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上,滿桂冷眼看著這些潰兵,心中非常地驚訝。
當李鳳翔帶來口諭,說有通州潰兵過來時,他還無法理解。畢竟那時還一點動靜都沒有,皇上難道能掐會算不成?如今,他算是服了!
這種潰兵,不要說京師了,就算是其他邊防重鎮,也是不會讓他們進城的。
滿桂和建虜打交道多年,自然也熟悉建虜的套路。這種驅趕混雜著奸細的潰兵過來,如果放進城來是最好,不能的話,也能打擊守城兵卒的士氣,可謂是不用白不用的伎倆!
但這次皇上早有口諭下來,也事先傳遍了城頭。那些守城士卒一見之下,也如同滿桂般吃驚,而后絲毫不懷疑城外潰兵中有奸細存在。因此每個人都堅決認為,絕對不能放這些潰兵進城。無形之中,士氣不降反升!
滿桂老于軍伍,只一瞧這城外潰兵,就知道是不同地區的勤王軍士卒組成。要查奸細,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他當即讓人大喊傳話:“皇上早有旨意,勤王軍聽從孫閣老調遣。爾等潰散回京師,分明是建虜在你們當中混入了奸細。誰若再嚷著要進城,十之八九便是奸細。緝拿了往見孫閣老,便是大功一件!”
之前關寧軍等勤王軍想進城都不允許,因此這些城外的潰兵也只是抱著一絲期望,希望自己人少能放進城去。沒想城頭這么一說,那些嚷嚷著的人,不管是不是奸細,頓時都閉嘴了。
特別是那些嚷得起勁的人,更是擔心地看著周圍那些盯著自己的同伴,懷疑一個不小心,便會被他們綁了去領功。
滿桂讓人喊話后便不再理睬,在巡防城頭之余,不時抬頭看下皇城方向。心中有著一絲擔憂。昨晚亂成那樣,顯然是有人想搞事,也不知道皇上能處理得過來么?
一如他所擔心的那樣,此時的大朝議中,已經有人開始發難了。
只見山東道御史孫立出列奏道:“臣有一事十萬火急,冒死奏于陛下!”
胡廣一聽,眉頭一皺,這在討論財稅一事,先是被他們扯到輔臣廷推上面,接著又有嚷著十萬火急之事,要是不準,豈不是輕重不分?
話題不自覺間被扯遠,讓他實在有點不喜。不過又不能硬拉回來,便只好點頭示意,算是準了。
“陛下之策,想要食君之祿者,率先出錢出力,使我大明君臣上下一心,共御外敵,實在是絕妙。”
孫立躬身所奏之事,事關這里上千文武百官的切身利益,因此他們一聽之下頓時一個個都轉頭注視著他,聽他夸獎這策時,很多人的臉上都露出一絲不喜。更有幾個人,似乎有隨時出列奏事的樣子。
誰也沒想到,孫立接著話鋒一轉道:“但廠衛辦差,素來橫行霸道已久,前朝魏逆便是一例。臣彈劾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仗勢欺人,趁機威逼利誘,中飽私囊,東廠提督曹化淳包庇同僚,狼狽為奸,致使全城民怨四起,建虜未至,城中已是亂象頻生。”
說到這里,一臉正氣凜然,跪地哭喊道:“駱賊之事,人證物證俱在,數額之大,足以極刑。臣雖知廠衛虎狼也,但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冒死奏于御前,望陛下還京師百姓、百官一個公道,平息民憤!”
一聽這話,頓時不少人出列,紛紛附議。一個個都表現出那種為民請命,不惜上刀山下油鍋之勢。
胡廣聽得冷笑了起來,早知道他們會拿這事做文章。如今眾目睽睽之下發難,而且還是彈劾廠衛的頭,無非一個是要看自己怎么處置,第二個是想從側面說明,這策是好的,但下面執行不力,會擾民,引民怨。話外之意,還是不要了吧!
要是原來的崇禎皇帝,被他們這么一搞,還真有可能懷疑人生,不,是懷疑廠衛的節操又自廢手腳了。
可如今坐在御座上的,卻不是那個沒什么經歷見識的少年皇帝了。胡廣冷笑地看著他們,并不說話,只是一揮手。
邊上站著的太監便轉頭向外,大聲喊道:“宣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曹化淳覲見!”
立刻,外面便傳來動靜,顯然是早已等待多時了的。
文武百官轉頭看去,只見東廠提督曹化淳在前,幾名番子在后,押著一個披頭散發之人過來了。
有幾個眼尖的人,一下便認出了那披頭散發之人,立刻失聲驚訝道:“駱養性?”
果然,等走到近前時,大部分人已經認出那人是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只見他一臉慘容,失魂落魄的樣子。
那山東道御史孫立則是看得目瞪口呆,他來早朝前還確認過駱養性好像一點事都沒有,因此才信心滿滿地開始彈劾。沒想到駱養性竟然已經悄悄被抓,看模樣,還是認罪了的樣子。那自己這一招,豈不是相當于打到了棉絮上了?
曹化淳目不斜視,近到御前后,躬身奏道:“奴婢奉旨緝拿駱養性,人證物證俱在,駱養性也當場認罪!”
得,看來至少對于曹化淳的彈劾是不成立的了。
胡廣冷冷地注視著跪在那里垂頭喪氣的駱養性,過了好一會后忽然問道:“你可知罪!”
駱養性原本以為自己和文官的關系不錯,在崇禎皇帝登基后,如同那些東林黨人盡數被召回一般,他爹駱思恭因為被魏忠賢排擠,他便替代了魏閹倒臺后被處死的田爾耕成為錦衣衛指揮使。
可實在沒想到,自己竟然被那些文官坑了一把,還坑得自己連喊冤的可能都沒有-人證物證俱在。他知道,被所謂的同盟,那些文官們拋棄了之后,自己罪責難逃。
“陛下,臣知罪,臣錯了!”駱養性懷著一絲僥幸,痛哭流涕地認錯道,“懇請陛下再給臣一個機會,臣定然不會再犯。臣……”
“住嘴!”胡廣冷聲喝道,“枉朕如此信任于你,你卻還在非常時期如此肆無忌憚地知法犯法,敗壞錦衣衛名聲,引得百官怨恨,傳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