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劉萬去彰德府,其實是早就安排好的。小
他在年后的時候,就跟朱瞻基請假,想要回鄉去尋找一下妹妹。
自八歲離鄉,如今已經有快二十年,他都沒有回過家鄉。
自見到蔡玉蘅之后,他就經常回憶年幼時候的一切,死去的父親,被沉豬籠的母親,還有那不到三歲就被抱走的妹妹。
朱瞻基在知道劉萬的心思之后,卻讓他不要心急,因為自他知道趙王朱高燧如今變成一個財迷之后,就有心敲打他一番。
特別是他竟然還敢參與進山東糧食大案之中,朱瞻基怎會輕易放過他。
所以他讓劉萬等到處理銀行事務的時候,去彰德府,而林州,就是彰德府的下面的一個縣。
劉萬請假歸鄉,還不算真正的衣錦還鄉,身為欽差歸鄉,就連當地的知府,也要對他以禮相待。
劉萬對這種安排當然沒有異議,所以今日在朝堂上,就大聲應下。“奴婢定當用心辦事,將趙王所欠銀兩,一文不少地追回來。”
朱瞻基這才又轉向群臣道:“禮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主官出列。”
眾人都不知道朱瞻基要干什么,但是呂震他們不敢馬虎,直接站了出來。
朱瞻基道:“孤記得小時候聽解師講古,過漢代最重誠信,即便是親王,欠債也要加倍賠償,否則就會被削職除爵。孤對這些不甚了解,卻也知道誠信的重要。孤要你們聯合起來,起草一份律令,今后大明以誠信為本,凡有欠債五千枚銀幣以上,不管是公侯伯子男爵,一律削爵一等,超過五萬,即便是公爵,也給我削為平民。文官欠銀,同樣照例處理,另抄家還債。”
大明只有限制百姓的法律,卻沒有針對勛貴和官員的法律,朱瞻基這樣一,所有人都人心惶惶,恨不得現在趕快把欠債還上。
銀子事小,爵位才是傳家之本啊!
勛貴們能夠想象的到,文官們巴不得將這份律法制定的越嚴越好,今后想要欠銀不還,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爵位夠幾次削的。
不過朱瞻基又道:“此律法之針對有錢不還之人,對于正常的借貸,還是應該鼓勵。否則的話,那些民間高利貸又要興起了。”
以呂震為首,四為主官皆斷然應是。
朱瞻基又:“另,制定大明現金,現銀交易律法,從今往后,超過一萬枚銀幣,嚴禁出府交易。若要出府,必須通過銀行承兌。”
這又是一個大招,甚至比剛才針對勛貴們的律法更加讓人震驚。不過這一次,開心的是那些勛貴們,反對的變成文官們了。
因為朱瞻基限制大額金銀流通,主要的承受者就是各地的商戶。以往的時候,他們最多只是到銀行將銀錠兌換成銀幣或者金幣。
一萬枚銀幣,不過一千枚金幣,那些商戶基本上不會通過銀行來走賬,而是直接現金交易,這樣可以避免商稅。
大明的商稅非常地,三十稅一,跟后世超過百分之二十,甚至生產廠家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稅收比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即便是這樣,依舊沒有人愿意主動繳稅。
但是現在,朱瞻基禁止了金銀的流通,他們就只能通過銀行交易了。這個時候,想逃稅就難了。
其實朱瞻基雖然是為了稅收,但是更多的是為了金銀的流通。
前世他可是很清楚明末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富人鑄就上千公斤的銀墩子埋在地下,窮人們連一個銀角子都見不到。
那個時代可不是如今,整整兩百年,全世界的黃金有超過百分之六十流入大明,全世界的白銀有超過百分之九十流入大明。
可是呢?大明的官庫里空的可以跑老鼠……
崇禎皇帝讓大臣募捐,連一萬兩銀子都收不到,李闖進了北平,直接收繳了超過千萬白銀。
而這還不是全部,因為在隨后的滿清入關之后,他們從那些“兩袖清風”的大臣那里,撈的銀子更多。
這種財富的隱匿對社會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政府缺少調節力量,只會讓財富分配不均的趨勢越來越嚴重,所以必須要從一開始發展商業,就必須規范起來。
以前的時候,朱棣還在大明,他還不好動手,但是現在,真正的第一把火要燒起來了。
向勛貴要賬其實是一件小事,因為在如今這個時代,他們就是耍賴皮,也不敢真的耍到皇家面前。
朱瞻基要是當真了,強硬地去要,沒有人敢不還。
限制金銀的流通,才是朱瞻基真正的目的。
只有將社會財富掌握在朝廷的手里,才能讓這些金錢真正發揮作用,要不然,再多的金銀就是死物。
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皇家的伸手問題。
大臣們,百姓們才不敢相信皇帝的品德。百姓,官員,商人都把銀子放進了銀行,要是一個明君還好,要是遇到昏君,把銀行的銀子看做是自己的銀子該怎么辦?
