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皇帝  第九百二十一章 臨高要辦工業區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山溝皇帝 | 雨天下雨   作者:雨天下雨  書名:山溝皇帝  更新時間:2018-07-03
 
瓊州府作為島嶼,雖然說瓊州海峽并不大,但是說到底還是隔了一條海峽,而且島嶼上的人口不多,而且其中很多一部分還是黎民,他們很多人都是生活在瓊州島的身處,基本不和瓊州島沿海地區的人來往。

人口總量不多,而且農業發展的也不算好,所以地方經濟自然就不怎么好,收稅都是收不上來多少,這沒有稅收,地方財政就沒錢啊!

瓊州府幾個縣,一年稅收全部加起來也就十來萬兩銀子左右,而其中的瓊州府城就是占據了大半,因為府城那邊靠近瓊州海峽,同時也是瓊州道上主要的港口,會有過往的船只靠岸,繼而帶動了經濟,所以狀況好稍微好一些。

但是其他幾個縣全都是窮的叮當響!

偌大一個瓊州府,一年稅收也就那么十幾萬兩銀子,其中大半還得上繳國庫以及省財政,留給他們瓊州府地方財政的也就那么幾萬兩銀子而已。

這個數字,和其他經濟比較好的地區比起來,那簡直是差距大了,江南那邊隨便一個府,稅收都能夠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松江府的稅收,更是能夠達到三百多萬。

可想而知,瓊州府當發現可以對二九漁業公司收稅的時候,是有多么的激動!

一個二九漁業公司,貢獻的稅收就能夠和以往整個府的稅收比肩!

臨高縣令馮凱隆看呂平方的眼神,那就是跟看財神爺沒有什么差別!

這可是十幾萬稅收的,更不要說二九漁業公司還會直接、間接的帶動地方上的就業,乃是帶動整個臨高縣的經濟發展。

這要是趁機把臨高的經濟盤活了,再搞多幾家工廠的話,對于他馮凱隆而言,那就是巨大的政績,升官那是分分鐘的事。

如今的大唐王朝,雖然還沒有喊出什么經濟掛帥的口號,但是對于地方官員們而言,民生經濟依舊是非常的重要,做好了就是一大政績。

目前大唐王朝,對地方官員,尤其是縣令,知州、知府這三個級別的地方一把手,要求可是相當高的,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維持地方穩定!

這一點和歷代王朝差不多,誰的地盤上如果民不聊生,鬧出什么亂子來,地方官員可是要完蛋的。

再次,則是教化,何為教化?四個字來形容:忠君教育!

具體就是培養士紳以及普通民眾們對朝廷的認同感,對萬古圣君的忠誠!

當然了,還有什么孝道、文風昌盛之類的細節。

而穩定和教化再過來,那就是民生了!

民生,說白了就是讓百姓安居樂業,不管是發展農業也好,發展工業也好,總是就是要讓民眾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讓百姓們穩定生活。

人們活得下去,乃至生活的更好了,自然不會有事沒事就進山當土匪,玩造反,畢竟能好好的活著,誰也不愿意去冒險造反啊。

因此,發展民生經濟,其實也是有維持地方穩定的作用!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唐王朝花錢的地方多了去,對稅收的依賴是非常嚴重的,而要想收稅,地方經濟就得上去啊。

比如說臨高縣,如果沒有二九漁業公司,撐死了也就一年收幾萬兩銀子稅收,但是現在呢,有了二九漁業公司,馮凱隆琢磨著,一年的稅收有希望突破二十萬兩銀子。

這可是二十萬兩銀子呢!

除了那些上等富縣,可沒幾個能夠達到這個數字,甚至是江南那邊的傳統農業大縣,也不是說能夠達到就達到的。

到時候臨高縣就能夠獲得大量的地稅收入,哪怕經過國稅、省財政、府財政三級扣除后,臨高縣這里所剩下的地稅,估計也能有一兩萬銀子。

有了這個錢,能辦很多事了。

比如說把縣城里的道路翻修翻修,再比如說補貼農戶開荒,再比如說再扶持扶持,爭取能不能再搞幾個工廠出來。

送走了呂平方后,馮凱隆在縣衙門里把下屬的官員們都是給集中了起來,干什么,開會!

開會干什么,就是琢磨著怎么花錢!

按照馮凱隆的預估,到時候留在縣里的地稅收入,少的話估計有一萬五千兩,多的話興許能夠有兩萬兩銀子。

別看一兩萬的不起眼,但是對于這么一個窮縣而言,卻是一筆大款了,這筆錢不能亂花,必須用到刀刃上!

