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國  第一三三章 歸來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的大明新帝國 | 搖搖-欲墜   作者:搖搖-欲墜  書名:我的大明新帝國  更新時間:2019-02-24
 
候顯在后世名不見經傳,但是在這個時代,他卻是龐大的內侍群體中,最為英明能干的優秀人才。

永樂元年,因他藏人的身份,他被朱棣任命為欽差大臣,率領青海藏人,出使前藏,向吐蕃各部宣傳大明政策。

永樂四年,他再次出使前藏,并且說服哈立麻等一批宗教首領,把他們順利地請到南京,接受了新王朝的官職、封號。

也因此,他被朱棣封為太監。

此后,他不僅參與了鄭和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西洋,還數次單獨出使印度各國,將印度二十余國都變成大明的屬國。

除此之外,他三次深入藏區,還曾抵達了喜馬拉雅山中的瑪拉王朝(尼泊爾),尋找佛教的發源地。

這是一個在歷史上功績僅次于鄭和,卻比鄭和更加辛苦的使者,在如今這個時代,他的名氣甚至要比鄭和當初的副手王景弘更大。

他沒有太多的軍事才華,但是他的外交才華不容小覷。就連自命為大明外交第一人的陳誠,提到候顯的時候也佩服不已。

在陳誠看來,鄭和得利于皇上的重視,軍事才華出眾,但是外交手段略遜。

而候顯才是與他一樣,依靠口才和眼光,為大明開疆拓土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

這樣的一個人,在面對南美各部落的時候,自然長袖善舞,短短一年時間,就將南美西北各部,全部收攏于大明的麾下,接受大明的統治。

當然,能夠讓各部落心悅誠服,候顯并不是全部靠武力,更多的還是靠他的人格魅力,以及教導。

印加文明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封閉文明,他們雖然有語言,但是卻沒有文字,只靠結繩記事。

而大明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文明,精美的布料,還有優美的文字。

這一切,都讓印加人……不,現在還沒有印加文明,他們都自稱為克丘亞人。

大明的先進文明讓他們為之癡迷,同樣的膚色和外形,讓他們主動歸附于大明,接受大明的統治。

這一點,比西拔牙人用武力征服更加有效。

靠武力,只能讓他們被動接受。現在,他們主動學習大明的文字,語言,心甘情愿地為大明人效力。

比如他們從去年開始,就主動接受了黃帝歷,在今年的會盟中,就出現了他們采用漢字記事一幕。

大明人不僅僅只是叫他們語言和文字,還教會了他們制作車輪,大車,這讓所有的印第安人活動范圍大大增加。

除了車輪,大明人還帶來了各種工具的制造,甚至包括煉鐵的技術。

而在農業方面,大明人也教會了他們種植小麥和稻米,豐富了印第安人的食物。

這一切,都讓他們這些跟大明人幾乎并無兩樣的印第安人人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期。

永樂二十年一開始,所有的部落都開始行動了起來,向海邊的明軍大本營望西城行進。

每個部落都派出了族長或者長老,還有君王,希望能跟大明的海軍一起,前往大明見識天朝上國的氣象。

這去大明可不是誰都能去的,為了爭奪候顯給出的三千個名額,各大部落和國家爭的不可開交,會盟了三次,才把份額分配好。

三千個名額也是候顯能夠給出的最大份額,艦隊探尋東洲,可不僅僅只是帶這一批人回大明。

幾乎每個部落,都要派代表前往大明,除了印加這一帶。還有阿茲特克那一帶,包括南美和北美的一些小部落。

而三萬人的艦隊,這幾年不少士兵都在當地找了妻子或者小妾,這又有上萬人。

更主要的是,幾乎每艘船上都裝了不少各種農作物的種子,特別是橡膠樹苗,裝了近二十艘大船的。

這一趟東洲之行,可謂是大豐收。

三月,楊道率領艦隊經過八個月的航行,回到了望西城。

艦隊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不僅接回了狄平夏一行,還繪制了東洲南北大陸的海岸線圖。

因為采取的是六分儀定位,地圖繪制的精密度,跟后世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只不過,大陸內毒的山川地形圖。這一次是不可能繪制完成的。這些只能在以后的歲月里,慢慢填充。

比海岸線圖更重要的,是沿途的水情圖,有了這些地圖,今后的大明艦隊想要前往東洲的東部,就不需要在小心翼翼摸索了。

至于損失了四艘船,一千多人,候顯卻沒有放在心上。

因為這屬于意外,并不是哪個人的錯。而且楊道他們經歷了主官身亡,是被逼上位,他做的已經夠好了,并沒有操作上的失誤。

所以候顯只是安慰了楊道一番,讓他們好好修整了十日,給所有的船補充滿了泥炭,就準備離開望西城,前往北方。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候顯在望西城東北的四百多里外,也發現了一座泥炭礦。

