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也有些焦急跟憂慮,擔憂張楚是不是太在意外界的聲音了,一本書竟然這么快就寫出來,就算是初稿也很驚人!
叮咚一聲,收入郵件的聲音就像是仙樂一般動聽,楊軒琮趕緊把附件下載到電腦桌面上,然后扶著老花眼鏡進入到歷史研究群里面。
“各位,張楚的《萬歷十五年》我傳到了群文件,大家可以抽空看看,有什么問題可以單獨向我提出來,我負責轉告他。也請大家不要傳播出去,如果覺得還行,那請幫忙寫篇書評或者評論,我替他謝謝你們嘍!”
楊軒琮很少有這么盡心盡力為學生爭取的時候,主要是以前根本就沒機會把學生的作品交給自己這幫老友們斧正。
群里的其余人早就知道張楚已經完稿的消息,如今他們一個個也都跑去下載,同時也認真回復著。
“老楊你放心,這本書我一定用最嚴格的要求的把控,不讓別人說閑話。”
“先看看再說,我這個人比較公正,不會因為認識你就挑好話說!”
“這么快就寫完,真讓人擔心質量問題。”
“現在的年輕人太浮躁了,得殺殺他的銳氣。大家伙兒仔細看,一定不能有錯漏。現在是我們挑刺兒,出版之后就是其余人挑刺了!”
討論的聲音很快就消失,群文件里面《萬歷十五年》的下載人數倒是直線飆升,這群專家們都認真閱讀起來,沒人有心思閑聊。
歷史類的作品就得有專家背書才行,張楚并不擔心這本書的質量,而是在擔心楊教授這些專家們是否能接受《萬歷十五年》的獨特寫法。
畢竟他對歷史分析進行了文學化,在記敘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可以洋洋灑灑、滔滔不絕,但很多都是形容,比較少有依據。
就像這本書里面寫道萬歷皇帝,寫道申時行、海瑞、戚繼光這些人物的時候,張楚花費了不少筆墨寫他們的心態、行為,但這種揣測的依據很少。
原著當中并沒有提供,得讓他自己去史書里面查詢相關內容,并且歸納人物的性格特征,這是歷史研究中的大忌!
學術界并非不允許新的觀點,但這種新的觀點必須建立在詳細的論證以及對最新史料的把握上,張楚想看看這本書對史學界的沖擊到底有多大。
只有接納了《萬歷十五年》,之后才能接納《明朝那些事兒》,張楚還打算成為所謂的“明史專家”呢!
張楚正好現在把書寫完了,現在總算是有時間出門去逛逛,他還沒有去實地看過自家的新書店。
換好衣服,拿上充電寶,張楚就從客廳里面走了出去,此時家里空無一人,只剩下客廳里面的抹茶還慵懶的躺在沙發上。
張博文早就去書店那邊了,楚嵐估計也已經在麻將桌上面奮斗。
看見張楚開門換鞋之后,抹茶動作格外敏捷的從沙發上面跑過來,直接就用爪子扒拉住他的褲腳,然后伸出爪子想要通過褲子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