嗯,實際上他們也不敢亂花,更不敢貪污,督察院的人一年到頭都是盯著這些地方官員呢,對于督察院的官員們而言,平時對普通案件提供公訴,除非是大案要案,不然的話,對仕途的幫助有限,因為那是他們的本質工作,干好了是應該的,干不好就得完蛋了。

要想快速的升官?

根據督察院內部的經驗,有三個捷徑可以走:

第一條,上面有人,這一條不用說了,不管是在督察院還是在其他機構,那都是潛規則了,背靠大佬的話,升遷總是更容易的,甭管背后的這個大佬是因為你是人才賞識你,還是說因為親友關系對于特殊關照,效果都差不多,然而背后有人的,總是少數,大部分還是要靠著自己爬上去的。

第二條嘛,是辦大案要案,這種大案要案影響力一般都是非常大,有時候甚至能夠登上大唐朝報,那么不是上的全國版,但是只要能夠上省版,那也是能夠收獲大把的威望,升官那是板上釘釘的,但是這種大案要案哪能這么容易碰上啊!

第三條,也是最容易實現的一條,那就是抓貪官,督察院內部的御史們,最喜歡干的事就是抓貪官,甭管是京師里的督察院,還是說臨高縣里的縣督察院,甭管是都御史,還是小小的普通御史,他們最喜歡干的就是抓貪官,只要能夠抓到并成功定罪,那么升官加爵那是百分百的事。

所以督察院里的御史們,天天有事沒事就盯著其他機構的官員,在臨高縣里,縣督察院的幾個御史,那可是天天都盯著馮凱隆他們,要是敢把這財政亂花,明天督察院的御史們就敢給他們扣上瀆職的罪名。

如果馮凱隆他們膽子大了敢直接把這些錢弄進自己腰包里,他們都敢直接捅到府督察院里去,然后申請軟禁調查,而一般有比較明顯的證據的話,上級的督察院通常都不會拒絕申請,相反還特支持!

而貪污官員一旦查出來,丟官去職都別指望了,最輕的也得判刑被流放,重一點的就是斬首抄沒資產,更嚴重的還會牽連家人,那可就不是抄家了,而是滅族了!

當貪腐官員被流放,被抄家,被滅族的時候,御史們也就升官了!

所以不管是在金陵城里,還是在地方上,甭管是省級還是府級又或者是縣級,督察院和地方官員都是天生對立的。

馮凱隆身為內閣文官的一員,自然是知道督察院的那些家伙有多難纏,別說貪腐了,連瀆職都是需要絕對避免的。

所以這錢,得考慮好怎么話,還要花的好!

開會的時候,眾人也是各抒己見,有的說補貼農戶,估計開荒,有的時候返修縣學的校舍,然后給入學的學生發放一定的補貼,爭取培養更多的人才。

還有的說返修官道、修建水利設施,總之說什么的都有。

而其中一個提議讓馮凱隆很感興趣,那就是效仿那些商貿大城市,在咱們臨高也搞一個工業區?

搞工業區?這個想法不得不說,很大膽!

誰都知道工業區好,但是真正敢搞的,或者說能夠搞起來的卻是沒多少城市!

目前搞工業區,搞的最好的自然就是五大通商港口了,然后還有其他次一級,但是有工商基礎等各種優勢的城市。

比較大型的工業區,其實沒多少,也就那么十幾個而已,全都是在大城市里。

而中小型的就多了,因為大唐王朝對工業區這種東西,基本上是保持鼓勵態度,地上上有實力,有信心,甚至都不用經過申報,你自己就可以搞了。

當然了,你想要獲得上級財政的補貼就別指望了。

但是,從來都沒有單純的某個縣自己搞工業區的,基本上都是府級衙門主導,甚至省/道級衙門主導的。

哪怕是上海縣這個通商港口,雖然上海工業區就在上海縣城的城郊,但是這個工業區可不是上海縣的縣令帶和一票上海縣的地方官員搞的,甚至都不是松江府、江南道的衙門負責的,那是內閣那邊直接主導建立的。

巨額的投資超過半數都是中央財政出的錢,江南道財政負責了剩下的一部分,松江府財政又負責了一部分,上海縣財政,人家就只出了一小部分而已。

臨高也搞工業區,能夠得到上級財政的支持嗎?興趣瓊州府財政能夠支持一二,但是省級財政別指望了,中央就更別指望了。

臨了,能夠擠出那么兩三萬兩銀子就撐破天了,這些銀子不僅僅要用來平整地形,修建道路,擴建港口,修建基本的廠房,甚至都還要擠出錢來進行稅收補貼。

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