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蕭遠山
“交出悲酥清風的解藥,你們就可以走了。趕緊的,不然我可不保證我會不會改變主意。”楊盤淡漠地說道。
赫連鐵樹二話不說就拿出了一個瓷瓶投擲了過去。
楊盤一把接了過來,隨后把瓶子丟給了喬峰。
“滾吧。”楊盤大聲喝道。
赫連鐵樹好歹也是西夏的將軍,沒有大宋朝廷的許可,一品堂怎么可能這么堂而皇之的入中原?
即使是應丐幫的邀約,那也不會這么大張旗鼓。
“在下就此告辭了,喬兄保重吧。”楊盤說罷,隨即便施展輕功離開了。
喬峰心中感激,但現在當務之急是救援丐幫弟子。
“你別走,可惡!”包不同和風波惡無力地吼叫道,只是他們的聲音軟弱無力,根本就可能傳過去。
楊盤就算是聽到了也不會在意。
包不同和風波惡根本就是兩個小角色,殺與不殺都無關緊要。
楊盤剛離開杏子林不到十里,就發現有人跟著自己。
“誰,哪位前輩高人,出來一會吧,不用躲了,在下已經有所察覺了。”楊盤突然開口對著無人的馬路說道。
“哈哈哈……果然有些名堂。”從不遠處的小山坡上,一個黑衣蒙面人踏空而行,一步一步地跑了下來,落到了楊盤面前十米開外的地方。
楊盤修為雖然只恢復到先天巔峰,但是他的神魂修為還在,神識還在。雖然現在神識只能夠籠罩周身一里不到的范圍,可也依然不是其他武者能夠望其項背的。
楊盤神識一掃,就發現了這個黑衣人的真實身份。
“原來是蕭先生,真是失敬失敬。”楊盤笑呵呵地說道。
“你認識我?!”蕭遠山驚訝道,他三十年不出江湖,一直假死隱居在少林寺之中,怎么會有人認識自己呢?
“雁門關外的石碑,在下游歷江湖之時曾經看到過,一時之間,起了興趣,暗中調查了一下當年的真相。”楊盤找了一個理由說道。
這個理由顯然非常貼切了,以他的外表年齡來看,就是一個初入江湖的年輕人,不可能參與三十年前的雁門關慘案。
既然不是當事人,那就只有感興趣去調查之后才可能了解真相。
“老夫查了三十年,才查到一些眉目,你竟然這么輕易就查到了?”蕭遠山懷疑的語氣顯露無疑。
“這查案,講究的是邏輯推理,只要找準線索查起來其實并不難的。”楊盤聳了聳肩膀,淡淡地說道。
“此事其實并不難查,首先那塊石碑就是一個最重要的線索,只要深入探究,很快就能夠查到當年發生了什么事。緊接著再推理最有可能參與此案的當事人……”楊盤一步一步地述說道。
“整個事件就全了,再加上汪劍通留下的書信。這個帶頭大哥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誰有本事能夠統領汪劍通在內的武林群雄呢?只有少林寺方丈玄慈有這個本事。而玄慈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去截殺一對探親夫婦,只有可能是誤會!而這個誤會是誰造成的呢?這就需要蕭先生自己去查了。”楊盤開口道。
“果然厲害,那你為什么要阻止他們揭露峰兒的身世?”蕭遠山開口問道。
“喬峰乃是丐幫幫主,多年來統領丐幫抵抗外辱,深受漢化,已然是漢民也。蕭先生怎么忍心讓他身敗名裂,夾在兩國之間,里外不是人呢?喬峰乃當世英雄,豪情蓋天,光明磊落之真漢子。在下實不忍見他落得如此田地,還請先生見諒。”楊盤搖頭輕嘆道。
蕭遠山沉默了。
“他是我的兒子,,大遼蕭氏子孫。”蕭遠山霸道地宣布道,言下之意就是不同意了。
