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到農村后,除了周春平,所有人都變成了農村戶口,這個落差,周志強小時候不懂,長大后就懂了。
三合鎮上有些年輕人,父母是國家工人,所以沾了父母的光,戶口是城鎮的。
那時候的城鎮戶口,國家包分配工作。農村戶口的呢?不管你多能干多有本事,只能在村里種地。
周志強眼見著小時候不如他的同學就因為有個城鎮戶口,長大后分配在三合鎮上工作,每天明亮的辦公室坐著,做事輕松,一個月就有十幾塊錢工資。
周志強自己呢?天天跟著生產隊下地干活,累死累活一年到頭,還賺不到兩塊錢。
這強大的落差讓周志強快瘋了。有時候三兩個同學聚會,總會說起那些有戶口有工作的同學多讓人羨慕。周志強都會在心里說:要不是他家老頭子發瘋,他就是那些同學心里羨慕的一個。
久而久之,周志強就把眼光盯向了周春平的工作。
周春平自己還是城市戶口,在糧管所上班。那時候的政策,是可以父職子替的,叫做頂班。
意思就是說,要是家里的父母是城鎮戶口,有工作的,孩子就算是農村戶口,在父母退休的時候,孩子可以轉為城鎮戶口,頂替父親或母親的工作。
也就是說,在周春平退休的時候,周家的三子一女中,有一個人可以頂周春平的班,變成吃商品糧的國家工人。
周志強一直以為周春平會把這個工作機會留給自己。周家三兄弟,老大周志剛是周家村的會計,他那份工作,一般吃商品糧的人還比不上。老三周志新自己在部隊發展,前途似錦,肯定不稀罕回來搶老頭子的余蔭。
周志強認為自己混的最差,學了兩年木匠手藝,只學了個半吊子。幫人打打柜子做幾張板凳還可以,做到其他大件家具,卻沒那個能耐。
正常人家都是偏疼弱勢的兒女,他周志強混的不好,正是需要老人們幫扶的時候啊!再說了,他老娘吳金鳳一直喜歡他,只要老娘堅持讓他頂班,就算老爹也要多考慮考慮。周志強想。
至于老四周志美,一個丫頭片子,哪有兒子來的重要?他家老頭子總不可能腦袋發昏把這么好的事留給閨女,不給兒子。
周志強當時沒想到妥妥的事,硬是被妹妹周志美橫插了一桿子,弄沒了。
周春平還真的把頂班的機會給了老四周志美,周志強只要想起這件事,氣就不打一處來。
這個妹妹,他不稀罕。
從小到大,周志美都愛偷奸耍滑。學習不努力,整天愛打扮,在學校就是混日子的。
初中畢業后,周志美不肯下地做事,磨著二老讓她在家做點家務,閑的發慌時就知道找幾個嫂子的碴。
老爹老娘還把周志美當寶一樣,連那么珍貴的城市戶口,都給了她。
呸!沒見過老爹這么不靠譜的家長。
這村子里,哪一家哪一戶不是把好東西留給兒子孫子的?把鐵飯碗給一個潑出去的水,他爹的腦袋里面裝點全都是漿糊嗎?
周志強更討厭他爹了。
他爹周春平有錢,可很少見他拿出來花。周家幾個兄弟姐妹,除了過年的時候他爹會每人發一毛錢的紅包,平時根本見不著他爹的錢。
直到老三去部隊當了兵,每個月寄錢回來,周志強才覺得日子好過了很多。吳金鳳很疼他,時不時會塞個一塊八毛的給他零花。
花著老娘從手縫里漏出來的錢,周志強一點都不感激。
他本該是城市戶口吃商品糧的,每個月自己有工資,愛怎么花就怎么花。是周春平和吳金鳳改變了他的人生,現在花他們幾個錢,那也是應該的。周志強想。
周春平不知道自己在二兒子的心中,早就貼上了“不靠譜”的標簽。此時的周春平,正走在周家村的那條夯地結結實實的黃泥路上,面對著一張張問侯的笑臉,時不時地點個頭搭句話什么的。
周春平在周家村的地位不低,除了村長家,周家在周家村也算排的上號。
說起周春平,周家村老老小小的,都會豎起個大拇指夸上一聲:能人哪!
周春平的能干首先體現在那棟大瓦房上。
瓦房原來的主人是個地主,解放后,地主一家跑的跑了,死的死了,瓦房自然就空了下來。
周春平帶著老婆和三個孩子到周家村投親,剛好缺住的地方。不知周春平使了什么手段,愣是從周家村的老支書手里把這棟瓦房買了過去。這一住,也有二十多年了。
瓦房很大很亮堂,坐落在周家村村頭的馬路邊,一溜兒七八間,坐北朝南的,顯的很氣派。
周春平家的大瓦房在整個周家村來說也是鶴立雞群般的存在。有了這棟大瓦房,周春平三個兒子娶的媳婦,也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賢惠能干。
周春平是周家村唯一一個吃商品糧的村民,確切的說,周春平并不是周家村的土著居民,而是個城里人。
二十幾年前,周春平帶著老婆孩子到周家村落了戶。據周家村當時的村長說,周春平是鄰市大興市人,因為響應國家“回農村去”的號召,才帶著一家大小來到了老婆吳金鳳娘家所在的于源縣。
當時,周春平最大的孩子周志剛才七歲,最小的女兒周志美還沒有出生。
從城市回到農村,周春平一家成了支持國家建設的先進標兵。為了不讓廣大下農村的人寒了心,周春平一家五口人,鎮上保留了周春平的城市戶口,安排他去糧管所上班。
從城市人變成了農村人,吳金鳳罵罵咧咧了好多天。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吳金鳳反抗不了周春平搬家的決定,也反抗不了鎮上的決定,只好收拾起心情做起了農村人。
吳金鳳的娘家離周家村足足有五十多里地,叫做小鳳崗,是個窮的連賊都不愿意去的小山溝。那個地方,多的是光棍,本村的姑娘盼望著嫁出去,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