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氏向李老夫人略訴了些別情,又將那蓬萊風物說了一遍,李氏亦在旁搭腔,話不多時,李老夫人忽地似是想起什么,向額上輕拍了一記,說道:啊呀,瞧我這記性,有件事兒還沒與你們說,這么一混倒險些混忘了。ge
倪氏便問:老太太欲說何事?
李老夫人先沒說話,只笑看著李氏,好一會兒后,方緩緩地道:你夫家來人了。
這原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國公府派人過來瞧瞧,亦是題中應有之意,李氏便起身問道:卻不知來的是哪位媽媽?如今在何處?
李老夫人面上笑意不減,眼神卻是微微一閃,道:來的可不只有媽媽,還有兩個姑娘家。
此言一出,包括倪氏在內的一眾人等,盡皆怔住。
李老夫這話聽來古怪,何以除了管事媽媽之外,還有什么姑娘家前來探望?
這是哪里的禮節?
李氏張口想要說話,李老夫人便笑著朝她擺擺手,道:我也不與你們打啞謎兒了,來的這媽媽我本就識得,便是那羅家的,只那姑娘來歷不凡,正是你的兩個侄女兒,在你夫家一個行二、一個行四。
房間里一下子就靜了下來。
國公府的二姑娘與四姑娘,便是陳湘與陳涵姐妹。
她二人怎么跑到濟南來了?
此事此消細細一想,便不難覺出其中蹊蹺。
一時間,屋中諸人神色各異,卻無一人開口。
陳瀅此時亦是蹙起了眉。
且不論這姐妹二人為何而來,僅止是陳涵出現在這個家里,便可以想見,往后的日子,必定安生不得。
李氏顯是被這消息震得呆住了,直愣了好一會兒后,才如夢方醒,喲了一聲道:喲,二丫頭并四丫頭怎么就過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兒?
李老夫人便簡略地將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陳湘姐妹是十天前突然抵達濟南的,護送她們來的是國公府四老爺陳勵,陳勵還帶來了國公爺并許老夫人的信。
許老夫人在信中十分客氣,只說久聞濟南李氏詩禮傳家,族中向來建有女學,山東又是個人文薈萃之地,故此將兩個不成器的孫女送過來,在李家女學中附學。
在信的末尾處,許老夫人又輕描淡寫地道三郎媳婦一向身子不好,如今正在家中養病,如今犯了時氣,整日昏睡,恐耽誤了幾個女孩子們的教養,故遣兩孫女附學李氏,最后還客氣地表達了歉意,道冒昧而來,請李老夫人海涵云云。
彼時,陳湘與陳涵就立在這瑞藻堂的堂下,眼巴巴地瞅著李老夫人讀信,李老夫人縱使知道這里頭有問題,也斷做不出當場把人趕走這樣的事兒來,只能將二人安置了下來,且還不好隨便安置,而是必須好生好氣地對待。
好在此行還有個羅媽媽,她本就是李氏的陪房,李老夫人與她亦是多年主仆,陳湘姐妹忽至濟南的詳情,李老夫人自可以向她打聽。
只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老人家并未在堂上明說,只含混地一語帶過。
除此之外,李老夫人又道那國公府四老爺陳勵十分知禮,只在李家歇了一晚,便說要去外頭尋訪舊友,順道兒就往盛京趕,次日便告辭而去。而在臨行之前,陳勵又拿出一封信來,卻是許老夫人專程交予李氏的。
……那信便收在我那里呢,過會子叫人拿給你。李老夫人說得有些口渴了,一面端著茶盞喝茶,一面便如是說道,算是為這段講述畫上了句號。
李氏此時心中直是五味雜陳,面上卻還十分鎮靜,只低眉斂袖地道:叫老太太費心了。
陳湘與陳涵被遣來山東,原因不言自明,必是在盛京城里呆不下去了,出來避風頭的。而許老夫人之所以沒有選擇田莊,而是選擇了濟南府,想來還是一種警示。
若非李氏執意要帶著陳浚兄妹探親,陳湘姐妹自也不會跟過來。許老夫人這是拿著兩個大活人,來給親家提醒來了。而在提醒的同時,她老人家卻又把羅媽媽給送了過來,這便是一種寬和的表示,意在告訴李氏,她盡可以在濟南住些日子,國公府并不介意。
這便是公府夫人的手段,剛柔并濟,既叫人感動,又叫人惕然。
此刻,聽得李氏所言,李老夫人笑得一臉恬淡:這有什么費心的?我正愁著家里人少,不夠熱鬧,如今卻好了,我也不怕沒人陪我說話解悶兒了。
言至此,她似是又想起了什么,說道:還有件事兒我忘了說了。湘丫頭她們才一來,我便著人給你們送信兒去了,只那時候你們應該已經在路上,兩下里走岔了道兒,你們便沒接到信,也是不巧得很。再,羅家的這幾日有些水土不服,我命她躺著養病,等她好了,你們再見也不遲。
見李老夫人將諸事皆安排得妥妥當當,李氏心下只覺還是親娘貼心,同時又覺慚愧,垂首道:真真是辛苦老太太了,女兒不肖,讓老太太一日日地擔著心思。
這話引得李老夫人眼圈一紅,心頭更是微微泛酸,嘆道:你這孩子,偏就是個心重的。親戚之間本就該多走動走動才好,哪有什么費心不費心的。再者說,那兩個丫頭也乖巧,如今正在學里上課呢,等一時散了,便能見著了。
此言說得寬和,然李氏心里還是十分難過,總覺得給娘家添了麻煩,幸得倪氏見機得快,忙拉著李恪并陳浚出來,言說他二人如今習武,那李恪又慣會說笑話兒,直哄得李老夫人開懷大笑,場面方才圓了過來。
便在此時,一個穿著紅襖兒的丫鬟挑簾走了進來,恭聲稟報:兩位表姑娘下學了。
隨著她的話音,那屏風后頭便轉出兩個人來,正是陳湘與陳涵。
她二人今天皆穿著天水碧的裙子,梳著環髻、簪了珠花,足下繡履綴珠,打扮得像一對姐妹花兒一般,進屋后便當先向李老夫人見禮,復又給倪氏并李氏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