有各部落派來的人手,運送了足夠的泥炭到望西城,以后艦隊也不怕泥炭補充的困難了。

根據朱瞻基給的海圖,歸途的路線選擇了北緯十度的太平洋洋流。

除了會在中途前往后世的夏威夷短暫修整,這支艦隊將會沿著太平洋的腹心直接抵達呂宋。

與來時沿著大陸架航行不同,這次航行將會是一次巨大的冒險。雖然在五月到八月之間,這片區域不會有大風暴,但是所有人的心里依舊沒有底。

不過這是朱瞻基安排下來的,因

為對朱瞻基的巨大信任,沒有人敢說沿著原路返回。

當然,他們的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北太平洋環流,是大航海時代最安全的航線,沒有之一。

只要不是八月以后航行在這條航道上,就不會出問題。

而且,從五月開始,沿著北太平洋環流航行,不僅順水,還順風,艦隊的速度絕不會低。

所以,雖然艦隊的各個將領心中有些擔憂,但是他們還是遵照朱瞻基的吩咐,將返航的地點選擇在了后世的巴拿馬。

與此同時,在阿茲特克當了兩年太上皇的易信,也不舍地離開了已經歸順的阿茲特克,準備前往匯合地點。

他是有些不想回大明的,在這里當了兩年的太上皇,他已經沉浸在了這種榮耀之中。

但是他必須回去,因為即使他以后想要回來這里當太上皇,首先也要回去說服朱瞻基繼續派他過來。

至于中連伯府,這個時候早已經被他拋在了腦后。

那個位于朝鮮餓東瀛之間的小島,如何比得上在比大明還要大的土地上當一個太上皇呢!

四月下旬,留守在東洲北大陸的幾艘船也都載著當地的部落首領們一起來到了后世的巴拿馬城,這里被候顯命名為了九連城,寓意這里是東洲九連之地。

而這里也的確擔當的起這個名字,在候顯的心里,這里比望西城更加適合駐軍,大明只需要在這里駐扎一支海軍,不僅扼守南北,還能控制東西。

但是對楊道提出來的開挖一條運河,將東西大洋聯通起來,候顯卻沒有多大的興致。

他今年也六十二歲了,沒有幾年好活。這次探尋東洲立下大功,回去之后,就好好享受幾年清福吧。

對自責不已的楊道,他其實是很欣賞的,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年輕人,在武將里面是很難得的。

雖然他是內侍,與楊道這個武將卻不能交往過多,但是他也已經決定,回到了京城,一定要向太孫殿下舉薦這個年輕人。

既然他想開挖運河,不如以后就將他派到這里來。

東洲別的不多,人口還是挺多的。

根據戶部官員的調查,整個東洲,人口不下于三千萬人。雖然比不上大明,挖運河需要的人手,絕對是不缺的。

除了預先就已經確定留下來的一千兩百士兵和一百多位老農,整個艦隊損失了將近兩千人,剩下的兩萬六千余人,全部又聚集在了一起。

四月二十六日,這是欽天監選出的黃道吉日。為了避開八月后可能會出現的臺風,艦隊沒有等到五月一日出發,比原計劃提前了幾日起航。

艦隊出港就用了整整一天,到了五月初一,所有船只都進入了大明洋,也就是太平洋的預定航線。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察覺到了這條航線的不同之處。

原本所有人都對這趟行程充滿了畏懼,今后的幾個月時間,他們都不會見到陸地。大明洋如此巨大,前途未卜。

但是,當他們一路向西的時候,大海的洋流推著他們前進,這里比許多近海還要平穩。

而且現在一路順風,艦隊風馳電掣,每個時辰能跑八十里以上,一日竟然能行進上千里。

這個速度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也讓所有人都暫時忘卻了對大海的恐懼。

除開在海洋上漂流的波利尼西亞人,他們這支艦隊,也是人類第一次離開近海,大規模向海洋內部進軍。

那些印第安人們一個個更是震驚不已,如此巨大的海船,能夠行進就足以讓他們驚駭的了,現在跑的像飛一樣,讓這些印第安人都認為大明人是有神明保佑。

但是,快速的航速讓許多船只都不堪重負,行進了沒有幾日,就有貨船出現了滲水現象,船帆的耗費也超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不得已,艦隊只能降下一部分船帆,讓船速降下來。

