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事?
剛剛收到海州送來的書信,十八姐生了,是個閨女。ωヤノ亅丶メ..
怎又是個閨女?
閨女挺好,再說我和十八都年輕,還怕沒機會生兒子?而且我家也不重男輕女。
對了,你家祖上有女官家。
武好古今天是笑著來到蘇東坡的右丞府拜訪的,因為他剛剛收到了海州寄來的書信。信上潘巧蓮很遺憾地告訴武好古,她又生了個女兒其實女兒也很好,而且武家可沒重男輕女的習俗。
不過武好古還是從潘巧蓮的信中體會到了沮喪的心情。所以他就決定盡快結束自己在開封府的滯留,好早點去海州和妻子相會。
另外,第一次北糧南運也很快就要開始,因此最晚到九月份他就要趕去界河商市,主持糧食運輸了。
喝了兩口涼湯,武好古就對蘇東坡道:老師,學生在開封府的事情差不多都完了,準備過幾日就啟程去海州了。
武好古在開封府的事情主要是操辦兵器交易,雖然他也不大懂兵器,但還是得親力親為。帶著周云清替他請來的一批從殿前司騎胄案退休的老軍,去軍器監的庫房里面挑選能賣給高麗人的兵器。
第一批送去高麗的都是比較精良的器械,大約可以裝備五萬步騎兵。
同時武好古還根據宋徽宗的旨意,帶人去開封府西北牟駝崗的天駟監的馬場挑了1000匹軍馬賣個高麗人組建騎兵——賣給高麗人的馬,和天駟監挑出來的馬,當然不完全一致的。其中60匹既高大又年輕的母馬,被武好古扣下,用開封市面上購買的劣馬替代。那些母馬則讓周云清親自押送,和那三匹阿三馬一起送去界河馬場了。
這樣界河馬場現在就有了5匹種馬和100余匹母馬,還有30多匹沒有長成的小馬駒。另外還有數十名武好古從各地搜羅來的馬伕和獸醫,以及五個各自分離的馬場。
作為一個種馬培育基地,這樣的規模已經足夠了!接下去就是持久的投入和嚴格的血統管理以及反復的近親交配了其實沒有什么難的,都是很早就已經掌握的技術。
在辦了兩年的馬場之后,武好古已經知道北宋時期養馬的技術并不落后。他還知道北宋一朝的馬種其實是在衰退的——太宗、真宗朝的好馬遠比現在要多!這說明中原地區養馬的技術不差,差的是育種管理!
育種管理和大規模的放養其實是兩個相反的路線,一個是講究精細的;一個則是粗放管理。前者需要的是私人的小型馬場,譬如貴族莊園,進行小規模的,嚴格的配種育種。后者則是追求規模效應的大規模飼養。
要養個10萬匹20萬匹的馬,還要給每一匹馬建立族譜,還要管理那么多馬的牽蹄子,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比較科學的辦法就是私人莊園馬場提供種馬,國家大型馬場進行規模化放養。同時大型馬場不自產種馬,凡是公馬駒一律閹割,以免種群退化。
而宋朝由于中上層的士大夫們都去考科舉了,不再從軍打仗,也不養私兵部曲,自然不需要養戰馬了,而民間的養馬戶又不需要為了軍事目的培養戰馬,養出來的都是生產所需的馬,所以宋朝就沒有了優質種馬的來源。戰馬只能靠國營馬政,而國營馬政又不管育種,因此種群退化就成為必然了。
順便提一下,北宋管馬政的士大夫官員很少有懂養馬的。武好古甚至還聽人說起過西北什么地方的馬政官員讓馬場的母馬去勾引山里面的野馬雜交,還因此得到嘉獎的事情——難道馬場種馬的質量還不如野馬?野馬可是為了適應野外艱苦的生存條件而進化的,并不是為了方便人騎乘而進化的。
聽到武好古要走了,蘇東坡點了點頭,說道:路上小心些,莫趕得太緊了你小師娘還有禮物要送給十八姐母女的,等你離開的時候記得帶上。
武好古起身,向蘇東坡拜謝:學生代內子謝過恩師,小師娘。
這是做甚呢?師徒之間往來乃是應當。
命武好古坐下,蘇東坡沉吟道:今日在朝堂上議論國子監改革的時候,蔡京提出要一并改革科舉
國子監改革是蘇東坡上臺后主導的最重要的政務,蘇東坡和武好古都想按照云臺學宮的模式改革國子監——不用說了,改革后的國子監就是日后中國僅次于連云港淮海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的第四所千年大學開封大學了!