“蕭先生所言,楊某萬分理解,可是你卻從來沒有站在喬峰的立場上想一想。他是丐幫之主,多年來手上沾染的遼國將士、貴族的血還少嗎?他能夠回頭嗎?就算是他回到遼國,那也是在給蕭氏招災,多年以來,喬峰在遼國所結下的仇恨,到頭來就會結算到蕭氏頭上去,那個時候,哪怕蕭氏乃后族,恐怕也會被群起而攻之,最終不是滅亡就是衰落。而他留在大宋,當他的丐幫幫主,遼國的仇家就算再怎么恨他,那也是奈何不了他。”楊盤擺事實講道理地述說道。
蕭遠山再次沉默不語,幾次張口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罷了,罷了。”蕭遠山也不在強求太多,楊盤說得十分有道理,這種事情幾乎是九成九有可能發生的。蕭遠山現在去認親,就是在害了自家兒子又害了自家親族,還可能導致遼國內斗,大亂不休。
所以,蕭遠山只能夠保持現狀,但是他心中的戾氣又不得不發。
“蕭先生且慢,你要是想報仇,在下不會阻止先生,因為那是因為他們該死。但還請先生放過喬氏夫婦,那只是一對以打柴為生的普通百姓,對喬峰有著三十年養育之情,造成你們三十年骨肉分離的,也不是他們。還請蕭先生能夠高抬貴手,不要牽怒于他們。”楊盤輕嘆道。
“如果老夫不愿呢?”蕭遠山脾氣一上來,犯沖道。
楊盤右手忽然之間,多了一柄飛刀,緩緩地將它舉到胸前,明晃晃地顯現于蕭遠山面前,開口道:“蕭先生,楊某的脾氣其實并不好,蕭先生最好還是聽勸為妙,否則我現在就殺了你,讓你永遠也無法報仇!”
楊盤的神識鎖定住蕭遠山,飛刀在將發未發之際。
蕭遠山立即感受到最深切的死亡之感,刀鋒仿佛就在自己眼前,恐怖的死亡威脅一直擺脫不掉,同志一觀察就發現自己的退路全被封堵,只要自己敢動一動,那致命的飛刀恐怕瞬間就會臨身。
蕭遠山悲哀地發現自己完全沒有把握能夠接住或者閃避這一刀。
這是什么武學?
一柄小小的飛刀,怎么會如此恐怖?
一柄小小的飛刀,是如何修煉到如此境界的?
蕭遠山只覺得自己的武學觀被對方完全顛覆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功法第三層
蕭遠山在楊盤又是講理又是大棒的勸說之下,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楊盤的要求。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楊盤占著道理,要是楊盤真的敢阻止蕭遠山報仇,那么蕭遠山寧死也不會屈服。
喬氏夫婦不過是他遷怒的對象,又不是他的仇人,放過也就放過了。
楊盤發現接下來的幾個月他都會無事可做,繼續游歷江湖?
還是算了吧,還是回瑯環福地閉關吧,正好第三層功法快要完成了,正好可以閉關修煉。
一旦楊盤第三層功法修煉成功,實力會爆漲,至少也會超過天龍四絕的功力。直追逍遙派那三個老變態,但估計功力上仍然比不上掃地僧。
就是不知道第三層功法突破之后,楊盤的飛刀能不能破了掃地僧的防御。
掃地僧絕對是金庸武俠世界之中,僅次于張三豐的大宗師了。
可惜,他走的是達摩的道路,他要是自開一路的話,成就也未必就比張三豐低多少。
正是因為掃地僧走的是達摩老祖的道路,那一身金剛不壞之身才叫強大呢!
七十二絕技先不說了,易筋經和洗髓經也可以暫時忽略。
光是金鐘罩十二天關,煉成之后,刀槍不入,水火不侵,金剛不壞,絕對是當世絕頂。張三豐不出,整個金庸武俠世界沒有人是掃地僧的對手。
嗯,獨孤求敗恐怕也就和掃地僧打個平手吧?
或許持久下去,獨孤求敗也會輸給掃地僧的!
