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什么情況?”沈奇聽說自己的學生被孤立了,表示關心。
“有個項目,和我的專業非常對口,我很想做,但我提的立項申請被打回來了。類似的項目,另一位副教授提出來,卻很快被批準。”
在學生小朱面前,于磊有說有笑。
小朱走了之后,于磊坦露心扉,顯的有些郁悶:“這個代數課題最適合我做了,我有信心把它做好,可現在……我該怎么辦?我能怎么辦!”
這個項目是于磊晉升正教授的學術資本,他有激情,卻遇到一些障礙
沈奇猛拍桌子,怒斥于磊:“夠了!”
于磊嚇了一跳,不敢說話。
“我該怎么辦?我能怎么辦!嗚嗚嗚,我好可憐。”沈奇以一種夸張的怨婦口吻,藝術化模擬出了于磊的內心活動。
于磊表情復雜的望著沈奇,啞口無言。
“我……”于磊今天來找沈奇,一是訴苦,二是想聽聽沈奇的建議。
結果沈奇一頓臭罵,讓于磊始料不及。
沈奇罵完于磊,摸著他的黑貓麥克斯韋,心平氣和的說到:“于磊,硬氣一點,別像個軟弱的娘們,一個代數項目能批多少錢?大不了你自籌資金,自行開展課題項目。回去之后,你該干嘛干嘛,做數學項目不是打游戲,別人選了某個英雄你就不能選。他做他的,你做你的,這有什么所謂?”
“好的,我懂了。”于磊點點頭,心態逐漸趨于平靜。
“你們內部的那些破事兒我不想摻和,你跟別人展開公平的學術競爭,我精神上支持你,卻不會以我的名義為你做一些特殊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人,不管這人是誰,他在非學術性領域對你造成不公平的負面影響,那我會為你說幾句公道話。”沈奇做最后總結。
“謝謝,謝謝小奇哥,我知道該怎么做了。”于磊起身告辭。
過了幾分鐘,沈奇離開辦公室,朝教學樓走去,他今天有節精品課,給本科生上課。
這次沈奇不講高數了,講高代,因為面向的教學對象是數院和物院的本科生。
高校本科教學新規已經出臺了一段時間,國家要求撤銷本科“水課”,多設置精品課程。
教授必須給本科生上課,課時多少隨緣,由各高校自行安排。
燕大的規定是,每位正教授的本科生課時,一學期不得少于10學時,上不封頂。
一個學時就是一堂課,沈奇一個學期至少要給本科生上十堂課,他非常樂意給本科生上課,誰都知道這個道理,本科生強則國家強。
沈奇來到大教室,教室里座無虛席。
其中三分之二的學生是數院大一學生,剩下的是物院大一學生。
高等代數是數院學生的必修課,物院物理學專業的學生也學高代。
本科生強則國家強,大一新生強則本科生更強。
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就得從大一抓起。
除了數院和物院的大一學生,教室里還來一些年輕助教、講師,他們抱著學習的態度,來聽沈奇的精品課程。
沈奇空手而來,沒有帶教案,教案在他心中。
這節高代精品課,沈奇以一段聲情并茂的朗誦開頭:
“一直循環的數字和絕不露出真面目的虛數,描繪出簡潔的軌跡,抵達某一點。”
“圓并沒有在任何地方登場,卻有一位仙女下凡,π。”
“π啊,π,她落到了e的地盤,羞答答的跟i產生情愫。”
“π、e、i的身體緊緊擠在一起,但是1的出現并與她們相加,世界就毫無征兆的發生了轉變。”
“塵歸塵,土歸土,一切歸于0。”
沈奇微笑著完成朗誦,面向臺下問到:“為什么歸于0?”
燕大的大一學生是很聰明的,有人回答:“歐拉恒等式!”
“非常好。”沈奇點點頭,在黑板上寫出了一個經典的式子,歐拉恒等式,eiπ10。
“沈教授的這種教學方法,甚是有趣。”年輕的助教、講師們大開眼界,歐拉恒等式人人皆知,以散文的形式將其引出,他們倒是第一次看到。
“實際上我剛剛朗誦的這段,原創者是小川洋子,我進行了一些改編。小川洋子是一位女作家,她在《博士的愛情算式》這本中,以文學家的視角優美而準確的詮釋了歐拉恒等式。看來小川是文理兼修的女學霸。”沈奇也是博覽群書的人,他看過的比不少中文系學生都要多。
“小川女士的任務結束了,現在讓我們聚焦今天的主角—歐拉。”
沈奇敲了敲黑板上的歐拉恒等式,說到:“歐拉是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在很多方面的學術思想是超前的,他在18世紀瞭望到了20世紀的東西。”
“黑板上的歐拉恒等式是諸多歐拉公式中的一個,它非常經典。接下來,我要寫出另一個非常奇妙、在18世紀被認為是匪夷所思般存在的歐拉公式。”
沈奇轉身在黑板上寫出另一個歐拉公式:12345……1/12
乍一看,這是不可能的。
將正整數無窮相加之后,居然得到了一個負數。
18世紀,歐拉寫出這個公式后,沒人可以理解他,因為他無敵了,所以寂寞。
21世紀的今天,同樣有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么無窮多的正整數相加,最終得到一個負數?
在座的數院學生、物院學生并沒有大驚小怪,他們是全中國最優秀的一批理科大一學生,他們站在21世紀的理論基礎高度上,可以理解這個“正數無窮相加得負數”的歐拉公式。
學生們包括助教、講師只是不知道,沈教授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他接下來又要講什么?
接下來,沈奇說到:“讀高中時參加過奧數競賽的同學請舉手。”
刷刷刷!
舉起一堆手臂。
課堂氣氛較為活躍,這年頭越來越多的學生熱衷學科競賽。
“這么多?全民奧數呀?”沈奇有些意外,在座80的學生舉手表示,他們有奧數競賽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