所以戶部尚書夏元吉登時出列道:“殿下,萬萬不可,銀行乃是朝廷金銀流通之渠道,豈可與民間財富混為一談。何況如今銀行異地承兌手續費高昂,這也額外增加了商販的成本,導致民間交
易萎縮。”
朱瞻基笑道:“愛卿所言有理,所以孤有意縮減異地承兌手續費,讓利于民。”
明明是要讓交易無處隱藏,增加稅收,但是朱瞻基的讓利于民的天經地義,讓人啞口無言。
夏元吉又道:“殿下可知,為何太祖時期發行寶鈔,一開始尚可一對一,如今卻逐漸廢除?”
談經濟,朱瞻基可不會怕夏元吉這個古人,他笑著道:“歸根結底是一個信用問題,紙質寶鈔因為濫發,導致了財富不均,引發了貨幣危機。”
雖然朱瞻基的話有些后現代,但是許多術語在他創建銀行的時候,就已經流傳開來,所以基本上每個大臣都能聽懂。
夏元吉點頭道:“貨幣的發行,主要就是信用問題,但是殿下若將天下財富匯聚銀行,這銀行的信用誰來承保?”
朱瞻基笑道:“孤可以立法,限制皇族向銀行伸手。”
“律法即可設立,當然可以廢止。”
到底,這還是眾人信不過皇帝的人品,這現金,現銀可不是寶鈔,如果皇上真的耍賴,沒有人能制約皇權。
不過朱瞻基早有準備,開口道:“所以孤準備籌備一座新的銀行,這個新的銀行,皇族只在其中占據三成份子,不參與管理。”
夏元吉并不退讓,又問:“那由誰來管理,金銀轉運由誰承擔?”
朱瞻基道:“在孤的設想中,這家銀行皇家占據三成份子,勛貴占據三成份子,剩下的由大臣與百姓募股。而皇家與勛貴都不參與管理,只有監督權,由戶部從民間挑選掌柜負責經營。每年經營者需要向股東大會述職一次,匯報經營狀況。
至于金銀轉運,則必須要通過大明銀行來進行,除了大明銀行,任何機構和個人都沒有轉運金銀的權力。”
百官都是剛聽到朱瞻基的想法,哪有他想的那么周全。夏元吉深知這個殿下不打無把握之仗,也知道他雖然年輕,卻老謀深算。
他不想直接抗命,只能用拖字訣道:“殿下,此事乃是大事,非一日即可定下。臣需要召集戶部官員,對此進行細致分析,才能給殿下一個答復。”
大明銀行不管經營,只負責監管和金銀轉運。
大明發展銀行則是主要負責官員俸祿,財政撥款等。
大明商業銀行則是屬于皇家的私人銀行,監用來賺錢的。
最開始,朱瞻基想的很好,給監的銀行起名商業銀行,就是想要發展商業。
但是這個時代,沒有人敢把錢往商業銀行里面存放,除了跟監做生意的商戶,其他人有銀子也不會往商業銀行里面存。
三年多了,商業銀行雖然發展的一直很平穩,但是規模擴張不起來。
朱瞻基就又想,干脆重新設立一家真正的商業銀行,監的這家商業銀行改名叫皇家銀行。
不過,不管是銀行改組也好,新設也好,必須要把欠賬給收回來。
重新設立一家銀行,戶部當然是歡迎的。
商業銀行他們插手不了,就連發展銀行,他們雖然擔了一個名,但是也不能真正的控制。
發展銀行是朱瞻基他銀子組建起來的,雖然讓戶部侍郎郭資擔任了提督,但是現在朱棣將郭資提升為了從二品,將這一部分業務剝離了出來。
重新設立一家銀行,并且由戶部來控制,要夏元吉不心動那是假的。
但是,他更怕皇帝伸手,將這家銀行的信譽徹底破壞。
散朝以后,他就召集了戶部主事以上官員,對朱瞻基的提議進行審核。
這家銀行要建,但是必須不能讓皇上能直接插手。他們研究的對策,就是要斬斷銀行與皇室之間的聯系。
但是朱瞻基也了,只有大明銀行才能控制金銀轉運,這就給了皇上插手新銀行的機會,這是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
通過大明銀行,皇上能直接抽取新銀行的金銀啊!
