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圈  第二九零章 清談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三國圈 | 嬴政   作者:嬴政  書名:三國圈  更新時間:2018-06-04
 
九品中正制,就是全面推翻曹操一生的“法治用庶”,重回士族說了算的人治,官由士族出。

甚至比東漢更狠,士族的特權更重,成家格世襲了,論品的。

于是,曹丕一被忽悠,一上九品中正制,漢就完了,因為九品中正制的士族天下,對士族來講,比大漢更好。

西漢的劉邦,東漢的劉秀,皆非士族出身,劉秀那么寬容的皇帝,見結黨的士人就殺,黨錮之禍,不是靈帝搞的,是漢室傳統。

外戚與宦官,本來就是制衡士族的,歷史上外戚跟宦官同歸于盡了,無人制衡的士族,一下就魏晉風流了,盡成門閥。

可士族天下,曹家也完了,因為士族不再需要非士族出身的曹家了。

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造大漢的反,得先弄清大漢究竟是誰說了算,到底反的是誰,如何反。

不弄清這個問題,以為占個洛陽,有個天子,占據了幾個州,就能得天下,那就會重蹈宦官,何進,董卓,曹操,袁紹,劉備,呂布的覆轍,西一榔頭東一棒子的打成流竄犯。

歷史上外戚,宦官,何進,董卓,曹操,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連白波賊都挾過天子以令諸侯。

可事實證明只有曹操挾得了,因為曹操之前被請入兗州,與請董卓進京如出一轍,已經差點被滅一次了,斗爭策略不同了。

就是曹操提前暴露了要把士族干廢的狼子野心,才被張邈,陳宮等群起而叛的。

不是因為曹操造大漢的反,要廢天子,才被背叛,是因為曹操要廢士族。

大漢就是外戚,宦官,士族三根支柱撐起來的,造反實際反的就是這三根柱子。黃巾是體制外造反,在通天塔外,要推塔內的三根柱,故而被三者共同反擊。

可造反不是目的,贏才是目的,這就是北盟為何不在通天塔外造反,因為勝率低,連簡雍都不會跟隨,只會敵對。

北盟借的是陳群的損招,九品中正制一個名詞不重要,它的核心說俗了,就是“冀州是冀州人的冀州”。

這句話的背后,就是本地官本地士族做,士族當然感覺這簡直妙斃了,這就是北盟為何有那么多的帶路黨。

因為一伙織席販履之輩,居然妄圖為士族打天下,這在各地士族看來,簡直就是最好的護院與打手。

正如何進要請董卓進京,冀州要請袁紹來,兗州要請曹操,呂布來,徐州要請劉備來一樣,各地士族都迫不及待的希望北方軍開進來,擔負起護院與打手的重托。

北盟就喜歡這樣的重托,就喜歡為士族服務。

“士族糧倉的聯合,恰是常平之倉啊。”

盧道被法衍送出來,沒去側廳,只顧與外間露苑中聊天的人招呼。

關中的竇氏,班氏,蘇氏,杜氏等士族,來法氏塢的多是偏房子弟與管家一類。

若非竇武被誅,竇皇后被冷藏,竇氏瞬間頹了不少。原本像是竇氏這號累世外戚高門,連偏房子弟都不會派的。

正經的嫡房子弟,全是以士,以后學末進的同道身份,來與盧道等河北士人,交游,清談,赴筵,會朋的,不談商賈俗物。

這是士族同道間的交際,“風流”就是玄學清談的意思。貢薦推舉,品人參閥閱,面試一樣,士人就通過彼此的交際,相互給出判斷。

一旦需要,就是:“主公,我為你推薦某某某,此人左青龍,右白虎,腰間紋個米老鼠。”

舉薦一成,就為“舉主”,被舉者則為門生。很多名士由于舉薦人不行,不愿意當無名之輩的門生,不愿意入舉薦人“那一派”,就寧可不應征。

北盟欲征一才,讓賈詡去征,讓田疇出面征,讓許劭出面征,由于考慮到賈詡是涼州派系,田疇有幽州刺史背景,許劭是外來派,被征之人哪怕愿意出仕北盟,一旦征的人不對,也不會應征。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舉主是誰,站隊問題,非常嚴肅,一應舉就有了“義”與“恩”,就有了“派系”烙印,很難擦的。

每一個人,都有特定的出身與所屬的階級。每一個勢力下面,都有不同的利益集團。相互下黑磚與利益博弈,是免不了的。

荊州人才不輸潁川,很多人認識小亮,推薦孔明,龐統。龐統也為劉備推薦了大量的荊州人才。

可與荊州士族聯姻,與劉表都有姻親關系的小亮,卻似不認識荊州人才,沒推薦過荊州人才予劉備。

反是劉備手下不少有缺點的人,都被火眼金睛的小亮發現了,勸殺劉封,上書廢李嚴為民,彭兼被進言心大志高,不可重用,貶為奴。廖立被貶為民。臨死將兵權交與楊儀,再折劉備部曲出身,一生忠心耿耿的魏延。

