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獲得眼前這個職位的方式并不正當,甚至可以說是卑鄙的、令人不齒的。
但我……并沒有因此感到慚愧。
首先,被我利用的那位領導,本就不值得同情,也不應得到同情。
其次,這種靠著裙帶關系就能安排上的職位,也并不值得炫耀。
再退一步講,對一個從上到下都充斥著潛規則和腐敗的單位,我實在是無法投入什么忠誠、產生什么榮譽感。
可能人在社會上混久了就會這樣,我們每個人都在自我說服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無恥了,然后又努力說服自己,這種“無恥”是“成熟”的表現。
那些無能之輩,往往會在這條“成熟”的道路上漸漸放棄思考和自省,變成既可笑又可悲的兩面派;他們白天在人前點頭哈腰累得跟孫子一樣,晚上就到網上通過打壓和裝逼來尋求廉價的優越感并宣泄情緒。如果你在網絡上因某些觀點和人爭論時,遇到那種張口就愛問“你幾歲了?”的,那大體就是遇到這種人了……不用懷疑,屏幕后那個家伙多半沒什么本事,而且年紀也不小了。
我不想變成那種人,所以,我在自我說服時也會自我拷問。
我也曾問過自己:“把錯的手段用在對的地方,就能被原諒了嗎?甚至可以說是在做好事了嗎?”
可惜我沒能想出答案來,只能自諫——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因事而別、問心無愧。
當然了,這次的事情,并不能說是在做什么好事,畢竟我的動機中包含著利己的成分:從結果來看,我得到了更好的報酬和更高的社會地位。
無論內部人士對我如何看待,至少在大部分不知情的外人眼里,“調查記者”還是比“派信小弟”要體面得多。
人活在這世上,不管別人在背后如何惡意地揣測你、詆毀你,但只要你能讓他們在表面上對你客客氣氣的,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也是我們大部分人一直在追求的東西。
當你想透徹了就會發現,想讓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尊重你或了解你那是不可能的,在你死的那天都不可能;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帝王、偉人、圣人……在死后也一樣會被人們拿出來隨意地編排和誹謗,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凡人。
所以,我們所需要的東西,從來就不是什么真正的“認同”,而是一些“標簽”。
“記者”、“醫生”、“導師”、“專家”、“領導”、“才俊”、“富豪”、“老板”、“著名藝人”、“成功人士”……把這些能讓陌生人高看你一眼的、至少在你的面前得虛與委蛇的標簽,盡可能多地貼在身上,并享受既得利益,才是我們的追求、才是我們從小就一直被灌輸的理念。
不管我們念的教材是何等的假大空,現實環境終究會將我們指向這條路。
這些我明白,我都明白。
但我厲小帆,還是有一個夢想——一個不那么現實和利己的夢想。
我要成為一雙眼睛、一對耳朵、一副喉舌……向世間的人展示那些他們看不到、也聽不到,卻應該去看一看、聽一聽的東西。
我要讓那些放棄思考和自省的人重拾反思的習慣和質疑的勇氣。
我會不擇手段地實現這個理想,貫徹我的正義,即使……那是一種卑鄙的正義。
9月9日,距離我當上調查記者已經過去了一周時間。
我已差不多熟悉了這里的工作環境,也和同事們成了點頭之交。
但其實,我這工作也并不需要和辦公室里的其他人搞好關系,我只要拍好主編的馬屁就行;其他人管不了我、我也管不了他們。
我負責的主要是紙媒和網絡新聞,所以我不是那種需要在鏡頭前直接采訪別人的記者,不用給我配攝影師什么的;我要做的只是去調查、取證,然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變成文字報導,交到我的上司……也就是主編的辦公桌上,只要他點頭說著可以刊登,那我就算沒白忙活。
