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農圣  第597章 領你看看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大唐農圣 | 愛吃魚的胖子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書名:大唐農圣  更新時間:2018-07-06
 
家里有客,孫享福雖然犯困,但不能懶床,在德叔的安排下,府上的早點還算豐盛。

“南粉北面,在北方的時候吃面,到了咱們南方,就多吃點粉,可別嫌棄咱們小地方的食物廉價,它很實在。”

孫享福自己抱著一大碗魚丸粉吃的歡,也不忘給家里幾位客人推銷這些九垸縣特產的食物。

“嗯,這咸鴨蛋也不錯,比關中產的鴨蛋出油多的多。”長孫無忌向第三瓣咸鴨蛋發起進攻,一邊吃,還一邊贊道。

“各地的食物,都因為一些地理因素,有不同的特色,到了北地,烤串就是好吃,到了關中,洛陽,面食好吃,可到了長江以南,面食你無論怎么做,都趕不上長安洛陽那邊的味道,這特產的米粉吶,卻是爽口的很,還有這鴨肉······”

李淳風這些年也算是南北都待過了,講起吃食來,那是滔滔不絕,大家也都樂得聽,吃完早飯,本該到了孫享福給農門子弟和十幾個小王爺授課的時間,不過,可以交給孫小妹代勞,最近,由于他懶床的習慣,也一直都是由孫小妹代勞。

所以,閑來無事的孫享福,準備領長孫無忌帶到一號垸田那邊去看看,畢竟,想要他把九垸縣的神形都學全了,就必須得讓他對九垸縣的產業,以及運作模式,有一定的了解。

李淳風也要求同行,那就一起帶上,甄倩則是去了后宅,和虞秀兒,紅梅,以及春桃,聊起了生養小孩的一些家常。

出門了之后,長孫無忌才算是體會到九垸縣的交通有多便利,即便是冬干時節,各條水泥主干道旁邊的溝渠里,都能夠供百石船左右雙向快速通行,有連通長江的閘門在,他們能夠保證這些供應灌溉的水渠固定在一個水位,同樣,這些水渠還承擔垸田內部水路運輸,河坡路基,一般高于水面很多,即便是本土持續出現大暴雨天氣,也只要把水車架在稻田里,往外排水,也能保障稻田里的作物不被淹死。

船很快就被撐到了五號院的垸堤旁邊,在各條堤與堤之間,又有一條比大運河還寬敞許多的大河,由于河口是筑垸所開,而且連通各垸,被孫享福取名為九垸河。

這條河足有一百多米寬,深度足夠行駛大唐現有的任何載重的大船,隨著后續的垸田越來越多,它的長度,會越來越長,除了有引長江水灌溉的作用,還能將所有垸田區的水路交通貫通,使得這片區域,任何大貨,重貨,都能輕易,快的去進出,前往長江水道。

長孫無忌就是坐船走這條大河,到九垸縣的,而在這個水閘碼旁邊碼頭上了船之后,只撐行很短的距離,就可以抵達九垸縣治下其它幾塊垸田。

此時冬干,九垸河里的水位并不高,長江邊上也沒有什么浪,用竹篙撐烏篷船的速度很快,不多時,他們就撐到了出江口的一號垸田處,孫享福并沒有帶著長孫無忌翻越大堤去到一號垸田內,而是直接讓撐船的張軻等人,將船撐到了上河村在江灘邊上的鴨棚。

鴨棚都是用竹篙,和一些網子茅草搭建的,如果長江水漲到了堤腳,這些鴨棚肯定會被快速走,所以,它就是個臨時建筑,只要水退了,大家把竹篙東西拿回來,馬上還能再建起來,遷移起來不需要花費多少成本。

由于整個一號大垸的田地,都是孫享福種植兩季雜交水稻的試驗田,所以,這些田地在秋收之后,根本不需要打理,放鴨子去將田地里的蟲卵,遺漏的谷子之類的東西全部吃掉之后,就先空著過冬,也因此,整個一號大垸的百姓,秋收之后都特別閑,除了每家抽一個男人們去筑垸的工地上,完成最后一年的勞役,其余的婦女老人孩子們,大多在忙活孫享福推廣的新產業。

此時,晨霧早已散去,太陽照的地上暖和,上河村的鴨棚周邊,就聚集了不少人,一大半都是婦女,她們正在大堤的草坡上整齊的列隊,照著鼓點,有些生疏的跳著簡單的舞蹈。

事實正明了華夏人民喜歡歡歌起舞的傳統,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當他們解決了吃飽穿暖的問題之后,就會想到用這種方式愉悅自己,所以,后世的廣場舞文化,能夠強盛到向外國輸出的地步。

孫享福是打死也不承認這是廣場舞的,因為,這明明就是在江堤邊上,根本就不是廣場嘛!

