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皇帝  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力破萬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山溝皇帝 | 雨天下雨   作者:雨天下雨  書名:山溝皇帝  更新時間:2018-06-04
 
每一次擴軍的時候,火炮都是讓李軒最頭疼的,一方面是技術不行,這造炮本來就難,另外一方面隨著大唐新軍的規模過大和作戰區域的擴大,導致戰術也在發生變化。

戰術上的變化自然也就讓部隊對火炮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這讓李軒對于火炮也是提出了好幾次不同的要求。

當然了,之所以搞了好幾次的火炮需求變化,這也是因為大唐規模小,火炮數量少和種類少的緣故,如果大唐實力強大,每個種類的火炮都有的話,就不用這么糾結了,各種類型的火炮都來個百八十門的,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可惜的是,這是不現實的。

李軒只能在有限的資源里造出少數的火炮,并且確保這些火炮是大唐新軍目前所最需要的。

考慮了一番后,李軒先是讓兵部的作坊先搞一門這種一千三百斤的樣炮看看再說,反正現在船小好掉頭,好不好用先試著裝備一門再說,就和當初的八百斤意大利炮一樣,當時也只是造了一門而已。

至于大量制造的火炮,李軒考慮許久后,暫時就確定為兩種,一種是輕型步兵支援火炮,也就是一百五十斤的營炮,另外一種就是八百斤的意大利炮。

至于五百斤的炮,高不成低不就的,李軒已經是決定放棄掉了,后續不再制造了,現有的這五門單獨編為一隊,用到報廢就拿回去回爐造新炮,這火炮用的可都是珍貴的青銅的,銅料可是寶貴的很,炮就算打費了,這廢炮也得拉回去回爐造新炮。

至于一千三百斤的重炮,先讓工部的兵器作坊先研究著,造出樣炮再說,反正這一千多斤的重炮也不是那么好制造出來的,后續看看實際作戰效果再決定是否大規模生產。

一個炮兵營有四個炮兵隊,也就是說需要二十四門火炮,再加上每個步兵營都需要兩門一百五十斤的營炮,這加起來就是二十門,這些火炮足夠讓大唐王朝的工部兵器作坊生產好久了,至少三四個月內都看不到炮兵部隊滿編了。

除了炮兵營外,騎兵部隊也是進行了相應的擴編,而能擴編多少取決于大唐新軍能夠搜刮到多少戰馬,而興泉府本來就沒多少馬,之前明軍那邊都沒有成規模的騎兵,所以唐軍不管是繳獲還是從民間征召馬匹,這個數字都不會太高,少則數十一百,多也不過一兩百而已。

換句話說,大唐新軍的騎兵隊,其規模頂多就是從之前的數十騎擴充到一百多騎而已。

輜重部隊的規模擴充也不算大,從之前的四個隊擴充到了五個隊,之所以擴充不大,這是因為步兵營自身也會編入一個輜重排,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輜重營的后勤壓力。

剩下的刀盾兵和弓箭手,李軒并不打算繼續大規模單獨擴充這兩個兵種了,直屬刀盾兵和弓箭手,依舊各保持一個隊的規模。

這并不是說大唐新軍里不再擴充冷兵器部隊了,而是因為李軒將會把刀盾兵、弓箭手這些傳統冷兵器部隊大規模編為守備營。

但是考慮到最近兩次戰斗里繳獲了大量的明軍,大唐新軍勢必會以這些俘虜為基礎編成守備營,到時候這些守備營里也是冷兵器部隊,自然會是以長矛兵、刀盾兵、弓箭手為主。

根據大唐新軍里管理俘虜的資深人士,國舅白云奇的預計,他們將能夠從俘虜的現有大約四千人明軍里,挑選出合格的守備士兵大約一千人,而剩下的則是一股腦扔給工部下屬的那些作坊,如果安排不過來就讓他們去種田。

挑選出來的一千人,基本上都是之前宋志文招募的募兵為主,這些人身體素質比較好,也經過一些軍事訓練,不能白白浪費了。

這一千人,再加上之前的第一守備營里的士兵,剛好可以編成兩個擴編后的守備營。

守備營的編制擴編,但是和主力營不太一樣,因為他們是徹底的冷兵器部隊,而且兵員主要是來之于俘虜,所以李軒并沒有嚴格規定守備營的各兵種比例,沒有要求說一定要多少刀盾兵,一定要多少長矛手和弓箭手,只給出了每個營七百人的限額,至于士兵的搭配則是有什么士兵就用什么士兵,刀盾兵多就配置多一些的刀盾兵。

