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的大明新帝國 | 搖搖-欲墜   作者:搖搖-欲墜  書名:我的大明新帝國  更新時間:2020-06-21
 
永樂十二年的新年,比往年都要冷清一些。從十二月決定了年初北征,整個大明朝都在為這次的北征做準備。

從年前開始,各地抽調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向北平出發,如今基本上已經安置了下來。

朱棣是最重視后勤的將領,各地征討的糧草,哪怕是過年,也沒有間斷向北平轉運。

這次出征,各地抽調步軍四十萬,騎兵十萬,軍馬近三十萬匹。

京師以及中都大營還有二十萬軍隊,將于明春二月,向北平進發。

有了朱瞻基拿出來的這將近四百萬兩白銀,不要說打這一場戰爭,再來一場也足夠了。

來到這個時代,朱瞻基才知道相比現代人,明朝人的幸福感恐怕還會更高。

首先,明朝的物價低。此時還是明初,銀貴錢賤,一兩銀子能換足足一千錢。而一個饅頭,包括包子,只要兩文錢,這種饅頭和包子都是超大號的,可不是后世那種小包子。

一斤肉一般不超過二十文錢,這十年來,只有一年傳豬瘟,豬肉才漲價到過二十五文一斤。

京師的房價比較貴,一般要五十兩銀子,才能買一座帶院子的三間房附帶一個廚房。大約有一百五十平米左右。

但是,哪怕是一個普通人,每天的最低收入也在一錢銀子以上。

也就是說,京師的最低居民收入,是一個月三兩銀子,不到兩年就能買一個帶院子的房子。

而這個時候的女孩子呢,一般跟壯年男仆人一個價,只要十兩銀子,等于普通人干三個多月,就能買一個丫鬟或者傭人。

歷史上著名的美人潘金蓮,因為識字,才賣三十兩銀子。

這還是普通人,像蘇州,湖州一帶的絲綢工人,年收入比縣令還要高,一年能掙七十兩銀子左右,他們的收入,一年就能蓋一套豪宅,娶老婆,買丫鬟。

物價低,收入高,所以這個時代雖然各方面的享受不怎么樣,但是人們的幸福感足足的。

當然,在農村還是有許多窮人,因為這個時代的農民稅負高的驚人。還有一些佃戶,或者是逃荒逃難的人,也稱得上是貧無立錐之地。

但是,這個時代政府有救濟院,針對貧民救濟,有濟養院,針對孤兒救濟,還有養老院,針對孤寡老人救濟。

看到這些為民措施,朱瞻基一開始都不敢相信,在六百年前的時代,在被抨擊的一無是處的朝代,竟然有如此完善的社會福利。

實際上,關于這方面的救濟政策還有許多,朱元璋就是窮人家出身,他對窮人的照顧算得上無微不至。

總之這個時代的大明朝,基本上國家能照顧到每一個窮人,不讓你活不下去。

將近四百萬兩白銀,加上他開始拿出來的一百萬,相當于大明朝一年稅收的四分之一了。

當然,不是全部稅收的四分之一,因為這個時代,大部分稅收收上來的都是實物。

比如農民交糧食,城市居民才按人頭交錢,工匠甚至能交做出來的工具,絲綢商可以以絲綢交稅。

這個時代當兵,發的俸祿,大部分也是一些糧食和布匹,銀錢只占了很小一部分。

朱棣現在是手里有錢,心里不慌了。戰爭的準備本來就已經差不多了,朱瞻基的這些錢,哪怕是以后戰爭打完了,大肆封賞,也用不到其中的一半。

皇宮里的年味更淡,怕起火災,皇宮除了朱瞻基他們這些皇子皇孫能在空曠地方放鞭炮,太監宮女們放鞭炮是要被砍頭的。

就連祭祀,他們也只能在指定的地方祭祀,絕對不允許在自己房間里祭拜先人,總之除了廚房,所有地方的明火都要被嚴格監控。

朱瞻基不是小孩子了,對過年也沒有太多的熱情,跟朱棣,朱高熾那天晚上長談之后,他就開始來寫計劃書了。

攘外必先安內,現在內部不需要操太多心,但是既然朱棣把這件事情交給了他,那他當然是把目標首先對準了倭寇。

明朝初年,正值日本南北朝封建諸侯混戰時期。

日本沿海地區一些失意的封建主,糾集武夫、浪人、海盜、走私商人,攜帶武器,成百上千地到大明沿海各地進行搶劫,他們殺人放火,搶劫財物,無惡不做。

北自遼海、山東,南抵閩浙、東粵,無不常受其害。

洪武二十年十月,倭寇竟侵犯遼東,進犯金州;洪武二十六年,倭寇第二次進犯金州;二十七年第三次;二十八年第四次。

洪武三十年,倭寇的第五次大規模進犯竟然導致了遼東沿海海運竟因此被隔絕。

后來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忙著撤藩,內戰又起。

一直到了鄭和下西洋,明朝海軍強勢,加上東瀛國內現在比較穩定,倭寇才逐漸消失。

