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的南人身份,終究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障礙。
譬如如今在臺中執政的褚翜等人,早先在面對瑯琊王氏的時候,會選擇與沈家等吳中門戶合作。可是隨著沈家聯合方鎮給予了王氏以沉重打擊,他們在面對沈家的時候,態度則顯得有些微妙。原本的合作前提不在,便隱隱有了一些互爭的苗頭。
如果沈哲子志向只在于稱豪江東,大可以甩開膀子繼續與褚翜他們干。可是北地動亂越來越近,而沈家也已經有了能力和資本用兵于北。同樣的,這些新上任的臺輔也需要建功于北以穩定地位。彼此間又有了求同存異的一個前提,繼續合作的阻礙只是沈家的南人身份。
所以,沈家與庾家的聯合,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方案。就算以后到了要翻臉那一步,沈哲子還真不會畏懼褚翜等人。包括眼下的忍讓,都只是為了獲取一個從容備戰的時間和局面。
豫州橫亙在荊江與建康之間,西面局勢大變,庾懌與陶侃之間還有太多細節要交涉,所以暫時無暇歸都。待到庾懌歸都述職,將會正式提出收復合肥的方案,屆時沈哲子也將離臺,投身于這一場戰事中。
合肥一戰,關系到沈哲子能否在江北立足,也關系到沈家能否沖出江東再創局面。所以沈充對此也是不乏重視,畢竟沈哲子還是年淺,早年雖有收復京畿的壯舉,但這當中不乏意外和可供利用的際遇,并不能說就是長于軍略、每戰必克的將帥之才。
沈哲子對此倒沒有多少彷徨遲疑,倒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準備了這么多年,無論如何必有一戰!
所以在面對老爹的疑問時,他只是笑語道:“行至今時,人事將盡,唯有敢戰無退,勝負俱仰天命罷了。”
話雖如此,沈充仍是不能淡然,拉著錢鳳討論良久,希望能夠在人事上再有周全布置,增加幾分勝率。
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便是對新入手的鄱陽郡的利用。鄱陽潛力雖然大,但這一點對于幾個月后便要開始的合肥一戰卻沒有太大的助益,要將潛力轉化成為真正的實力,本就是一個長久之功。所以眼下鄱陽最大的作用還是作為一個渠道,將吳中的物資順利運抵豫州備戰。
但在談到鄱陽郡的經營,第一個問題便將人給難住了,那就是派誰去擔任鄱陽太守。
如今沈家雖然親故諸多,不乏良選,但是鄱陽作為一個新開辟的利益范圍,初期的經營還是要放在自家人手中才會安心。而且鄱陽這個地方,河澤山嶺眾多,不乏山越等蠻部盤踞,早在舊吳年代便是江東之患,想要治穩,不能用一庸人湊合,必須要有手腕和資歷。
講到這一點,便有些尷尬了。沈家武宗舊底,如果說要找幾個擅長軍事的族人,倒是不缺,比如如今便在東揚軍任事的沈伊、沈默等族親,都是久從軍旅軍旅的宿將,在清掃東揚州境內蠻部可謂戰功赫赫。
但是這些族人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資歷不夠。鄱陽乃是大郡,太守乃是比兩千石的大員。沈家如今就算勢大,但也要遵守一個基本的規矩,即便是要拔格錄用,也不能做得太過分。沈伊等人在吳中雖然不乏戰名,但是放之整個江東,仍然不具時名。
沈家崛起太快,那就面對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人才儲備不夠。當然所謂的人才不足,并不是說實際的才能,而是名氣和資歷。除了沈充父子之外,還有就是沈牧的老子沈克、擔任少府卿的沈恪,只是各自都分掌一攤事務,責任之大并不比鄱陽太守輕松,甚至還要重要一些。
當然僅僅只是同族挑選的話,別的人選也不是沒有,比如早年奉先帝之命前往吳興勸降的沈禎,以及西宗沈憲的幾個兒子,也都有資格擔任太守。但問題是,這些人血緣關系已經淡泊,甚至分宗已久,算起關系親近與否,較之幾家姻親都要疏遠一些。
三人在房中掰著手指頭細數一遍,卻連一個合適的人選都沒挑出來。可見過往沈家在時局中被人看輕,也不是全無緣由。
“其實西宗厚璞未嘗不是一個良選,可惜……”
盤算一遍后,沈充不免嘆息說道。
沈哲子聞言后,便也嘆息一聲。老爹所言,乃是西宗沈憲的次子沈鈞,蔭受都亭侯,如今在東揚州擔任永嘉太守。但東西兩宗分立已久,各自經營,沈鈞的亡妻便是早年被老爹抄了家的義興周氏。如今雖然親誼又續上,關系也算融洽,但畢竟還是差了一點意思,不放心重用托付。
當然老爹這么說,沈哲子也清楚其實還是感念于一樁夙愿,那就是想要將西宗兼并過來。西宗顯于舊吳,早年一直強于東宗。原來人言吳興沈氏,多指沈氏西宗,直到近幾年東宗才后來居上,但在鄉倫名義上,沈氏東宗仍然還是旁支,主持家祭的仍然是西宗的沈憲。
沈哲子是不能體會老爹那種根深蒂固的血統情懷,在他看來,沈家東宗完全有了自立門戶的資格,實在不必再去強求追溯。更何況,哪怕同為一族,也未見得就能完全信賴。且不說當下瑯琊王氏的喧鬧,后來還有太原王氏,舊怨悠久,彼此得勢便恨不能將對方置于死地。
所以,宗族作為一個聯系的紐帶,其實也是不怎么靠譜。后來沈家有人從亂于天師道,恰恰就是族人告密,承受了莫大的打擊。
不過,既然老爹有此執念,沈哲子也就無謂掃興,開口道:“父親既然有此想法,稍后不妨邀人細談。畢竟只是執位而已,真正做起事來,還是要依賴信重之人。”
沈充聞言后便笑一聲,擺手道:“再說罷,實在沒有良選,那就州內擇一親善賢才。”
不知不覺已經談論了一個多時辰,沈充為了等兒子還沒吃晚飯,待到家人再來催促,便起身往前庭去用飯。
此時夜色漸深,但家宅內卻還是燈火通明,熱鬧得很。訪客們雖然已經離開,但在都內的族人們卻都盡數返回,內內外外人聲鼎沸。
待到沈哲子陪著老爹入了前庭,眾多族人們便紛紛來見,笑語晏然,氣氛可謂融洽。
西宗的沈憲今日也來此,沈充連忙匆匆上前見禮,垂首道:“叔父來此,怎么不使人傳喚一聲?充竟久留于內,實在是失禮!”
