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成讖是什么樣的感覺?
如今建康城內不乏人就在享受這樣的感覺,雖然王導及時的補救,讓王家免于相當一部分物議的抨擊,但這世上最不缺就是郁郁不得志、惡眼觀世之人。
這些人以那條讖語為源頭,頻頻攻訐瑯琊王氏虛君弄權、把持內外,尤其讖語所指向的王舒,更是惡劣至極,不忠不義、滅絕人倫,簡直就是十惡不赦。言到憤慨之處,真是羞于與此類惡徒共戴一天,恨不能執刃殺之。
然而越是言辭叫囂兇狠的人,行動上反而算不上勇猛。若真將刀遞到其人手中,儼然又有了掃地恐傷螻蟻命的慈悲心腸。
所以當王舒的死訊傳至都中時,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種言殺大臣的虛幻感:他們只是嘴上叫囂幾句而已,王舒怎么就死了?
一時之間,有沒有滿足感暫且不提,惶恐倒是真的。王舒死了,瑯琊王氏會否有所反應?會不會轉而將怨氣發泄在他們身上?
與這些人一樣大感驚詫的還有如今臺中執事的褚翜等人,誠然他們的確是借著那條讖語、趁著王導自顧不暇的時候,盡力的去爭取事權,乃至于頒布詔令,準許三大方鎮發兵江州幫忙定亂。
但是自從蘇峻作亂之后,臺閣中樞威信已經跌落到了一個谷底,對地方的節制幾近于無,話語權有多少那真的是看地方上愿意給幾分面子。所以在褚翜等人看來,即便是臺中有詔令,那三方肯定也會各有算計,乃至于諸多推諉又或討價還價。
原本在他們的計劃中,應該是幾大方鎮都被攪動起來,人心浮動,彼此警惕而又各有貪圖。臺閣居中作為仲裁,在往來的拉鋸中逐步往各方滲透,繼而再將中樞的威信給樹立起來。別的不說,單單十足弱勢的王舒,如果沒有臺閣的支持,這一次難關便極難渡過。而想要獲得中樞支持,肯定要有所表示。
可是他們沒想到,一紙詔令出都,隨后王舒死訊傳來。那三個方鎮簡直就是乖巧聽話到了極點,甚至都沒有再發函文到臺中來確定詔令的意圖和發兵的日期,就這么快捷的各自發兵,直接把王舒給捂死在了江州!
政令如此暢通,一紙而取方伯性命,這簡直就是中興以來未有過的怪異之事!以至于讓幾名臺輔都有蓄力太滿被狠閃了一下的感覺,心內充滿驚疑。
所以當沈哲子奉詔入苑行過臺城的時候,簡直受到了明星般的待遇,在宣陽門附近等待他的臺臣們竟然將偌大城門都給死死堵住。
“近來久潛庭門之內,外事所悉實在不多,關于江州亂事具體如何,我也與諸位一般都是滿頭霧水。身受皇太后陛下疾令召見,實在不敢久留,抱歉抱歉。”
沈哲子被堵在宣陽門這里,連連拱手致歉,一直等到苑中內侍并宿衛們匆匆趕來,才總算得以行過。
“賢婿快請入座!”
沈哲子一俟行入苑中殿內,未及下拜,皇太后已經大步行來,拉著沈哲子行入殿堂中,親自將他引到坐席前,兩眼充滿了贊賞。
“母后如此厚愛,臣實在受寵若驚。”
沈哲子身受如此禮待,還是恭敬行禮而后才入席坐了下來。
皇太后眼望著沈哲子,眼角發絲都洋溢著喜悅,一待沈哲子坐定,然后才說道:“江州所報仍未歸都,可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得悉始末,維周你能否為我詳述一番王賊是如何絕命?”
豫州對大江的封鎖仍未解除,如今都中只是知道王舒已經死了,但更多更具體的訊息卻還未傳來。沈哲子這里所知倒是不少,老爹率部抵達鄱陽后,幾乎每天都有書信溝通。
但他自然不會得意忘形,炫耀自己所知甚詳,聞言后只是擺手道:“臣于此所知也是不多,實在難為母后解惑。但王賊內不能事以忠,外不能安于任,其咎自取,應是難得善終。”
“可惜、可惜……不能親執賊于宗廟,臠割以慰先君!”
皇太后悵然一嘆,但眉眼總算舒展,繼而便又問道:“賊是喪命其罪,奪其哀贈,這是沒有問題吧?”
