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樓春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續

類別: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秦樓春 | Loeva   作者:Loeva  書名:秦樓春  更新時間:2017-11-18
 
張朝貴回宮向皇上復命,帶去了蜀王、蜀王幼子與寧化王皆領旨飲毒酒身亡的消息。

此時已經是深夜,皇帝卻還未歇下,一直坐在乾清宮中等待著消息。聽了張朝貴的話,他雙手緊握住椅子扶手,直起身張口欲語,但又遲疑了。良久,他才松開雙手,重新靠向椅背,淡淡地問:“蜀王……臨終前可有什么話說?”

雖然已經從蜀王世子處問到了不少內情,也知道了這個弟弟的某些想法,但他還是想不明白,為什么對方會變得如此可怕。難道分離的這二十多年,真的能如此徹底地改變一個人嗎?他對蜀王也不可謂不寬厚了,蜀王母妃早逝,在京城原也沒什么牽掛,到蜀地那樣的富庶之地做藩王,獨掌一地大權,蜀王有什么不滿足的?為了一個不屬于他兒子的皇儲之位,他就忍心把兄長唯一的兒子送上絕路,他的心難道是鐵石做的嗎?!

皇帝不知道,皇家是不是被詛咒了?先帝末年諸皇子奪嫡,造成的后患至今還未完全消除,他執政這幾十年,自問待宗室并不薄,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的兄弟子侄貪心不足,要沖著他唯一的子嗣下毒手呢?!皇位的吸引力就這么大,能讓他們放棄悠閑富足的人生,去冒性命之險,就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目的?!

還是說,正因為他一直以來的寬和仁厚,令他們誤會自己有可乘之機,即使犯下大錯,也不會受到嚴懲?那么他今晚接連賜下了三杯毒酒,是不是就能讓所有心懷不軌的小人消停一些?

張朝貴不知道皇帝平靜的面容下,都在想些什么,他只是照實將今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稟報上去,無論是寧化王、蜀王還是蜀王幼子,他們在接旨前后,喝毒酒時,所說的每一個字,所做的每一件事,還有他們死后收尸的種種細節,以及寧化王妃的言行,全都沒有漏下。

皇帝平靜地聽完,得知蜀王親手給幼子灌了毒酒,不由微微動容:“他倒是狠得下心。”不過狠不下心又能如何呢?皇帝已然賜了毒酒下去,蜀王幼子是不可能逃脫得了的。由父親親手將毒酒灌下,好歹他還能死得迅速一些,少受點罪。蜀王一向疼愛這個幼子,到死都依然如此。

皇帝又問張朝貴:“你覺得……蜀王臨終前問世子的那些話,到底是什么意思?”

張朝貴低頭回話道:“奴才不知,但蜀王殿下臨終前,似乎非常平靜,也很冷靜,還不忘提醒世子,要記得劉太美人的四時祭祀。”

皇帝淡淡一笑,低聲喃喃道:“到了這個時候,他倒是記得身為親王之尊該有的氣度了。”心中一嘆,心想蜀王對世子大約不是不怨恨的,但自己前路已絕,死到臨頭了,能有一個兒子平安脫逃,也是件幸事,好歹血脈不曾斷絕。成王敗寇而已,蜀王是經歷過奪嫡之變的,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皇帝將此事拋開了,望向張朝貴:“宗人府如何?”

張朝貴又稟道:“宗人令并不在宗人府中。不過奴才帶著御林軍去宗人府辦了這件大事,宗人府夜間有人執守,怕是已經把消息傳開了。”另外,他離開寧化王府第,前往宗人府時,曾經在寧化王府第前院遇到過前廣昌王,現鎮國將軍趙砌。趙砌并沒有上前來打招呼,而是遠遠躲在廊柱后面偷看他,面色慘白得如同死人一般,渾身冒汗,拄著拐杖的手不停地顫抖著,好象隨時都會摔倒在地。想必當時他已經知道他兄長伏罪的消息,卻沒有勇氣上前來跟張朝貴打照面。圣旨中并沒有提到他,張朝貴也就懶得理會了。趙砌已經注定了不會有前程,張朝貴身為皇帝親信,又何必浪費自己的時間?

聽了張朝貴的回稟,皇帝才想起寧化王還有個弟弟來。對于趙砌,他印象中是個紈绔子弟,除了被他兄長利用來聯姻,并沒有什么價值,便也沒打算拿他怎么著。只是寧化王的計劃,他定是知情的,算是個同伙,有罪就不能不罰。

皇帝便吩咐張朝貴:“明日傳旨,責斥鎮國將軍趙砌知情不報之罪,爵位再貶兩級,命他在宗人府養傷讀書,責令宗人令嚴加看管。”

張朝貴領命應是。

因為無詔擅入京城一事,趙砌已經失了郡王爵位,被貶為鎮國將軍,如今再貶兩級,便是奉國將軍了,跟他親侄兒,原寧化王嫡長子是同樣的爵位,想必待遇也不會有所不同。皇帝沒有趕盡殺絕,已是看在晉王面上,同時也有趙砌對于兄長的計劃參與度并不高的原因。但寧化王府的屬官,還有寧化王的幕僚、死士們,就不會有這么好的運氣了。皇帝連寧化王與同罪的蜀王父子都賜了毒酒,又怎會饒了他們的性命?

