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上朝的日子,皇城門口總是天亮之前最熱鬧的地方,天冷的很,大臣們都喜歡窩在馬車里聊聊天,像今天,就有很多人叮囑自己的車夫,等孫正明的馬車來了,只會自己一聲,當然,夠資格直接鉆進孫享福馬車的人可不多,魏征算了一個。
“喲,正倫比老夫來的還快啊!”
“玄成你可是猜錯了,我是和孫都督一起來的。”
魏征和杜正倫明顯是好友,兩人一左一右在馬車兩側的沙發上坐定,都不需要孫享福招呼,魏征就將車內炭爐上的茶壺提起來,給自己倒了一杯奶茶,還給杜正倫碗里添滿,沒辦法,這就是老人家的特權,即便是官階不如你高,也不需要尊重你個年輕人。
“你的事問完了沒有,老夫這里,還有也有不少事情要問呢!”
要說大唐新成立的部門,其實法部也算其中一個,它的成員構成雖然是來自于御史臺大理寺和刑部,但新的職權,卻與以往大不相同,只是現在法部還處于立法階段,正真如何把整個職能體系全部樹立起來,推行到全國,還得一兩年以后,對于新的審案,判罰方式,朝廷都需要制定一套新的規則,對此,并非法家出生的魏征,其實也是兩眼一抹黑。
“你先問吧!我的事情,也不急在一時,等正明去了渭南,咱們再詳談也不遲。”
杜正倫謙讓了一下,魏征就不客氣了,完全不理會孫享福被動成了大唐各部免費門顧問的心情。
“正明以為,此次,明法科的考生,我法部應該取中幾何?對于之后的管理,又有什么看法?”
法家,自從被儒家兼并之后,就變成了儒家子弟的一門興趣選修課,由于此前御史臺,大理寺,刑部和地方主官,都要求精通一些律法,是以,有意出仕的許多儒家子弟都會涉獵一些關于律法條例的書籍,但真正全職研究這個東西的人,這個時代幾乎沒有。
在孫享福看來,能夠去考明法科的學子,在學問造詣上,已經不淺了,至少他們是讀的懂有關律法書籍的,那么,在文化上的硬指標就足夠了,只要剔除一些渾水摸魚者,就可以將剩下的人全部取中,之后讓他們去法部幫忙修法,同時,就能順便把新的律法條例學習完了,在思想教育上再稍微下點功夫,那么他們判罰起案件起來,就沒那么難了,畢竟,當下這個社會,是沒有后世那么復雜的。
但即便是這幾點,正在要跟魏征掰扯清楚,也不是三言兩語的事情,于是孫享福道,“這樣,我稍后也給您寫一個陳條,讓您拿去參考,至于此次科舉取中明法科考生的數量,應該會高達八九成,因為您這邊在地方,還是一片空白,而朝廷的要求是每個縣都要有一名法官,一所法庭,這樣,法部法官,尤其是基層法官的缺口可就十分巨大了。”
法庭,法官到縣,其實就是皇權到縣的一種象征,即便這樣做的投入比較大,但李世民也覺得必須要做,在人員不能到位之前,新一批的法官,也會先派往人口較多的上州,上縣去上任,之后,再逐步的向中下縣發展,這個過程,只怕要好幾年,魏征,倒是有時間慢慢來理。
魏征就是這個目的,點了點頭,又道,“今日只怕有官員會上奏陛下,說科舉取士的事情,你可要有準備了。”
“是法部官員?”孫享福有些意外問道。
“非也,法部新立,大多數官員品級都有所提升,現在為了盡快將職權體制構建起來,忙的不可開交,哪里有時間關注科舉的事情,上了朝,你便知道了。”
大臣之間,尤其是夠資格上朝的大臣,要彈劾說事,一般都會事先商量好,臨時起意的情況很少,可一旦相互商量,就會走漏消息,魏征作為原本言官之首,掌握的最多的就是這種消息,不過,現在法部成立之后,他們的職權全部變了,已經喪失了聞風奏事的權利。
所以,在朝堂上打嘴仗吵架,相互攻擊的事情,現在基本沒有了,現在多是各部官員對一些新的政策,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因為現在你要舉告誰誰誰的不法事,直接去法部衙門舉告,由刑部取證,法部審理,給皇帝批閱就行,沒有這一塊亂七八糟的事情,朝堂就逐漸的變成了真正的商量國家政治的地方。
別看原先的六部變成了十部,貌似增加了四個部門,其實,現在上朝的官員,比以前少了差不多一半,除了三省十部在京主要官員,以及諸衛實權的主要將領以外,其余雜牌官員大多都沒有了,加起來也就一百來號人而已。
話頭說到這里,皇城的大門已經打開了,魏征喝掉了杯中的奶茶,帶頭下了馬車,杜正倫和孫享福隨后跟上,與眾多匯聚過來的官員相互見了禮之后,本想再跟魏征再說道幾句的,卻被尉遲恭這個老貨一把拉過去,索要自行車。
“自行車沒有,樂隊要不要拿一個去玩玩?”
“樂隊?”
即便尉遲老黑的神經隨時處于大條狀態,也被孫享福這樣的神轉折弄的有些發懵。
孫享福邊走邊道,“我準備上奏陛下,建立文工團。”
“啥是文工團?”