十個步兵營、兩個守備營、一個炮兵營、一個輜重營、一個騎兵隊、一個刀盾兵隊、一個弓箭手隊,這些部隊如果都完成的擴編的話,總兵力將會達到一萬人多點。

這里頭可不包含樞密院里的文職軍人,也不包含臨時征召而來的民夫,而是單單指能夠拉出去打仗的戰斗部隊。

而這還不是整個大唐的武裝力量,因為大唐王朝還有著捕盜營這種類似武裝警察的武裝力量,這個捕盜營不僅僅是用來維持治安的,關鍵時間也勉強能承擔一些低強度的作戰任務。

目前大唐是按照每個縣配置一個捕盜營來計劃的,每個營是五百人,三個營就將會有一千五百人了。

如此一來,整個大唐的軍事武裝力量,總兵力將會達到將近一萬兩千人。

而要長期維持一萬兩千人的職業軍隊,說實話單單憑借一個興泉府是不太可能的,不僅僅是沒錢沒糧,甚至連兵員都找不到。

整個興泉府也不過三十余萬人口,要湊足上萬兵力,就得從三十個人里選一人當兵了,而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因為大唐新軍到目前還只是募兵,不是每個貧寒子弟都愿意來當兵的,而不是每個人來當兵大唐新軍都要的。

之前的大唐新軍之所以能夠維持這么大的規模,那是把整個正泰縣都給壓榨的一干二凈,而且很多唐軍士兵也不都是招募而來的,他們一部分本來就是土匪,有一部分則是明軍俘虜,真正從民眾招募來的士兵其實也就兩千人左右。

如今大唐新軍一下子想要招募到五千人以上的合格新兵,難度可以說是相當大的!

為了解決兵員問題,李軒再一次加大了招募新兵的條件,提高了安家費的數額,同時也是籌備著正式給士兵發放薪餉。

因為之前為了吸引那些本身就認得字的人參軍或者是當官,李軒再早數月前就不再堅持大唐王朝不發俸祿的傳統,而是表明價碼發放俸祿,只不過那個時候俸祿都是徒有其表,不發銀子,而是發糧食、布匹這些實物作為代替的。

因為那個時候,銀子都拿去購買各種戰略物資了。

但是不管怎么說,既然官員和軍官們都已經開始發放各種實物作為俸祿了,士兵們薪餉自然不能一直拖著不發,哪怕發少一點也要發。

為此,李軒是讓兵部那邊根據如今的物價以及大唐王朝自身的財力,制定一個軍隊的薪餉制度,李軒給的指導意見就是:能少發就少發,意思意思就行了。

因為大唐新軍吸引士兵的核心,并不是一個月區區幾分銀子,而是管飽和分田!

讓一個士兵敞開了吃,這每個月的花費就不小,如果把伙食都折算為銀子的話,那么大唐新軍的士兵薪餉是絕度要高于明軍的募兵的。

更不要說還有田地免費發放呢!

但是稅部那邊苦著臉對李軒說,哪怕是現在不發放薪餉,稅部那邊都快拿不出足夠的糧食或者銀子維持大軍了,而且如果把伙食費用算進去的話,實際上這大唐新軍養一個士兵的成本足夠明軍養三個士兵了。

這如果還發放銀子,這日子沒發過了。

李軒也是納悶了良久,最后還是打消了發放薪餉的念頭,沒辦法,伙食標準是不能降低的,不然士兵就沒有足夠的體能,他可不想要明軍那種跑幾百米就累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士兵。

既然伙食標準高了,這薪餉自然也就沒有了,不過薪餉沒有,但是士兵的零花錢以及給家里花銷還是要給一點的,不用多,每個最低級的士兵給個五分銀子就夠了,再多大唐稅部也拿不出這么多銀子來。

聽上去這銀子很少,人家戚家軍夠吝嗇的了,一年也會發放十兩銀子呢,而大唐新軍比戚家軍還要吝嗇。

但是戚家軍是依靠高額的獎勵來激勵士氣的,而大唐新軍是依靠高標準伙食以及分發天地來激勵士氣的。

這兩者雖然方式不太一樣,但是追求的效果都差不多。

招募新兵,規劃新編制,籌建新的步兵營,這些工作雖然不需要李軒親自處理,但是他身為大唐王朝的皇帝,大唐新軍的最高統帥,實際上也是輕松不到那里去。

把這些任務都一一安排下去后,李軒依舊沒有閑著,因為他又要考慮該建立高一級的指揮機構,來讓完成擴編后的大唐新軍能夠有效作戰。

未來他是絕對不可能再親自指揮十幾個營作戰的,要想讓這支軍隊發揮出來戰斗力來,就必須有幾個統兵的大將分別指揮一支部隊。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