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沒有經過其他人對于婚姻經驗的教育,完全憑著自己的認知去考慮結婚這件事的張桐來說,江華說的那些話真的是好好的給他上了一課。
在中國,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婚姻都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結婚是許多人一輩子最有儀式感的一件事了。
雖然說儀式感這個詞現在被很多網絡毒雞湯給帶偏了,天天喊著要給生活增加點儀式感什么的。
但是儀式感這件事本身很花錢這一點是沒有錯的了。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古代什么的三聘六禮就且不說了。即便是在幾十年前的困難歲月里,結婚也要求個三轉一響啊。
現在人們看從前的三轉一響,有的不明事理的小年輕感慨著:“還是以前好啊,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再加個收音機就能娶一個姑娘過門了,真好。”
但是很多人并沒有考慮過,在那個年代里大家還需要憑票證才能購買生活物資。且不說那個時候三轉一響對于普通人的收入而言有多貴,單單是自行車票、手表票、縫紉機票、收音機票有多么的難搞了。
根據曾經老人的回憶,六七十年代,為了弄到一張鳳凰二八自行車的自行車票,那可是很費勁了。因為廠里能拿到這種票的一般都是什么工程師、廠長、組長之類的領導。員工排隊拿這個票子等申請排隊有的等了。于是老人拿出了存了許久的一百五十斤全省通用糧票才能換到自行車票。
更別說那個時候有的姑娘要求要有一塊上海牌手表才能結婚,當然更高要求的是要一塊歐米茄。
而在那個時代,房子是不值錢的,因為房子都是等著單位分的。值錢的反而是三轉一響。
所以客觀的看。
從前結婚的并不便宜,并不是說那個時候姑娘不要房子大家就輕松了。恰恰是因為那個時候房子是所有家當中最不值錢的東西。值錢的反而是一屋子的家具和手表自行車。
所以,千古以來都是一樣,姑娘都要值錢的東西。只不過什么東西值錢,什么東西不值錢,這都是隨著時間和社會的變化而做著微調的。
就像是江華已經答應了要和張桐結婚,她已經同意了,但是并不代表她會草草的把自己給嫁了。
因為憑什么要把自己簡單的給嫁了啊?就算是自己再喜歡張桐也不可能和他裸婚吧。再說了,張桐現在也算是有些事業了,裸婚也不實際啊。
就像是江華的那些同學,江華這些年也是參加過不少從前女同學的婚禮的。人家條件不如自己,嫁的老公也不如張桐,人家都嫁的風風光光的,自己憑什么要委屈自己呢?張桐也不是負擔不起。
所以,儀式感一定要有的,婚禮一定要有,而且要有場面。
只有邦邦硬、硬邦邦的鋼鐵直男會在這個時候認為江華這樣的行為算是鋪張浪費。反正張桐對江華的要求沒太大的異議。
錢的問題是小,主要問題是要辦的事情有點多。買香煙買酒買糖等等,張桐也不打算在這些事情上面節省錢。
還有婚慶什么的,張桐看了不少關于垃圾婚慶坑害新人的新聞了。所以選擇一個靠譜的婚慶也非常的重要了。
張桐的手機里記滿了要做的待辦事項。什么?想和江華親熱親熱做點羞羞的事情?沒空,江華忙著呢。她現在正在統計結一次婚要花多少錢。
雖然手上有錢,但是江華不打算亂花,要每一分都花到刀刃上去。要場面辦的氣派起來,但是錢也盡可能的少花點。
“要先去買些喜糖來嘗嘗看,看看那些的味道比較好,然后價錢還比較合適。還要去訂煙,華華算了算,訂婚要準備二十條煙?!哇,有點多。要是買中華的話都說中華不好抽,還是買利群吧。請吃飯的話還要準備買酒,去酒店買酒太貴了。自己買的話比較合適。”
“還有”張桐走在路上絮絮叨叨的念著自己需要辦的事情。第一件該辦的事情就是去先買喜糖。雖然說現在城里有很多的喜鋪,但是喜鋪賣的糖基本上都不好吃,而且價格不便宜,同時還不是大牌子,買那些糖感覺虧得慌。
不過張桐這人不愛吃糖,對糖的評鑒能力很一般。就像是他雖然廚藝超群,但是對于西點的制作卻沒什么能力一樣。他就是對甜食有偏見!
所以去買喜糖這件事他打算找個專業的人聽聽意見。
“吃糖?而且免費吃到飽?!”肖瀟的雙眼閃爍出駭人的光芒,就如同餓了三天的野狼看見一只毫無警覺性的大白兔一樣,那锃光瓦綠的眼神讓人懷疑她即將釋放阿瓦達索命咒。
“對的,吃到飽。”張桐點了點頭。
“但是,為什么呢?”肖瀟很好奇:“老板,你該不是想要做糖果生意,所以請我吃糖?讓我嘗嘗糖的味道,然后好進貨吧?”
“不不不,并不是這個原因。主要原因是我要結婚了。”
張桐心平氣和的說出這句話。
“你要結婚了!”
肖瀟的嗓音快要震破玻璃:“你要和江華姐姐結婚了?!”
“嗯哼。對的。”張桐笑了笑:“所以,我打算先讓你把喜糖吃個飽。”
“啊哈!老板,你準備破產吧!”肖瀟的胃蓄勢待發。
“李南天,看到目標人物出現嗎?”
“鄭新初,我看到了,看到了。他帶著個小女孩從他自己的小店出來了。”
“好,等會兒我們按照計劃行動。那個小女孩不要管了,按照計劃我們需要測試一下張桐。”
“真的需要測試嗎”
“需要的,因為他在交往并且要娶的女人不一樣啊。江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戰略力量。我們必須要確保在她身邊的人不是帶有二心的。同時還要確保,張桐足夠的愛她,不會因為各種奇怪的事情而讓江華分心。所以,這一次我們有一個明確的行動代號。”
“什么?”
“打死也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