倒是他們這一行人還沒有走近,就聽到了那邊的一陣笑罵之聲,應該是負責敲鼓的小伙子敲錯了節奏,被其中一個跳舞的婦女聽出來了。

“咱們別打擾她們,就在鴨棚里轉轉吧。”孫享福笑著朝長孫無忌道。

“你們九垸縣的產業做的那么大,她們有空閑,不應該多干點活嗎,怎么這正好干活的時間,她們卻成群結隊的在這里跳舞玩耍呢?”

長孫無忌身為上位管理者,自然是有些管理者的毛病的,他知道九垸縣的青壯男丁都去筑垸工地上干活了,這大好的天氣,婦人們卻不好好的在后方干活,維持九垸縣的產業,怎么還跳舞玩樂起來了,關鍵是,還需要他這樣前來視察的大人物避讓著她們,這就讓他有些不舒服了。

“產業做的再大,也需要勞逸結合,她們應該是天沒亮就開始干活了,不然,各個攤位,就沒有新鮮的食材供應食客們的早飯,而只要干完了當天的活計,剩余的時間,都是屬于她們自由活動的時間,咱們要是拉著她們談正事,才是不合理呢!所以,今后其它各縣的管理者,切勿過度使用民力,自覺的做事和被動的做事,效果完全是兩碼事,長期的高強勞作,會讓他們對勞動生出厭煩的感,效率降低,并且容易積累成疾,結果,反而不美。”

長孫無忌聞言,這才恍然,也不再多言,就跟在孫享福后面,看他要帶自己看啥。

鴨棚還真沒什么好看的,除了產出。

棚里有好幾個半大孩子,跪爬在地上,抓著雞毛筆在板凳的小本子上寫字,看到這一幕,孫享福才想起今天是孩子們七天一次的假期,而他們的旁邊,幾長排墊著干稻草的籮筐里面,全是鴨蛋。

“狗子,今天撿了多少蛋?”孫享福在上河村生活了快一年,對于村里的孩子,自然是認識的,這個小名叫狗子的男孩,就是孫享福熟知的一個,十歲左右,最皮的年紀,以前就是武媚娘的跟班小弟一枚,現在,竟然也能夠自己寫作業了。

“四十七框,每框二百個,一共九千四百個,零頭還有八十二個,不過等放鴨子的濤哥他們回來,應該能補足幾框,咱們村的鴨棚已經連續四十三天,產蛋過萬了,今天也不會例外的。”

這個叫狗子的小家伙渾身都透著一股機靈勁,這一連串的數字報出來,倒是叫長孫無忌小小的驚訝了一番。

就連一旁的李淳風,也是面露好奇的看向狗子道,“這孩子要是好生培養一番,將來未必不能成為一個算學大家。”

聽他這么說,孫享福就想笑,后世有一句名言,叫‘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這些垸田最先安置的,就是荊湖地區的本地災民,他們那股子精明勁,可不是北方那些半胡血統的人能比的了的。

狗子的數學水平,在上河村的孩子里,可還排不上號呢!要知道,上河村的孩子,可是受過孫享福,農部官員,武媚娘,以及現在的孫小妹等人,輪班教導了一整年的,這些簡單的加減乘除,早就不是問題了。

“那村里的鴨棚現在有多少只鴨子,每天向外賣多少只鴨子,又增補多少鴨子?”看著長孫無忌和李淳風一副想要考校他的樣子,孫享福率先開口問道。

“村里有八萬三千二百只鴨子,有五成左右正在產蛋期,不過不是每天都產蛋,三成左右剛長了羽毛可以下水的小鴨子,兩成隨時可以宰殺的不產蛋老鴨子,按照商會對不產蛋鴨子每個月五成的宰殺配額,咱們村每個月要殺八千三百二十只鴨子,平均到每天,兩百七十七只,因為商會的人說了,計算鴨子,鴨蛋這類不可分割的東西的數字的時候,要四舍五入。至于增補,孵鴨房那邊,每個月會給我們送一萬只整數過來,不過,會出一些意外死掉一些,每個月實際新增的數量不足一萬,但比宰殺的數量多一點。”

狗子這一通回答下來,長孫無忌干脆連考校的心思都沒有了,他只是震驚,一個三百戶的村子,居然可以每個月向外輸出八千多只鴨子,和三十萬個以上的鴨蛋。據說,這還是公產的,村里的百姓家里,還有私養的雞鴨。