楊盤回瑯環福地閉關,但江湖上卻在瘋狂地流傳著他的傳說。
什么一人鎮壓一品堂,什么一飛刀斬殺鄧百川啊。
這分明就是將要揚名立萬的節奏啊。
漸漸的,奪命書生在江湖上的地位竟然被抬升到北喬峰、南慕容的程度上來。
隱隱地,與這兩位齊名。
可謂是轟動整個武林,乃武林千年難得一見的不世出之奇才。
楊盤回到瑯環福地不久,智慧之門就已經將第三層功法融合了出來,于是楊盤順勢就閉關修煉去了。
慕容世家在江湖上瘋了一般地找尋楊盤的下落,可是卻沒有絲毫結果,楊盤就好像從江湖上消失了一樣。
緊接著,江湖上接連發生成名高手死亡的事件。
死者基本上都是被人以極為高深的掌力給震死的,五臟六腑破裂,七竅流血,死得慘不忍睹。
這些死者是老一蜚有名望的成名高手,他們本身武功就已經不俗了,居然還是被人給殺了。
這讓整個江湖都風起云涌,人人自危。
朝堂上,發生了一件天大的大事,皇帝正式掌權,掌權之初,洛陽縣城傳國玉璽現世,被人呈上朝堂。
皇帝請來各方鑒定專家、文人大儒、各方士紳共同參與傳國玉璽的鑒證。
經過一個月的詳細鑒定,終于各方都達成了共識,這方玉璽正是由秦始皇傳下來的傳國玉璽。
玉璽的刻字正是由李斯手書的八個大字:“受命于天,即壽永昌。”
趙煦歡喜異常,傳國玉璽早不現世,晚不現世,在他掌權不久現世,這分明就是天命所歸啊。
得到了這方玉璽,趙氏皇朝的正統地位也得到了神圣的證明。
無論是誰,都無法指責大宋的正統地位。
新掌權的少年皇帝更是野心勃勃地想要平定遼夏,一統天下。
傳國玉璽現世,不亞于新皇登基之喜,于是朝廷下旨免賦三年,大赦天下。
新旨刊發之時,上面蓋的就是傳國玉璽的印鑒。
朝廷上上下下都喜悅無比。
如今的大宋正值由盛轉衰的時期,兵士頹廢,王安石變法失敗不久,雖然變法暫時失敗了,但新派仍然沒有消亡,還在朝堂之中堅持與舊派對抗。
趙煦掌權之后,第一步就是要平衡兩派。他招回了不少新派和舊派被貶出中樞的大臣。
有宋一朝,政治斗爭可謂是古代王朝之中,最溫和的存在了。
歷史上,無論何種變法,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導致血流成河的局面。朝堂政治斗爭更是殘酷無比,稍不注意就會引來殺身之禍,甚至會禍及滿門。
政敵,比仇敵還要可怕。
但在宋朝,卻不是這樣。
宋朝向來有刑不上士大夫之祖訓。政治斗爭也是如此,失敗了最多只是被貶官,不會有性命之憂,更不會禍及滿門。
王安石變法,得罪的舊派士紳,海了去了。
結果變法失敗之后,王安石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王氏依然是士大夫階層的大氏族,財勢和權勢不衰。
要是換了其他時代,王安石早就腦袋搬家了,王氏早就被瓜分殆盡。
這也是宋朝士大夫階層的政治玩法。
可以說相當文明。
有宋一朝,士大夫最具風骨,哪怕皇帝有錯,他們也敢應懟,偏偏通常情況下,他們都能夠懟贏。
趙煦剛剛從高太后手中奪回政權,現在還不是招回王安石的時候,但他也在打回新派能吏,不動聲色地打壓司馬光為首的舊派勢力。
因為舊派勢力是屬于高太后的勢力,一朝天子一朝臣,舊派被打壓也是應有之舉。
哪怕司馬光為首的大臣看出了問題,也無法反駁。
天子所作所為是正確的,要是不這么做,這個天子才真正的不合格。
可是誰也不知道的是,當今天子趙煦在將和氏璧旋置正宮大殿,承認其正統地位,便將它與大宋真龍氣運相聯。
藏身于內的血神子非常順利地潛伏進了趙煦識海之內,開始緩慢替換其潛意識。
因為楊盤的血神子當過大隋皇帝,煉化過和氏璧,曾經是它的主人,哪怕不是同一塊和氏璧,但傳國玉璽這種東西,哪怕是時空不同,相似性都是一致的。
所以,楊盤的血神子才能夠找到真正的和氏璧,并且得到它的承認,并將它煉化。
借此,楊盤的血神子順利地避開了真龍氣運的阻隔,成功地潛進了趙煦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