沈憲也算是吳中老人,早年在臺內虛位榮養,如今已經告老在家。眼見沈充上前見禮,便笑著擺手道:“老朽無用之人,只喜閑看兒孫繞庭,無謂打擾居任者勞碌靜養。世居你坐鎮東南,揚我家聲,高功于家室。快到近前來坐,不必執禮。”
沈充聞言后便也不再推辭,便讓家人在沈憲身畔再設一席坐了下來,繼而其他幾個都內重要的族人們也都紛紛入座。沈哲子在外面也算人五人六,但在家門內老家伙面前卻連座位都沒有,只能站在老爹身后,隨時準備斟酒。
沈憲精神還算矍鑠,與沈充閑談片刻后,又側首指著沈哲子笑語道:“觀此庭中瓊玉,才知年華棄我。久離鄉土,近來倍感思鄉。不知世居你何日返鄉?屆時能否攜我老骨一程,歸鄉擇穴待死?”
沈充聽到這話,眉梢已是飛揚,抬手按在沈憲那干皺的手背上,笑語道:“叔父何以恃老頹聲?如今我家冠纓持圭,庭門大旺,惡事不侵,正宜長養形態,久視繁華……”
沈哲子站在老爹身后,看到老爹樂得衣帶都一顫一顫的,還要說那些虛偽的話,不免撇撇嘴角。沈憲那意思已經很明顯,要把后事托付給老爹,言外之意自然是要將族權相讓。這本來就是老爹由來已久的愿望,聽到沈憲表態,這會兒自然樂開了花。
“老了老了,終究還是要認。未來家事國事,終究還是要托于健勇賢能。”
沈憲反手握住沈充的手,不乏感慨道。這想法在他心內其實也醞釀良久,只是在都內跟沈哲子談不上這些事,而親自返鄉商議合宗歸一的事情,則又顯得姿態太低。身為宗族里的大族長,有生之年還要將家事托付給旁支,不可謂不失落,但卻又是無可奈何。
沈家東西兩宗,本也沒什么舊怨,早年分宗,只為避禍。如今合一,情理上倒也沒有什么邁不過去的坎。畢竟東宗勢大較之早年的西宗都遠遠超過,就連吳中那些顧陸舊家比起來都相形見絀。
更何況眼見著沈充父子俱有才顯,幾十年繁榮可期。反觀西宗這里,則有些令人喪氣,幾乎看不到大興的希望。就連沈憲這一脈的兒孫,都要仰仗東宗提攜。若還強要分開彼此,只是為難自己。早一步合宗,也能早一步享受到門第躥升帶來的好處,好過宗親分崩離析,最終泯于寒庶。
沈充那里確有夙愿達成的喜悅,只是沈哲子略有幾分不滿。時下這些大族,真是魚龍混雜,賢愚難辨,沈家東宗這里因為早年的一場分宗,家風保持的還算不錯。但是西宗卻實在有些不堪之人和不堪之事,乃至于不乏人居然敢借沈哲子的名頭在外招搖。
誠然東西合宗,能填補一些人才的缺失。但如果賢愚不論一概接納,小麻煩也會不斷。不過在這種事情上,他哪敢跟老爹唱反調,心內已經開始思忖稍后怎么整治西宗那些不堪人事。如今他家舊怨也多,選個機會丟出去給人殺雞解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沈充自然也察覺到沈哲子神態有異,只是遞給他一個眼神以示會心。族權他是要的,但也并不因此就忘乎所以,要知道早年為了整頓家風,就連一些近支族人都給逐出家門。至于西宗這些血緣關系更遠的,又有什么情面可講,能用則用,不能則棄。只是眼下還在談論意向,不好直接將氣氛搞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