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雖然被民間冠上了數十個開派祖師的頭銜,但新法家學派卻是陳旭自己親口承認的名稱,法術治國,也是陳旭一直秉持的理念,而陳旭改革最喜歡的就是改革和推行各種各樣的法令。
如今的大秦,法律數量要比李斯當政時期的法律多好幾倍,不光是多,而且還更加仔細嚴格,力求讓朝廷的每一道諭令,每一件工作,每一個官員,當然包括民間士農工商的行為皆都在各種新律法的框架之內。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這是大秦都市報律法板塊一直宣揚的一句話,自始至終這么多年都沒消失過。
而這句話的倡導者,就是陳旭。
法,就是大秦一切政治生活的基礎,除開皇帝外的任何人,都囊括其中無一例外。
因此推薦扶蘇上臺,幾乎在陳旭這里便通不過。
至于如今咸陽剩下的十多為公子,其實在蒙毅看來都差不多,而在滿朝文物看來,也沒太大區別。
主要是大秦經過上百年的法術治國之后,大量皇族都被排斥在朝堂之外,這既是為了限制皇族爭權奪勢,不讓其他諸侯國有機可乘,也是為了避免皇族權勢太大有篡位之心,過去諸侯國君防自己的族人都跟防賊似的,一旦某個王族有能力,會打仗有謀略,權勢太大的時候,基本上就會發生爭斗。
信陵君魏無忌就是如此,因為太厲害了被魏王忌憚,直接奪了軍權最后抑郁而終,而信陵君一死,魏國便再也沒有了可以抵抗秦國的頂梁柱,很快便在秦國的攻擊下不斷敗退,十多年之后曾經威震天下的大魏武卒也不能挽救魏國的頹勢,被秦國徹底踩死。
而這個故事若是說遠一些,那就會讓蒙毅都感覺到臉上無光,因為功勛卓著的蒙氏,第一次慘烈的敗仗標簽就是被信陵君一巴掌糊在臉上的。
第一次五國合縱抗秦,信陵君便是最高統帥,在黃河邊將蒙驁率領的秦軍打的落花流水,隨后更是一鼓作氣追到函谷關,秦軍最后還是憑借函谷關地利之險才最終擋住五國大軍。
而那一年,剛好秦莊襄王崩駕,年僅十三歲的太子政登基稱秦王。
而秦國為了擺脫五國合縱帶來的巨大壓力,攝政的呂不韋再次施展黃金誘惑,派人帶萬金去魏國離間魏王和信陵君的關系,同時也派使者大搖大擺的去魏國恭賀魏無忌當上魏王,于是魏王對魏無忌的猜忌達到了頂峰,將其軍權剝奪,魏無忌離開,五國合縱大軍也很快分崩離析,秦國的壓力也就徹底消失,呂不韋也有了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和趙太后私通并且營造自己的勢力。
因此對于蒙毅這些外臣來說,自然也不希望皇族太過強勢,在權利蛋糕不變的情況下,遵照古法傳統最好,皇族沒有功勞不得封爵,這既是大秦的傳統,也是能夠保證皇權安穩的比較好的方法。
民間能人太多了,打仗立功這種事并不需要皇族人去做。
其實在滿朝文武看來,皇族最好就是全都休閑養老比較好,沒有皇族,外臣也能將大秦治理的井井有條。
比如眼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下去就最好。
但眼下,蒙毅不得不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那便是陳旭的問題,一旦始皇帝崩駕,而又沒有立下太子,那么即便是破壞了胡亥趙亥等人謀朝篡位的企圖,那么到底誰來當皇帝呢?
“岳丈如此糾結,難倒心中真沒一個人選?”陳旭臉色平靜的慢慢喝茶。
“難!”蒙毅郁悶的搖頭,“非是沒有,而是皆都名不正言不順,陛下不立詔書,任何一位公子登基皆都同樣結局,除非你能同意輔佐長公子……”
“扶蘇……”陳旭也慢慢陷入了很長時間的沉默,然后微微嘆口氣,“非是小婿不想,而是恐怕扶蘇登基之后會與我的治國方略有沖突!”
