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之戰的第二天清晨。
中日雙方并沒有想象中在太陽躍出地平線就爆發激戰。
日軍在大規模焚燒昨天陣亡的士兵遺體,十幾股濃煙證明著第八師團的痛入骨髓。在繼前幾天收斂第4旅團近萬遺骸之后,他們在昨天,又損失了一千人,一個標準的步兵大隊編制就這樣從第八師團的建制中消失了。
而他們獲得的,不過是一個山頂都被炸矮了十厘米的破山頭,以及,中國人的一個連。
而且,他們連一具中國人的尸首都沒找到,應該都被雙方發射了共計三千余發的炮彈炸成了飛灰。該死的中國人甚至還在最后時刻炸毀了他們躲避炮彈的反斜面坑道,那真是一個天才的山地防御戰工事。
雖然西義一并不后悔自己重兵攻擊中國古山陣地的決定,但如果讓西義一重新再來選擇攻擊方式,他一定不會再迷信自己的大炮兵戰術,在看到中國軍隊的反斜面坑道工事之后,西義一已經明白,大炮對于中國人來說,并不是不可以抵擋的戰爭之神了。至少是在這場山地防御戰中,中國人已經將地理優勢發揮到極致。
給上千日軍送行的是即將參與進攻羅文裕關口的一個半旅團上萬日軍,看著同袍化成一縷青煙消散在空氣中,因為再度遭受重創而士氣低迷的日軍在仇恨的累積下重新拾回勇氣。
甚至有數十位尉官級別的日軍中下層軍官當場寫下遺書,頭上纏上白布帶,表示自己的決死之意。
而作為第八師團最高指揮官,西義一則是握著自己的中將指揮刀,靜靜地看著十幾個巨大火堆上冒出的濃密黑煙,面無表情。
西義一已經放下最后一絲僥幸,要想戰勝眼前防線上駐守的中國人,已經不可能再顧惜傷亡。只剩下一種戰術,強攻,持續的強攻,利用自己人數的優勢,和中國人進行交換,以死換死,以傷換傷,他手中還有最后兩張牌沒用,而中國人的底牌他已經知道,不過是反斜面坑道戰術和可以拋射炸藥包的古老器具。
只要占領了山頂的陣地并站穩腳跟,躲進坑道的中國人只能成為地老鼠,藏得再深,也只能被一個個挖出來一一剿滅。也許傷亡會很大,但,只要剿滅了眼前這支讓西義一已經有些心寒的中國軍隊,一切都是值得的。
西義一甚至有種感覺,如果讓這支軍隊活著回到中國,他們,有可能終究有一天會成為帝國的心腹大患。
不得不說,西義一中將不愧是關東軍最精銳師團的指揮官,他很快就洞悉了反斜面坑道戰術的弱點,也很明智的放下了想不死傷過大就攻破羅文裕關口的幻想,同時,也非常果決的洞察到了獨立團最大的弱點。
的確,獨立團人數過少,整條防線,加上288團和289團,也不過7000余人,而日軍加上偽軍,卻高達三萬人,就算攻守雙方以2比1的比例來換算,日軍也能以傷亡近半來換取全殲羅文裕守軍的戰果。
當然,所謂的數據換算只是指揮官的盤算,最終決定戰局的,永遠還是戰士本身。事實上,據二戰后統計,能承受百分之三十傷亡比率而不崩潰的軍隊,就已經稱得上精銳,日軍就屬于其中之一。
一次戰斗中,傷亡率超過百分之六十,這支部隊就已經喪失戰斗力,在西方國家的軍規里是可以允許投降的,雖然他們經常性的在傷亡百分之二三十就投降了。這也是為何納粹德國為何要建立那么多戰俘營的原因,紅色蘇聯如果不是被打到了家里和體制的原因,恐怕也比西方列強好不到哪兒去,在德軍閃電突襲紅色蘇聯六個月,就消滅了700萬蘇軍,但絕大多數卻是呆在戰俘營受盡折磨。
在中國戰場,精銳的日軍也是勝多敗少,一次又一次擊潰人數眾多的各路國軍,大多數中國軍隊在傷亡百分之二十后就已經崩潰。
但全建制戰死無人被俘無人投降百分百傷亡率依舊不后退的軍隊也只在中國,趙長青的寶山營,王銘章的藤縣血戰。。。。。。數千將士生命證明了中華民族遺傳自基因里的血性。
黃河文明在經歷了五千年歲月的風霜,依舊能在歷史的大潮中屹立,而不像無數文明那樣被歷史的塵埃所淹沒,本身也證明了中華民族強悍的生命力。
一個能傷亡百分之三十依舊能繼續戰斗的倭國民族碰上一個尚未覺醒時一觸即潰,但骨子里的血性爆發時卻能全員戰死死戰不退的華夏民族,將會碰觸出怎樣燦爛的火花?
兩名中日指揮官不知道,關注著此戰的中日高層也不知道,四萬萬通過報紙關注這里的中國人也不知道。
興許,沒有人能知道,此戰,是純粹的一場死亡之戰。
強大的日本人在將同胞焚燒成飛灰的火堆前誓師,而中國人,只能望著遠方默默的悲傷。
幾里外的古山,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整整206名敢死連官兵,全員戰死在那里。
從電臺沉默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雖然很難相信,卻也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的事實,敢死連,從獨立團編制里消失了。
周石嶼和他的十六名“逃兵”以及189名匪兵,竟然全員戰死。而且,他們還不能像日寇一樣,對同袍進行祭奠。他們,只能默默的站在幾里之外,對參雜著同袍血肉的山巔默然注視。
“敬禮。”劉浪暮然回首,眼角帶著風霜,看著身后站得整整齊齊的士兵,綻舌大吼。
“唰”數百名官兵齊刷刷地向古山敬禮,那里是流淌著同袍血液的蒼山,那里是和同袍化為一體的蒼山。那個軍禮,不僅是敬給蒼山也不僅是敬給同袍,更是敬給自己。
如果可以,他們也愿意將鮮血灑滿腳下的蒼山,也愿意將血肉和祖先建造的關隘化為一體,只為,殺盡日寇,使其片甲不得還。
“鳴槍。”
整整十里防線,數千桿槍向天鳴放,那是為勇士送行的禮炮,那也是三團七千余將士對日寇的宣戰。
來吧,我們就在這里等你,用我們手里的鋼槍。
狂妄的中國人,西義一握緊了手里的刀把,青筋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