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吃相  第1268章 江東秋盟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帝國吃相 | 牧塵客   作者:牧塵客  書名:帝國吃相  更新時間:2019-07-12
 
陳旭眼神瞥了此人一眼,方才聽人介紹過,此人名叫叔孫通,在江東算是一位大儒,門下弟子數百,傳聞是孔子八世孫孔鮒的弟子,在魯地儒生中名望非常高,江東儒家門徒都奉其為首領。

而叔孫通這個人在后世也并非籍籍無名之輩,似乎劉邦登基這貨出了不少的力,從骨子里來說是反秦的,而且此人朝秦暮楚后又投漢,應該來說立場極不穩定。

不過這個時代的特征就是如此,華夏的傳統就是尊王攘夷,諸侯一體但又分而治之,有能力的人會擇明主而事之,儒家的信條就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哪兒好就去哪兒當官發財,從一而終……那是不可能的,儒家信仰的就是實用主義,而不是理想主義,而這也正是儒家和墨家最大的信仰沖突。

項氏雖造反被始皇帝殺了個稀里嘩啦,但其實楚地民間對于反秦復楚并非就完全被斬斷根,相反同情項氏的人大把存在,其中就包括不少儒家門徒。

對待儒學,后世毀譽參半,因為在另一個時空,儒學自從被立為國學之后慢慢開始了扭曲變形,中國兩千年發展,成也儒學敗也儒學,由此造成了文化階層的激烈爭斗和爭吵。

而在這個時空,儒學派系甚多發展也很復雜,而且儒家和法家門徒因為治國理念不合幾乎是死對頭,雙方有些水火不容的地步。

文學院建立之后,大量儒家門徒被陳旭收編進入文學院參與各種詩書的整理和出版,由此漸漸安定下來,但那些本來就隱匿民間對大秦和法家抱有很深成見和敵視態度的儒家門徒其實也不少,這些人與六國貴族暗中來往勾結,形成了儒家的另一個派系,具有強力的反動派特征,尤其以魯地的儒生為主。

這些人很有骨氣,就像當初之安魚梁和李斯尿不到一壺一樣,治國理念的巨大沖突導致他們不愿事秦也不愿當官,依附于六國貴族和豪紳隱藏在民間宣揚自己的理念,東南諸郡尤其多,因為東南隔咸陽太遠,皇帝和朝廷基本上管不了。

陳旭對這個時代的儒生沒有偏見,相反還很認同。

至少從秦二世上臺后胡搞到民不聊生的地步,大秦崩塌的過程中儒家門徒沒有給華夏人丟臉,為了推翻暴秦和達到自己理想治國的目標是實打實的擼起袖子操起刀劍上戰場拼殺了的,并且毫不怕死的在兵荒馬亂之中游走于楚漢之間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幫助項羽劉邦快速建國,相反其他門派都沒有這份擔當,幾乎全都偃旗息鼓沒有任何動靜。

如今項氏覆滅數年之后,在民間偃旗息鼓的反秦斗士略微有些抬頭的架勢,不過陳旭毫不在乎,因為反秦的兩大斗帝……嗯,斗士團體都已經被他禍禍光了,文人造反十年不成,這些儒生其實也掀不起來大浪。

對于陳旭來說百家門徒其實都不是他需要的菜,他現在需要的是大量具有實干精神的新時代學者,以新的科學為體系,融匯百家學問和理念,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新思想階層,這樣才能引領大秦平穩的往前發展。

大秦一家獨大,百家爭鳴已經不適合治國的需要。

作為顯學最大門派的儒家,自然也需要進行一番改造,用荀子派系的理念作為主流,如今用安魚梁執掌文學院收攏思想,那么孔鮒這一派系的儒生就必須要被慢慢打壓下去才行。

陳旭臉色平靜的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一下嘴巴慢慢開口:“萬事有因有果,本侯五年前化名來吳中,諸位莫非以為本侯就是前來游玩?”

房間內外瞬間安靜下來。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子哀嘆楚地民生困苦,卻無解之法,只能嘆息掩面。當初,正是七國爭雄之時,而民生之難,就在七國反復不斷的彼此爭斗之中,同為華夏血脈,同為炎黃子孫,但數百年征戰苦的只有黎民百姓而已,刀兵之禍年年不絕,兵災如虎苛稅如蛇,君王一怒伏尸百萬,戰事一起,數百萬黎民瞬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華夏唯有一統,才能改變這種狀況,齊楚韓燕趙魏君王皆都無志于此,唯有始皇帝能夠看到,天下大勢浩浩蕩蕩,有若百川歸海不可阻擋,如今之華夏蓬勃興盛亙古未有,誰能說不如七國分治之時……”

陳旭的眼神慢慢從所有人臉上掠過。

“天下由亂而治,這是黎民共同的心愿,摒棄門戶之見,誰都不想過那種整日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貧寒生活,我等學的是先賢哲理,行的是商周禮儀,當以天下為重。項氏不知天時地利人和,意圖謀復楚國,其實早有反心,本侯推算項氏遲早要反,于是特來一探,本想借天機點化一二,不曾想其在吳中竟然已經囂張跋扈到目中無人的地步,不僅不聽郡守郡尉之號令,更是放縱族人橫行吳中欺壓良善,那項籍不過十五六一位少年,竟然就能混成吳中人人皆怕的地步,小霸王……呵呵,項氏只不過是有眼無珠之輩罷了……”

