立時又爬起身來上朝去了。
次日朝會完畢,他回到衙中,立時就把下頭官員叫了進來,問明進度,又道:“上回說將要在城外汴河設卡,行束水沖沙,其時答應五日之中出個章程,眼下已經第六日,怎的還不見東西出來?”
那人忙道:“已是擬好了,正叫下頭水工再核一回,只怕其中有什么差池。”
張瑚催道:“叫他們快些,我下午入宮,要帶得進去。”
那官員忙遣了下頭人去后衙催。
里頭兩名水工,便是從前那沈存復、高涯二人,正對著章程核來算去,給催得頭疼。
那高涯便道:“此事怎能僥幸,算得不清楚,須是不敢遞上去。”
沈存復也道:“束水沖沙之事,沙厚水深十分要緊,不同河段、不同水深,乃至水流之速,具要細細查核,不好亂來。”
那催促之人對于河工之事,雖是并不甚清楚,可對于官場之事,卻很是明白,只道:“又不是叫你們把這汴河一河的情形一一說了,只是做那揚州門、新鄭門兩段罷了,況且后頭也能找補,此時只是著急遞得上去——只要中書批了,后續怎的行事,難道便不能改了?”
又道:“前頭張監事急著要用,若無旁的事情,先把這章程給他送過去,你二人在此處慢慢核罷!”
高、沈二人無法,只好匆匆把大面對了,將那章程遞還回去。
再說那張瑚得了下頭送來的章法,自己從頭又過了一遍,見沒甚改動,便收進袖中,急急往慈明宮去了。
太皇太后雖是忙得很,還是特地挪了一點時間來見他,等到收了那章程,簡單看了,便道:“你往中書遞去,等他們核了,再與我看也不遲。”
又道:“你按著規程來,范堯臣不敢胡來,我自會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