至于那遠在寧化的前晉王側太妃梁氏,橫豎她還有兒子和孫子奉養,除了被剝奪了側太妃的頭銜與待遇外,也沒受什么大罪。過不了多久,她就要帶著兩個兒子的妾室、庶女們回京城來,在小兒子或者孫子的御賜宅第中,在御賜的仆從包圍與監視下,度過余生了。

三名宗室被賜死的消息,沒兩天就在京城里傳開了。雖然明面上他們都是因急病暴斃的,實際上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領神會。蜀王父子是早就被圈禁的人,旁人也不關心他們是為什么死的。反正以當初蜀王夫妻犯下的過錯,蜀王早就該死了,也就是蜀王幼子可能死得冤枉些。畢竟當初他還年少,不過是受了父母的連累。但他攤上那樣的父母,死了也就死了。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是,寧化王到底犯了什么事?

寧化王妃麻木而低調地為丈夫辦著后事,看起來行動沒有受限。但她只給丈夫停靈三日,就急急忙忙出殯了,既不設靈堂供親友拜祭,墓地也很簡單,也就是一般宗室子弟的規格而已。宗室里往日與晉王有交情的人來問她是怎么回事,她閉口不言。有跟寧化王交情比較好,甚至有一定默契的人前來試探她口風,說了些皇帝不仁的話,反而被她大罵一頓,當場趕出門去。

她打從心里覺得,如果不是這些人從旁慫恿,還給丈夫提供了支持,丈夫頂多就只是想想,卻萬萬不敢做出大逆不道之事,那他就不會死,自己和兒子們也不會受連累了。這些人如今還不安好心,想上門來挑撥,到底想做什么?難不成要把她和孩子們的性命也一并葬送了,才心滿意足么?有本事他們怎么不自個兒打上金鑾殿去?!反正她是絕不會再做傻事了。皇帝對她母子皇帝浩蕩,她心里只有感激的,斷不會有半點怨恨!

寧化王妃是這樣的態度,旁人也只能作罷。知情的人知機地停止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收拾善后,老實地裝起了病,或是借口禮佛,躲到了莊子上避風頭。而不知情的人便也覺得,寧化王大概是罪有應得,否則他的王妃不會是這個反應。既然如此,又何必深究呢?皇帝大約也不希望宗室里的丑聞傳開吧?

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慈寧宮里死了一位老太嬪的消息,根本就沒有引起任何波瀾。別說那位老太嬪出身低微,位份不高,又無兒無女,光是她這樣的年紀,死了也很正常,宮里平靜地處理了她的后事,外人又何必多言呢?

只有趙陌私下告訴了秦含真:“惠太嬪是自盡的。宮里只有太后、皇上和太子、太子妃知道她的事,并沒有外傳,本來還想要嚴加審問,弄清楚到底寧化王與蜀王在宮中還有哪個內線,沒想到她一聲不吭就上了吊。其實她原也沒做什么,若不是寧化王扣住了她的家人,用以威脅,她也不會被卷進這件事里頭。自打拿到了毒藥,她就一直驚懼不安,還病了一場,整天待在小佛堂里念經。如今想來,恐怕是在心中不安,也是在猶豫要不要動手吧?但她還沒來得及做決定,寧化王就伏罪了。若不是她自己害怕得尋了死,太后與皇上也未必會要了她的性命。”

秦含真不由得為這位老太嬪嘆息:“她也是倒霉。”又問:“那宮中的內線,是不是就斷了線索?”、

趙陌道:“太后命人拿下了小縣主身邊侍候的人,另派了宮人去照顧她。誰知那個奶娘和丫頭都事先在身上藏了毒,宮人一時沒防備,讓她們尋到空子,服毒自盡了。小縣主摔傷當日到底發生了什么,只怕就沒人知道了。皇上已然派人去寧化王在肅寧的莊子,一時要擒拿蜀王府的死士,二是要解救呂家人,并從宮宴當日進過宮的呂家女眷嘴里,問出當天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除此以外,宗人令那邊,也找出了宗人府中為蜀王一家暗中傳遞消息的人,乃是一名負責看守院子的侍衛,與一個負責送食水的仆婦。宗人令上書請罪,請皇帝饒過他疏忽職守之罪,也將這兩名罪人的名字獻了上去。皇帝只是扣了他一年俸祿,沒有多加追究,算是安撫宗室了。至于那兩名罪人,自然不會輕饒。

在這一場風波中,唯一逃過大難的,就只有蜀王世子了。

秦含真忍不住問趙陌:“蜀王世子又怎么樣了呢?他供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與弟弟,算是逃過了大難,那以后又會如何?”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