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試驗的執行者,崇禎皇帝心中其實也已經有了人選。這個人選,就是即將回大明的錢富貴。
想當初,自己就答應過錢富貴,當好內應,便許他一個衣錦還鄉的前程。不過他當內應的事情,卻不方便公之于眾。因此,他的功勞,注定只是少部分人知道而已。如果只是如此的話,第一個不好賞賜,第二個也不足以讓錢富貴能衣錦還鄉。
因此,把種牛痘預防天花的功勞,賞給錢富貴,就可以用這份功勞為借口,給錢富貴一個爵位。而且所有人,包括子孫后代都會銘記住錢富貴,感激他。
這份功勞,真要比起來的話,顯然要比他當臥底的這個功勞更大。對他本人,對他家人,對其他人都好!
另外,把這份功勞賞賜給錢富貴,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就是崇禎皇帝這次大張旗鼓地宣傳,不止軍功授爵,不止皇親國戚受爵,只要利國利民,有大功勞的,他都愿意封爵。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鼓勵大明百姓的積極性,讓他們更有動力去建功立業,做一個真正對大明有用的人。
而這,最好的效果就是豎一個榜樣。陳實功一個例子還不夠,要再來一個。
試想一下,錢富貴以前可不是醫師,更不是名醫。就宣傳他平時注意觀察,發現擠牛奶的人一會得天花,由此開始琢磨,最終發現了種牛痘能預防天花。這樣的事情一傳開,絕對會給大明所有人,包括那些覺得自己很普通的人一個念想,說不定自己多觀察,多琢磨,也能踩個狗屎運,做出一件大好事,得以封爵呢!
這么想著,崇禎皇帝就私聊錢富貴,把這個情況給錢富貴說了下。通過聊天群來溝通,可以說,這個事情,除了崇禎皇帝和錢富貴他們兩個當事人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會知道,種牛痘能預防天花這種事情,其實是崇禎皇帝的功勞。
錢富貴一聽完之后,當時就激動壞了。功勞那個大,名聲那個好聽,他自然分得清楚。這么大一份功勞砸給他,頓時,以前擔驚受怕的日日夜夜,轉瞬間就忘記到九霄云外去了。
倭國的戰事在繼續,等到了十月初,明軍已經推進到了仙臺。之所以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推進到了這里,其實并不是明軍多么能征善戰。更多的功勞,其實還是糧食。
各地大名手下,越來越多的軍卒,百姓逃亡,紛紛投靠明軍。以至于到了后來,為了得到明軍的賞賜,為了投靠明軍之后能過得更好。大明敵對勢力的那些底層人物往往造反,扭送他們的大名等頭目前來投靠大明。
因此,到了后來,基本上是大明軍隊不再主動攻城略地,為是作為一支戰略性威懾力量。對付倭人,基本是還是用倭人。投靠大明的百姓,則可以用賑災勞作的形式活下去。而俘虜的那些,如大名一般的頭目,就用崇禎皇帝首創的方法,公審后交給憤怒地倭人親手殺掉;而其他軍卒,則押去石見銀山挖銀礦,還有挖硫磺礦等資源。
仙臺這個地方,是效忠于德川幕府的。這里的大名,是伊達政宗,經歷過戰國,臣服于德川家康,因此被封在仙臺,是為第一代大名。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就是在崇禎九年病死。臨死之前,當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都親臨床前守候。不過在這個位面,因為我國的內亂,操心地多,特別是豪格突襲江戶,把德川家光的首級做成了夜壺,還把天皇給上了,這些事情,都很是打擊了伊達政宗,比原本歷史上提早了幾個月,明軍還沒到達時,就一命嗚呼了。
伊達政宗的兒子伊達忠宗臨危受命,成為仙臺第二代大名。在原本歷史上,這個被評為“守成的名君”的伊達忠宗,面對亂局,根本無從著力。
據說豪格帶著天皇一路北逃,和伊達忠宗打了一仗之后,兩方人馬都是損失慘重。而后,豪格繼續北逃,而伊達忠宗卻被他的手下百姓造反,打開大門迎明軍,幾乎就是兵不血刃地占領了仙臺地區。