“莫非你還想學那呂不韋一手遮天?”蒙毅臉皮抽搐幾下冷冰冰的開口。
“呂不韋自然不好學,而一旦扶蘇登基,為了推行儒家那一套君臣父子和仁德禮儀的理論,首先就要把你這監察文武百官的職位去掉,這樣你還不如投靠胡亥呢!”
“哼,那是以后的事,老夫擔心的是眼下,既然你不支持扶蘇,那么總得扶持一位公子,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一旦大秦沒有皇帝,必然會更加混亂,如若這般,老夫還不如投靠胡亥來的名正言順!”
“哇,岳丈你的狐貍尾巴果然露出來了!”陳旭指著蒙毅的鼻子驚呼。
蒙毅冷哼:“老夫不過是就事論事,胡亥手上怎么說也還有一卷詔書可用,要比你這樣空手無憑強得多,而且現在還將我蒙氏拉下水,跟著你一起做這提心吊膽毫無由頭之事,若非不是你說此乃天書警示,老夫一定參你十七八本禍亂朝綱之罪!”
陳旭翻個白眼兒繼續喝茶思考。
與老丈人聊天從來都沒有愉快過。
一個浸淫朝堂十多年的老狐貍,思想非常頑固,有許多事本來很簡單,但若是拿出來討論,就會變得比較復雜,因為其中的利益糾纏和恩怨糾葛太多了。
半個時辰之后,陳旭乘車離開三味茶舍。
今天這番談話基本上沒有得到太多有用的內容,只不過是將蒙氏需要執行的一些事情安排的更加仔細一些,免得到時候亂了陣腳。
而陳旭本來一句試探沒想到竟然也被蒙毅瞬間看破。
攛掇蒙毅投靠胡亥是假,而且根據蒙氏兄弟在歷史上的表現來看,也不會投靠胡亥,然而蒙毅這個人這么多年接觸下來,陳旭發現這個人算得上是聰明絕頂而且也很正直,但卻眼界狹窄,思想境界不高,一直都拘泥于維護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眼中從來都沒有平民百姓和天下安危的大局觀,這是一種近乎于愚忠的表現。
愚忠的表現便是一根筋,認死理而不知變通。
而陳旭的改革,卻需要大量眼界很高而且思想開放的人來執行,未來的民生改革和政治改革才是主調,大秦不是皇族的大秦,也不是王侯公卿的大秦,而是整個天下百姓的大秦,就像后世的漢朝一樣,要讓統一起來的華夏百姓達到一個高度統一的認同感,那便是大秦人這個種族概念。
要凝聚整個華夏的力量,最后形成一種統一的思想,以大秦為國,以大秦為家,以身為秦人而自豪,而不是各自稱呼自己為趙人韓人楚人等等,這就需要極大的力量來破除七國百姓之間的思想上的不平等,破除七國地域間的歧視和差別對待,讓所有人都感受到朝廷一視同仁的待遇,但在蒙毅這種實權大臣看來,這種事一點兒意義都沒有,法自君出,君主獨斷,君權至上,在他的眼中,只有君王,沒有百姓。
蒙毅如今真的是春秋鼎盛,而且身為上卿和監察省一把手,位高權重,一旦共同參與了推舉新皇登基的過程,未來必然還會繼續蹲在這個位置上,可能數十年一直蹲到死。
而只要這些思想頑固的老家伙霸占了朝堂中樞,越往后改革越發艱難。
因為改革深化到最后,必然要觸動這些卿侯重臣集團的利益。
而這個利益的核心,便是君權。
君權必須受到約束,而臣權也必須受到監督,只有提升民權,才能有足夠監督的力量。
而要破除君權至上的信仰,蒙毅這些老頑固就不能繼續待在朝堂之上掌權。
這就是新舊理論的沖突,也是新舊利益集團的沖突,這些巨大的沖突如果不能化解,大秦帝國的未來,依舊如同后世兩千余年的封建王朝一般起起伏伏,并不會有什么萬世傳承的基業。
站在茶室門口,負手看著陳旭離去,蒙毅臉上的神情慢慢變得極其嚴肅,而且臉皮也慢慢發黑。
“小狐貍,竟然想要將老夫從朝堂趕下去,良心都被狗吃了,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