《出師表》不知真假,若是真,那卻是孔明為阿斗薦才了,盡管推薦的都是自己的手下,可總算肯薦才了。

只是推薦的人吧,像是“性行淑均,曉暢軍事”的向寵,出去剿匪,結果,被匪殺了……

孔明既不會選材,又不會用才,更不容才,卻能把自家人才全玩沒了,讓外部之才不敢投效。

本是最不適合當丞相之人,偏只有一鶴。

那等鶴立雞群的孔明哥哥一掛,就沒鶴了嘛。

論容人之量,莫說比劉備,曹操差八條街,荀彧為曹操推薦了大量潁川人才,龐統為劉備推薦了大量的荊州人才。

唯獨諸葛,似不識才,連所謂的“諸葛四友”中的石韜,與推薦了諸葛亮的徐庶,反而孔明一來,轉投曹操。

石韜,徐庶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是終生不再與孔明來往。

后來孔明北伐,聽聞石韜,徐庶在曹魏不受重用,還悲嘆:“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蜀殊無士邪!何此一人獨見用乎?

這樣的人在哪國為相,人才就不敢投效哪國。事必躬親,有其一人就夠了,用不著第二個。

那劉備不該請諸葛出山,重用孔明么?當然不,小亮大才,焉能不拔于微末,區區弱點難掩其戰略,內政之長,為何不重用?

這正是劉備比諸葛亮強的地方,用人用長不看短,有了龐統,法正等更好的謀主,依然重用諸葛。

恰如糜竺始終比諸葛地位更高一樣,即便糜芳不救,降東吳,致關羽戰死,劉備依然沒有遷怒糜竺。義子劉封不救二叔,亦不殺,但小亮過來一拱手:“主公,該殺啊,封剛勇,阿斗小寶寶上位,如何制啊?”

于是,劉封,卒!

蜀中不是無大將,無賢才,是有才的全下崗了,鞠躬盡瘁站崗的只有一位完美的化身:“還有誰?有才?我才不信你沒缺點。”

小亮是強于戰略,善于內政,長于執政。軍事謀略與戰役指揮,遠遜幾千人打下整個四川,兵還越打越多的法正,龐統。

法少爺一奪劉璋之益州,定軍山再計斬夏侯淵,大破曹洪、曹休、曹真、張郃、徐晃,郭淮等曹將,二奪漢中,干凈利落。

這是劉備團伙極少數精彩絕倫的連續攻勢戰役,先把劉璋干滅,又把曹操一群悍將全打跑了,一舉奪取漢中。

可惜,求賢若渴,會選材,會用才,能容才的劉備一去,蜀國人才凋零殆盡。

小亮式的鶴立雞群,別說求賢若渴了,他能把自家搞的寂靜嶺一樣,讓外面人才都不敢來。

荀彧那號不嫉賢妒能,拉幫結派式達人更狠,舉薦了郭嘉、戲志才、程昱、鐘繇、陳群、荀攸、滿寵、毛玠、劉曄、呂虔,杜襲等一大票人才,連司馬懿都是荀彧舉薦的:“還有誰?程昱有吃人肉的缺點?我才不信你沒優點。”

薦才之多,讓曹老板都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把荀彧干掉。

曹丕的好友司馬懿,就被曹操征辟過兩次,第一個征的人不對,司馬懿不應,待被荀彧舉薦,就!

就荀氏之舉,就是要入潁川派系。

荀彧就是葫蘆娃他爸,一根藤上全是瓜,冠蓋京華桃李滿天下,宰相肚甫,王佐之才。

這是什么?這就是“士人清談”,不按教科書的談,旁人眼里再尊敬的完美人物,我給出我的判斷。

袁紹家再顯赫,郭嘉照樣給出不同的判斷:“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

郭嘉判斷的再對,可北盟是“以我為主”的勢力,有獨立的思考,有不同的判斷,照樣邀請袁紹為外交部長。

人都是有長短板的,用人用長不看短。孔融適合教書,放在了打仗的地方,那不是孔融不行,是沒放在合適的地方。

若有人判斷袁本初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就跟著念,那就是連最起碼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都做不到。

這是分泌信號素的蟻后,還是接收信號素的螞蟻,要征辟人為官的勢力,自然也會有自己的判斷。

這就是士人,士族,各有性格,競中有合,合中殺機隱伏。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