沈哲子聞言后,大感女人記仇真可怕,他是一個注重實際的人,儀式感方面反而沒有太大追求,所以在這方面考慮并不多。而且事到如今,這種事也根本不需要他再考慮,自然不乏人磨刀霍霍準備繼續拆瑯琊王氏的臺,自然會有人察顏觀色,滿足皇太后的要求,擬定罪名剝奪王舒一應哀榮。
“今次之事,我聽說親翁也親自率部前往江州除賊,真是辛苦了。”
“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家父有幸,能親歷其事以報先帝厚識之恩,乃是家門之榮耀。”
沈哲子連忙又說道。
皇太后指著沈哲子笑語道:“你這郎君總是過分執禮,大喜之事,稍作縱意也無妨。今次不作行詔,你轉告親翁,不必急于歸鎮,且先赴都一行,我要厚備家宴款待。親翁他不只勞任鎮于東南,更養成麟兒,為我家添一佳婿,為君王添一良臣,我要當面謝他!”
講到這里,皇太后又忍不住垂首抹淚:“人之賢良奸逆,實在難辨。苗生共圃之稻稗,原是剜心割肉的仇寇!若非先帝南北普選以作備留,婦人又能與誰為謀?只恐將要長仰奸賊之鼻息,朝夕不保啊!”
講到這里,皇太后便又說道:“維周,吳中那一位陸師君眼下可還逗留在都中?我想為先帝陰靈齋醮禳災,祭告佳訊,你能否轉告有請?”
沈哲子聞言后,便正色說道:“母后所念,臣深有同感。然則先帝英邁之主,胸襟浩瀚,所慮應是超凡而遠邁前賢,壯志凌世。方今之世,社稷仍是偏安東南,君王厚德未有澤被南北,北地支離破碎,胡虜仍是狼行,若只俗念有告,臣是愧于啟齒!如今奸邪喪命,內外咸歡,正宜上承先王未竟之志,深銜萬眾絕祀之恨,掃蕩群逆,奉國器于舊都,正統嗣于故國,屆時再禱告先王,才是普世共慶!”
“可、可是,這又豈是容易完成的事情……”
皇太后聞言,神情不免略有黯淡。
“賊虜者,荒土之禽獸也。偶竊冠帶,但卻不悉忠義,不行倫理,窮饑兇悍之厲徒,天人共厭之惡類,或逞一時之威虐,必生互噬之大患!君王乃華夏之正序,海內之共主,偶或偏失,未為長患,懸法劍于明堂,募壯武于四野,策御群賢,以武制暴,以正誅邪,上下共心,內外同力,圍獵群胡,滅其族,絕其嗣,指日可待!”
沈哲子講到這里,避席下拜道:“精金之志,萬鍛不損其堅,則世事無一疑難。臣本非案牘之才,君王有任,不敢請辭,但更愿為王先驅,馳騁于北,復王化于舊土!”
“這、這……維周你快起,快起!母后深知你是素來忠勇,強留于內實在屈才,但你也要體諒親長的苦心,我是不舍、不忍將你置在險處。唉,若使朝士都能效于我家賢婿,國事不至如此艱難啊……”
皇太后起身降階親自扶起了沈哲子,嘆息道:“維周你本是大才高選,但卻拘于公府久受掣肘閑置,我也是深有不平。待到今次事了,無論臺中何議,我都要將賢婿拔出公府,另擇顯用。”
講到這里,她不免又是一嘆,說道:“可惜今次不能一竟全功,拔除逆門……”
沈哲子聞言后便不免一汗,如今只是單單死了一個王舒,后續便還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沒有三五個月的時間時局都難徹底平穩下來。若真將王氏連根拔除,那樂子可就更大了。
皇太后是急于找人宣泄一下心內的喜悅,所以在得知王舒死訊后,便即刻召沈哲子入苑來見。沈哲子先前所言倒也不是急于外任,只是要引開皇太后的注意力而已。他就算要外任,也得等到時局漸趨平穩。
今次除掉王舒,雖然借用了天師道,但并不意味著他對天師道就完全放心。天師道對底層的滲透力和組織力實在太強,這個優勢是朝廷和世族豪門都不具備的,如果不控制在手里,遲早都是一個隱患。
前不久陸陌那一場上三師齋出現意外,言到國中存怨,沈哲子所準備的說辭就是王業偏安、胡奴肆虐,不能作大齋,直接限制掉這些齋醮儀式的上限,也借天師道的聲音再提醒時人正視這個事實。
接下來就是干掉盧鋮,以方術邪說操弄物議,中傷大臣,尤其這個大臣被言傷致死。雖然事實并非如此,但呈現在表面的確實是這樣一個邏輯。想必很多內外大臣對此也都不乏側目,會正視天師道惑弄人心的害處,不敢再有包庇。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空閑后,沈哲子便又忙碌起來,許多收尾工作擺在面前,還要準備歸臺復職。忙得昏頭轉向,若非家人提醒,甚至連王舒遺體歸都的日子都給忘了。
在得知皇太后力排眾議所決定的方案后,沈哲子不禁又是感嘆女人真是得罪不起。王舒雖然死了,但名義上還是死在任上,所以遺體并未直接歸鄉安葬,而是被扣留在了石頭城。
接受這個工作的便是譙王司馬無忌,想到譙王平日便不加掩飾的流露出對王氏的恨意之深,接下來王家會面對怎樣的刁難也就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