我的主編姓羅,今年五十多了,學歷不低,年輕時還到紐約先驅報去實習過,但因為能力不行,品行也不太好,實習期還沒過就被趕走了。
這事兒……整個單位里,除了他本人以外,只有我知道。
因為我調查過他。
很多人覺得要調查一個人很難,不是警察就很難做到,但實際上,只要你懂得一些技巧,并且敢于在法律的邊界游走,很多情報都是唾手可得的。
羅主編能在我們這個單位混到如今這個位置,一方面是靠他深厚的溜須拍馬、弄虛作假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靠著當初那“曾在紐約先驅報工作過”的履歷。
雖然99上班族都會在不同程度上看不慣自己的領導,或是鄙視領導的辦事能力、或是質疑領導的履歷,但真正會采取行動去證實自己看法的人恐怕還不到1。
我就是那1。
在我確定要調任到這個部門時,我就對羅主編……這個將來會當我頂頭上司的男人展開了全面的調查。
首先,是看書面材料。
羅主編的檔案,人事部自然有,雖然我不是人事部的,但我一樣能看到,因為我那會兒還是“派信小弟”;公司所有進過mailroom的文件都會在我們這兒的電腦里留下備份,“先備份后打印”是基本章程,這是為了防止文件在遞送過程中弄丟或者損毀。
盡管這些資料無法被帶出公司(防盜措施很完備),但像人事檔案這種總共也沒多少字的東西,我在看的時候直接背下來就行了……別忘了,我可是中文系的。
接著,就是去查探這個人的“風評”。
這個更簡單,每隔一兩天,就拿上幾杯網紅店的奶茶,在下午的空閑時間到羅主編工作的那一層去,找個借口在前臺那兒站一會兒,和前臺聊聊天,順便再跟那些正在和前臺聊天的OL一塊兒聊聊,基本就能探出個大概了。
不過這事兒不能做得太頻繁,必須懂得分寸、點到即止;你要是連續一個禮拜天天都去,那個前臺就會誤會你對她有意思,然后你就必須約她出去,否則她就會發現你其實對她沒意思……那時候,她就會有點不爽,就算她本來也不喜歡你,打算拒絕你或者把你當備胎,但你如果先她一步停止了某種她認為已經存在的曖昧關系,她就會恨上你,緊接著就會開始在背后說你壞話。
人性就是這么麻煩,懂得揣摩這些的我也覺得這些很麻煩,如果我是個女人、并且生在古代,也許有機會把這些知識用在宮斗活動之中,可惜我不是。
言歸正傳,在對羅主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我對他那份履歷的質疑變得十分強烈,為了驗證這點……我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辦了旅游簽證,去了趟紐約。
出發前,我已通過郵件聯系到了一位從紐約先驅報退休的老記者,約好了和他一起喝杯咖啡。
我自然不可能在網上直接問他關于羅主編的事情,倒也不是怕留下什么聊天記錄,而是你直接問他這種問題他未必會理你。
我與那位老記者接觸時是想好了全套說辭的,他以前曾寫過一篇挺出名的關于環境治理問題的報導,還差點兒拿了普利策獎,我就以此為突破口,宣稱自己在學校時就是因為讀了他這篇報導,才立志成為調查記者的,如今終于得償所愿,因此想跟他見一面,聊上幾句,并請他這位“人生導師”給我傳授點經驗。
不出我所料,這老頭兒非常爽快地就答應了。
“超過平均水平的高傲”、“不同程度的自以為是”、和“渴望被人重視”,可說是律師和記者行業的通病。
想象一下,一個“差一點兒拿到普利策獎”的老頭兒,如今退休在家;他還沒有老到必須進療養院的地步,經濟上也沒什么困難;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每天從早忙到晚,過去的人際關系也漸漸疏遠和減少;年輕時因為醉心工作,妻子早已離開了他,子女們一年里也只跟他見幾面……
這樣的一名老人,需要的是什么呢?金錢?社會地位?這些他不缺、或者說對現在的他來說已經不太重要了。
