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農圣  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大唐農圣 | 愛吃魚的胖子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書名:大唐農圣  更新時間:2018-06-04
 
孫享福不喜歡給別人磕頭,也不習慣別人給自己磕頭,所以,跑過去找他磕頭的何村長被他塞了一碗羊肉面片湯,就給打發回來了。

不僅是他,整個何家村的人都有口福了,這頓羊肉面片湯,還有很多在湯里涮出來的青菜,是他們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食物。

和皇帝一起吃飯聊天,是足夠何村長以及何家村的村民拿出來吹一輩子的事情,今天就這么突然的發生了,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點點預兆,當李世民吃完飯,打算去下一站的時候,村民們全體出動,將他這一行人送到了水泥大道旁,即便是車隊在水泥路上走出去了老遠,他們還在遙遙相望。

“陛下,臣覺得,此事應該在報紙上大書特書。”

同在李世民的車箱里的房玄齡拱手建議道。

聞言,孫享福心中暗嘆,古代的智者可真是一點都不比現代人差啊!這就知道宣傳的重要性了,要是能派幾個記者到何家村里面采訪一下,以民間自發的方式報道皇帝在何家村的所作所為,那就更好了。

馬上,孫享福就傻眼了,因為馬周已經想到了這一點,而且還向李世民提了出來,于是,李世民厚顏無恥的答應了,于是,幸福的印刷作坊又接了一筆賠本的生意,孫享福只能在一旁暗嘆,渭南工業區趕緊建好吧!建好了以后,哥就不用吃這種虧了。

繼續趕路的李世民談性很濃,最先跟蕭瑀和房玄齡提起了啟用農門子弟為官的事情,然而,被孫享福拒絕了,理由是條件不足。

真正的農門子弟,還沒有畢業,現有成年的農門子弟,比如現在在農業司任下牧監的孫二力,他把千字文默寫出來都夠嗆,何況是做一個每天要處理大量文書的主政官員。

“陛下,啟用農門子弟為官,還需要滿足幾個條件,首先,就是官制改革,農門子弟,只會種田,讓他們管理其他民政,只怕會一團糟,所以,第一先決條件是,設置一個專管農業的衙門,或則官職。

而傳播農業技術,則不光只是要有足夠多的農門子弟,打個比方來說,陛下您的文學造詣高深,讀懂《齊民要術》不難,但一般的讀書人,想要全部讀懂,卻得費些功夫,可如果,我將其以白話文解讀出來,那么,不僅是讀書人,就是沒有讀過書的人,也能夠聽的懂得其中的道理。

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咱們記錄,宣傳文化,技術的方式方法,已經落后了,它不夠簡便,不夠準確。

拿孔圣人的論語做比喻,往往一句話,解讀出來,可能有兩三種意思,斷句不同,意思也不同,這很不符合我們的生產生活需要,應該淘汰。”

“淘汰論語?”孫享福一邊講,李世民和車中幾位大臣一邊點頭聽著,然而,到了最后,卻是一齊驚訝的道。

“不是淘汰論語,而是淘汰像論語這樣的知識傳播方式,古人為什么喜歡用簡短的話語記錄事情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制作竹簡,筆墨不易,即便是到了前幾年,筆墨紙硯都貴的出奇,何況是先秦時期。

然而,到了現在,我們卻在不斷的解決這個問題,幸福村已經能夠生產很便宜的紙張,使用起來很省墨的新式筆,以后,再也不會有人用竹簡書寫了。

還有,此前由虞學士修整編撰的漢語拼音,標點符號等,都是能夠使知識在傳播的時候更準確的東西。

咱們要是在行文,或者傳播知識的時候,直接以白話文的形式,那么,所有的知識,信息傳播起來,都會變的簡便,準確的多。

說一句大不敬的話,陛下,您下的圣旨,全天下有多少聽的懂?只怕幾百人中也沒有一個,即便是微臣這樣的官員,也只是能聽個大概而已,這樣,真的好嗎?”

孫享福的話說到這里,車廂里,也就只能聽到車轱轆的轉動聲了,他說的問題很現實,卻是此前,沒有人考慮過的問題。

這個時期的世家為什么能對文學進行壟斷?因為古人把這個東西搞的太高深了,不好懂。

在后世,一個初中高中生,就已經能夠掌握巨大的知識量了,但你要他們完全讀懂幾篇古人的文言文,那恐怕很難。

漢字一字多意,同音字巨多,漢話,語氣不同,意思不同,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語種之一,這是后世外國人對于漢字和漢語的理解,如果要是讓他們來學古代的繁體字,文言文,估計他們的腦袋會炸裂。

讀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明理而已。

那么,為何不將書,弄的好懂一些呢!

