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是這么個理,確實是發乎于心。
可是,事兒可不是這么個事兒哈。
二者是有區別地。
有人辯道:“武川侯所言差矣,難道一味渴求忠義,卻不知克制,就是對的嗎?”
“那和莽夫又有什么區別?”
吳寧聞之,樂了。
“莽夫?有何不好嗎?”
“當然不好!”
那人氣勢更盛,大笑出聲。
“本官就沒聽過,還有人標榜莽夫?還有何不好?”
嗤笑道:“子究先生不愧是出身綠林,連想法都與常人有異啊!”
拔高聲調:“知恥后勇,乃圣人教化。這天下間,本官只聽說理性治國,中正做事。卻沒聽過,有哪個莽夫能什么大事!!”
眾人一陣無言,這文官顯然有些水平,句句切中要害,讓人無可辯駁。
這也是武則天弱勢的主要原因,實在是沒理啊,沒什么可辯的。
穆子究想從這上面打開局面,怕是打錯了算盤。
可是,吳寧偏就不信這個邪。
“知恥后勇?”冷然一笑,“簡直狗屁不通!”
“你!!”
那文官氣的不行,這貨怎么就不講理呢?
而吳寧卻是逼前一步,“知恥而后勇,古來有之。”
“理性報國,勿妄自尊大,此言也是極美的。”
那文瞪眼,“那你還”
“別急!”吳寧止住他的話,“可是,這兩句太美了。”
“美到....諸位不覺得,美的都有些不真實了嗎?”
“嗯??”
眾人隨著穆子究的話開始沉吟,他這話....是什么意思?
只見吳老九面色凝重,頗有幾分語重心長。
“醒醒吧,諸位!!”
“百姓之中,通文者十不足一,大多蒙昧。”
“什么知恥后勇?什么理性報國!?”
“那不過是文人的呻吟,德者之愿景。”
“真正的情況是,知恥之后,不是后勇,而是退縮。”
“理性之下,不是報國,而是妥協!!”
“人都是有私欲的啊!”
吳寧痛聲疾呼:“知道不如人家之后,有勇者幾人?跪下臣服者,又是幾人!?”
“你們讓百姓理智???”
“那依當下之局,到底是退縮的人多,還是后勇者更盛!?”
“這”
大殿之中,全都目瞪口呆。
朝臣們有點后悔了,怎么就同意把穆子究給叫來了呢?
奶奶的!這也行!?
這特么簡直就是個奇葩,死的還能讓他給說活了?
武則天、狄仁杰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出震驚。
牛逼啊!反轉了?
武老太太更是給狄仁杰遞去一個感激的目光。
潛臺詞:“多虧你了啊,閣老!早就應該叫穆子究來嘛。”
狄仁杰:“陛下,我是蒙的,你敢信?”
君臣二人在那兒眉目傳情,而吳老九的表演遠還沒有結束。
此言一出,眾人稍有錯愕,立時有文臣不服。
“一派胡言!!懂理、知理、尊理,乃圣人之學,天下大道!”
“你這是忤逆之言!”
“你急什么?”
吳寧一副欠揍的樣子,“子究有說這話說錯了嗎?”
“你.....”
那文官臉都綠了,特么這還要臉嗎?你剛剛說那么多,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只聞吳寧又道:“我從沒說過,‘理性愛國、知恥后勇’,這些話是說錯了。”
“我是說,你們用錯了!!”
昂首道:“理性,那是當權者的責任!是你們這些掌管大周方向的臣子的責任。”
“和百姓談什么理性!?”
“百姓只要知道報國就行了!只需要知道忠義報國,熱血而行,就夠了!”
“你們還好意思把這話大大方方地拿出來說?”
吳寧的意思是:理性,那是少數人的理性。
認識不足,那也是專業領域人有保持克制的必要。
“子究打個比方吧!”吳寧繼續道,“假如大周軍力弱”
“你們覺得,應該要百姓們都知道這個弱點,然后去理性嗎?”
“讓士兵都清楚,我打不過別人嗎?”
“這個認知,是只存在于將軍、皇帝、臣子的理性。”
“你讓當兵的知道,還沒打我就輸了?”
“一個軍隊沒有必勝的信念,你特么還打什么仗?”
這就和后世的某些所謂公知是一個道理。
動不動就利用自己那點公信力,叫囂著什么“理性愛國,知恥后勇”。
叫你大爺啊?完全就是自我賣弄的傻逼行徑!!
正如吳寧所說,真正理性的人是少數,大多數百姓就是普通人,他想不了那么多。
真理性了,他是真的會跪下起不來的!
而中國能走到后世那一步,靠的就是中國人不理性地熱愛著自己的祖國。
比如說:后世鬧的沸沸揚揚的華為事件。
很多人在網絡上號召抵制這個,抵制那個,買華為,支持國產。
雖然吳寧一度認為,沒有必要做的這么刻意。
用什么手機,那是個人的自由喜好,強調太多,反而不美。
可是,后來,吳寧不這么想了,因為他看到了這樣的一個視頻。
大意就是:有的果粉受到的壓力太大,坐不住了,出來發聲說,“他認為愛國與用什么手機沒有關系,蘋果就是好,我就是喜歡用,怎么了?”
“真愛國,什么時候華為能超越蘋果的時候,自然就有更多的人用了。”
吳寧看過之后,想罵娘。
這些話,其實和大周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
看似理直氣壯,看似頗有幾分道理,可是,這里存在一個致命的邏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
他不是不愛國,只是,他喜歡用什么,是他的自由。
很有道理,是吧?
而且,人家還說了,當國產的比進口的好的時候,那我就用了啊!
還是挺有道理的,不是嗎?
可是,用這個邏輯去套用別的事呢?
士兵說:我不是不想保家衛國,實在是咱們的武器不如人家啊!什么時候武器比米國先進了,我自然就保衛祖國了。
那中國的士兵會和米國大兵一樣,打不過就投降,天經地義。
哪還有什么死戰到底,不怕犧牲的精神?
哪還有抗日戰爭,哪還有抗米援朝!?哪還有新中國!?
如果鄧稼先、錢學林、南懷仁他們也說了:我不是不想回國奉獻,實在是咱們的待遇不如米國啊!
什么時候待遇工資比人家高了,我自然就回來了。
那.....
哪里還有兩彈一星?
哪里還有中國天眼呢?
哪里還有今天,明天!!?
直到這個時候,吳寧才意識到:
愛國也好,情懷也罷,可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口號。
它是有代價的!是要付出,是要奉獻的啊!
漢人能夠屹立數千年不倒,也許正是這種奉獻,這種犧牲換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