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說到這里,想起皇上之前的決策,便馬上又補充道:“這糧食缺口甚多,如今只有從京師調撥才行。不過可以按陛下之策,派出御史監督地方,由永平周邊州府先行給糧,臨近州府再補之,最后京師補還。”
頓了頓后,溫體仁仔細考慮下,還是搖搖頭道,“可京師這邊,糧食也肯定不夠。京師乃是根基,糧食一定不能缺,不能生亂!”
胡廣一聽,一拍手決定道:“那就讓京師南邊諸州府也依次給糧,派出御史,東廠和錦衣衛三方督促!”
要說派出監督的人員,溫體仁說是御史,胡廣還更相信廠衛。不過也不能什么事都只用廠衛,因此溫體仁說得御史也沒有排除掉,該用還是要用,免得不做事情吃干飯。
皇帝這么說,其他人自然不可能有意見,這事就這么定了。
這糧食的事情算是有個著落,那另外還有一件事沒解決了。溫體仁想著,便提醒道:“陛下,那這勞力怎么辦?要是再征調民夫,加派勞役的話,如今這形勢,怕是會引起更大的災情!”
大明百姓的一個很沉重負擔,就是勞役。如今遭了兵災后還要加派勞役的話,很大可能是讓原本還能勉強度日的百姓,也加入破產行列,甚至因此家破人亡。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很大概率的事實。
胡廣聽了略微一想,頓時想起一事,馬上指示道:“昌黎之戰不是有三千左右的俘虜么?全都押去永平,不用在意損傷,就用這批勞動力蓋房。暫時也不要求蓋多好,能讓百姓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成!”
他原本是想著索性用水泥來幫永平百姓重建家園,可轉念一想,水泥這個東西才剛試驗出來,重建高爐量產都還沒有開始,中間肯定和試驗有區別,一開始的產量絕對滿足不了需求。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水泥是個新鮮事物,如何熟練地用這個水泥,也是有個過程的。如果馬上要用到永平那邊去,這中間過程地摸索之類很耗時間。以眼下朝廷的財力,實在耗不起!
因此,胡廣提都沒提水泥這事。就讓那些俘虜先按最簡單,最熟悉地建吧,等以后機會成熟了,再用水泥重建便是。
聽著皇帝給出的方案后,溫體仁第一個出聲贊成道:“陛下所言極是,原本這場浩劫就是那些俘虜所帶來的,如今讓他們去重建永平,正是給他們一個贖罪的機會。臣附議!”
“臣也附議!”張至發跟著表態。
其他人自然不會有意見,跟著贊同了。至于那些俘虜的人權?人權是什么,能吃么?
重建永平的勞力如果只是這些俘虜的話,還是不夠的。不過以這些俘虜為主力,那么多老弱再出一些力氣,也算是能將就下了。
這事算是議完了,胡廣心中還有一大堆事情,正想再提之時,卻見戶部尚書畢自嚴躬身奏道:“陛下,京師糧食管制之策,該是如何發放?還請陛下明示!”
他被皇帝指派這事,只有一個大概,不知道具體該如何做。心中早已憋了很久,此時一看有機會,便馬上問了。
胡廣一聽,心想這事就是自己接下來要討論的事情之一,既然提出來了那就先說吧。
于是,他馬上就指示道:“京師糧食配給,就按人頭來,不過要區分大人小孩,按最少的量進行配給。如今的目的,是不能餓死人,但也要結余出盡量多的糧食。”
說到這里,胡廣停了停后又道:“凡家有余糧者,不得配給糧食。如若有糧而又來冒領者,十倍罰之!”
畢自嚴一聽,心中一聲苦笑,連忙問道:“陛下,這家有余糧者恐不好區分,臣該如何形勢?是讓廠衛提供名單?”
溫體仁聽了,插嘴說道:“陛下,這個怕是極難掌握,就算由廠衛提供名單,恐怕也會導致混亂。”
他不好直接點明說要是廠衛中有人拿此事做文章,欺上瞞下的話,就算東廠和錦衣衛一起行事,互相監督,可只要出了一起事情,就會被心中不滿者借機生事。對于這種事情,溫體仁心中是再明白不過了。
胡廣聽出了溫體仁話里的意思,仔細想想確實也難操作,便知道自己有點想簡單了。
他仔細地想了一會,便斟酌著說道:“你們看,這樣可好,凡是領取配給量者,具體到人名,而后等災情過去,便得出勞力償還,且不能冒名頂替,也不能讓他人代勞。”
這樣做的話,那些有頭有臉,家里確有余糧者估計就放不下這個身段,為了一點點糧食而和普通人一般流汗。
不過說不定這些人家為了添亂,或者為了節約家中余量,就把家里仆役遣出來領取糧食了。
胡廣說完后,畢自嚴這次沒有意見,畢竟以前可沒有先例是免費配給糧食,而且這種對于他來說,可操作性很強,當即回應道:“陛下英明,此比今后還糧要好多了。”
那些有錢人家知道要是以后可以還糧的話,搞不定這次就會讓人領取糧食,給朝廷添亂。
溫體仁在邊上聽了,跟著補充道:“領取糧食之際,除重病癱瘓不能親臨之外,其余人等,皆要本人領取。”
胡廣聽了,點頭稱善。見無人再補充,便提醒畢自嚴道:“趁著這個機會,戶部要做好人口統計。如若不是在籍之人,這次一定要登記造冊,不能漏掉。”
明朝時期,隱戶很多,就算是到了后世,也一樣有隱戶,不過不是為了逃稅,而是超生之類,原因有所不同。
此時接著糧食配給,算是能比較準確地統計下人口,也是一件好事。對于朝廷來說,統計在籍的人數越多,稅收自然會更多,是件好事。
胡廣說完之后,見沒人再就這事進行補充,他便嚴肅了起來,看著底下的臣子說道:“建虜出關,京畿之地的戰事基本將結束。朝廷各衙門當統計戰損情況,各地受兵災情況,必須做到全盤掌握,有功獎之,有罪罰之,有災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