但是朱瞻基知道,他們暫時只是蟄伏了起來,有明一代,倭寇幾乎都沒有徹底斷絕過。

明朝大軍想要縱橫四海,當然是首先要把家門口清理干凈。

跟對付元人一樣,朱瞻基從來都不是被動挨打的人,想要治理好倭寇,當然是直接掘了他們的根基。

何況,現在還有一個世界級的銀礦等著他去挖掘呢。

前世去日本開會的時候,他還曾經去石見銀山博物館去參觀過,所以知道這個位置。

至于另一個生野銀礦,雖然知道大名,卻不知道具體位置,朱瞻基暫時也就不去考慮了。

石見銀山距離海邊十公里多一點,想要占據那里,不過是一件很輕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想讓全東瀛的人都聯合起來跟大明作對,還是要講究一點策略的。

除了東瀛,朱瞻基最想發展的還是越南的鴻基煤礦以及石碌鐵礦。

相比金銀來說,鋼鐵才是大明最需要發展的。

從越南的下龍灣到石碌,兩個地方相距雖然有近三百公里,但是卻是海路。

海船的運輸量遠遠大于陸地運輸,把下龍灣的煤拉到海南石碌,耗費的成本還要低于從馬鞍山到南京的費用。

雖然淮北有煤,但是淮北的煤不如鴻基煤礦的煤,馬鞍山的鐵礦石含量,也低于石碌鐵礦。

所以,哪怕是在海南煉鋼,然后再運回大明,成本也要低于在馬鞍山煉鋼。

朱瞻基現在除了考慮攻略,更多的是在回憶鋼鐵的發展史。

他雖然在非洲,在南美辦了多家煉鋼廠,但是技術他真的不懂啊。哪怕就是他的老婆格拉西亞,也要比他懂的多的多。

現在他依靠不了別人了,只能自己回憶鋼鐵發展史過程中的煉鋼技術發展。

他只知道坩堝煉鋼,底吹轉爐煉鋼,還有托馬斯的堿性底吹轉爐煉鋼,用石灰來增加鋼水中的堿性分子,后來又發展到了頂吹轉爐煉鋼法。

坩堝,平爐,高爐,轉爐,這些原理他都懂,但是對技術他卻一竅不通。

所以,科技的發展他是一點實際幫助力都沒有的,他最多也就能引領一下正確的發展方向。

從年三十到初五,朱棣都忙的不可開交,祭祀,大朝會,分批宴請各界官員。

一些活動朱瞻基會參加,比如太廟祭祀,這些是他這個太孫也必須要參加的。現在不熟悉程序,等他當上了皇帝,就會手足無措。

但是大部分宴會他都推掉了,即使參加,也不喝酒。

一直到大年初六,朱棣才算稍微清閑了下來,然后來興慶宮看了朱瞻基寫好的攻略計劃書。

這份計劃書是朱瞻基第一次正式參與國政,不僅他自己重視,就連朱棣也相當重視。

但是一看到計劃書,朱棣就楞了一下,然后若無其事地繼續看。

因為采取了白話文和標點符號,加上朱瞻基徹底一改過去的公文模棱兩可的習慣,將所有的數據精確到位,甚至還用炭筆制作了一些圖表。

結果在一般人看來兩三千字就能寫清楚的事情,朱瞻基卻寫了一萬有余。

但是,這還只是一份大綱,這是時間不夠,如果時間足夠,他能寫二三十萬字的計劃書出來。

未來一項國家計劃和政策的實施,幾百萬字,甚至寫的字用一間房子都裝不下,但是在這個時代,朱瞻基為一個計劃寫這么多字,已經讓朱棣震驚了。

特別是他采用的是白話文,橫著寫,然后加上了標點符號,這些都讓朱棣覺得新鮮。

朱瞻基一直安靜地坐在一邊,不急不躁,等著他看完。

終于看完了最后一頁,朱棣抬頭問道:“為何用白話來寫?”

“孫兒這篇計劃不僅是給皇爺爺看的,還要給所有參與計劃的人看,哪怕對方不識字,也能讓他一聽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事。”

“你把事情都安排好了,讓下面的人豈不是沒有了靈活的辦事范疇?”

“孫兒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他們需要干什么事,不能干什么事,做好了賞,做不好就罰。”

“為什么需要這么多的工匠和鐵匠?”

“開發石碌礦山。”

“為什么需要這么多太醫?”

“各地氣候不同,瘴氣肆虐,只有有醫生才能保障將士的安全。”

“……”

“……”

爺孫倆一問一答,持續了半個時辰,朱棣才完全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臨走的時候,他終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基兒此舉甚好,我也放心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