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皇帝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微服私訪秦淮河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山溝皇帝 | 雨天下雨   作者:雨天下雨  書名:山溝皇帝  更新時間:2018-08-28
 
為盟主“煩人的煩惱”加更!感謝兄弟的支持!

以傳統觀念來說,舉人入仕后,肯定是不如進士的進前途好的,尤其是在經歷過科舉制度完善的前明,別說舉人不算正途了,就算是同為進士,不入翰林都沒有辦法成為部堂高官。

盡管大唐王朝和前明的科舉制度不一樣,而且是建國初期,對官員的缺口極大,哪怕是以舉人功名入仕也能夠獲得官職并升遷,但是總歸到底,士子們還是擔心,認為舉人就去入仕的話,以后的發展肯定受阻。

所以但凡是有點心氣的人,都是想要直接參加會試,而不愿意以舉人功名入仕。

實在考不上了,或者是有其它迫不得已的理由,才會直接以舉人的功名入仕。

這種傳統觀念,也是讓李軒當初試圖以鄉試代替省考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不甘心啊,既然鄉試無法代替省考,那么就另走他路!

所以,現在的李軒干脆是斷絕了在鄉試、舉人身上的想法,既然士子們不愿意以舉人功名入仕,那么就干脆不要以舉人功名入仕好了,不就是進士、博士嘛。

這個簡單,朕直接擴大會試的規模,設立各省會試分考點作為省考,也是一樣的效果。

所謂的進士、博士和舉人,會試和鄉試,不過就是稱呼上不一樣而已。

李軒的最終目標,和進士、舉人之類的沒啥關系,也和會試、鄉試什么的沒關系,他的真正目標是建立起來完善的官員考試制度。

這種考試制度,不僅僅是用來招募中級官員的,而是要來招募廣大的基層官員的。

用品級來說,那就是正七品和從九品的差別。

但是會試分考點的計劃行不行得通,后期效果如何,會造成什么比較大的影響

具體還得看宣平八年的科舉情況進行的如何,尤其是直隸四道會試分考點的考試是否成功。

這個消息在年初傳出來后,對于直隸四道的士子們而言,自然是高興無比啊,因為直隸四道會試分考點,只允許本地戶籍的舉人進行報考,外籍是不允許報考的,而且考上之后,雖然不安排在本道任職,但是安排的職務也會是在直隸其他三道。

直隸四道,這可是繁華地方,其賦稅占據了整個帝國將近一半的賦稅,在這樣的好地方里任職,自然是被官員們視為肥差,這撈外快都能比在窮鄉僻壤里撈得多。

因此直隸四道直接開設分考點,對于他們的當地士子們而言自然是好處多多,他們不用去拼會試、殿試了,可以直接在家鄉進行考試,名額更多,競爭更小。

但是其他省份的士子就有意見了。

憑什么直隸四道的有分考點,我們那里就沒有啊?

士子們的意見,還是需要進行一定尊重的的,所以很快禮部那邊就是傳出來了消息,直隸四道的會試分考點,只是試行,如果試行效果好的話,那么就會陸續在各省進行。

這個消息,讓士子們滿意了,但是卻也引來了更多的議論聲。

什么議論?

不少人都擔心,這么大規模錄取士子,對財政的壓力將會極大。

要知道大唐王朝本來就是一年一科舉,進士科之外還有博士科,每年一千多號人都不怎么好安排了,如今各省都來分考點的話,就算一個省幾十個人,那么加起來那也是幾百個啊。

這樣的話,大唐王朝一年就出現兩千多個進士、博士需要安排,需要給他們支付工資。

這個壓力是非常大的。

不少官員們的擔心,以他們傳統的眼光來看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李軒看來,卻是多余的。

誰他媽規定進士就必須是七品官的,從九品也是可以的嘛。

按照李軒的設想,所謂的進士、博士功名,只是讓他們取得了入仕的資格證而已,而不是讓他們一步登天,讓他們從基層做起很正常啊。

到后期的話,大唐王朝的所有官員,哪怕是最基層的科員,都是需要從會試里選出來的。

這一次把進士的品級從正七品降低為從七品,就是一個試探,如果順利的話,明年李軒就決定把新科進士的品級降低而正八品,再過幾年,就降低為從八品,再到正九品,從九品。

到時候,最理想的情況就是一甲的進士及第是正九品,二甲和三甲進士是從九品。

別指望著考中進士后就一步登天當什么縣令了。

別說以后了,就算是現在也不行了,大唐王朝的縣令品級可不是傳統王朝的正七品,而是正六品,正兒八經的核心中層官員,別說縣令了,就算是縣丞那也是從六品。

新科進士不過是七品而已,當不了縣令,去年的新科進士下放到地方,都是下放到地方的各級地方衙門的各部門里任職。

這一點,其實很多新科進士也不滿意,但是不滿意也沒有辦法,如今的大唐帝國就這個鳥樣,你想要當官就按照這個來,不愿意滾蛋!