他最渴望的東西無非是別人的陪伴,這個“別人”,如果是他的親人那最好,是朋友也行,實在沒有……一個懷著善意或敬意的陌生人,也很好了。
那天我一下飛機就聯系了他,四十分鐘后我們便在咖啡館里碰頭了。
老頭兒一看我手上還拿著行李(我的行李不多,只帶了一個小號的旅行箱)就來了,可感動壞了,他熱情而有力地跟我握手,仿佛我是他遠隔重洋卻素未謀面的知己。
之后的一個多小時,我和他聊得很愉快,畢竟我來之前做了不少功課,讀了不少他以前寫的報導;“背東西”算是我的看家本領了,要不然我這學渣怕是根本考不上大學。
我可以從老頭兒的眼里看到他的滿足,看得出來……已經很久沒有人這么長時間地認真聽他說話了。
有些人一輩子也不曾被家人以外的人重視或崇拜過,還有些人雖然享受過那些,但某天……通常是他們退休的那天,這些也都跟著煙消云散。
這種心理落差,加上這類人慣有的高傲,會讓他們非常失落。
人上了年紀的確是很可憐、也很可悲的,當一個人不可避免地變得越來越不受重視、甚至被視為累贅,身體和大腦也都逐漸衰敗時,他們會慢慢被孤獨和落寞所吞噬;很多人到了晚年輕易就會被一些拙劣的騙子擺布、卻不信任自己的親人,就是因為可能騙子陪他們的時間相對更多些。
我,也是個騙子。
我騙取了他的信任,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在我那杯咖啡第三次續杯時,我假裝不經意地提到了我的上司——羅主編;老頭兒自然已經不記得那家伙了,不過我早有準備,我拿出筆記本電腦,點開了一張羅主編當年在紐約先驅報實習時的照片;這貨把這張照片直接掛在自己辦公室的墻上用來裝逼,不難弄到。
那張照片中,除了羅主編之外,還有另外幾名實習生,以及當時負責“帶”他們的記者,也就是我眼前這位老人。
像紐約先驅報這種美國老牌媒體的背后主要還是被白人財閥們掌控,明里暗里的種族和性別歧視根深蒂固;羅主編實習的時候是在二十多年前了,那個時候“政治正確”還沒現在這么緊,所以華裔的實習生很少,老頭兒一看到照片,就對他有印象了。
或許是擔心我和羅主編有什么交情,老頭兒在說話時繞了些彎子,但依然可以聽出來……姓羅的很不是個東西。
看來他那套溜須拍馬和弄虛作假的把戲,一直沒有變,只是并非在所有的地方都行得通。
三個小時后,我和那位老記者道了別,臨行前老頭兒拍了拍我的肩膀,夸獎、并祝福了我。
如果是在十年前,他還沒退休的時候,他可能根本不屑于跟我這樣的人坐下來喝咖啡;就算來了,他也不會跟我聊那么久。
那時的他,八成會跟我擺架子,說些自己很忙之類的話,粗暴地打斷我的陳述,抨擊我國的新聞自由,強行灌輸一些他認同的價值觀,回答一些他想回答的問題、無視其他的,刷完一波優越感后,留下一句“這單我買了,謝謝你浪費我的時間”,然后扔下幾張現金并無禮地離去。
可是現在的他,站在街上,揮手、目送我上了出租車,直到車消失在拐角,他才轉過頭,帶著嘆息的意味舒了口氣,步行回家。
事后他能意識到我只是在他身上打探情報嗎?
應該是可以的,但我想,即使可以,他也不會讓自己往那方面去想;他會竭力說服自己,今天遇到的真的是一位滿懷熱情的年輕后輩,而這個后輩真的是因為崇拜他才來見他的。
9月9日的下午,我從羅主編那里得到了我的第一個任務:去采訪一對夫婦。
我知道他們,他們是幾年前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無肛嬰兒之死”事件的當事人;當然了,如今這事兒也早已經無人問津了。
主編要求我去跟進他們的情況,寫一篇關于網絡暴力的報道;按照羅主編的說法,最近上面想抓“網絡暴力”這一塊,進行一定的輿論引導。因此,需要我們用一個較為典型和凄慘的受害者案例,寫一篇將網絡暴民妖魔化的報導。
其實這也算好事。
我沒有等到第二天,當天傍晚,我就拿著他給我的地址,乘上了前往天津的高鐵。
。九天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