再往北去,就是奧羽山脈,道路難走,而且北面沒什么重要的城鎮,加上再往北,天氣已經冷了,他就下令明軍停止前進。至于那些想要功勞的倭人,是不是會繼續向北尋求立功的機會,他就不操心了。
駐扎在這仙臺時,盧象升意外地知道了一件事情。
就是在萬歷四十一年(也就是1613年),仙臺大名伊達政宗為了與外國通商,邀請傳教士,派遣使節乘坐仙臺藩制造的洋式帆船桑帆號出洋遠航。使節的副使是家臣支倉常長,他們橫渡太平洋,在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登陸,之后又橫渡大西洋,到了西班牙的馬德里,最后到達意大利的羅馬,等到再回到倭國,一共花了七年時間。
盧象升可是知道,崇禎皇帝有意美洲,之前派出的第一批先遣船隊,也是他這里派出去的。從仙臺這邊的事情說明,皇上所設想的跨越大洋到達美洲,在倭國這里又有實際例子,說明是完全可行的。
于是,他把這個事情通過聊天群做了稟告。
崇禎皇帝對此只是笑笑,他通過聊天群,能時時和第一支先遣船隊聯系。他知道,此時那支先遣隊運氣比較好,已經波瀾不驚地在北美洲登陸,就在后世舊金山所在,正在建立大明在北美的第一個基地。
基于倭國現狀,崇禎皇帝便下旨,讓錢富貴和吳達濟等人帶著多爾袞等重要俘虜返回大明。而盧象升,則還要繼續坐鎮倭國,一直要等到幾個受封倭國的藩王到達倭國,給他們劃分具體的地盤,交接完成之后才會回來。
其中,吳達濟返回朝鮮,并沒有立刻進京。而錢富貴,則被崇禎皇帝安排他先去了遼東,在那邊牛馬成群的地方,找到了出牛痘的牛,只需要試驗幾次,就帶著成果,趕到過年前到達了京師。
在他到達京師之前,多爾袞等人已經先一步被押解進京。京師這邊,好久沒有熱鬧,因此,在年底這次祭拜英烈的時候,得知滿清余孽,偽皇多爾袞要被拿來祭奠英烈時,全城百姓又再次出動。如今滿清余孽這種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了,以后不看就沒了。
相比起以往的時候,如今京師百姓對于大明擒獲滿清頭目,已經有點見怪不怪了。以大明如今的國力,滿清余孽也只是跳梁小丑而已。
因此,這一次,雖然看得人多,卻沒有那么轟動,看完也就完了,最多給親人朋友上柱香告訴下,又一個仇人得到應有的報應了。
在滿清余孽這個話題上,京師百姓更多的反而是集中議論多爾袞等人,在倭國作惡多端,竟然會被倭人百姓給逮住,還把他們給閹割了。可見,善惡到頭終有報,以前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等錢富貴進京的時候,就處于這種背景之下。大部分百姓,還是在忙著過一個好年了。
到京師的錢富貴,不由得感慨萬千。
想當年,他就在京畿之地,永平府被建虜掠走。那個時候,他可是記得非常清楚,大明根本就沒有這么繁華。每次到了年底,總有人要凍死,總有人為了過年而愁眉苦臉。
可是如今,他才多少年沒有回來,路上回來的時候,他就經過了永平府,當時,他就不敢這是永平府。
當年離開永平府時,他可是記得非常清楚,建虜一把火把永平府燒了,還把老弱都趕在城外等死。可是如今,不但已經恢復了以前的繁榮,反而更甚,真是認不出來了。
而在京師這邊,看著百姓富足,安寧,對于剛從倭國回來的他,回想起倭人的現狀,甚至回想起他以前在豪格身邊時,所見過的朝鮮以及遼東這邊百姓的情況,就不由得最是感慨,最是認識到,如今大明強大,百姓是多么的幸福。
不過,錢富貴并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感慨,崇禎皇帝為他考慮,讓他一到京師就去禮部衙門了。
禮部衙門這邊,官員們都在忙碌,畢竟到了年底,要總結今年,計劃明年,誰也沒有空閑。
但是,當錢富貴出現在衙門前,當眾衙門口的差役,還有經過的官員百姓等,大聲說出,他有辦法能解決天花的時候,所有人都爆了,甚至連禮部尚書孫元化都聞風趕到了衙門口,激動地問錢富貴道:“你說你能解決天花,此言當真?”