話不能說多,點到即止,讓古人一下子改變他們的習慣和認知,是不可能的,孫享福說這些話,只要能引起李世民和朝堂上兩位宰相的反思就好,那怕是以白話文來傳播知識,想要將其普及,也不是朝廷現在能做到的,大唐的經濟還沒有起飛,基本條件不具備。

沉默了許久之后,李世民率先點頭認同了孫享福所說的,至于改不改革,怎么改革,那還需要走一條很長的道路。

馬車繼續前行,聊天仍在繼續,作為一個帝王,能在大風大雪天的時候,去到鄉村,看望平頭老百姓,李世民算是自古往以來的第一個了,而且,他還打算把這種事常態化,因為,孫享福跟他聊到了對大唐未來幾年的經濟預期,從明年開始,大唐,至少他皇家,將不缺錢。

“陛下,據臣估計,明年大唐的總稅收如果折算成錢,至少能結余五百萬貫到八百萬貫,您這樣每天駕著馬車往鄉村里派,就算派一整年,只怕也派不完一個零頭,咱們需要做一個規劃出來。朝廷可不能大量的囤積財富。”

給幾十戶人口的村莊每戶送一擔米面,花銷充其量也就幾十百把貫而已,就算加些肉食,也不超過三百貫,李世民就算一天走三個村子,一個月,最多也就派個三萬貫出去,就算他全年都在干這種事情,也不過是孫享福大致預算出來的稅收總額的一個零頭。

而孫享福所說出來的數據,是除去了大唐以往常例開銷之外的數據,他為什么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測呢?很簡單,他知道望江樓各大分店,揚州的咸魚豆醬作坊,以及善陽的稅收情況,用這些納稅大戶,以今年災年的稅收作為基準,預估出的一組最保守的數字。

至于朝廷大量囤積財富的害處,在李唐建國之初李世民民就知道了,隋朝的國家儲備不可謂不豐富,李淵的大軍攻入長安的時候,打開國庫的時候,被里面的東西嚇了一大跳,可是,這么富有的隋朝,它的下場是什么呢?

滅亡。

在沒有發行信用貨幣的古代,錢是有定數的,國庫里的錢多了,老百姓手上的錢就少了,這就是災難的開始。

民窮則思變,怎么變?造反而已。

李世民想通了一些事情,但還有一些事情沒有想通,看向孫享福問道,“怎么用錢,也需要做規劃?”

“當然,您不是說,政務工作要做在前面么,這怎么花錢,可是政務工作最主要的一面,當然要規劃好。”

馬周對孫享福所說之言非常認同,接話道,“陛下,您此前一直感嘆無人手可用,如果明年朝廷的財政真的如孫都督所言的話,教育方面,似乎可以加大投入。”

聽說有錢可用,其實李世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擴軍,更新軍隊裝備等,然而,他對教育方面也是很重視的,李唐立國之初,就恢復了國子監,太學等國家級學府,還在不斷加強地方教學,到了貞觀朝,郡級城池,都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學府,現在,卻是可以往州縣推進了。

不過,這個窟窿可能有點大,因為大唐的人口雖然只有一兩千萬,但州縣卻是有幾百上千個,光是建立縣級學府,就要建立上千間,而且,有的人口稀少一些的縣城,可能就只有幾百千把人,適齡,又想讀書,讀的起書的,可能只有幾個,十幾個人,想要一步到位,不光是要建學堂,教書的先生的人數,也得上千人,這可不光只是要花大錢那么簡單。

“陛下,臣建議,盡快推行公民制度,將教書先生,劃為一等公民。”

李世民的車廂里,就沒有一個腦子不好用的,蕭瑀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便作出建議道。

聞言,李世民卻是把目光看向孫享福,想不到他弄出來的這個公民制度,卻是能關系到各方各面,讀書識字的人,原本是士人身份,享受一些特權,可按照他提出來的構想,被劃成二等公民之后,雖然特權沒有相應減少很多,但卻是跟普通老百姓一樣了。

想要繼續保持特權,他們就一定會想做一等公民,而做一等公民,除了當官之外,只能教書,這就會讓很多想要社會地位的讀書人選擇這個職業。

“陛下,臣覺得,蕭相的建議有理,不僅要給他們一等公民的身份,還要給他們高額的薪酬,這樣,知識才能在咱們大唐普及,當讀書識字的人多了,咱們就具備條件做更多的事情了,所以,哪怕是明年的稅收,有一半是投入在教育問題上,也是值得的。”

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孫享福這個后世來的人,是看到過成例的,毫不猶豫的就出聲力挺道。

“那么,另一半呢?”

在孫享福這里聽到了肯定的建議,李世民又向他問道。

“當然是民生和基礎建設啊!”孫享福想都沒想就答道。

民生這兩個字的含義其實很籠統,他可以是生產技術,可以是醫療技術,可以是衣食住行等等,差不多囊括了一個國家的所有。

有了好的民生,整個國家的財富增長速度和向心力都會大大的提高,屆時,這個國家的各方面實力,都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就好比李世民比較關心的軍事,有了足夠多的錢,足夠精良的裝備,足夠營養的飲食,還怕不能練出強軍?

至于基礎建設,它就是對于民生發展的一種保障,成為發達國家的先決條件就是基礎建設完備,當然,這個完備的標準是什么,在孫享福心里和在車上這些古人心里,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他不敢幻想能夠做到跟后世一樣,但起碼,要跟的上這個時期的民生發展需求。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