就在艦隊沿著北緯十度左右,一路向西,快速行進的時候,在呂宋島的東山州,一支艦隊也抵達了這里,并且開始在島嶼最北方的卡加延河口,修建水泥碼頭。

他們的到來受到了知州解禎期的熱情歡迎,第一時間,解禎期就拿著最近半年的報紙,仔細閱讀了起來。

解禎期是去年六月,在朱高熾的七七過了之后,得到了朱瞻基的授官,登上了前往呂宋的貨船。

他的這次出行,不僅攜帶了一個超過三百人的官員隊伍,還有一個超過七百人的各種工匠,農學家組成了代表團。

當然,這么多人不可能全部都是分配給東山州的官員,而是補充整個呂宋的官員。

他們首先抵達了呂宋的北明街,拜見了布政使許柴佬。

對朝廷一下子派了超過一千人抵達呂宋,許柴佬喜出望外。

呂宋從府升級為布政司,各級官員都缺乏的厲害,不要說一千人,就是再來一千人也有位置安排。

這里面,年僅二十五,卻被授予知州一職的解禎期當然最受許柴佬的重視。

他不僅滿足了解禎期的各種要求,對解禎期帶來的一些官員,也都授予重任。

而且,為了表示對這位狀元的敬意,他還安排了自己兩個剛考過童生的孫子,拜解禎期為師。

對許柴佬來說,解禎期這樣的大才子,是最值得敬重的。

因為有一個這樣的上司,解禎期在呂宋為官,可謂是一帆風順。

但是,在一個初建的州當主官,從一開始,他就遇到了無數的困

因為這個州,現在連州府都還沒有確定好。

解禎期耗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把整個州都走了一遍,最終也選擇了后世的卡加延州府土格加勞的位置,建設州城。

這里位于卡加延河的一處河灣,差不多位于整個河谷的中央地帶,下游能容納大船出海,上游與山間的土著聯絡也方便。

朝廷停收碧瑤金礦一年的產出,如今碧瑤金礦有四個礦坑,每年能產出十五萬兩黃金,除了給礦工的俸祿,給呂宋留下三成,每年能凈落十萬兩黃金以上。

十萬兩黃金,就是一百萬兩白銀,用來建造三座州府的城池,雖然不算寬裕,但是也絕對不少。

而且,如今大明的城池已經取消了城墻,少了這個最大的耗費,光是建造各個衙門,經費綽綽有余。

三十萬兩白銀的經費,吸引了不少大明境內的工匠和商戶前來,他們不僅帶來了各種技術,也活躍了當地的經濟。

半年多的時間,這里的城市建設就已經初具規模。

而且,解禎期很清楚自己不會在呂宋干的太久,他沒有將衙門建的富麗堂皇,而是從不多的經費里面拿出了五六萬兩,在河邊修建了一座大型碼頭,還有多個市場和倉庫。

對他來說,做出成績才是最重要的。

城市的建設他除了監工,全部交給了工部的官員們操心,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教化民眾,興修道路上面。

他也拋開了自己狀元的架子,甚至親自帶著農戶下田插秧。

探尋東洲的使者返回,帶回來了不少農作物的種子和橡膠樹苗。呂宋是朱瞻基非常重視的甘蔗產地和橡膠種植地。

在朱瞻基的建議下,解禎期也選擇了在水稻之外,以種植甘蔗和橡膠為主。

呂宋當地的土人其實是比較懶的,當地物產豐富,各種水果應有盡有,他們對種田沒有多大的興趣,能偷懶就偷懶。

種水稻辛苦,但是種甘蔗和種橡膠就輕松多了。

甘蔗只需要一種一收,官府會直接在州城征收,然后運到糖廠熬糖。

至于橡膠樹,一次種植,多年受益。

所以在解禎期大力推廣橡膠種植以后,效果還不錯,如今在山谷的周邊地帶,已經種下了不少橡膠樹苗。

但是對面積有三萬平方公里的東山州來說,現在的樹苗還是太少了。

今年年初,他從監那里得到了消息,知道前往東洲的艦隊將會在五月返回,七八月間,就能回來,而回來的第一站,就是呂宋。

所以這段時間,他都跋山涉水去了北明街多次。

一方面是游說監能給他多撥一點樹苗,一方面游說許柴佬,讓他的東山州能多得一些樹苗。

只有這兩方面的關系全部搞定了,才有可能比別人得到更多的橡膠樹。

現在,許多官員對橡膠樹的種植并不熱心。因為橡膠樹不像水稻,甘蔗,當年就能有收益。

橡膠樹需要好幾年才能產膠,對官員來說,在自己任內,效績展現不出來。

但是解禎期不同,他很早就知道朱瞻基對橡膠樹的重視。特別是去年第一批橡膠被運回大明以后,朱瞻基立即安排了藍煙她們的化學研究院對橡膠進行了硝化和硫化處理,得到了一些橡膠樣品。