“本侯來吳中當日,小霸王便調戲本侯未婚妻,本侯聽聞項氏在楚地頗受百姓士族敬重,然品格如此低賤之輩竟然還能如此受人追捧,豈非說明楚地人皆都不辨好歹是非不分……”

“平民也都罷了,皆是目不識丁之輩,但讓本侯心痛的是其中無數飽讀詩書的豪紳名士甚至官吏皆都與項氏來往密切,甚至還暗中助其謀反,項氏起兵造反,禍亂江東江西十數縣,搶奪財貨糧食無數,數十萬家庭家破人亡,十余萬人死傷,給會稽九江江西諸郡造成的損失和痛苦數十年無法彌復,本侯請問諸位,吳中到底是眼下之欣欣向榮的繁華盛況好呢,還是生靈涂炭血流成河好,本侯不知道有哪位學派的圣賢說過要自相殘殺彼此對立才是門徒該做的事情,孔子講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始皇帝滅六國,行的是天道,承的是大義,而且從未妄殺一位前六國的貴族王孫,項氏乃是楚國顯赫貴族,但滅楚之后始皇帝可曾動其一絲一毫,若非始皇帝有包藏天下之雄心壯志,換作其他君王,恐怕六國滅國之時,就是六國王孫貴族血流成河之日……”

“項氏不知好歹,不知圖報,隱匿吳中暗中籌備兵刃招募匪徒意圖謀反,本侯自得天書,便已知項氏包藏禍心,因此借陪同始皇帝巡游東南之際提前來一探,果不其然,本侯到達的當天便于項氏發生了沖突,而且小霸王借賠禮道歉之機還想斗酒逼我下跪……”

陳旭說話雖然云淡風輕,但說到這這里整個包間內外的人都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哆嗦,瞬間有一種寒氣入體汗毛倒豎的感覺。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項氏自己做的孽,妄圖抗衡天道造反復國,此乃取死之道也,本侯既知其禍,但也還是希望給他們一條生路改過自新,呵呵,卻想不到項氏竟然喪心病狂,暗中勾結關中季氏兄弟在函谷關伏擊本侯,人性已失,但天道永存,本侯得仙尊庇佑,其能如此好殺,只可惜了江氏楚月,因為本侯殞命毒箭之下……”

“本侯想問問諸位,若是項氏造反成功攻占吳中,然后復國建立大楚,如今諸位還有幾位能夠這樣坐在這里臨風把盞飲酒暢談,還有幾人能夠每日讀詩書賞歌舞安閑度日,吳中可有今日這般寧靜繁華……”

“不知天時,不識地利,不通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本侯試問,項氏能得楚地民心,但能得天下民心乎,其非王侯,有何德何能能竊國而居,囂張跋扈橫行驕奢,除開榮華富貴之外,心中可有一絲家國大義?就算復國成功,也不過沐猴而冠之輩,而你江東江西之地,盡皆籠罩在血火兵災之中,始皇帝豈能目視東南混亂不休……”

“五年前陛下巡游會稽,遇狂風暴雨,數萬災民顆粒無收,陛下諭令減免會稽數縣稅糧,還下發農具糧食賑濟災民,而項氏造反,席卷會稽江西十余縣,所到之處十室九空,強征民夫為兵,強奪糧食牲畜以為軍糧,孰仁孰惡一目了然……”

“讓本侯心痛的是,如此大好江山,如此大爭之世,如此繁華之盛景,竟然還有人憐憫項氏的下場……”

陳旭端著酒杯仰頭一飲而盡,然后重重將酒杯頓在酒桌上,眼神冰寒的看著方才那個說話的儒生,“人在做天在看,誅滅項氏,陛下不過是替天行道而已,道之存,存于人心,存于大義,但并非存在六國遺老遺少的復國夢想之中,大道長存,煌煌天威,妄圖復辟者必將如同項氏一般死無葬身之地……”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諸位皆都飽讀圣賢之書,乃是賢達之人,本侯不求諸位憂國憂民,但還是希望諸位不要做亂臣賊子,本侯只要在一日,就不會允許有人禍亂大秦……本侯今日之言,希望諸位代為廣泛傳揚,最好令天下皆知本侯之決心……”

陳旭坐了下來。

整棟酒樓安靜的沒有任何聲音。

而守候在五湖園外的大量民眾,此時也都被酒樓上極度的安靜弄的滿頭霧水。

方才還是觥籌交錯歡聲笑語,因何突然之間便寧靜如此?

酒樓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侯爺憂國憂民之心世人皆知,我等雖為商賈,但并非不明事理之輩,也都為侯爺的仁德之心感動,就像侯爺所說,華夏一統乃是大勢所趨,天道煌煌不可阻擋,我等自然不會去做螳臂當車之事,更不會去做禍亂華夏的亂臣賊子,如若侯爺不信,我等今日可在此盟誓,永不參與謀亂之舉!”