天底下的讀書人多了去,想要當官的更多,不差你一個。

更何況,當官對于讀書人,乃至對于所有國人而言,都是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幾千年所形成的官本位環境,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而且李軒也沒有打算去改變。

進行了新一輪改革之后的宣平八年會試,就是在諸多人的關注中開始舉行了,不過相對來說,金陵城里的會試倒是沒多少人關注了,關注的都是直隸四道的分考。

江南道的分考更是引人關注,同時也是報考人數最多的一個分考點,足足有五百多名舉子報考,并競爭二十名進士科、二十名博士科,一共四十名貢士的名額。

錄取率甚至比金陵城的會試還要更低一些。

金陵城的會試,考生預計有五千多人,而錄取人數預計是千人,比例大概是五比一,但是江南道的錄取率則是達到了十比一。

為何?

這是因為江南道的舉人數量是在是太多了,作為讀書風氣最為濃厚的一個地區,這里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大唐王朝為了照顧其他省份的士子,宣平六年開始,也是效仿前明,錄取進士各省嚴格限定錄取人數,江南道每年的名額其實也就四五十個左右。

這個名額對于一個道而言,算得上是很多了,比其他省都要多。但是對于江南道這種文風濃厚的地區而言,卻還是少了。

他們每年的競爭都是相當激烈的,如今多了這么一個分考的途徑之后,很多江南道的學子都是跑到分考點來報考了。

更加不要說,分考點里考中的考生,是會分配到直隸四道任職的,這對于很多考生而言是莫大的吸引力。

當然了,有得也有失,去了分考點考試,考中了也別指望能夠直接進入京畿各機構里任職了,只能是期待以后調任,升職再進入京畿了。

在金陵城參加會試的話,名次優秀者,是有可能被直接分配到京畿各部門任職的。

在京畿任職和在地方任職,這里頭區別是很大的。

二月下旬,會試正式舉行!

李軒和往年一樣,親自坐鎮金陵城的會試考場,不過還是和往年一樣,他只露了個面,然后就回到后頭處理其他事務了。

考生們,基本是沒有希望近距離看到李軒的,真正要看到,還得等到殿試以后,到時候李軒會親自主持考試,甚至當場閱卷,這也是絕大部分新科進士一生當中,僅有的一次近距離看到圣天子的機會。

畢竟殿試過后,他們就會到各處任職,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很難升到高層,然后再見到李軒的,只有少數幸運兒可以一路爬起來,然后有再一次見到李軒的機會。

這一次會試的難度,明顯是要比往年的要難一些,尤其是理科的內容。

沒辦法,隨著大唐陸續開展近代教育,而且也是在科舉中加入了理科內容,所以甭管愿不愿意,想要步入仕途的學子們都得學習理科。

在學習的時間久了,學習的人多了,也就讓學子們的綜合理科水平漸長,如果現在還是以早幾年的難度來出實體的話,估計很多人都能考滿分卷子,但是這樣也就失去了選撥人才的作用。

因此加大難度是必須的。

但是這樣也就使得了很多學子們愁眉苦臉了,尤其是去年考不上,今年好不容易學習好了,再來考,發現難度又加大了,其中的絕望是外人很難理解的。

怎么說呢,考不上的人有,但是考上的人還是會有。

五千多人里,總是要挑選出來千人的,因此不需要你做的多好,只需要比其他人好就行了。

外頭的學子們對著卷子苦思冥想的時候,李軒也是簡單的處理了今天的瑣事,然后就直接返回后宮了。

今天的事不算多,主要是科舉的事,而科舉的事李軒也是吩咐了下去,自然有人盯著,所以他很快就返回了后宮,但是沒多久,他就是偷偷的帶著侍衛和秘書溜出宮去了。

趁著難得空閑一天,他要來一場謀劃已久的微服私訪!

微服私訪的目的地嘛,自然是李軒向往已久的秦淮河!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