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你怎么了?”
南宮月看著一地的包裝膠帶還有箱子袋子衛生紙,不解問。
“找件東西。”麥小吉吃力道。
“這些,都是玉嗎?”
“嗯,烏山玉。”
“聽說,要是真的烏山玉,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我也想啊,等賣出去,給你提成啊。”
“好啊。”
對于這種好事兒,哪怕是口頭約定,南宮月都不會謙讓一下。看著南宮月收拾滿地狼藉的背影,麥小吉突然靈機一動,使用診斷功能嘗試一下。
只是快速出現一條掃描線,隨后出現一行字,宮寒敏感體質,經期不調!
這種軟件,麥小吉也能設計出來,通常網絡傳播的都是賺流量用的,不具備參考性。會不會是系統提前預選的答案呢?
麥小吉又嘗試給烏山玉診斷,掃描線上下波動幾次,又出現一行字,玉石!
立刻,麥小吉來了興致,將手機對準自己,掃描過后,給出的答復:男性只可診斷乳腺疾病。
神奇到驚掉下巴,先不討論結果準確與否,對掃描物體的區分還是很精準的。
南宮月回頭,恰好看到麥小吉手成握空拳狀,停留在兩腿上方,“干嘛呢,這么惡心!”
麥小吉連忙將手機放起來,試探問:“小月,可要愛護好身體,平時不要喝太多涼的。”
“涼熱都是飲品而已,你可別學外面的老中醫,說我宮寒什么的。”南宮月翻一記白眼,卻更讓麥小吉吃驚,她應該也自己看過病。
“宮寒的概念比較廣,形成原因也比較復雜,但是導致了經期不調,就有些嚴重了。趁著年輕,還得調理過來。”麥小吉大著膽子又說。
“你,你怎么知道的?”南宮月驚呼。
“你脈象就是這樣的。”麥小吉信口開河。
“扯,你都沒給我號過脈。”南宮月瞪起眼睛,不信。
“聽說過懸絲診脈嗎?我不用搭手號脈,也不用懸絲,只需要看你皮膚的跳動變化,另外再感受空氣的振動頻率,加上觀看氣色,就能差不多。”
麥小吉一本正經,那是真有自信,連自己都相信轉眼間變成了能給人看病的神醫。
南宮月語噎,都什么亂七八糟的,脈搏跳動自然會引起皮膚的波動,但極為細微,肉眼怎能觀察得到?還有,空氣中的振動頻率,難道麥小吉是蜂鳥轉世?
一肚子疑惑,但又不知該如何反駁,這種羞羞的問題,南宮月要強要面子,當然不會跟任何人提起,反正麥小吉是知道了。
“別擔心,只有這個毛病,其他良好。”麥小吉安慰道。
“能治嗎?”南宮月問。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情,少吃辛辣,等我抽時間再給你配一副藥,很快就能好。”
“真的?”
“肯定還能生孩子!”
“去你的!”
兩人合力之下,將那些玉石又塞到了箱子里去。南宮月問如何處理,麥小吉當然是要繼續收藏,孔群一直都在聯系買家,雖然不太好賣,但只要是好東西,也不是所有的收藏家都是為了買來賺錢的。
除此以外,再沒有其他變化。每次完成系統任務后,都會有所收獲,定時器的時長變化暫時沒什么用處,但診斷功能又讓麥小吉多了項技能,哪怕留著給身邊人自用,也是方便的。
幾乎所有的古人好友都有收益,這天,連詢問紅包都沒賺到過的蒲松齡找上門來,“小吉,在否?”
“在!”
“我正在寫文,不知能否發表?”
“叫啥名字?”
“《遠古奇靈錄》。”
一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寫遠古神獸的,屬于玄幻小說。麥小吉當初的勸告,蒲松齡聽到心里去了。
“先發幾章過來看看吧。”麥小吉說道。
“請指正!”
蒲松齡很激動,發了好幾個感謝表情,但現在可是知識大爆炸時代,精神食糧不像古代那樣匱乏,能不能發表,還要看市場。
“臥槽!別跟著我呀!
臥槽!能不能別跟著我,你個怪獸!
溺水后失去意識的寧恩,睜開眼便看到自己身處蠻荒地帶,不遠處正有一只身高三米,頭上長角,雙眼如血的三蹄怪獸看著他。
寧恩嚇破了膽,拔腿就跑,怪獸便在后面猛追。
臥槽,能不能不追了啊?我求你了!
寧恩實在跑不動了,一邊呼哧喘氣,一邊哀求。
怪獸歪頭看他,突然口出人言,我名叫沃曺,你一直呼喚,我就跟著跑!
臥槽!
寧恩連忙捂住嘴巴,不是吧,找到了臟話的起源!”
麥小吉一口氣將幾章看完,被逗得哈哈大笑,完全是當代的網文寫作風格,生動有趣,很有畫面感,到底是大作家啊!
內容實在好看,麥小吉忍不住想要看接下來的章節,那么,如果發表到網站上,也許可以大火!
“先生,我有個建議,發表到站上,能不能有人訂閱,還得看后續情節。”麥小吉說道。
“我已有存稿三十萬字!”蒲松齡說道。
“厲害,這得羨慕死多少網絡作家啊。要按這個節奏寫,能不能寫百萬字以上,網文都比較長。”麥小吉又問。
“至少三百萬字,神獸演變,可寫到當下,三千萬字也不是不可!”
麥小吉嚇得手一抖,三千萬字!這不僅考驗作者的耐力,對于讀者也是極大的考驗,尤其是年輕讀者,基本一部書就可以陪伴他們成長了。
“期間不能斷更。”
“日均萬字,不在話下。”
“要不,再多存點兒稿子,每天寫一萬字,還不得把脖子累斷了啊?”麥小吉有點心疼,這得窮成什么樣的,才去寫網文,這可是個苦差事。
“無妨!”
蒲松齡態度很堅決,古人都需要黃金,他也不例外。麥小吉剛從麻衣道長那里聽到種說法,得黃金還能得解脫。
幫人幫到底!
麥小吉決定就這么干,每天替蒲松齡更新網文,只要有存稿就可以定時發布。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需要一個筆名。
“聊齋先生,得起個筆名。”麥小吉說道。
“便用本名如何?”蒲松齡問道。
“應該通不過吧,古代名人名字是不可以隨便使用的。”
本是尊重之舉,不過此時卻有點為難,蒲松齡想了想,又說道:“那就叫聊齋先生吧。”
“可能也不行,這種名字可能遍地都是,重名也不會通過的。”麥小吉提出個建議:“最好跟當代網絡寫手筆名貼近一些,但不要太貼近,比如人家叫個馬鈴薯,你叫個馬鈴薯二號,那就不好了。”