許久的靜默之后,一個須發灰白的老者站出來拱破了極度壓抑的氣氛。

“安陽公說的不錯,項氏自取死路,我等從未與其有過牽扯,也從未資助其造反,當初項氏在時,在吳中橫行霸道,雖豪勇但無仁德,吳中商賈豪紳皆都無法抵抗才聽其號令,后侯爺喬裝前來打探,曲海因為識得侯爺,這才敢在當初的賠罪酒宴上與項氏為敵,當初我等皆都心存感激,就是希望侯爺能幫我們鏟除這吳中一霸,還我江東一片郎朗乾坤,我等雖為商賈地位地下,但卻因為侯爺改革朝綱而獲益匪淺,鴉雀尚知反哺,我等為人豈能不知報恩哉,況若非侯爺提前知曉項氏造反之舉,讓江郡守做好準備,才讓項氏未能占據吳中,也才能讓我等能僥幸逃過災禍,保全性命家財,吳中能有今日之繁華盛況,皆都是侯爺一力所為!”曲海站起來恭恭敬敬的對著陳旭深深一揖到地。

“項氏覆滅,吳中百姓莫不歡欣鼓舞,侯爺與我江東父老恩重如山有若再生父母,侯爺今日再次蒞臨吳中,是我吳中百姓之殊榮,六國已亡,大秦乃是天下共主,我等皆是大秦子民,自當遵大秦律令,為大秦之繁榮盡心盡力,因此還請侯爺給予我等一些時日,讓侯爺看看我吳中百姓并非皆是亂臣賊子,項氏,決然也不能代替我江東百萬父老!”另有一相貌清瘦的半百老者也站起來給陳旭鞠躬。

“還請侯爺勿要生氣,請與我江東父老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房間內外上百商賈豪紳名士官吏皆都一起恭恭敬敬的齊聲行禮。

“諸位能如此想,本侯非常欣慰!”陳旭也慢慢站起來,眼神掃過房間內外,一眾各種裝束年齡的老老少少皆都臉色凝重而忐忑,“當世顯學,當屬儒法,法乃我大秦強國之術,不可動搖,然儒學傳播最廣,負有開啟民智之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四術者,本侯認為才是儒學之精髓,不修己身何談治國,家宅不寧何談天下,本侯希望諸位多讀圣賢之書,能夠腳踏實地在這大爭之世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今日本侯有感而發,的確破壞了這般熱鬧的氣氛……”

“來,諸位舉杯,請牢記我等是華夏子民,炎黃后裔,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皆都同根同源,未來千年萬年,我們皆是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兄弟鬩墻而外御其侮,我們的目標絕不僅僅是華夏之地,而應當是星辰大海,讓我們在這革新的大潮之中迎風破浪,把商船行遍天下,把圣賢詩書傳播到四海八荒,讓那些西方蠻子今后皆都習我中華之書,說我中華之言,書我中華之文,尊我中華之禮、守我中華之法、車同軌、書同文、度同制,為大秦賀,為天下大同賀……”

陳旭舉杯大吼。

“為大秦賀,為天下大同賀”所有人都舉杯同聲高呼。

輝煌的燈火照耀下,密密麻麻舉起的玻璃酒杯中晶瑩剔透的紅色美酒散發著迷人的光彩,蕩漾著令人熱血沸騰的氣息。

一番酒宴,從日落吃到亥時末。

是夜月朗星稀,又是幾近仲秋之時。

酒宴散去,但入夜的吳中卻仍舊燈火通明人聲沸騰。

因為今日清河侯蒞臨吳中,邀吳中上百商賈豪紳官吏名士齊聚五湖園暢談,因此吳中百姓也自發游街慶賀,以此歡迎清河侯的到來。

而隨著酒宴落幕,無數醉意闌珊的賓客一個個臉皮漲紅心情激動的從五湖園出來,很快還有一個令所有人更加驚訝的消息傳播出來。

今日酒宴之上,百位吳中豪紳名士共同簽署了一份倡議書,除開保證參與者從此與前六國王孫撇清關系之外,拒絕與任何心懷不軌之徒有來往交易,并且號召天下百姓皆同而行之,為大秦之繁榮發展盡心盡力,共助朝廷治理天下。

這份倡議書雖沒有任何法令效果,但卻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份民間商賈豪紳名士參與的承諾,而且還在倡議書中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豪言壯語。

而此書一出,頓時吳中震動,次日一早,駐吳中的記者站管事親自來拜訪陳旭,得到陳旭的同意之后將這份簽署了上百人姓名和手印的倡議書快馬加鞭送往咸陽。

這份倡議書的內容將會一字不差的全文登載于大秦都市報上傳誦天下。

而這次的倡議書也被后世史書稱為江東秋盟。

隨著江東秋盟事件的開始,隨著這份倡議書的傳播天下,吳中也因此名聲大噪,參與倡議之人不光得到了始皇帝從咸陽四百里加急送來的犒賞諭令,而且也因為吳中商賈名士的大義感召,天下名流商賈皆都往吳中云集而來,至此后短短數年,吳中便成為東南首屈一指的商業都市。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