相反,對于在大明各州府設置關卡,禁止民間金銀流通,戶部是支持的。
作為朝廷的錢袋子,他們當然希望收的稅越多越好。
他們手里的資金越多,影響力也就越大。
可是對蹇義來,他已經能看到朱瞻基這個舉措帶來的影響。通過控制金銀流通,將天下財富由三家銀行控制,這對朝廷的統治,有著決定性的幫助。
想到這一點,他就忍不住為太孫殿下的高瞻遠矚感到敬佩。
身為川人,蹇家雖然在巴縣占了不少良田,卻沒有涉足商業,最多也就是在家鄉賣點山林木材,土特產而已。
所以,限制金銀流通,對他個人并沒有什么影響。
受影響的是誰?主要就是江浙閩粵東南一帶,專注商業的商戶和官員們。
如今海外貿易發展如火如荼,想要出海,海關那一道稅收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不交稅,貨物根本沒有出口的機會。
但是如果貨物不出口,沒有商戶愿意交一次稅,哪怕稅額不高。
當朱瞻基在朝會上的話被傳了開來,整個京城都沸騰了起來,因為京城的商戶,受的影響也不會小。
但是,縱觀如今朝廷的各大堂官,幾乎沒有一個是東南一帶的。
將范圍再擴大到朱瞻基的
近臣,也就一個金純是江蘇人,一個楊榮是福建人。
如今的朝廷可不是后世,東南官員占據了絕大部分,現在他們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所以朱瞻基的這條命令雖然許多人很難接受,卻也沒有人能直接反對。
對京城的百姓來,現在最關注不是朝廷限制金銀流通,而是承天門外大明銀行總部那一車車歸還的金銀。
朱瞻基不發狠,勛貴們還有僥幸的心理,但是當他認真起來,勛貴們就開始心虛了。
四月十五的大朝會之后,第二日開始,歸還銀子的勛貴們運銀子的馬車,就把大明銀行總部門口的大街,給全部堵死了。
銀行的工作人員一個個累的半死,將沉重的金銀轉運到地窖。
這一車車的金銀,著實吸引了不少百姓去看熱鬧,甚至有精明的商販,挑著茶水攤,到那里去做生意,生意還挺好。
為了一點金銀,要是被削去爵位,對所有勛貴來,都是最大的懲罰。
他們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己身上的爵位,如果沒有了爵位,且不那每年的俸祿,光是失去了特權,他們就要開始沒落。
所以,沒有人敢在有僥幸心理,總認為法不責眾。
當然,還有一些勛貴現在是還不起的,因為參與了南洋的貿易,在南洋船隊還沒有回來之前,他們現在并沒有銀子歸還。
他們現在是最心急的,朱瞻基雖然給了一個多月的還款時間,可是如果船隊不能順利回返,那就完蛋了。
所以他們現在寧愿先去借貸,把銀子還上,也不敢誤了還款的期限。
京城的百姓在看熱鬧,他們才不會關心朝廷限制大額金銀流通的事情,那些事跟他們這些老百姓沒有關系,他們也根本拿不出大筆的金銀。
能夠拿出這么多金銀的商戶,他們現在還沒有跟文官勾結上。朝廷的主要官員,也都不是來自東南,想攀關系都攀不上。
所以,他們注定是要被犧牲的對象。
楊榮是個很聰明的人,在四月十五一過,福建那邊還沒有接到消息的時候,就已經決定離開京城,前往北平。
他原本是準備跟薛祿一起出發的,但是薛祿要等第一批幼軍訓練完畢,才能出發,所以只能先走。
留在京城,他很怕家鄉來人,求到他的面前,他就難做了。
楊榮從京城出發,乘海船前往北平坐鎮。
而劉萬也攜帶儀仗,從京城出發,沿著運河前往河南,從古運河前往彰德府。
這一次出發,劉萬不僅帶著多達三十三人的儀仗,還特意從宮中帶了兩個宮女,其中一個,就是他曾經的救命恩人蔡玉蘅。
他現在是朱瞻基身邊的大紅人,蔡玉蘅不過是莊奉儀身邊的貼身侍女,連中層都算不上。
莊奉儀知道了自己的侍女與劉萬的關系,喜出望外,劉萬問她要人,她不假思索就同意了下來。
蔡玉蘅雖然在家也算是個大小姐,但是進了皇宮,就是一個無根飄萍。
從跟劉萬重逢,她對劉萬早已經沒有了印象。劉萬對她的心意,她也明白,但是一直沒有拿定主意。