“小娃娃,想不想成為貧道的入室弟子?我可以教你更高深的算學。”李淳風撫摸了一下狗子的腦袋笑道。

“做道士?不要,我已經有老師了,就是孫老師的妹妹。”

狗子見到孫享福帶過來的這些陌生人,并沒有自卑,就是種稻期間一直住在村子里的那些小王爺,都被他嚇哭過,哪里還有什么可怕的,所以,他十分不給面子的將李淳風搭在他小腦袋上的手扒開了。

聽說狗子的老師是孫小妹,李淳風也就不說什么了,那丫頭,也是個奇才,至少,李淳風在計算一道上,并不覺得自己能勝過她。

孫享福見狀笑了笑道,“李道長若是真想收徒弟,別說整個九垸縣,光這一號大垸,比狗子強的,只怕不下數百人,只要你一句話,我可以跟他們家的大人商量,讓他們都拜你為師,只怕,你要用一輩子才教的過來。”

一號院,一千五百戶人家,家家都有孩子,少的一兩個,多的五六個,光是這一個垸,就有三四千個孩子,狗子的算術在里面最多就排個中游,不然也不會淪落到來看鴨棚,數鴨蛋,李淳風這是沒有見到那些幫商會算賬目的孩子,那才叫真的會算。

其實鴨棚并沒有什么好看的,這都屬于生產環節,孫享福順道領著長孫無忌來看看,就是讓他對一個村級的養鴨產業的規模,心里有個數而已,整個九垸縣,三萬戶,有一百多個村,靠近江灘和大河灘的村子,有三十多個,這些村子是最適合發展養鴨業的,所以,每個村都有養鴨產業,這就造就了九垸縣每個月能夠向外輸出三十萬只鴨子,一千多萬枚鴨蛋的規模。

然之后,孫享福帶著長孫無忌開始爬堤坡了,這里,還有另一幅景象,那就是水牛。

打樁拴在大堤坡子上吃草的水牛,隔個二三十米,就會有一頭,這些堤坡上的枯草,不過是給水牛打打牙祭的而已,在村子里各家的后院外面,一捆捆扎好的稻草堆的跟小山一樣,這邊一家可是有二十五畝水稻田呢!一年還收兩季,一家只養一頭牛的話,根本吃不完那些稻草,其中大部份都會被村民們當著做飯的柴火燒掉,然后用那些灰,去肥田。

孫享福指著其中一頭大水牛道,“這就是上河村的牛王,可不能讓他跟中河村那頭牛王見面了,不然一準干仗,拉都拉不住,不過,這倆暴脾氣的家伙,是這兩個村子的功臣,當初一號院的百姓入住的時候,武尚書給這邊配了五百頭水牛,三戶共用一頭,您猜現在整個一號院有多少頭牛?”

“水牛要兩歲口才能耕地,三年才完全長成,一般一兩年才生一胎,最多也就六七百頭吧!”

“呵呵,這您可就猜錯了,水牛懷胎一般是八個月,每年都有半個月以上的發情期,引導的好,基本一年一胎,僅僅是三年的時間,一號大垸不僅實現了兩戶一頭的進步,還給新開的垸田,輸出了兩百多頭小牛,最多到明年年底,就能實現每戶一頭牛,每年向外輸出五百頭以上的小牛。”

“這牛也有高產的門道?”

“當然,任何技術,你只要研究它,就能取得進步,這邊的水稻田多,對耕牛的需要高,對于牛的繁殖的研究,善陽那邊早就有一一套技術,引進過來之后,基本適用,現在,大致能夠做到讓七八成的母牛每年生一胎,以后,還能再進步一些。”

在后世科技發達的時代,養肉牛的話,一年不到就能養成出欄,一號垸田這邊養的是耕牛,三年多了,數量才翻一倍,這在孫享福看來,其實不算是什么好成績。

然而,這個數據,卻差點驚掉了長孫無忌的下巴,他此前是戶部尚書,主官民生經濟,如果大唐的耕牛都能繁殖的這么快,那么,以后整個農業的產出,肯定還能再往上串高一大截,要知道,大唐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分給百姓的田太多,百姓打理不過來,隨意的種植,產量才普遍那么低下的,有了耕牛,情況就大不一樣了,至少在最費體力的耕上面,能夠幫百姓們節省大量的體力以及耕種時間。要知道,抓準時節搶種,與田地的產出,也有相當大的關系,八十畝永業田,如果讓一個后世的農民用精耕細作的方式手動耕種的話,他肯定會哭,因為根本種不過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