這次國子監改革的步子邁得很小,只是將國子監下屬的三學(不算小學)變成了國子學和太學等二學,取消了獨立的武學,同時在國子學和太學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加了《天理說》、《實證論》、擊劍、乘馬、射箭、算學和軍學一共七門課程(比最初提出的時候加了門軍學)。另外還改革了三舍法,減少了生員的數量和淘汰的比例。
而在討論到生員畢業前途的問題時,蔡京提出了改革科舉制來為國子監和云臺學宮的生員創造機會的建議。
蔡京說要怎么改革了嗎?
提及科舉改革,武好古就是眉頭一皺。這個問題非常扎手啊!北宋歷史上搞過一次,直接廢了科舉改學校取士,結果到宋徽宗執政的末年又改回來了。而滿清末年倒是成功廢除了科舉制度,不過沒多久滿清自己也給廢除了那可是一反一個省啊!
武好古道:科舉這事兒吧,考了那么多年,大家早就習慣了,要改也不容易。而且云臺學宮的學生怎么樣,現在也不知道呢不如這樣吧,可以取消武舉,同時在進士試中分左右榜。
左榜只考文章經義;右榜需要允文允武,在文章經義之外加試弓馬、軍學和算學。
另外,右榜不必解試,國子監上舍生、云臺學宮上舍生,和七品以上官員舉薦生員皆可應試。
入取名額怎么分?
自然是左榜多,右榜少了。武好古說,右榜取士人數是左榜的一半,不過左右榜都是一樣的進士,不分高下。這樣應該可以服眾了。
現在一榜文進士有五六百人,按照這個數字的一半計算,右榜進士至少有二百五十人。
數量看起來是少得多,但是右榜進士的應試者也會少許多。等到下一次科舉時(如果不改元就是建中靖國六年禮部試),國子監和云臺學宮一年的畢業生最多就是三四百,加上官員推薦的考生,能有六百就頂天了,六百人中取二百五十人,而且博士團和界河商市還有天涯鎮還能吸收掉一部分。前途可是好了不少啊!
那么右榜進士去哪里做官?蘇東坡問,前途和左榜一樣?
右榜進士允文允武,可以做文官,也可以去擔任府兵的軍官。
武好古早就想好了,右榜進士其實是按照軍官的標準培養的,當然要讓他們去接管義務府兵了。
另外,也不要斷了他們做文官的路子。因為大宋重文輕武的傳統一時間不會改變,右榜進士可以成為武官摻進文官集團的沙子。
此外,武好古又道,咱們還應該逐步改革伎術官取士方法,建立伎術學院。
譬如繪畫、書法、天文、醫藥、律法、音樂、獸醫、農業、營造、冶鐵、兵器、開礦、轉運、造船等等都屬于實用之學,都應該由專門的學院教養人才,并且通過考試錄用為官。
北宋的文官有點類似于后世民主國家的政務任命官,這是由選舉產生(不一定是選上的,也可以是當選的領導人或政黨任命的)的官員,而武官、伎術官和吏員則是事務官。
政務官可以不懂業務,但是必須要有精通業務的事務官輔佐,才能把事情做好。
如果政務官不懂,事務官都在糊弄事兒,那么事情能做好就奇怪了。
這又是十幾個書院啊!蘇東坡數了數,大郎,咱們有那么多老師可用?
武好古笑著:為啥都要我們自己開啊?可以鼓勵民間辦學啊。要細算的話,可不止十幾個書院,幾十上百都有可能,哪能都咱們自己來?
而且這些伎術書院的生員也不一定都做官啊,各行各業哪兒不要人才?
蘇東坡搖搖頭,可民間哪里肯辦這種伎術書院?
辦法總是有的,武好古笑了笑,而且也不著急,可以慢慢推廣。不過總得請個旨意,最好立個法度,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民間辦學就有章可依了。
說的也是,蘇東坡想了想,那么你現在就起草個奏章,為師再幫著改改,明日就遞交上去吧。
好!武好古點點頭,就叫《乞準民間辦伎術書院疏》。
行啊,蘇東坡道,為師再遞個開左右榜進士的奏章,這樣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