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說麻煩。李世民立即問道:“如何麻煩?”
“高句麗人若是進攻,他們可以從路上補給,而我們無數兵力,軍械、糧草都需要從海上運過去,補給比高句麗難。前隋在卑沙城外兩敗,就是敗在補給上。”
李世民沒再問,而是對秦瓊說道:“帶派出得力人手潛入高句麗。”
“臣明白。”
秦瓊立即寫了一份手令將給了情報官,聞月閣的情報官施禮后退了出去。
李世民這才說道:“有些事情朕沒有告訴過你們,但卑沙城不能退讓,這是底限。至于補給和防御,柳木有一些非常手段,朕暫時不講給你們聽,但朕相信卑沙城必有大用,而且幾年內不可能成為戰場。”
蕭瑀這時起身:“圣人,我大唐眼下經前段時間簡優官員,將無能的官員裁撤、將多余的官員另行安排。臣考慮過未來三年的變化,臣以為朝廷開始缺少合格的官員了。”
李世民心說正在聊高句麗的事情,怎么又說到官員上了。
不過李世民還在問道:“前段時間,不是有七千多人報名作官嗎?”
“是,挑選優秀者若干,但依然不夠。”
“說說。”李世民示意蕭瑀把要講的話講完。
蕭瑀說道:“圣人,您說卑沙城要官嗎?”
李世民明白了,點了點頭表示認可蕭瑀的說法。
“圣人,先說熊本城,柳駙馬調用了多少官員,而且就臣所知依然不夠用,公務繁重讓許多官員日夜在忙碌。柳駙馬給了雙俸祿之外,婢女、仆役、肉食、補品等等,可以說倭島的官員收入比長安還高數倍,但依然有許多人累病了。”
李世民只看到了倭島的成績,卻沒有看到官員的問題。
在李世民的示意下,蕭瑀繼續說道:“圣人,熊本城不算舶司七十多位正式官員,以及流外二百多人,這些還不算各級武官。只說以熊本城為首長年駐守倭筑紫島的所謂管事,實為官員的人。”
“說說,朕聽著呢。”
“圣人,四州官及下屬縣,以及配屬各司流內各級官員,這就是九百多人。”
“六百人,一個州就要二百五十人以上?”
李世民有些不相信了,因為大唐這邊一個州的直屬官員才幾十人。
蕭瑀慢慢的說道:“加上流外,筑紫島大唐流內流外官員合計兩千人,這還不算倭人的流外小吏。”
“圣人,礦山、運河、道路。桑農技、蔬菜、漁業。蒙學、禮教、嬰育。海防、城防、縣鄉里治安。官員考核、監督、培訓。錢、糧、麻、絲等核算……”
說到這里,蕭瑀不想再說了。
房玄齡接口說道:“這方向文書我也看過,這才僅僅是重要的事物,還有許多不重要的也需要去作。這其中有些差別,大工坊、大桑林區的官員,也是吏部備案的官員,倭島是特例。”
“是這個理,倭島僅在冊的禮部有品級的教員就有近百人,還有流外品的教員數百人,這些人都算官員的話,確實是聽起來多,但這些人依然不夠用。”
“跑題了,老朽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再征招官員了。”
“這招官……”房玄齡感覺這是件頭疼的事情。
大唐的官員眼下有六種方式成為正式的官員。
第一種是科舉,這是明面上排在第一的,但科舉制度源自隋,此時還在一個發展期,民間也沒有足夠的學子來參加科舉應事,說白了就是能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基數太少,少到挑不出精英來。
然后是第二種,就是門萌。
三品萌及曾孫、五品萌及孫等,這在大唐有一個嚴格而詳細的規則。這些人被會被到各級官員去學習,然后擇優為官。
第三種是流外入品,就是流外級的小吏員優秀者被提升,從九品開始作起,但這類人可能終其一生,能超過五品的都是寥寥無幾。
第四類是大唐眼下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官員來源。
舉薦入仕。不同級別的官員有資格舉薦相應的官員。如崔一葉入仕就是清河崔氏數人聯名舉薦。
馬周入仕就是柳木的舉薦信,一進官場就是五品。
蘇定方直接就是從三品武官,不過蘇定方的舉薦信厚度很驚人,秦瓊為首至少有九位上將軍署名,再加上兩次征北大戰他的功勛,所以入仕就是從三品武官。
第五類,是柳木的努力而增加的。
功勛無上限,席君買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以軍功入仕,只要你軍功足夠多,就會讓你一直往上升。
眼下又增加了一個政功,比如某個縣的農業官員,讓這縣的糧食產量大增,那么他就有大功,肯定會升職。還會給這個縣令帶來一份功勛等等。
除此之外,其余的各種入仕都會與上五種情況之一,或是多種情況的混合。
李世民下過嚴令,禁止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的納捐。
納捐就是毀吏治之始。
真正的歷史上,貞觀朝唯一查證的一例納捐是李世民貞觀十七年遠征高句麗之時。而后唐朝破壞規矩是武則天時間,納捐已經成風氣。
可以說,安史之亂就是武則天后期,特別是中宗那短短的五年害了大唐。
“圣人,咱們需要更多的官,但或是可是換一個辦法。不為官的官,以品階定俸祿,卻實職某種特定的工作,而不是官。”
蕭瑀簡單的把自己的意思講了,就是區別州府的正常官員,與舶司許多占領地官員,甚至是北四縣原本許多可為官,也可以為吏,也可以為民這些人的新安排。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公務編、事業編、企業編、合同工。四類。
“圣人,確實是招募一些有用之才。卑沙城這么一個小城,文官怕就需要二百人以上,武官估計也差不多這個數。”
杜如晦的話引起所有人的共鳴。
秦瓊這時說道:“圣人,臣想起了一件事。”
李世民笑著示意秦瓊講出來“講。”
秦瓊說道:“神策衛的士兵,都識字,而且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