“就是給你屬下的兵將,專門配個樂隊,沒事的時候唱個歌給他們聽,跳個舞給他們看,鼓動他們的士氣,釋放他們的壓力,你說好不好?”
尉遲恭依舊有些懵道,“有這好事啊?”
“有,回頭你只要跟著陛下去渭南,隨我附議上奏,就可能實現。”
“那好,那好,老夫我一定跟著你上奏。”
岔開了話題,還順道手拉了個同盟,讓孫享福覺得,還是武將打交道簡單些。
很快,朝臣們就在太極殿列班,孫享福雖然是農部尚書,但有安北大都督的職位在,在文官序列,僅列于房玄齡,李靖和蕭瑀之后,等李世民出場,打擊按照慣例,拱手彎腰參拜了之后,就開始議事了。
“諸位愛卿,咱們接著昨天的議。”
孫享福從李世民的嗓音中聽出了一些沙啞,看來這幾天李世民下了朝之后,沒少說話,改革的事情,各方面都不好協調平復,需要一條一條的討論厘定,光是官員職權方面,他在下了朝之后,也要跟一個一個部門主官討論擬定,對于最初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還需要修改,誰叫他下了那么大的決心,一下子改動那么大呢!
“臣有事奏。”
李世民的話音才落,便有財部左侍郎于志寧上奏道,“陛下,財部新立,急缺能寫會算之人,清算賬目,還請陛下盡快將今科取中的明算科學子調配到財部,以解燃眉之急。”
李世民一股腦的將原先所有管錢糧的衙門全部合并成了財務,那么,光是將原先各個部門分管的錢糧全部集中清算一遍,工作量都非常巨大,更加別說,還要查處其中一些貪污虧空,有很多扯皮倒灶的事情,是以,進度十分緩慢。
“陛下,臣有異議,新科取中的學子原本只是白身,有些甚至是商賈出生,貪利寡義,怎可驟然之間讓他們接觸中樞要務,管理對于朝廷重中之重的錢糧事,臣以為,先要對他們的品德進行考察,不然,大量的錢糧到了他們手上,只怕不安全。”
說話的乃是因李孝常事件被罷了工部尚書,后來又被李世民重新啟用為工部右侍郎的長孫順德。
‘到了他們手上不安全?估計只有進了你腰包,才算安全。’
孫享福聽了長孫順德奏報之后,在心里諷刺了一句道,想當年長孫順德還在做工部尚書的時候,修建水庫的錢糧款項,過了他一道手,就少了三成,此人可謂是貪污成性之人,但他是長孫皇后的親族,孫享福沒事可不好彈劾他,因為即便是他犯了罪,李世民看在長孫皇后的面子,都不會怎么處罰他,這不,就算是和謀反之人有牽連,他也能很快被重新任命為從三品的高官,可見為了貪污這樣的事彈劾他,并沒有什么用處,反而彈劾他的人,會跟長孫皇后之間起隔閡。
李世民咋一聽上去,還覺得他說的蠻有道理的,然而,這話要是別人說來,他或許就認真對待了,但如果是長孫順德來說,那么,熟知他秉性的李世民便感覺不對,這是有人想阻撓,或者說延緩財部對于有司財產賬冊的統計。
想想李唐大軍剛剛攻破長安的時候,國庫里面的錢糧物資堆積如山,再看看現在的國庫里,空空蕩蕩,可以跑老鼠的景象,李世民不由心里一悲,他老爹李淵就算再大手大腳,也不可能幾年時間,就把隋朝留下來的財產全都敗光了,這里面肯定存在各種貪污現象,而且,涉及人員很廣,但是,現在卻又不是他大舉懲治貪腐的時候,因為這可能牽連到很多人,從而,產生巨大反彈,最終,讓整個改革流產。
于志寧本就是忠直之臣,歷史上,做了東宮左庶子之后,不斷的勸諫李承乾,甚至在守孝期間,都被李世民復情奪起,是李承乾謀反案發后,東宮唯一沒有獲罪,還得到太宗安慰的人。
后來他又成為了新太子李治的左庶子,并且成功的將他調教了出來,是唐初唯一一個活著的時候,就享受了太子少師,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師三個顯貴無比的頭銜的人。
可見,高宗李治能夠很好的抓住太宗治國的核心治國思想,于志寧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而這樣一個有政治領悟力的人,怎么可能是個傻子呢!
聽了長孫順德之言,他頓時就不干了,反駁道,“取中的考生只是負責清算賬目,如何能夠貪污錢糧?莫不是有人怕賬目清算出來,暴露了自己的貪污不法之舉,故意找借口拖延吧!”
于志寧言語犀利,被他一反駁,長孫順德頓時眼神飄忽,有些心慌,然而,還沒等他窘態畢露,進一步找借口阻撓的時候,李世民卻是開口道,“此事朕知曉了,明算科今科取中的考生,還要幫助其它各科的考生核算考分,要等幾天才能去各部任職,朕希望有司,屆時已經自行整理好了各自的賬目,有虧空的填補,有結余的上報,在全面清查的時候不要出現什么紕漏,否則,朕必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