宮中結成對食的太監和宮女不少,像劉萬這樣正值當年,又是殿下身邊紅人的少監,一般的宮女想靠都靠不上去。
玉蘅不是想吊著劉萬的胃口,實在是她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事。
這些時日,她給劉萬縫了一個荷包,制了一身便服。劉萬不當差的時候,總喜歡穿著她縫制的衣服,還不見外地把自己的臟衣服,也都讓玉蘅來洗。
他們的關系知道的人越來越多,許多人對她的態度,也就越來越好。
劉萬不僅僅是個少監,他的師傅是十二大太監之一的金闊,師兄是咨情司提督孫林。在宮中的勢力雖然還比不上王彥,鄭和勢力,但是現在風頭正勁。
玉蘅得了劉萬的庇護,比莊奉儀這個不起眼的妃子更有效。
登船之際,劉萬身為欽差,就把玉蘅的艙房安排在了自己的房間旁邊。
當天晚上,劉萬就進了玉蘅的艙房,玉蘅雖然臉皮薄,卻也沒有把他向外趕。夜深人靜之時,半推半就,一聲長嘆,窩在了劉萬的懷里。
雖然不能真的玉成好事,劉萬卻也在心理上完成了一個男孩到男人的轉變。
從那春宮圖上來的各種技巧,劉萬也一一用在了玉蘅的身上,讓玉蘅體驗大了作為女人的歡樂。
摟著玉蘅嬌柔的身體,他喘著粗氣,輕聲道:“玉蘅,你放心,只等殿下放人,我就將你安排在第一批出宮的名單里。不管你以后繼續跟我也好,另嫁他人也罷,我都會讓你過上好日子。”
玉蘅還是第一次聽他們這種宮女還能放出去,本來精疲力盡,昏昏欲睡,現在精神了起來。“不是入宮的宮女就要老死終身嗎?”
劉萬搖了搖頭道:“殿下已經在準備改革,以后的太監會越來越少,宮女也只是到宮中服役幾年,就會放出去另行他嫁。”
玉蘅沉默不語起來,這個消息給了她一絲希望,卻又怕這是一個夢。
何況,再過幾年,她就快三十了,即便是出宮,又如何能找一個好人家呢?
還是,出宮了以后,依舊跟著劉萬,讓
他在京城給自己買個小院,收養一個族中晚輩給自己養老?
那些似乎還太遠了!
從京城到彰德府一路都是水路,這也讓這趟旅行變的愜意了許多。
劉萬并不急,他很清楚,趙王府的侍衛恐怕這個時候早就回到了彰德府,跟趙王通風報信。
趙王只要不是傻子,就會立即安排還銀子。
真要削了他趙王的爵位,他就是有萬貫家財,也保不住。
所以這趟差事,其實是很輕松的。殿下不過是在作戲給其他人看,而他,也只是借著這個機會回鄉尋妹。
四月二十三,劉萬一行在濮陽下船,濮陽衛所已經組建了一支多達兩百人的衛所軍組成的護衛隊,護送劉萬一行前往彰德府。
除了他們,包括常山衛,安陽衛等衛所,也都接到了任務,若遇調令,要全力配合劉萬。
但是這些依舊不過是作戲,趙王雖然是陛下三子,卻也不會敢在沒有軍權的時候,真的跟朱瞻基作對。
這些銀子固然不少,但是趙王這些年跟東瀛,朝鮮貿易,賺的盆滿缽滿,也不會缺了這些銀子。
可是在彰德府,趙王朱高燧如今還真的因為銀子急的頭發都要白了。
他這些年賺的銀子不少,但是也不過是跟在監后面賺點小錢。主要是他這些年為了修建趙王府,花了太多銀子,一時之間還真的有些籌措艱難。
他欠銀行的可不是小錢,光是本金就有五十多萬,近六十萬,再加上利息,總數要超過七十萬銀幣了。
可是,跟朱瞻基想的一樣,他根本沒有膽子敢不還錢,真要削了他的王位,還要抄家還債,那他可就冤枉了。
“派人去膠東,寧波,將本王的資金全部聚攏起來。然后壓縮到山西,山西,川地的采購,如今本王資金有難,他們愿意賒欠,本王就要他們的貨,要是不愿賒欠,秋冬的生意就少做一點。”
“那欽差這邊改如何應付?”
“他們用得著本王應付嗎?好吃好喝接待著,等錢還上了,他們自然就走了。”
話雖然這樣,但是當劉萬招搖過市,來到彰德府的時候,彰德府的知府許觀,親自在城外迎接了劉萬一行。
當劉萬來到占地數百畝,奢華無比的趙王府的時候,中門大開,朱高燧親自到大門口迎接了欽差大臣。
然后,劉萬就開始好吃好喝,等著趙王府籌款了。
他當然不會留在彰德府不動,在彰德府歇了兩日,他就提出了要回林州探親。
天才一秒:m.22wen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