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了!”
“你知道我這五年是怎么過的么?”
李云看著面前宏偉的渭水大橋,不禁心中豪氣大發,五年的時間,他終于將這座奇跡般的大橋建造完成。
這五年他雖然過得很辛苦,甚至差點沒有癱瘓不起,但是從來沒有后悔過,而且看著大橋一點點建成,他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每一天都充滿了斗勁。
“啟稟少爺,渭水大橋已經檢驗完畢,已經可以正式通車了。”一個相夫氏一脈的子弟難掩喜色道,修建渭水大橋何止是李云用了五年,就連整個相夫氏一脈的子弟也是耗了五年青春,如今終于到了相夫氏一脈榮耀的時刻。
李云聽到此好消息,哪怕是自己親手建造的大橋,也是不禁露出喜色,他看向雄偉的渭水大橋,在回望從橋頭通往長安城筆直的車道,從此以后,從長安城的北部大動脈徹底打通,從長安城一路向北的再無阻礙。
更重要的是,有了渭水大橋,相夫氏一脈終于有拿得出手的成績,足以和墨家村平起平坐,墨家三脈將不再是墨家村一家獨大。
“向陛下報捷吧!”李云朗聲道,渭水大橋舉世矚目,如今已經建成,自然要第一時間要向陛下報捷。
“是!”相夫氏一脈子弟應聲道。
很快,一騎快馬飛奔進入長安城,很快整個長安城為之轟動。
“渭水大橋修建完成,即將舉行通車儀式。”長安城中人人奔走相告,激動不已。
對于渭水大橋,幾乎長安城百姓人人都在關注這個超級大橋,甚至還有不少人專門遠遠的去看高聳的橋墩和哪怕很遠距離都清晰可見的粗大鋼索。
相夫氏一脈既然通知陛下,自然也不忘記通知一聲田侔。
“建成了!”
墨刊駐地,田侔聽到了渭水大橋建成的消息,不禁老淚縱橫,他一直致力于復興墨家,但是卻苦無門路,然而他這老一輩沒有辦成的事情,竟然在年輕一代的手中實現,而且真的是名滿天下。
如今的渭水大橋只是一個開始,天下比渭水寬的河流比比皆是,到時候都需要橋梁,從此以后,相夫氏一脈將真正崛起。
“來人,立即刊發墨刊特刊,報道渭水大橋之事,還有將此特刊發行天下。”田侔擦了擦淚水,大喊道,這一次,他要讓相夫氏一脈名揚天下。
“是,總編!”墨三應聲道。
整個墨刊立即加班加點刊印特刊,一經刊印出來,毫不停留立即向發送到長安城千家萬戶。
非但墨刊如此,就連和墨家不對付的儒刊,也毫不猶豫的跟風刊發特刊,渭水大橋的建成已經不是儒墨兩家的紛爭,而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儒刊一直標榜天下為公,自然不會自砸招牌。
甚至連驛站也跟風一把,專門刊印了印有渭水大橋的郵票作為紀念。
渭水大橋注定將在史書上青史留名,成為長安城的地標建筑,可想而知,一經發行,定然有無數人聞風收藏,要知道第一批諸子百家郵票已經升值了數十倍,而渭水大橋的郵票不出意外,定然也會大漲,天下的集郵愛好者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隨著兩刊一驛的發行,渭水大橋開通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整個大唐。
這一刻!渭水大橋和墨家相夫氏一脈成為大唐最耀眼的明星,所有人都在期盼渭水大橋開通的日子。
三日后,渭水大橋正式舉行開通典禮,長安城萬人空巷,紛紛涌向長安城北渭水大橋。
渭水大橋外,一個巨大的開通儀式已經準備完成,李云雖然不想大動干戈,但是聽到陛下將近臨幸渭水大橋的消息,這才不得不大肆布置一番。
“恭喜,李兄了!”新任國子監祭酒墨頓走下馬車,向李云拱手祝賀道。
李云連忙回禮道:“多謝墨兄相助。”
渭水大橋之所以修建成功,最大的功勞乃是墨頓率先提出的懸索橋的理念和墨家村的新式材料鋼筋和水泥,否則他就是經天緯地之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墨頓哈哈一笑道:“紅花白藕青荷葉,三脈原來是一家,墨家三脈本就是既競爭又合作,三脈皆為墨家復興而奮斗。”
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此乃《封神演義》中的原句,創作于明代,此乃墨頓自然將其拿來運用于墨家三脈,同樣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云不由一嘆,恐怕著三脈之中,墨家村乃是白藕,不停地為紅花和青荷葉提供養分,才讓相夫氏一脈開出最美的荷花,更讓鄧陵氏一脈這青荷葉鋪滿整個江南。
說來慚愧,之前無論是鄧陵氏一脈還是相夫氏一脈都墨家子都抱有敵意,而墨頓恐怕心中一直堅持紅花白藕青荷葉,三脈原來是一家的想法,包容支持其他兩脈,才有今日的墨家三脈皆復興的局面。
“墨侯果然是有大智慧之人,竟然以蓮來比喻墨家三脈,三脈雖然分家,但是畢竟墨家情分還在,猶如藕斷絲連一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李淳風打了個道號走了過來。
“見過李道長。”墨頓和李云迎上前道。
“如此渭水大橋,恐怕是神仙手段也難辦到,而相夫氏一脈卻以人力辦到,實乃讓貧道佩服,此橋恐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李道長感慨道。
“李道長這就錯了,此橋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日后長江黃河必將架起更寬更長的大橋,但是此橋恐怕注定要青史留名。”
只見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赫然是史家顏師古到來,渭水大橋乃是舊式橋梁的終結,新式橋梁的開始,這樣大的事情,他又豈能錯過。
“李兄,墨兄!”算學一脈的祖名君也緩緩到來,自從李云在墨技展中站立起來之后,再加上渭水大橋的修建已經進入了尾聲,祖名君又重新回到了夫子學院之中,將所有的榮耀和功勞都歸于李云。
“祖兄!”李云激動道,雖然祖名君已經離開,但是他們二人高山流水一般的友情卻永遠隨著渭水大橋而銘刻。
其他百家雖然沒有重要人物前來,但是依舊是給予渭水大橋頗多的關注,
“墨家,相夫氏一脈!”
諸子百家不由一嘆,一個墨家村就已經壓得諸子百家抬不起頭,現在墨家又崛起一個相夫氏一脈,任誰都知道,天下需要建橋的地方何其之多,相夫氏一脈的崛起已經是勢不可擋,這讓墨家的復興如虎添翼。
更別說鄧陵氏一脈的獨占江南大開發的勢頭,其勢力規模也是冉冉升起,墨家三駕馬車齊頭并進,復興之勢已經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