天花威脅著每一個人,不分貧富,不分貴賤,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時崇禎皇帝舉的例子,就是天花了。
錢富貴面對圍觀的人群,有地位崇高的禮部尚書,也有一般官員,還有經過的百姓,人數之多,里三層,外三層,要是一般人的話,早就怯場了,那見過這種陣勢。
但是,錢富貴卻已經歷練出來了,什么樣的陣仗沒見過,光是他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經歷,就已經能讓他處事不驚。因此,面對如此情況,他還是很從容地回答道:“大人,小人既然來了京師,那就是有把握的。小人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來欺瞞朝廷,欺瞞圣君!”
對于他的不亢不卑,孫元化也很是驚訝。他立刻著手安排錢富貴,并準備驗證錢富貴的方法真假。
這個驚天的消息,傳播的實在太快。才半天時間不到,其他六部都派人過來問情況,甚至連廠衛,都察院等等都來了。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哪怕那些在聊天群中有和錢富貴對話過的大明高級官員,都不認識他其實就是那個大明第一號,對于滅掉建虜功勞最大的那個密探。
崇禎皇帝也是裝模作樣,假裝不知道這事,特意下旨,讓錢富貴當眾證明他的辦法。
于是,出牛痘的牛找來,死囚提了六個,感染天花的人找一個來。條件齊備,立刻就當眾試驗起來。五天之后,種牛痘的五個死囚,又和天花感染的人一起相處,卻一點事情都沒有。那個沒有種牛痘的死囚,則感染了天花,執行了死刑。
可以說,除了崇禎皇帝之外,所有人都在期待一個好結果,甚至有很多人都在向滿天神佛保佑,希望這個辦法有用。最好的結果一出來,頓時,不但京師轟動了,甚至全天下都轟動了(通過聊天群系統,即時把這個結果告知給了天下)。
人類史上威脅最大的傳染病之一,就這么被一個名不經傳的普通人給解決了。這個事情,不但是結果讓人震驚,而且這個獻策之人也同樣讓人震驚。一如崇禎皇帝所預料地那樣,這個話題頓時就占了這個年節話題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他事情,所有人都沒興趣去討論了。
崇禎皇帝也趁這個機會,立刻下旨,接見錢富貴,封其為民侯,兌現他的諾言。
當然了,到這個時候,如溫體仁等大佬,還有劉興祚等人,則已經知道了錢富貴的真正身份。由此,他們這些精明的人,才不相信種牛痘這事是錢富貴發現的。聯想到崇禎皇帝各種匪夷所思的發明發現,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去猜測,和真正的事實相距也不遠了。
不過他們知道與否,都不會影響現實。最多他們在給子孫的只言片語中,會有提及一下此事而已。
崇禎皇帝是個通情達理的人,知道對于眼下的錢富貴來說,他最期盼的是什么。因此,也沒有挽留他,就讓他立刻快馬離京,趕回家去過年。
之前的時候,他安排地比較匆忙,就是考慮到了這點。
多少年沒有回家了,多少個夢中,想著自己能衣錦還鄉,此時此刻,得以成真,錢富貴自然日夜兼程,就想著在過年之前,趕回家鄉和家人團聚。
家里的父母,還有老婆孩子,夢中都在記掛著的他們,終于要能見到了。
大年三十這一日,錢富貴終于一臉疲憊地看到了家鄉的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