根據不同的處理方式,得到了不同軟硬度的橡膠產品。軟管,硬殼,橡膠能夠做出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許多東西,解禎期都是前所未聞。

只不過,因為橡膠數量太少,現在大部分人還不知道橡膠的重要性。

雖然在自己的任內,這些橡膠樹還不會有收獲,但是只要將這些樹苗種活,在太孫殿下那里,就是大功一件。

叔父擔任內閣首輔,解禎期自然也就比別人多了一條重要的信息渠道,這也是他除了自身才華之外,最大的優勢。

五月中旬,經過半個月的航行,艦隊略微偏向西北,抵達了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

在朱瞻基給艦隊的資料里,這里被標名為檀香山,主要是因為這里盛產檀香木。

雖然后世的夏威夷名譽海內外,朱瞻基也到過多次。但是對夏威夷的歷史,朱瞻基并不清楚。

在十八世紀以前,這里幾乎與世隔絕,也一直到了十八世紀,這里才有詳細的歷史記載。

所以除了檀香山這個名字,對幾個主島的簡單描繪,朱瞻基并沒有提供太多的信息。

當候顯他們抵達這里的時候,驚訝地發現,來到這幾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島,語言問題竟然還不成問題了。

雖然這里距離南洲十萬八千里,但是這里的土著竟然與南洲附近一些小島上的民眾屬于同一個民族,語言也有相通之處。

艦隊本來就有幾年前從南洲那邊招收的通事,他們與這些土著的語調雖然略有差別,但是也能溝通。

面對如此巨大的艦隊,島上生活的幾萬土著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念頭。

他們將大明艦隊看作天神,當候顯要把幾座島納入大明管理的時候,他們直接就同意了。

如今的夏威夷總共只有不到四萬人口,他們以打漁,種植甘蔗、菠蘿、香蕉等,除了魚肉就是水果,沒有小麥和水稻這些主食。

艦隊在檀香山滯留了半個月,修補了船只,派人騎馬勘測了幾座島,走的時候,又帶走了島上幾十個十幾歲的男孩。

他們將會被教大明話,以后成為使團的通事。

而由于島

上的波利尼西亞土著們還在各自為生,一個島上就幾個部落,部落太小,使團連他們的首領都沒有帶,只是讓這些首領把他們的孩子讓他們帶走教育。

大明不會愿意看到這里以后形成一個部落,就這樣散著,更有利今后大明的統治。

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今后肯定成為重要的補給點,離開的時候,易信已經在計劃今后在這里設立一個海軍水寨了。

從夏威夷離開,艦隊依舊是順風順水,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風浪。只是在后世的馬紹爾群島,因為躲避不及,艦隊觸礁損失了一艘前鋒船。

七月初六,艦隊就順利抵達了呂宋島北部的預定區域,除開在檀香山滯留的半個月,艦隊僅僅只用了五十五天的時間,就行駛了三萬七千里。

這段旅程讓所有人都震驚無比,這是原計劃要走三個月的旅程,而且旅程之中,沒有遭遇任何風浪。

大明洋也就是太平洋,最寬的地方是三萬八千里,艦隊從巴拿馬出發,到菲律賓的直線距離大約三萬五千里,加上繞行了一段距離,實際航行了三萬七千里。

這樣算下來,即使降下了一部分帆,艦隊每天依舊航行了將近七百里。

這種航行速度,是所有人之前都不敢相信的。

在卡加延河口的碼頭處,解禎期到了七月,就已經在這里等候了。

跟他同時在這里等候的還有許柴佬與監派來的代表,他們雖然承諾了會將一半的樹苗交給解禎期種植,但是因為不知道艦隊會帶回來多少樹苗,所以具體的分配并沒有確定。

當解禎期知道艦隊帶回來了超過十萬棵樹苗,還有整整兩船的種子,解禎期嘴都笑的合不攏了。

除了裝載橡膠樹苗和種子的船只,其他艦隊并沒有在呂宋停靠。

他們已經離家兩年多,現在最想念的就是家中的親人們。

當他們得知皇上西征大勝,半個月前剛經過呂宋回國,又怎么會想著在呂宋修整呢?

船借南風,不到半個月,他們就能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了啊。

遠行十萬里,大明,我們回來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